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漢卿簡介
姓名籍貫 | 關漢卿,號己齋叟,元大都(今北京市)人。 |
關漢卿生平 | 1明代臧晉叔在《元曲選》序中說關漢卿「躬踐排場,面傅粉墨,以為我家生活,偶倡優而不辭」,可知他不僅創作戲劇,還參與演出。《錄鬼簿》中所收賈仲名為關漢卿所寫的輓詞「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中也可推知,關漢卿不但是當時劇壇的領袖、編寫劇本的師傅,還是雜劇戲班的班主。 2鄭騫認為關漢卿的雜劇作品有三個特點:時代最早,作品最多,題材最為廣泛而且描寫各極其致(關漢卿雜劇)。劉大杰認為關漢卿的散曲最能表現曲的本色和精神,在散曲史上占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中指出「關漢卿一空依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為元人第一」。 3據說關漢卿嘗見一從嫁媵婢甚美,百計欲得之,有一次作小令朝天子云:「鬢鴉,臉霞,屈殺了將陪嫁;規模全是大人家,不在紅娘下。巧笑迎人,文談回話,真如解語花。若咱得他,倒了蒲桃架。」夫人見之答以詩云:「聞君偷看美人圖,不似關王大丈夫。金屋若將阿嬌貯,為君唱徹醋葫蘆。」關一看只能搖頭嘆息而已。 4關漢卿原籍河北安國伍仁村,但在京城出生、長大、活動。安國舊稱蒲縣,宋屬祁州,元屬中書省。中書省所屬(今北平一帶)即為大都,故一般說關漢卿為大都人,或更概略的稱他為燕人。 5關漢卿是個書香之家的子弟,何以會走上素被士大夫目為「倡優之所蓄」所不齒的戲曲生涯道路呢?其原因可歸納如下:元代對漢族的士人極端鄙棄,不但停止科舉杜絕了士人進身之階,而且把所有人分做十等,把士人(儒)列在九等,比娼妓還要低下,和乞丐差不多。有才能的士人既然絕了出仕的希望,而不甘徹底改行換業,在衣食迫人之際,就只好和說書、說唱、演戲的倡優合作,替他們寫點歌曲、編點話本、編些劇本為生了。當時社會陷入黑暗之中,善良的老百姓過著悲慘的生活,婦女們被凌虐更達到慘不堪言的程度。為了揭露黑暗,明辨是非,在當時來說,可以寓宣教於娛樂之中者,莫如戲曲。關漢卿不是苟且圖生之流,他曾自言自己「是蒸不爛、煮不熟、椎不扁、炒不爆,響噹噹的一粒銅豌豆」(不伏老)。在他創作的戲曲汪洋大海裡,喚庸愚、警懦頑之心,昭然若揭。這就是關漢卿之所以從事戲曲活動的主要原因。 6博學能文、身擅眾藝的關漢卿有著豐富的生活基礎,而又重視舞臺實踐,既是導演、又是演員,從而進行劇本創作,所以他的雜劇無論故事情節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個性感情的刻劃,行動語言的描寫,環境景色的渲染,都達到幾乎無懈可擊的地步,藝術上臻於爐火純青的境界。 7關漢卿是元代初期戲曲界裡最活躍的人物,和他往來的都是一時撰寫戲曲的知名之士,如《西廂記》的作者王實甫就是互相經常接觸的。其他如曾任「警巡院判,除知州」的梁退之(一作梁進之)、有〈愛子論〉行於世的費君祥,都是關漢卿的朋友,有深厚的交誼,又都是著名的戲曲家。 8關漢卿的創作力極為充沛,是個古今中外罕見的多產作家,在雨後春筍般的元代著名戲曲家所寫的全部優秀劇作五百多種中,關漢卿的作品占了六十種以上,比英國大戲劇家莎士比亞所作,幾乎多出一倍。現存下來的有十六種:《溫太真玉鏡臺》、《錢大尹智寵謝天香》、《趙盼兒風月救風塵》、《包待制三勘蝴蝶夢》、《包待制智斬魯齋郎》、《杜蕊娘智賞金線池》、《感天動地竇娥冤》、《望江亭中秋切鱠旦》、《關張雙赴西蜀夢》、《閨怨佳人拜月亭》、《關大王單刀會》、《詐妮子調風月》、《山神廟裴度還帶》、《鄧夫人苦痛哭存孝》、《錢大尹智勘緋衣夢》、《狀元堂陳母教子》。 |
