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09-10 10:21:23| 人氣49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友新作】到埔里學造紙 — 賴鈺婷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手工抄紙師傅 圖/賴鈺婷

 
 
烘紙師傅 圖/賴鈺婷
 
 
在這自動化機械為王的年代,書畫用紙需求日少。能堅持人工手抄方式,一張張搖盪木漿、凝止賦形,維持生產運作,不是輕易的事。



好久不曾到埔里。這次興起念頭,想帶就讀小學一年級的兩兄弟,到愛蘭台地,去看看廣興紙寮。

多年前,我在《幼獅文藝》撰寫「台灣鎮鎮走」專欄,走訪台灣村落,想探尋踏查流逝的時光,寫下鄉間純樸古意的姿態。那些人情與意念,不張揚喧譁,靜靜守護土地與理想的實踐。走入那些不是景點的地景之中,感受光陰如何靜緩蕭索,流失的人口、孤老的佇望,破敗的樂園、榮景難再的產業……,我走入畫面場景,感受故事的輪廓。想記取還留存的,握住當下感動的線索,好好寫下來,作為記憶的憑據。

當時探訪埔里手工生產書畫用紙的廣興紙寮,寫下〈紙寮印象〉一文,收錄在散文集《遠走的想像》中。那是二○一三年的事了。幾經出版環境變遷,最初的發表園地《幼獅文藝》也於二○二三年十二月後停刊。

我心裡始終有一種回到過去,重履昔日足跡的想望,想知道過了這麼些年之後,那些我曾再三再四凝望徘徊之地的現狀。那些我在燈下苦苦斟酌,一字一句放大顯影,悉心描繪的景象,歷經人事盛衰、物象更迭後的命運變化。

當高中職國文新課綱納入宋應星《天工開物》,選錄了談論紙張的〈殺青序言〉為課文,〈紙寮印象〉被編選成為閱讀補充教材。我在課堂上講述當年親眼所見的手工造紙術,我跟學生強調,「不是很假的那種展示表演,可貴的是走入他們製作生產的日常。」除此之外,「還可以手作體驗!」我在述說中意態激昂,不禁暗想,經過了本土傳統產業外移、書畫市場萎縮、幾年疫情重創觀光後,隱身於埔里鄉間的紙寮現狀?

夏日燠熱,山林蟬聲噪鬧,車子在鄉道中猶疑前進。鄉下地方,導航的指示有時會和隨機出現的指標相左,得留心路況,斟酌判斷。多年前車輛停得很遠,得順著山道徒步上坡,經民居農舍,走一段長路。這回或許時間尚早,村落人車不多,幸運地將車停放在紙寮前的廟宇空地。

黑瓦紅磚白牆,開放式的工作場區樸質素雅。一切如同往昔印象,經年累月中仍未荒敗。那些背板、布景、宣傳,所有作為教育、觀光、解說之用的告示布置,維持得潔淨完整,絲毫沒有許多觀光工廠熱潮過了之後,那種頹敗、堆置雜物、半廢棄、任憑損毀沒有修繕的蒼涼感。

相較於過去自行隨意走看,售票處的工作人員告訴我,有興趣的話,稍待片刻,將有專人在櫃檯前集合導覽。

放眼望去,長桌上整齊擺放各式各樣拓印的模具,或文字或圖騰,帶著古典書畫元素,卻也有討喜的卡通造型。兩兄弟初次接觸這些,對眼前的拓印工具好奇不已。這是龍、鳳、駿馬、花草、八卦、古錢、經文……,或是行草、篆字、隸書各字樣的文句辨析,像個開放教室,我和孩子邊研究邊欣賞,興味盎然。

