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對我說謊
最近觀賞一部題材很創新的影集→別對我說謊〈Lie to me〉。劇中的男主角精研人類表情的變化,從臉部肌肉細微的牽動中,理解說話者的情緒反應,推論出說話者是否說謊,協助需要瞭解真相的人進行驗證。
非常驚訝的是每個人情緒的變化,清清楚楚的都會寫在臉上,簡直是一目了然,只要我們懂得辨識的話,很容易傾聽到說話者的心情與反應。
這樣的論述,印證了『誠於中形於外』。
相對的,人類藉由謊言的表達,持續的塑造出假象與夢境,生活在自欺欺人的情境中而不自知。
其中有一集的劇情,讓我印象很深刻─有位烏干達的女子,寫了一本自傳式的小說,詳述她被叛軍俘虜之後,成為叛軍領袖的女人,親身經歷過大屠殺等種種暴行,希望藉由書籍刊行的傳播,讓世人了解烏干達境內的人間煉獄。
可惜的是她被發現在說謊,書中的情節並不是親身經歷,而是她蒐集到各種資料編寫而成,她認為若沒有寫成是自己的經歷,沒有這麼強烈的說服力。
乍聽之下似乎合情合理,不過從公平正義的角度來說,出發點的訴求是善意的,手段卻是充滿了虛偽與爭議性。
今年的主題誠意正心,不斷的提醒大家要做到反省,也讓自己重新面對過去虛假的點點滴滴。
過去自己是很擅長說謊的孩子,由於父母親的管教十分嚴厲,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保有自主發展的空間,發展出一套生存的方式─藉由善意的謊言,讓父母親安心放心。
譬如說大學畢業那年,跟班上同學出門旅遊,本來我們的目的地是宜蘭的太平山,由於太平山剛剛發生山難的意外,為了讓母親放心,打電話回家報平安時,告知母親我在嘉義的阿里山。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在過去沒有手機的年代裡,只要謊話編得天衣無縫,基本上都很容易欺矇過關。
說謊習慣之後也會上癮,漸漸的落入自欺欺人的黑洞,面對不同的對象,帶上不同的面具,為了保護好不容易建立的形象與假象,謊言有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
直到求道的那一年,虛假的黑洞幾乎把自己吞蝕殆盡,物極必反的奇蹟發生,真我的聲音破繭而出,終於面對了現實,寫信給在美國留學的好友─
HAPPY:
日子過得好快,不是嗎?妳到美國也有一個多月了,想必都習慣了,我常想妳在做什麼,因最近我都半夜兩點才睡,那時妳們是日正當中,實在很有趣,不過妳不在台北,怪不習慣的,因少了一個可以說話的人,其實很多話只會對妳說,因妳比較有包容性,而且我在妳心中,也不必有什麼顧忌。
我現在過得很假,什麼都很假,但是我都很習慣,一點反擊的能力都沒有了,表面上我的生活是平靜而單純的,因現在我沒有工作,而且我在準備考試,事實上我近來都沒唸書,好像離法律越來越遠了,而且有點背叛的傾向,因這個月開始找工作,目標是證卷商的營業員,我想先賺些錢,把家裡的貸款還清,另外存些錢,準備去美國,不過尚未找到。
坦白地說,我已經失掉了方向感,而且現實的壓力使我心態不平衡,加上半年沒上班,二個月沒有任何收入,更令我感到生鏽與無能,而我就是這樣往下掉,沒有人知道,沒有人拉我,每晚拜佛時,反省自己一天所為,總感到自己一事無成混日子,現在寫出來去面對這些事實,自己都相當驚心,因我寫日記都無法那麼坦白,總有粉飾太平的味道,好累!對不對?
一個人活得連日記都有所保留,也是夠慘的,但是我就是這樣,和文在一起之後,常想如果不是和她在一起,我的世界會如何?我不知道,因這些年來,我的假設大多失敗,尤其是唸書這方面,所以我自己“制約”自己的假設,所以我對未來的想像力衰退了,我的價值觀混淆,我的感覺不真實了,所以我的“生活動機”都沒有,就形成了現在的我,一個不敢想未來,不願想過去,但現在一片空白的人。
日子過得很快,畢業一年多了,我不斷地衰退,不斷地逃避,好像我尚未適應這個社會,我的堅持、我的目標都只是口號,而我想過的生活卻不知道在那裡,現在我卻無處可逃了,因我已經寫出來了。
剛看完了“無地海星”小野的新書,這封信不知道會不會寄給妳。 23/09/1989
將近二十年,如今再次回顧這封信,依然感到怵目驚心,沒想到如今自己會變成這般模樣。
當找到真我,也找到了真誠與真愛。
說謊的人猶如長期生活在黑暗中,初初見到陽光時,自然會感到刺眼與難受,需要時間去適應光明的世界,也需要有善知識在旁扶助,否則黑暗的慣性又會把他拉回去。
在輔導班員的過程中,往往要面對自我防衛的挑戰,最常用的自我防衛就是合理化與說謊。
自我防衛可說是與生俱來的本能,人類為了適應環境,建立個人的生存方式,發展出保護自身的行為模式,目的是保護小我與假象,減輕焦慮感,捍衛莫須有的面子與形象。
合理化就是選擇一個好的理由,而不是真的理由,可說是說謊的基本功。
譬如說約會遲到,你可以選擇說實話─睡過頭,也可以選擇合理化─大塞車。
當假我發現合理化很好用也很管用,因為大家都在找理由,沒有人願意說真心話,為了維持人際關係的和諧,避免言語上的質疑與指摘,最保險的選擇就是合理化。
合理化與說謊,演變成一種慣性之後,假我會刻意的規避真相,不願意去反省與面對,也不想要認錯與改過,若是對方揭發自身的謊言,當下的難堪不安,讓假我下不了台,往往會造成惱羞成怒的反彈。
誠實的力量是很驚人的,有如陽光般,充滿了正向的能量。
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
古今中外的聖賢仙佛,共同的人格特質是用真心說實話,藉此喚醒眾生的真我,引發出自省自覺,引導其學習誠意正心,願意去反省懺悔,肯定自性的光明。
相對的,每當我們說謊話,無論是善意或是惡意,良心的呼喚,將會讓我們感到心虛,心虛意味著羞恥與慚愧,縱然謊言的用字遣詞,可以華麗又精緻,可惜的是謊言的表達,只是空洞的文字組合,沒有任何的攝受力與影響力。
輔導員要修持的是身教與言教的一致性。
太子爺慈悲:所有要求班員的,輔導員要先做到。
輔導員能夠學習到自我反省與真我對話,不斷的藉由觀照來察覺自身的盲點,從分享中澄清慣性的情緒反應,要求自身做到真心的面對與接納,藉此提昇自覺性。
隊輔的真心相待,能夠帶動小隊的信賴感,跟班員溝通分享,與孩子共同創造生活經驗,表達回饋的時候,讓他們感受到隊輔的誠意,班員自然會誠摯的回應,達到自覺覺他的成長性。
誠實是上策。
5/12/2009 4:51:28 PM
文章定位:
人氣(233)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