二、白樸簡介
姓名籍貫 | 白樸,字仁甫,一字太素,號蘭谷,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縣)人。 |
關於白樸 | 1元白兩家本係世交。金末蒙古軍攻陷金都城汴京,當時白樸的父親白華因事離開汴京,元好問乃帶著白樸逃難,此後白樸一直住在元好問家中。有一次白樸生病,元好問「晝夜抱持,凡六日,竟于臂上得汗而愈」。此外,元好問還教白樸讀書做學問,「穎悟異常」的白樸也在元好問的精心教導下,學業日進。蒙古太宗九年(西元一二三七年),白華由襄陽北歸,曾有詩謝元好問:「顧我真成喪家狗,賴君曾護落巢兒。」不久,白華父子定居真定。白樸雖已離開元家,元好問仍相當關心他,每次經過白家,一定要詢問白樸的學業進境,他曾贈詩說:「元白通家舊,諸郎獨汝賢。」可見對白樸的器重。 2白樸的詞曲作品,多是抒發懷念故園、寄情詩酒山水、「玩 世滑稽」的感情的。王國維《宋元戲曲考》中以「高華雄深,情深文明」形容白樸的作品。 3白樸從小遭逢喪亂,又在兵荒馬亂之中失去了慈母,所以常常有滿目山川的感嘆。金亡以後(金哀宗天興三年,西元一二三四年),更是鬱鬱不樂,於是放浪形骸,以求自適。元憲宗中統初年,開府史公(即漢地萬戶侯史天澤)曾推薦他到朝廷做官,但是他再三婉辭不就。元一統以後,他徙家金陵,這時已經五十多歲了,與那些遺老們放情於山水之間,每日以詩酒優遊,不問世事,他的晚年就在這種生活中度過。 4白樸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號稱元曲四大家,元鍾嗣成《錄鬼簿》把他列在前期雜劇作家,順序僅次於關漢卿;而明朱權《太和正音譜》則將他名列第三,僅次於馬致遠與張可久,並且說:「白仁甫之詞,如鵬摶九霄。風骨磊塊,詞源滂沛,若大鵬之起北溟,奮翼凌乎九霄,有一舉萬里之志,宜冠於首。」《錄鬼簿》的排列次序是按時代的先後,而《太和正音譜》的排列則按照地位的輕重,可見白樸是元代最著名的戲曲作家之一。 5第一位創作雜劇的士大夫可以說是白樸,他有傳統文學的根柢,律賦詩詞都很擅長,而卻肆力於雜劇的創作,這是提高元雜劇的文學地位的先聲。王國維《錄曲餘談》:「元初名公喜作小令套數,如劉仲晦秉忠、杜善夫仁傑、楊正卿果、姚牧庵燧、盧齋摯、馮海粟子振、貫酸齋小雲石海崖等,皆稱擅長,然不作雜劇。士大夫之作雜劇者,唯白蘭谷樸耳。此外雜劇大家,如關、王、馬、鄭等,皆名位不著,在士人與倡優之間。故其文字誠有獨絕千古者,然學問之弇陋,與胸襟之卑鄙,亦獨絕千古,戲曲之所以不得與於文學之末者,未始不由於此。」元代士大夫創作雜劇的,雖不只王氏所舉的白樸一人,但無疑的,白樸的詩詞根柢最好。 6白樸的祖先是金朝的世家,他的父親跟伯父(白賁) 都是進士出身,也都是金朝的大官,兄弟三人從小就專攻律賦,準備將來做考取進士的階梯,在當時頗有詩文的名聲。以這樣一位具有傳統文學根柢的士大夫,竟熱中於創作雜劇,其原因有:蒙古滅金以後,廢除了歷代實行很久的科舉制度,使他求功名的路途受到阻礙。他是金朝的世家,金亡之後,他以遺民的身分,淡泊榮利,不求仕宦,雖有史天澤的推舉,他卻婉轉辭謝。於是嘲風弄月,玩世滑稽,放浪形骸,以求適意,所以當時一般文人不願意寫的雜劇,他卻嘗試著去創作,藉雜劇來抒寫胸中的苦悶,寄託亡國的恨思。以他傳統文學的基礎,在雜劇的創作上得到非常大的成功。 |
三、馬致遠簡介
姓名籍貫 | 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元大都人。 |
