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4-03 07:05:12| 人氣2,5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過於喧囂的孤獨》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過於喧囂的孤獨》

                    

一、  簡介                            

                                        

關於《過於喧囂的孤獨》,是一本獨白的翻譯小說,書中分成譯序,一~八回的內文,以及附錄;作者赫拉巴爾(Bohumil Hrabal1914~1997)是捷克當代作家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最後一部傳世之作,他說:「我之所以活著,就為了寫這本書。」

                                                     

作者赫拉巴爾,二十歲以後開始寫作,但直到四十九歲時,才出第一本短篇小說《底層的珍珠》,由於他長期在中下平民階層裡生活,所以他的作品有很深刻的思考,他曾說過:「我的作品,事實上是我生活的注釋」,可以說他是一位以生命寫作的作家。

赫拉巴爾的另一本小說《中魔的人們》,也得到舉世的迴響,為什麼要提這本書呢?因為透過這本書,我們更容易理解作者,看待人生與生活的態度,寫小說與直接敍述描寫生活事物,多了一些對世事人情的覺察通透,簡單地說,可以是一種說故事的心情,但卻是最複雜的文體,楊照說:「小說存在的理由就是複雜,拒絕簡化。」

                                                                

因此,赫拉巴爾的《中魔的人們》對「中魔」的形容是「透過靈感的鑽石的孔眼」去觀看世界。這句話彷彿是說一個中了魔的人,他所看到的世界是多種角度的,或許是美好,或許是曲折,或許是燦然...,不論是哪一個點?哪一條線,所切割的層面,在這樣的孔眼裡,中魔者都會帶給人們不一樣的呈現。在每個人眼裡,對「中魔」有什麼看法呢?

                                                                                                              

一則故事的動聽,聽起來像是真實的體驗,但又有些誇張、幻想、怪異,甚至荒謬,不太可能發生的感覺,但又很想繼續看下去,或許就是小說引人的所在;單從《過於喧囂的孤獨》這個書名來想像;就充滿文字上的張力,什麼樣的孤獨是過於喧囂的呢?孤獨的喧囂是怎樣的喧囂呢?想必這是一本不同於一般小說的小說。

                                                                                                                  

接下來的正文部份,我們就從作者引伸歌德的「唯獨太陽有權利身上帶著斑點。」這句開場白,拉開「悅讀」的序幕吧!

 

 

 二、內容(1~2)

一份做了三十五年的工作,能使人成為那份工作的達人嗎?或在那份工作上悟出怎樣的道理?

事實上,學海無涯,有許多的學問,窮畢生之心力也未必能有所成就。書中那位在廢紙堆中生活了三十五年的主角,自稱自已的學識在無意中獲得,而他看待讀書的方式,形容成把美麗的詞句含在嘴裡,品酒般地一小口一小口地呷著...。這與我們所謂的「書味」不謀而合。

這是一本關於書籍與閱讀的小說,隨著作者對廢紙的想像,讓所有的廢紙壓碎後,都打包成散放奪目光彩的書籍;甚至在每個完成包上,裹上繪畫大師的複製畫,並賦與每一個包自我的個性。彷彿這些廢紙全是哲人的智慧,即便是尼釆,也躺在廢紙堆裡。

從第一回作者的獨白中,我們讀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嗎?黑格爾說:「高貴的人不一定是貴族,罪犯不一定是凶手。」

這句話的涵義指出凡事不能只看表象,世間很多的事,可能以相反的形式呈現出來,正如作者身為處理廢紙的工人,但是他的精神世界可能比身為貴族的人還要高貴;以他用靈感的鑽石孔眼所看到的世界,的確不能以時人浮面的現象來論斷世事的真相。

在本書一開始,作者提到書教會了他領略破壞的樂趣,而我們有如橄欖,唯有被粉碎時,才釋放出我們的精華。所謂的被粉碎,我們能夠體會其中更深一層的涵意嗎?可否列舉一些實際的經驗呢? 

