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4-16 16:06:49| 人氣1,66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僑委會專文】阿盛 叫他文學教育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天地之間皆文章,放心下筆大是好。寫作無須講道理,文章裡自有道理。人生直面以對,無須迴避,人的感情均相同,凡人罷了,若顧忌太多,心手放不空。」…阿盛談寫作

  作家阿盛於1981年以《唱起唐山謠》崛起於文壇,人稱「散文阿盛」。1991年推出長篇小說《秀才樓五更鼓》,打開了另一個「小說阿盛」的稱號。每逢出手必定不凡的阿盛,後來在1994年辭去了16年資歷的媒體工作,創辦台灣第一個文學講堂,經營散文寫作私淑班,13年下來桃李滿天下,部分更躋身於新生代文壇作家之列,如此默默辛苦興學,再創「文學教育家阿盛」的稱號。

.文人首創寫作私淑班


  創辦初期即不被看好的寫作班,從最開始網羅了知名文人詹宏志、吳念真、朱天文等人授課,到後來僅剩下阿盛一人獨撐大局,沒想到每班約12人的小小寫作班,蛻變成了「長青樹」,如今走來第13個年頭,阿盛在2003年時因此贏得了「第五屆五四文藝獎」的殊榮。

  回憶創設私淑班的過程,阿盛當初離開報社之後,原打算專心經營出版社,但從多年在大學教書和演講時,常遇到人家問他「台灣到底有沒有私人教授現代文學寫作和欣賞」,於是在好玩的嘗試心態下,他和幾位文友創辦了台灣第一個單純由個人來教授現代文學的私淑班。

  參與私淑班寫作的學員,純學生身分者反見少數,以來自各行各業的上班族居多,有人是退休老師、餐廳老板娘、醫師、高中老師、導演、律師、媒體人、家庭主婦或一般上班族。到這裡的學員唯一共同特色就是喜愛文學,渴望親近文學來重建生命理想,希望藉著文字來重拾生命熱情,所以在這裡的學習收穫是累積在內心的。

  上課地點選在阿盛位居中和的自宅「將就居」。在10坪不到的客廳中,一副「有忍乃有濟、無愛即無憂」的瓷字對聯,透露出阿盛的理念,他要在此處與有心於文學的後輩進行精采的現代文學對話。講堂內只是隨意擺放幾張小椅子,一切以「小」出發,沒有硬梆梆的課桌椅,也沒有嚴肅的師生關係,學員團團圍在玻璃茶几的四周,互相切磋,分享閱讀心得,由阿盛指點寫作技巧。


.引領學員深耕文學

  曾有學員形容這裏是「有光的所在」,不同於文藝營或大型寫作班,阿盛私淑班是一束可以長長久久的光,引領著眾學員深耕文學之路。

  在課堂內,阿盛總會如此分享:文學是有情感,卻無情緒的。文學是一種發言,描寫著人的生活,是脫離不了現實的,文學的魅力就在寫作者寫出了共相和我相。文學的語言,不同於一般語言,文學的語言是在連接我手和我心,它會帶著讀者去思考。而寫作不是只有感覺而已,寫作也要從懂得欣賞開始,需要大量閱讀。

  阿盛13年來教過的學生累積破500人,課程鎖定在「文學欣賞」和「文學創作」兩個部分,並區分入門班、進階班到高級班三個階段。在初期的入門班中,以文學欣賞為重,學員須閱讀當代散文名家作品,以兩個月、16堂課的進度介紹台灣現代文學。

  阿盛表示,文學經過努力,是可以趕上進度的。在同一班級內各種程度的學員都有,他刻意不區分程度,來這裡的學員有人單純喜歡文學欣賞,不一定要寫作,故難以根據寫作程度的角度來評量,而他偏重於文學欣賞,採小班制每期約10位到15位學員。

  後來由於入門班學員對創作有高度興趣,1996年應要求開設進階班,進入寫作階段;而後累積更多學員後,開設了以寫作為主的高級班,每篇作品阿盛一定親自閱讀、修改並給予意見,對於不同程度的學員沒有特殊待遇,教學態度採一致性,學員的作品經常是被改得滿江紅。

  在高級班的另一特色,學員之間要交換作品,相互討論心得,聆聽其他學員對同樣題目的不同看法或寫作方式,藉由觀看他人作品及意見,學習到寫作技巧和觀點。也因此,這裡的學習氣氛沒有嚴肅的師生關係,滿是亦師亦友的情誼,在特殊節慶大家會相約郊外踏青,在「阿盛寫作私淑班」新聞台(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asaint/)上,也可見阿盛與學員之間的幽默筆戰。