關於馬致遠 | 1生卒年不詳,生平事跡見於記載的也很少。《錄鬼簿》列為「前輩才人有所編傳奇于世者」。一生愛好劇、曲,是元貞書會才人,曾與花李郎、紅字李二等合撰《黃粱夢》。《錄鬼簿》弔詞稱之「曲狀元」,「姓名香貫滿梨園」。《太和正音譜》將其列為元曲眾家之首。 2馬致遠的雜劇以《破幽夢孤雁漢宮秋》與散曲小令〈天淨沙秋思〉,散套雙調〈夜行船秋思〉最負盛名。《破幽夢孤雁漢宮秋》,是一歷史劇,演昭君和番事。而唯一的愛情劇則是《江州司馬青衫淚》,由白居易的〈琵琶行〉敷衍而成。 |
作品及風格 | 元曲六大家中,談到在元、明時代聲望之隆,影響之深者,當首推馬致遠。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評其詞「如朝陽鳴鳳」,又說:「其詞典雅清麗,可與靈光景福兩相頡頏,有振鬣長鳴萬馬皆瘖之意。又若神鳳飛于九霄,豈可與凡鳥共語哉!宜列群英之上。」 馬致遠散曲風格,一般都認為是豪放派。其實他的散曲作品豐富,題材廣泛,加上他的文思才華,所以表現是多樣且多元的。 1表現自我的作品: 如南呂〈金字經〉:「窮、男兒未濟中」、「悲、故人知未知?登樓意,恨無上天梯」。在曲中表現了他的懷才不遇的悲憤,表現他退隱自適的願望,同時也道出他對富貴利祿的輕視。 2嘆世之作: 馬致遠有一些曲作,深刻地感嘆紅塵裡的富貴、名利,古今英雄豪傑、謀臣智士的功業,一切轉眼成空。甚至人間的寵辱、紅塵裡的是非,都應勘破。如南呂〈四塊玉嘆世〉:「爭利名,奪富貴,都是痴。」 3描寫田園山水、漁樵詩酒生活的作品: 元代的散曲家,很多人都是把富貴功名以及一切塵俗參破,因而嚮往田園山水、漁樵耕讀的生活,馬致遠的作品也強烈表達出這種傾向。如雙調〈清江引野興〉:「林泉隱居誰到此?有客清風至。會作山中相,不管人間事。爭什麼半張名利紙。」寫出作者灑脫放曠的心態。 4歌詠愛情: 馬致遠雖多風格豪放之作,但他描寫情愛的作品,既深刻又含蓄,如雙調〈壽陽曲〉:「雲籠月、風弄鐵,兩般兒助人淒切。剔銀燈欲將心事寫,長吁氣一聲欲滅。」蘊藏無盡相思及濃濃愁緒。 5詠史感懷: 馬致遠有十首南呂〈四塊玉〉,各有標題,詠名勝古蹟以抒發感懷。如〈四塊玉洞庭湖〉:「畫不成,西施女,她本傾城卻傾吳。高哉范蠡乘舟去,哪裡是泛五湖?若綸竿不釣魚,便索他學楚大夫。」此曲詠范蠡用西施助越復國,曲中深讚隱逸的高超和知機,同時也寄寓作者心志。 6歌頌昇平景象之作 馬致遠有〈中呂粉蝶兒〉一套和另一套殘曲,歌頌當時昇平景象:「祝吾皇萬萬年,鎮家邦萬萬里。八方齊賀當今帝,穩坐盤龍亢金椅」,這套曲歌頌當世的承平及王朝的盛業,與馬致遠其他散曲風格迥異,可能為應景之作。 |
四、國學常識
◆曲的分類
大類 | 小類 | 體製 | 盛行時期 | 作家及作品 |
散曲(清曲) | 小令(元人稱「葉兒」) | 1單支曲子(單牌曲)。 2形似一闋詞,惟可加「襯字」。 3一韻到底。 | 元 | (1)依元曲的發展演變,可分三期: 1初期(質樸自然):元好問、關漢卿、白樸、姚燧、馬致遠、貫雲石等(多為北方人)。 2中期(風格開始轉變):張養浩、鄭光祖、睢景臣、喬吉。 3末期(趨向清麗雅正,講究格律、詞藻):張可久、徐再思。 (2)分兩派: 1豪放派(本色派。用語淺白,意境豪放):馬致遠為代表。 2清麗派(文采派。曲辭華美,意境清麗):張可久為代表。 |
套曲(套數、散套) | 1由二支以上同一宮調的小令聯綴而成的組曲。 2每套至少包括一個「正曲」和一個「尾聲」。 3沒有科(動作)、白(說白),只供清唱。 4一韻到底。 |