「粉碎」一詞,有澈底打破碾醉的意思;人在思想上是否勇於打破自已呢?勇於面對挑戰已經具有根深蒂固模式的自己呢?或許對一位詩人,藝術家而言;

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而人有沒有這種置之絕地而後生的必要?或許,對現代某些人而言,可能是一份多餘的顧慮;痛苦,事實上與人生脫不了干係,生命的風雨,可以鍛鍊心志,破繭而出、浴火重生是另一種形式的粉碎,玫瑰經過淬煉後成為香精的過程;也是粉碎,因此,不只是宗教,所有精神層次的提昇,修行,多少都經過不同程度的粉碎。

而詩歌總是從震碎的靈魂裡,飛翔而出....。

(3~4)

在第四回裡,漢嘉談到老子和耶穌,我認為很值得思考,特別抄錄於下;

「...我看見耶穌在不停的登山,而老子卻早已高高站在山頂;我看見那位年輕人神情激動,一心想改變世界,而老先生卻與世無爭地環顧四境,以返璞歸真勾勒他的永恆之道;我看見耶穌如何通過祈禱使現實出現奇蹟,而老子則循著大自然法則,以達到博學的不知。」

 而在p55倒數第二行起,到p56第六行,都在描述老子與耶穌的思想特質;這些描述呈現了作者在知識上的淵博,再方面他也把中西文化,作了一番詳實的比較,事實上,以耶穌代表西方的信仰,可依據聖經來解讀,但以老子代表中國的文化思想,則籠統了一些,老子的道教,只能是中國文化的三教之一。

比較讓人不解的是漢嘉的結論是:「耶穌充滿了戲劇性的衝突,而老子則是無法解決的道德矛盾。」

 (5~6)

本書第六回中,漢嘉說:「老打包都是在無意中獲得學識的,而且不知不覺中家裡都有個小書庫;並且經由閱讀書籍,而感到幸福,希望有一天讀的這些書,能使生活有質的改變。」

在漢嘉的觀念裡,工作必須是實幹苦幹,必要時得加班,而且寧可渴死也不會在工作時喝牛奶的,甚至不得無故休假,使他生活希臘神話故事的薛西佛斯的情結中;而年輕一代的工人,用新的勞動方式;似乎輕鬆得多,而且可以嘻嘻哈哈說笑,每週五還可去渡假。

這種新舊時代不同的價值觀,不只是在工作上,其他如教育、婚姻、道德都有其新舊之間的迥異,人要如何調適因應新舊的變遷?

(7~8)

「上台容易,下台難」,如何下台是藝術,繁華盡落不過是回到生命的原處。

在漢嘉最後一次送給弗朗基克一本《我飛越海洋》的書以後,那在地下室工作了三十五年,並帶給他微小歡樂的美好時光就結束了,那在字裡行間的曲終人散,應該是人最難面對的心情吧!

為什麼人在經過了絢爛,就無法歸於平淡呢?從漢嘉的敍述中,我們不難理解,生活一旦失去重心,就只有回憶才能夠找回已經走遠的自已!所以漢嘉說:「唯有奇蹟才能幫助我回到我的壓力機旁,回到我的地下室,回到我的書籍中去,沒有書我無法生活...。」

因此,如何在人生的每一個過程的轉換中,調適自己,用歸零的心情重新出發;是現代人必須及早學會的一件事。

三、結論

與其說這是一本小說,我以為他更像一部傳記,而這本傳記從低層的工作裡,所蔓生的思想,打包的意象,卻是許多人生的一種暗喻;主角漢嘉的一生,可以說是孤獨而平淡的,是什麼使他的人生浩瀚而深刻?能夠從污穢雜亂陰暗的地下室中,看到美麗的星空?

那些廢紙,被打包成一個個的藝術品,而且作者自身也蹭滿了文字,成了一本百科全書...僅憑這一點,赫拉巴爾就不同於一般人的平凡,因而他太過喧囂的孤獨,就不止是形式上那種浮薄的寂寞了。

作家駱以軍說:每一本書的聲音與憤怒,哭泣與耳語,全部被壓成垃圾的巨塊,沒有比這更悲傷的故事了。那麼漢嘉的一生,也像這樣的一本書,而他的孤獨過於喧囂之後,終不免被全部被壓碎打包,寂寞的化成垃圾的灰燼。

最後以一句話,為本書的閱讀畫下句點:

在人群中,孤獨不停地喧囂著內心的世界,我聽見一首詩飛越海洋的聲音。

               《過於喧囂的孤獨》讀後-2010/3/31

台長: 寧靜
人氣(2,560)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閱讀書香 |
此分類下一篇:梵谷在乎什麼?《靛藍成人的地球手冊》
此分類上一篇:閱讀鍾曉陽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