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702
最近,常常想起小時候。
不知道為了什麼,最近常常想起小時候。尤其是在洗好澡,邊編辮子,邊準備唸書的時候。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是小時候媽媽的努力。媽媽的努力和編辮子有什麼關係?嗯,讓我想想該怎麼說呢?
從小認識我的人一定對我從小像個男孩子的模樣不陌生,短短的頭髮,T恤短褲或長褲,然後一雙有點突兀的娃娃鞋,通常,還會是紅色的。其實,那就是媽媽在我身上努力的痕跡,那是我對她的妥協,雖然,我一直覺得穿褲子就應該穿球鞋,可是,就像媽媽已經妥協讓我有個短短的頭髮,以及完全不像女孩子的穿著的妥協一樣,我們像是達成某種的共識,好吧,就讓我們這樣各自表述吧!
那到底,媽媽的努力是什麼呢?
媽媽努力把我塑造成她心目中的小公主。她心目中的小公主,應該有著長長的頭髮,梳著漂亮的公主頭,穿著可愛的連身洋裝,最好是還願意拿著個小包包,然後像穿母女裝一樣的一起上街,啊,或許看過超完美嬌妻,你們可以想像那樣的畫面……但,事與願違。她的這個女兒,小時候,把她的兒子,大女兒一歲半的哥哥當作模仿的對象,什麼東西哥哥有的,她也要像哥哥那樣。所以哥哥頭髮短短的,她就要短短的頭髮;哥哥穿著可愛的小西裝,她就不願意穿那可愛的小洋裝;哥哥去哪裡,她就要跟著去哪裡。她知道自己是女生,但是,卻一直很奇怪自己為什麼不是男生……
媽媽呢,就好緊張,女孩子就應該有女孩子的樣子:女孩子,應該長頭髮和男孩子做個區別。所以千方百計地不幫我剪頭髮,以為這樣我可以有一頭飄逸的秀髮,只是,個性恰巧反映在頭髮上,我那又粗又硬的頭髮,在那還不知道如何整理自己的三四歲,其實,是一種天大的折磨。
一早,在趕著上班之前,爸爸媽媽得打理我們三個孩子的早餐,其實應該說是,他們得千辛萬苦地把我們三個從床上挖起來吃早餐,如果我們還是賴床,那,怎麼辦?娃娃車已經在門外按喇叭了,我們還在床上,所以,只好把我們的牛奶裝在奶瓶裡,讓我們邊賴床邊吃早餐。只是,哥哥賴床的時間永遠可以比我們久一點,因為他不需要編辮子。於是,一邊含怨地看著哥哥賴在床上喝ㄋㄟㄋㄟ,一邊忍痛讓媽媽在急亂中用梳子大力爬刷過我那粗硬又糾結成一團的頭髮,然後因為髮型得堅固到維持著我一天在幼稚園裡面龐大的活動量,所以又非得努力紮緊不可……想像一下,流著眼淚含冤的小andie,委屈地坐在媽媽前面打瞌睡;想像一下生了三個小孩的職業婦女,早上七點四十分,八點要打卡,自己身上還穿著睡衣,手上抓著大女兒鋼絲般的頭髮,快速地梳理,眼睛盯著小女兒的奶瓶,要她趕緊喝,不時還要高聲催促仍在賴床的兒子,趕緊起床,回過頭叮嚀著正在準備早餐的老公今天要記得去辦理的事項,然後,屋外,娃娃車的陣陣喇叭聲……
長頭髮,在那時候,是我眼淚的根源,對長頭髮的排斥,或許也是在那時候的逐漸氾濫。長頭髮,代表的是需要時間去整理;長頭髮,代表的是睡眠時間的犧牲;長頭髮,代表的是和時間的拉扯與糾結……
邊梳理著自己的髮,邊去回想那時候和自己年齡相當的媽媽,面對著教養三個孩子的壓力,什麼是對孩子最好的,怎樣才能避免孩子發生問題,如果現在不教導孩子適當的性別觀念,未來是不是會造成孩子在性別認同上產生的偏差?這個倔強的小女生以為自己是小男生,什麼事情都跟哥哥學,如果放任她走她自己喜歡的路,不堅持她要留長頭髮,穿裙子,那未來會怎麼樣?