劇曲(戲曲) | 雜劇 | 1由四個套曲加上科、白串連而成。 2屬北曲。 3一幕謂之「一折」。每劇限四折,每折不標目。 4每折限一宮調,一韻到底。 5限旦(女主角)、末(男主角)其中一角獨唱到底。 | 元、明 | 元曲四大家: 1關漢卿(《竇娥冤》) 2鄭光祖(《倩女離魂》) 3馬致遠(《漢宮秋》) 4白樸(《梧桐雨》) |
傳奇 | 1由若干套曲加上科(介)、白串連而成。 2屬南曲。 3一幕謂之「一齣」,每劇不限齣數。 4每齣不限同一宮調,可以換韻。 5各角色可分唱、輪唱或合唱。 | 明、清 | (1)明朝: 1高明(《琵琶記》) 2湯顯祖(《玉茗堂四夢》:紫釵記、還魂記(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 (2)清朝「南洪北孔」: 1洪昇(《長生殿》) 2孔尚任(《桃花扇》) |
附註:
(一)散曲的興起先於雜劇,二者平行發展。雜劇的成就遠超過散曲。
(二)曲因曲調的不同而分為北曲、南曲。北曲產自北方,用絃樂伴奏,聲調以遒勁為主;南曲出自南方,用管樂伴奏,聲調以婉轉為主。
◆詞、曲比較
體類 | 詞 | 曲 |
異稱 | 詩餘、長短句、樂府、曲子詞 | 詞餘、樂府 |
盛行時期 | 宋 | 元 |
分類 | 以字數分: 1小令(五十八字以內) 2中調(五十九至九十字) 3長調(九十一字以上) | 以有無科、白分: 1散曲(僅供清唱) 2劇曲(供戲劇演出) |
句式 | 1長短句 2字數一定 | 1長短句 2可加「襯字」 |
聲韻 | 1可換韻 2通常二句一韻 | 1不可換韻 2韻較密,幾乎句句押 |
風格 | 1以陰柔婉約為正宗 2適合寫景抒情,尤利於寫「愁」 3語言較典雅、優美 4多比興手法 5分婉約、豪放二派 | 1以灑脫自然為本色 2題材較廣泛 3語言較俚俗(口語化) 4表情達意較直接 5分豪放(本色)、清麗(騷雅)二派 |
五、曲選
◆成語辨析
成語 | 釋義 | 近義 | 反義 |
東山高臥 | 晉謝安隱居東山,不肯出仕的故事。 | 枕石漱流 山林隱逸 曳尾塗中 閒雲野鶴 | 汲汲營營 營營役役 蠅營狗苟 |
樂山樂水 | 語本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意思是,有智慧的人喜愛水,道德高尚的人喜愛山。 | | |
◆一字多音辨析
樂 | ㄌㄜˋ | (1)快樂的事或態度。如:「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論語.雍也》) |
(2)聲色情事。如:「今吳王淫於樂而忘其百姓。」(《國語.越語下》) |
(3)歡喜;愉悅。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
(4)喜愛。如:「樂於助人」、「樂天知命」。 |
ㄩㄝˋ | (1)有規律而和諧動人的聲音。如:「制禮作樂」。 |
(2)六經之一。即樂經,相傳亡於秦火。 |
(3)姓。如:「樂毅」。 |
ㄧㄠˋ | 喜好;欣賞。用於文言文。如:「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 |
◆一詞多義辨析
辭 | 1辯訟的話 | 聽其獄訟,察其「辭」。(《周禮.秋官司寇》) |
2敘述、說明的語言文字 | 措「辭」、「辭」不達意。 |
3推卻;不接受 | 「辭」謝、不「辭」勞苦。 |
4告別 | 告「辭」、「辭」行。 |
闌 | 1欄杆 | 獨自暮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
2將盡;晚。常用於酒和時間 |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 |