身穿工作服的導覽員是個年輕女孩,她帶著現場遊人參觀手工造紙的流程。兩兄弟跟在導覽大姊姊身後,聆聽的神情認真投入。

我仔細聽著解說,內心敬佩感動。這是有誠意、詳盡而熟稔的介紹,從樹種原料、取材、詳盡的製作步驟、工序、時程和工具運用……。不論是文字圖像背板、洗滌蒸煮後可觸摸的樹皮纖維、功能如果汁機,將木皮纖維打製成漿的打漿機等,導覽女孩帶著大家逐一認識、體驗。條理分明、口齒清晰。我為這樣具有高度推廣、教育性質的解說內容暗自嘆服。要聘用員工,特別是培養年輕人投入傳統產業,流暢進行深入淺出的介紹,需要主事者的眼光與理念,才能貫徹推行。

在這自動化機械為王的年代,書畫用紙需求日少。能堅持人工手抄方式,一張張搖盪木漿、凝止賦形,維持生產運作,不是輕易的事。從取材、蒸煮、打漿,歷經抄紙、壓紙、烘紙等繁複工序,製出一張手工紙。那已然不僅是一張紙的故事,而是一道傳續手藝與信念的風景。

多麼難得,如今我還能帶著孩子見證造紙師傅的風采。一如此刻,我們站在一爿大水槽邊,看老師傅「抄紙」。大水槽內是乳白色濁水,槽上懸吊著一大門片似的木框托盤,盤架覆著一片孔洞細密的大竹簾。

只見老師傅扣合木框,雙手握著那懸吊托盤,在淅唰灌注的漿水中,前後挪移、左右盪搖。汲水過篩,乳水滲入竹簾細密的孔洞,一次、兩次……,在老師傅的手勁推送下,木框簾架內,漸次覆滿乳漿。

盪漿入簾,一次次晃盪篩瀝出水。漿水聲唰唰入篩出篩,師傅端握木框的手腕手臂,或前傾或右斜,來回偏移校正,動作純熟,猶如直覺反應。接著師傅順勢將框架中的大竹簾取起,平置,再度取下竹簾時,只見一張纖維綿密的雛紙成形了。一張紙夾一條線,作為分隔,每張都是抄紙師傅一框一框汲水搖盪,細細篩存而來的心血。一大落紙豆腐似的半成品,在他身後滴滴答答,靜置出水。

我看著他不斷重複,毫不遲疑、停歇的動作,認出水槽前的執事者,確實是數十年前所見的同一人。當時拍下的照片,收錄在《遠走的想像》書中。昔日仍是此刻真實的現場,老師傅還在崗位上,不是想像,不曾遠走。

寫著「烘台高溫」警語的鐵板長桌前,女師傅正在烘紙。只見她以一長木條輕鬆拈起一大張紙,一個轉身,將薄透輕軟如巨型潤餅皮的紙片,一氣呵成,揚擺鋪平在工作檯上。動作迅捷俐落,氣定神閒,從容優雅。

長形紙幅熨貼在高溫鐵板上,女師傅尚且拿著松針刷,來回往復掃動紙面。撫順皺褶溼氣,一行一列依序整熨刷平。鐵板蒸氣高溫,紙質薄脆,考驗著手持松針刷來回刷動的力道。力道不足,纖維毛孔收斂不勻,紙會皺;倘若力道失準,輕重不濟,紙會破。烘紙師傅是造紙工序的最後關鍵,若非憑藉著經驗和耐力,很容易前功盡棄。

我和孩子出神地看著女師傅的動作,她成為一幕職人風景的日常。內心帶著滿滿的,對於一張紙如何在純樸勞動中誕生的敬意。

帶著這樣的敬意,學習手作。從造紙開始,自大水桶內撈出紙漿,學著手抄紙、壓紙、烘紙。選擇喜愛的碑石刻紋圖樣,在新製的手工紙上,學著以墨包擊打,拓印成像,製成掛軸。我與孩子在師傅的指導下,學習成為造紙的人,製作一幀獨一無二,富有書畫氣味的紀念物。那也將是這個夏天,來自埔里的祝福與提醒:別忘記每張紙都有它的故事。都有造紙人傾注的心意。別辜負浪費。
 
福報副刊2024.09.10

台長: 阿盛
人氣(490)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文友新作 |
此分類下一篇:【文友新作】之外 陽台女人 — 林佳樺
此分類上一篇:【文友新作】父親的眼神 — 林育靖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