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仙台-吳柏熹 攝
文/嚴長壽
前不久,台灣年輕歌手楊宗緯在大陸當紅節目「我是歌手」,以一曲「流浪記」勝出,高亢感人的歌聲讓台下觀眾抿唇流淚,甚至起立歡呼致敬。
「我就這樣告別山下的家…我以為我並不差、不會害怕…我不想因為現實把頭低下…怎樣才能夠看穿面具裡的謊話,別讓我的真心散的像沙,如果有一天我變得更複雜,還能不能唱出歌聲裡的 puyuma。」
當這些字句在我耳際迴繞時,那真是一個非常大的震撼!二○○八年,就在月光小棧平台上的廣場,月光下,背景是遼闊的太平洋與聳立的都蘭山,那是我第一次在花東這塊土地上聽到巴奈歌唱。我聽得很感動,忍不住流淚,心裡想著:「為什麼不能讓這些有天份的人,在自己的家鄉,唱自己的歌呢?」
今年,就在楊宗緯演唱著巴奈作詞作曲的音樂的同時,原唱者巴奈及一些青年朋友們,推著車子、舉著旗子正從花東出發、沿著海岸線北上。這群朋友們為了守護東海岸,四月四日起從都蘭出發,如同苦行僧般,以他們的雙腳沿著海岸線徒步三百里,最終預計廿日抵達台北的凱達格蘭大道。這一幕看在我眼底,實在有說不出的心疼與不捨。巴奈與花東青年們為了守護自己的家鄉,在太陽下、在風雨中以如此艱苦克難的行動,走著一條漫漫長路,展現無比堅持的毅力。海峽對岸的掌聲與台灣東岸的苦行,兩個極大反差的鏡頭,不斷在我腦海裡切換交錯,是夜,終致無法成眠。
這些年來,考量著自己時間與體力上的極限,我必須不斷地放下、不斷地精簡,同時也不再置身於個案中。然而面對一波又一波的守護東台灣事件,及背後所代表著珍惜土地與保護資源的社會價值觀重建,我,選擇走回到一切的源頭,從教育出發,此外,更用實做參與的行動從事積極的偏鄉重建希望工程,希望能以不同的角度為在鄉與離鄉遊子打造一條回家的路。
雖然我們各自選擇了不同的道路關懷花東,但是在我看到這群朋友企圖以雙足捍衛家園,當下的場景仍在我心中翻起漣漪,我深深體會他們心裡的焦急,特別是當看到花東開發條例通過後蠢蠢欲動的大量開發計畫,以及隨著今年底將完成的鐵路電氣化所帶來的假設性商機,幾乎已到了讓人無法冷靜判斷其是非對錯的地步。
近年來一再告誡自己不再寫短文評論,但是眼見花東未來所面臨的窘迫,我還是忍不住為文呼籲「請不要占據『海岸的第一排』」、「台灣不要阿曼,只要『阿力曼』」。花東渾然天成的階地地形,並不適合推土機式的開發和龐然建物,而是必須依其地形、在地文化特色,尤其應以保障在地青年優勢及就業機會進行整體規畫。一旦縱容大量建物遮蔽了海岸線,花東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地;而「阿力曼」所象徵的是一種對自然環境資源的珍視與尊重,以及對原住民豐厚文化資產的自信與展現,因此我寫下「為土地種一個希望」,也是希望大家能以戒慎恐懼的心情來珍惜台東這塊最後的花東淨土。
在此衷心地期盼,不論是從政府到地方,都請正視這個攸關花東未來的嚴肅議題,為一個永續的花東未來,也為我們下一代的子子孫孫,不要再重蹈過去因缺乏整體規畫而導致煙花一燦的開發計畫!
(作者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流浪記
演唱:巴奈 詞曲:巴奈
我就這樣告別山下的家
我實在不想輕易讓眼淚流下
我以為我並不差 不會害怕
我就這樣自己照顧自己長大
我不想因為現實把頭低下
我以為我並不差 能學會虛假
怎樣才能夠看穿面具裡的謊話
別讓我的真心散的像沙
如果有一天我變得更復雜
還能不能唱出歌聲裡的puyuma
======= 間奏 =========
我就這樣告別山下的家
我實在不想輕易讓眼淚流下
我以為我並不差 不會害怕
我就這樣照顧自己長大
我不想因為現實把頭低下
我為我並不差 能學會虛假
怎樣才能夠看穿面具裡的謊話
別讓我的真心散的像沙
如果有一天我變得更復雜
還能不能唱出歌聲裡的那幅畫
怎樣才能夠看穿面具裡的謊話
別讓我的真心散的像沙
如果有一天我變得更復雜
還能不能唱出歌聲裡的 puyuma
太麻里三合海岸線-吳柏熹 攝
金樽海岸與陸連島-吳柏熹 攝
都蘭鼻及都蘭灣海岸-吳柏熹 攝
石雨傘(伸出長約一公里的暗礁)-吳柏熹 攝
台東市郊-吳柏熹 攝
花東縱谷1-從六十石山遠眺
花東縱谷2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