未來會怎麼樣?嗯,其實,時間未到我們永遠不會知道。這中間有太多的變數。
只記得,在一次次聲嘶力竭和淚水的衝突中,四歲以後的我,可以自在地甩掉在短髮上的汗珠,和小朋友在草地上奮力地奔跑,雖然,媽媽還是會有幾次問我要不要留長頭髮;七歲以後的我,下完課脫掉制服的吊帶裙之後,就可以穿著短褲和鄰居的小朋友在巷弄中嬉戲,儘管,偶爾還是會被媽媽拖去買件只試穿過然後就永遠不再合穿的裙子;十二歲以後,紅色娃娃鞋,就永遠從我的服裝物件中消失……
媽媽在我身上的堅持,隨著我的年齡漸漸增長,一點一滴地慢慢隱沒。
而現在,因為時間和金錢的因素,每隔一兩個月定期上美容院修剪頭髮成了無法達成的奢望,頭髮在自然而然之中逐漸留長,女性的特質或意義,在頭髮上,失去了她的立足點。女性的概念,透過課堂上老師的講授,透過女性主義書籍的洗禮,一遍又遍地,在心裡頭立基。性別,其實可以不需要框架的,頭髮的長短無關乎性別的認同;洋裝褲裝套裝或是泳裝也與性取向沒有太大的關聯。堅不堅持或堅持著所謂對孩子最好的?呵,可惜的是,計劃永遠跟不上變化。
十八歲以前,嚴格禁止談戀愛(基於這個無限上綱,異性朋友最好不要去碰,免得看到爸爸的一張臭臭臉,那很恐怖耶,好像接個電話就會帶一個孫子回來給他一樣);十八歲以後,適度交朋友,但請以課業為重(拜託!不要講這個啦!)。二十歲以後,妳怎麼都沒有男生追啊?要女性化一點嘛!不要老穿褲子嘛!別再打球啦!去練瑜珈調整體型啦(其實好像有耶,可是我沒有動心,那如果穿褲子打球也有男生追,那幹嘛要改穿不方便的裙子啊?)!二十五歲以後,真的都沒有男生追妳嗎?別太挑剔了!但是要有所堅持喔(有啦有啦,可是,你也知道,就是那樣啦,不喜歡!拜託,直接吆喝他的朋友一起到宿舍送花堵人,幹嘛,人海戰術喔)!三十歲,妳真的要出國唸書嗎?唸回來真的變成老姑婆了耶(不出國唸書也變成姑婆,不是嗎?總沒在對的時間碰到對的人,一輩子或許就這樣囉)!三十二歲,妳要不要把頭髮剪短?短頭髮的妳比較清爽俐落耶!(ㄏㄡ,天下的媽媽都這樣的喔?喜歡和女兒唱反調?)嘿!媽媽幫妳介紹對象好不好?媽媽知道妳現在一個人也很好,不過有好的對象我們也別輕易錯過嘛!
經歷過上個星期之前心情的強烈震盪沖刷,一時之間,似乎,明白了很多事情。很多事情,需要等到水到來渠成,上個星期之前,如果媽媽提出這樣的計劃,或許,拉長尾音的「拜託~~~~」,就是我回應她的第一句話。然而,因為過了那樣的震盪沖刷,當媽媽告訴我她打算去廣發英雄帖,昭告各路英雄好漢,她的女兒,準備好要踏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的時候(準備好不表示馬上,Okay?),我笑著跟她說,好啊好啊,不怕死的,妳就把他們找來吧!媽媽也很高興地說,「是啊是啊,敢來的,通常對自己已經有足夠的信心,那我們就慢慢挑,細細選,反正,我們,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的喔!不急啦!」
準備好了就不急,不急不徐就可以把事情準備好,儘管,計劃永遠跟不上變化,但是,有準備的計劃,永遠可以適度地因應變化!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