3衰落 | 白髮滿頭歸得也,詩情酒興漸「闌」珊。(白居易〈詠懷〉) |
◆形近字辨析
一 | 傾 | ㄑㄧㄥ | 傾斜、傾囊相授(竭盡所有教授對方)、傾心、傾國傾城(使全城、全國的人都為之傾倒愛慕,形容女子極為美麗動人)、傾覆 |
頃 | ㄑㄧㄥˇ | 頃刻、俄頃(很短的時間)、一碧萬頃 |
二 | 嗟 | ㄐㄧㄝ | 嗟嘆、嗟來食(帶侮辱性或不懷好意的施捨) |
喈 | ㄐㄧㄝ | 喈喈(狀聲詞:(1)形容和諧的鐘鼓聲。(2)形容鳥鳴聲。(3)形容鸞鈴聲) |
六、課外閱讀
◆關漢卿
(一)大德歌春
子規①啼、不如歸,道是春歸人未歸。幾日添憔悴,虛飄飄柳絮飛。一春魚雁②無消息,則見③雙燕鬥銜泥。
【注 釋】
①子規 即杜鵑鳥。
②魚雁 指書信。
③則見 只見。則,只;僅。
【說 明】
關漢卿這支曲子所表現的遊子思鄉之情,正是作者晚年漫遊生活的反映。
(二)大德歌夏
俏冤家①,在天涯,偏那裡綠楊堪繫馬②。困坐南窗下,數③對清風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誰畫④,瘦巖巖⑤羞戴石榴花。
【注 釋】
①俏冤家 元曲中對自己所喜歡的人的暱稱。
②綠楊堪繫馬 是說在外面另結新歡而不願回家。堪,可以。
③數 音ㄕㄨㄛˋ。屢次。
④蛾眉句 漢代京兆尹張敞,婚後和妻子感情很好,每天早上為妻子畫眉,當時傳為佳話,後世便以畫眉來形容夫婦的愉快生活。
⑤瘦巖巖 猶言十分消瘦。比喻消瘦如巖石。
【說 明】
這一首雖是詠夏,但,實際上寫的是閨情。首三句以閨人推想之辭,寫伊人冶遊不歸,怨望之情,溢於言表。困坐「南窗下」及以下二句,發自心底,吐在筆端,沒有任何掩飾,真摯感人。最後二句,言情言景,極言相思之苦,讀之令人為之低迴。
(三)大德歌冬
雪紛紛、掩重門,不由人不斷魂。瘦損江梅韻,那裡是清江江上村①?香閨裡冷落誰瞅②問,好一個憔悴的凭欄人。
【注 釋】
①清江江上村 詩中婦人的丈夫遠遊處。
②瞅 音ㄔㄡˇ。瞧;看。
【說 明】
這是一首寫閨婦思夫的小曲。背景是大雪紛飛的寒冬,主人公是一位身居深院大落的閨中少婦。作者藉由一連串動作,勾勒出女主人公複雜又細膩的心思。
◆白樸
(一)寄生草飲
長醉後妨何礙,不醒時有甚思①。糟醃兩個功名字,醅渰千古興亡事,麯埋萬丈虹霓志②。不達時皆笑屈原非,但知音盡說陶潛是③。
【注 釋】
①長醉後妨何礙二句 只要長醉不醒,還有什麼掛礙憂慮呢。「長醉後」、「不醒時」,和最後兩句的「不」、「但」,是曲中的「襯字」。即在曲牌規定的字數之外,作者所彈性增加的字。
②糟醃兩個功名字三句 意思是說,功名、興亡、壯志,都可以在飲酒時遺忘。糟,指帶渣的酒。醃,音ㄧㄢ。浸漬。醅,音ㄆㄟ。未經濾清的濁酒。渰,通「淹」。音ㄧㄢˇ。淹沒。麯,音ㄑㄩˊ。釀酒時用來發酵的材料,也叫酒母。此借代為酒。虹霓志,比喻壯志。
③不達時皆笑屈原非二句 人們都嘲笑屈原「唯我獨醒」的行為是錯的,是不識時務的;而只有像陶潛般歸隱田園、詩酒自娛,才是對的,才是他們的知音。不達時,不識時務;不合時宜。
【說 明】
整首曲子,處處緊扣「飲」的主題,寫來一氣貫串,毫不鬆懈。中間三句一組的對句,更經營出強化提振主題的效果。而「兩個」、「千古」、「萬丈」幾個數字的變化運用,也使得作者憤世嫉俗的心情隨之漸次擴張。末二句並列兩個不同類型,而同樣身處亂世的古代文人;而作者心目中,寧願像陶潛一樣他寧願在酒中忘懷功名、興亡和個人的抱負。這其中實有著極深刻的痛苦悲哀。
◆馬致遠
(一)撥不斷 浙江亭
浙江亭,看潮生。潮來潮去原無定。惟有西山萬古青。子陵一釣多高興,鬧中取靜。
【說 明】