13個年頭歷久不衰 學員成績有目共睹

  走過13個年頭的感觸,阿盛說「我熱情未退」。他將來也打算一直不間斷地開下去,文學是形而上的藝術,難論斷「看得見的價值」,既然台灣還有人喜愛文學欣賞、熱愛寫作,阿盛說「既然我做得到,就會持續這樣的理念,讓想學的人知道至少還有這樣的一個純文學的地方存在。」

  堅持這樣單純的理念,阿盛私淑寫作班孕育出多位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台灣文學獎等大獎得主,更多學員還是各類文學獎的常勝軍或報紙藝文副刊的常客。這幾年陸續出版的學生作品合輯,有《打開抽屜都是你》、《裁一段碧華》、《第五個季節》、《玻璃瓶裡的夏天》等;在文壇嶄露頭角的,則有王盛弘《慢慢走》、李志薔《台北客》、許婉姿《天台上的月光》、王光玉《轉個彎,去西藏》、賴鈺婷《彼岸花》等。

  看到學員如此優秀的表現,阿盛自豪13年來他該做的都做了,他謙卑學生成績並非靠他教得出來的,他僅僅激發或引導出潛力,偶爾給一些不輕不重的壓力,鼓勵大家朝出版或投稿方向前進,而他滿意於多數學員在上課之前是不曾寫作過的,而今能夠持續拿筆、固定發表甚而出版作品,阿盛說「一切成績皆可考,非他自吹自擂。」

  阿盛平日甚少閱報、看新聞,觀其近年描寫台灣當代社會都市面貌的題材,總句句精準、道出都市人的蒼茫處境。阿盛說,寫作班其實等同於一個小社會的縮影,從學生身上他看到了自己的過往,也看到了時代轉變中的差異痕跡,這些種種觀察在醞釀後轉換成寫作的新元素。有趣的是,在阿盛近期的作品中,文中偶爾以幽默筆法暗道出寫作班成員的世界縮影,看得出這位自稱「老貨」的師長對每一個階段的年輕世代的溫暖關懷。


人性、人情、人生 散文三大主軸

  阿盛的散文有三大主軸:人性、人情、人生。阿盛曾自述他「對人的一切都感興趣,雖然未必樣樣參與,但喜歡觀察,這看看,那瞧瞧。有時候只看到熱鬧,有時候也會看出門道。看出門道後,便是醞釀下筆之時。但不輕易下筆,一個題材,往往在腦中千迴百轉,覺得可以了,這才開始寫。寫著寫著,往往就寫長了,明知編輯不會樂意,可是呢,削足適履是不好的,寧可招嫌,莫肯刪節。似乎如此有點不顧潮流,但,潮流是什麼?」

  阿盛說,自己從小就喜歡聽故事,喜歡看人看書看山川,讚嘆「人性、人情、人生」這樣廣泛的題材,無所不包。因此平日他喜歡和小女兒一起騎著腳踏車趴趴走,去菜市場、去花市或去尋幽探訪,隨處看看,少了刻意,終可從街景庶民中看到了人生相貌,累積成寫作的養分。

  阿盛一向認為,文學是他生命中最大的志業,他的人生理念是「唯誠唯善大是好,有生有活遍地花」,生活態度是「半醉觀浮世,將就過日子」,而「創作不應是架空的,正如同畫出來的禾穗無法收割,離開了土地,文字只是虛幻的遊戲,寫作者的責任,就在於拆掉空心矯作的任何藉口,用心靈提示與自己一般俗氣的人們憶起或追尋美好的事物情理。」

  對於寫作的執著認真,阿盛曾經如此描述:「寫作是冷酷、冷靜的。在寫作之際,可以百事不管,心卻是暖的。曾經我左手抱著襁褓中的兒子,右手振筆疾書,兒子在我懷中睡著了,竟渾然不知,直待我停筆回神之際,才知道天早已亮了。」


**原文刊載於http://www.ocac.gov.tw/unit_data/unitmacro_pop.asp?no=28983

台長: 阿盛
人氣(1,66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訪評特輯 |
此分類下一篇:【談書】談《彼岸花》─阿盛
此分類上一篇:【新鮮貨】素樸的力道--評《吳晟散文選》-王盛弘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