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6-29 00:44:28| 人氣3,24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比青春殘酷物語更殘酷 -- 徐克「第一類型危險」和新浪潮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一直相信二戰後的 Boom Baby 那一代便塑造了後世的青春型像. 二戰後的 Boom Baby 在五, 六十年代成長, 將青春一代成為流行文化的原動力. 五, 六十年代的名字: James Dean, Elvis Presley, Marylyn Monroe, Beatles, Jimi Hendrix, Twiggy, Andy Warhol, Jane Fonda, Bob Dylan……


在這個 Booming-Baby Era, 各電影大國同時經歷「新浪潮( New Wave)」. New Wave 通常第一聯想的是法國 French New Wave: Truffaut, Godard, Eric Rohmer, Alain Resnais, Jacques Demy…….. 同期較出名的還有意大利的 neo-realistic movement 的 Fellini(八部半), Antonioni(Blow Up), Pasolini. 而這股電影新浪潮更漫延至東亞的日本, 這批大膽評擊小津安二郎的導演有今川昌平(我要復仇) , 篠田正浩(心中天網鳥) 和大島渚. 大島渚名作「青春殘酷物語」以戲名總結了整個電影浪潮. 這批世界各地的新浪潮導演, 除了破革性電影技巧外, 更重要的是以反抗性和虛無色彩突顯青春一代與hegemony的衝突和迷失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許是因為殖民政府, 六七暴動, 火紅年代或文化大革命, 這股電影新浪潮風暴在六, 七十年代香港青年以「付諸實行」的形式彌補於文化藝術表現的不足. 香港新浪潮於七十年代末, 八十年代初開始. 香港新浪潮為首的有譚家明(烈火青春), 許鞍華, 嚴浩(似水流年), 方育平(半邊人), 黃志強(舞廳) 等等. 這批新浪潮導演雖有不同表達風格, 但均有很強青春反動的味道, 更重要的這批新浪潮導演有一種找尋 “香港身份” 的味道, 跟上一代導演如胡金銓, 張徹, 李翰祥等取材自中國寓言神話或武俠故事等全然不同. 香港新浪潮帶來很多十分獨特破格電影, 在本地電影甚或社會文化研究上有不能代替的地位.


在新浪潮電影中, 不能不提徐克的「第一類型危險」(1980). 素聞「第一類型危險」乃是香港暴力 cult 片始組, 當年更曾被禁在香港上映.


電影中講三名學生駕車意外撞死途人, 被林珍奇演的女主角碰見. 林珍奇片中演出絕對最搶鏡, 是較大膽, 夠「雷」又有虐畜辟的反叛少女. 林珍奇要脅三名學生協助她做非法勾當, 如騎劫旅遊巴等. 無意間他們從一個西方恐怖分子得到一袋用作走私軍火的日本本票.


電影眾年青主角跟「香港製造」很相似, 不是居住環境差, 無父無母, 就是與家人關係疏離. 其中女主角林珍奇對這種環境作激烈反抗, 是那種阿哥俾錢就將鈔票擺入火坑然後寧願去打劫那類.


此外, 她以暴力宣洩對家庭及社會的不滿更被徐克大力描繪. 她以虐蓄回應生活壓逼, 徐克刻意特寫她用針刺老鼠頭部, 老鼠只能無助地原地自轉; 又或將一隻露過窗台的貓, 拋出窗外被鐵通刺穿腹部, 手腳均被有剌的鐵糸纏住, 發出無力呻吟良久, 女主角只是呆呆的望向窗外.


徐克「第一類型危險」厲害的地方就是大力描寫暴力同時, 這種暴力正正與當時香港突有的殖民政治環境相對應.


片中幾名青年無意從一批西方恐佈分子獲得大批日本本票, 而且那批恐佈分子為搜出他們的過程更極為喪盡天良. “西方恐佈分子” 和 “日本本票” 明顯有反英反日的暗示, 延續六, 七十年代的暴動, 釣魚台事件和”火紅年代”的排外情緒. 這種重新探討香港被殖民時期所忽略甚或抑壓的歷史和本地身分, 正是眾 “新浪潮” 導演最大成就, 後來香港的傑出導演如王家衛, 陳果, 關錦鵬等, 就承繼了眾 “新浪潮” 導演的本土意識.


戲中那批恐怖分子將女主角林珍奇殺死的方法正如林珍奇殺死那隻貓一樣. 徐克刻意特寫那隻貓的死狀, 暗示在當時的青年反抗社會是如同自毀的行徑, 或表示當時殖民政民對反抗聲音的不容許.


當林珍奇被殺後, 其只警察羅烈欲參予查案不予批準, 原因是已交由 “政治部”, 將片中的政治氣氛恐怖再進一步提升. 但那些警察和“政治部” 並不能阻止悲劇的發生.


個人認為「第一類型危險」的結局可謂處理得極佳, 莫說港產片, 甚或歐美等大製作亦少有這種效果. 恐怖分子, 警察羅烈, 和三名青年主角在有點亂打亂撞的情下在墳場互相廝殺. 兩名青年主角被射殺(其中一名被警察誤射, 後來還被區瑞強演的另一青年主角誤射, 而區瑞強更被近距離用機關槍射爆頭), 警察羅烈受傷奄奄一息.


最後一名車保羅演的青年因藏在車中, 沒被恐怖分子發現, 由他幹掉恐怖分子; 而奄奄一息的警察羅烈在最緊要關頭, 幹掉最後一名恐怖分子, 救了車保羅一命. 最戲劇性的, 是車保羅走向不知是否死了警察, 用機關槍指住他, 然後一句戲中曾出現的 voice-over 「D鎗唔係你地玩!」, 車保羅只是傻痴痴的射向一大堆墳墓. 徐克還未玩完, 突然出現一連串六七暴動新聞照片, 將墳墓的瘋狂混戰與當時同樣混亂瘋狂的六七暴動巧妙地連成一起.


在當時香港前境還未到最差的時候, 「第一類型危險」好像有點跨張. 但幾年後, 香港人已開始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香港「新浪潮」十分短暫, 甚或現在想找回「新浪潮」電影也絕不容易. 縱觀香港多年, 無論是電影或其他普及文化, 其政治意識, 反抗性, 尖銳話題, 創新風格, 尤其是著重 “本土” 意識, 在本港文化史上無可比擬.


但政治的洪流容不下「新浪潮」. 港英時期固然容不下, 回歸後, 這處 “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愛中國=愛香港=尋求共識=單一化釋法=好” 的大時代, 「政治意識, 反抗性, 尖銳話題, 創新風格, 尤其是著重 “本土” 意識」的東西有可能站得住腳嗎?


「新浪潮」跟「六四」跟「六七暴動」跟「釣魚台運動」……已開始變成無意義的名詞. 或許, 有些「名詞」已不存在.

台長: 白行
人氣(3,240)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岡山青春夢
林珍奇見到的,那三位學生所做的事,我看的版本是,他們到戲院放炸彈並引爆,為何與你所說不同?
2009-04-19 11:13:21
版主回應
因為當時有兩個版本,你看的是在香港上映即被禁的被本
2009-04-19 11:43:0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