這首「撥不斷」,在錢塘江邊看著潮水的起起落落,彷佛看盡人世的浮浮沉沉。人世不定,唯有青山綠水等大自然才能萬古長存。作者借助視覺和聽覺的意象,在「潮來潮去」的往復推演下,感受時間的綿延,看見亙古裡常存的青山,在永恆的大自然裡,對比人類生命的短暫及變動。
因此,只有歸隱田園的隱士,方能在紛紛擾擾的塵世裡,怡然自得。唯有從名利的羈絆裡掙脫,才能夠享受大自然的寧靜與祥和。「子陵一釣多高興,鬧中取靜」,使得前半段起落浮沉的心,至此沉澱,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七、元曲的語言特色
(一)方言俗語 | 元曲是在北方俗謠俚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曲中包含了大量的北方口語。這些北地的方言俗語,既質樸自然,又鮮明活潑,與文言語彙為基礎的詩詞作品,截然不同,經過文人的提煉、鎔鑄,使它成為新的文學語言,配上詩文中還在流行的典雅語言,就形成了元曲「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藝術風格,從而獲得雅俗共賞的特色。 鋪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萬鍾,胡言亂語成時用。大綱來都是烘,說英雄誰是英雄。五眼雞岐山鳴鳳,兩頭蛇南陽臥龍,三腳貓渭水飛熊。(張鳴善〈水仙子〉譏時) 這首曲揉合了民間俗語「五眼雞」、「兩頭蛇」、「三腳貓」,和文人雅詞「岐山鳴鳳」、「南陽臥龍」、「渭水飛熊」,譏刺當朝權貴是非不分、賢愚莫辨的醜惡現實,寫來淋漓痛快。 |
(二)襯字 | 詞曲都是按曲調撰寫的長短句歌詞,不同的是曲可加襯字。襯字是元曲一大特色。無論詞或曲,每調各句字數都有一定,但曲子在固定的字數之外,可以增加若干字,以補足文義,或暢達語氣。曲中每句固定的字稱為正字,額外增加的單字稱為襯字。襯字多半是虛字,如形容詞、副詞、助詞、連接詞之類。正字必須遵守曲牌的格律,襯字則不受拘束,這樣作者寫作時能伸縮自如,可淋漓盡致地去抒情寫景。 曲調是固定的,語言是靈活的,有時靈活的語言不能完全配合曲調,只有使用襯字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巧妙的運用襯字,不但可以配合曲調的音律,還能使曲意更加豐富,語氣更加流利。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簷。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捲香風十里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颭。愛殺江南。(張養浩〈水仙子〉詠江南) 這首小令描寫江南風光,情景如見,在人耳目,既不用典,也不雕琢,全憑白描工夫,以平淺的字句,勾繪出江南美麗的圖畫,新鮮有味,活潑生動。水仙子的基本句法是:七、七、七、五、六、三、三、四,共八句,四十二字,七韻。這裡「叢」、「看」、「捲」、「畫船兒」、「酒旗兒」都是襯字。如省去襯字,這首曲子就顯得平板而不生動,呆滯而不流利,不能表達活潑自然的意境了。襯字用法很自由,每位作家所加的襯字也不一樣,完全配合自己的意思。但只限於句首及句中。 |
(三)韻 | 元曲除可用襯字造成字句長短的自由外,押韻的自由也造成它活潑自然的特色。近體詩押韻分平仄韻,平仄不能通叶,平韻詩較多,仄韻中又分上去聲與入聲,彼此不相通假。詞中除了少數可換韻如〈菩薩蠻〉之類,及少數平仄可以通押如〈西江月〉之類,大多數也和詩一樣,分成平韻與仄韻,仄韻中上去一類,入聲一類,不可通假。唯獨元曲在韻叶方面有了極大轉變,破除平仄韻不可通押的現象,採用平上去三聲通叶的方式,這在詩歌的韻叶上是一大解放。 元曲韻叶以周德清《中原音韻》為標準,周德清歸納元曲四大家──關、馬、鄭、白的作品,分為東鍾、江陽、支思、齊微、魚模、皆來、真文、寒山、桓歡、先天、蕭豪、歌戈、家麻、車遮、庚青、尤侯、侵尋、監咸、廉纖等十九部韻,每部按聲調分平聲(附入作平)、上聲(附入作上)、去聲(附入作去)。 唐詩宋詞的時代都有平、上、去、入四個聲調,到了元朝,北方口語已沒有入聲調,把入聲派入平、上、去之中。元曲是北方的口語文學,當然也沒有入聲,入聲派作平聲、上聲、去聲。一首曲子平、上、去三聲可以通叶,於是曲韻在聲調上比詩詞寬了許多,作者創作曲子的時候比詩詞自由,情意可以儘量的發揮,不必受韻腳聲調的限制,因而損傷其創作的生命。何況一首曲子中有平聲韻,有上聲韻,有去聲韻,正合乎自然的音調,有起有落,有高有低,抑揚頓挫,增加了音節的美妙,這正是曲子活潑生動的地方。 曲子押韻的密度也比詩詞高,一般近體詩多半兩句押一韻,詞甚至隔開數句才押一個韻。元曲小令差不多每句押韻,不押韻的句子很少。如〈天淨沙〉五句押了五個韻,〈梧葉兒〉七句押了六個韻,第一句可以不必押韻,但也有作家押了韻。所謂押韻,是指齊一性的聲音(韻尾相同),週期地反覆出現而言。這種齊一性的聲音接連出現,可使人產生快感。元曲押韻緊密,讀來聲音協合,因此也造成了元曲活潑自然的境界。 |
(四)白描的寫法 | 曲是元代新興的文學,有濃厚的民歌韻味,在寫作的方法上與詩詞有所不同。詩詞講究含蓄蘊藉,多採用比興寫法;曲則講究尖心倩意,多採用賦的寫法,也就是白描,直書其事,不含蓄,不修飾,寫得淋漓盡致,不留餘韻。譬如同樣寫「閨怨」的題目: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唐金昌緒〈閨怨〉詩) 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淚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風急,淡月朧明,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宋晏殊〈采桑子〉詞) 雲鬆螺髻,香溫繡被,掩春閨一覺傷春睡。柳花飛,小瓊姬,一聲雪下呈祥瑞,團圓夢兒生喚起。誰,不做美?呸,卻是你!(元張可久〈山坡羊〉閨思曲) 這三首作品,同寫閨中女子懷念遠人,做了一場團圓美夢,卻被聲音驚醒,醒來後煩惱惆恨。金昌緒的詩寫得含情脈脈,留有餘韻;晏殊的詞則是低迴婉轉,情餘言外;張可久的曲子卻是窮形畢相,淋漓盡致。 元曲的語言通俗白話,表現的方式率直俐落,特別是描寫男女愛情和傷離惜別的作品,更是大量使用白描的手法,取得很高的成就。 若還與他相見時,道箇真傳示:不是不修書,不是無才思,繞清江買不得天樣紙。(貫雲石〈清江引〉惜別) 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姚燧〈凭闌人〉寄征衣) 相思有如少債的,每日相催逼。常挑著一擔愁,准不了三分利。這本錢見他時才算得。(徐再思〈清江引〉相思) 這些作品都使用日常口語,沒有生僻的典故,沒有艱難的詞語,不含蓄,不造作,直抒胸臆,純乎天籟。符合王國維說:「抒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敘事則如其口出。」是中國文學中最活潑自然的。 |
文章定位:
人氣(2,804)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