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的前一天我和TY進城去換旅支,看到路上好多青少年在遊蕩,心理猜著是不是大家放假了?後來才知道原來是老師罷工,所以學生不用上課了。在義大利罷工很常見,每次等不到公車我們就會猜是不是義大利的運輸工會又罷工了。這就是歐洲,工會的力量不昰文字作業而是身體力行。星期日很少商店開門,過了九點大部分商店都休息了,沒有二十四小時的連鎖商店、沒有日以繼夜的工作賺錢、沒有背著碩大笨重書包的中小學生,這就是歐洲。
(義大利的公車司機感情都很好的樣子~正在商量下一次的罷工吧!)
來了義大利常常會想念台灣的小吃和物價,歐洲的物價都很高,外食餐廳更貴。我們去過韓國也覺得韓國物價很高,TY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台灣的物價總是可以這麼低呢?我直覺得回答是因為競爭激烈吧!大家都喜歡一窩蜂,所以消費者選擇很多,那物價要提高就很困難。那是不是說台灣是一個相當典型的【自由市場】哩?相對來說應該是吧!(所有事情都是【相對】而言) 相對於歐洲、韓國、日本這些國家,台灣的商品市場確實比較自由。台灣的就業市場移動也比較自由,到了三四十歲換工作還是很正常,年輕人創業也比較容易,這當然和台灣的產業結構特性也有關係,不過何者為因、何者為果就不那麼確定了。
除了經濟生產結構的差異,在飲食文化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包括了生活作息時間、飲食習慣、烹調方式都不一樣。影響飲食文化最深的應該和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因素有關。來到歐洲不學會煮洋食也不行,因為你在當地市場上所能獲得的素材都會侷限你所能烹調的項目。我們每天不是蔬菜湯、番茄肉醬麵、奶油麵、青醬麵就是羅宋湯(蔬菜湯加番茄)、番茄飯、奶油飯、青醬飯…。不是沒創意而是生活就是這些基本原料所構成,超級市場上就是賣這些東西(事實上是這些東西最便宜啦!) 不然就是靈瑯滿目的起司(那個很貴又很雜,目前還不太懂,也幸好不太懂所以不太有慾望要去買…) 想要煮台灣味的東西也很難,因為這裏的蔬果跟台灣特性不太一樣,上次TY要買高麗菜,結果買到一顆燙了頭髮的高麗菜(長得跟高麗菜超像,只是葉子捲捲的),煮起來味道超噁,壞了一鍋麵和湯。這裡幾乎買不到「豆腐」,只能去中國人開的亞洲超市買,那又特別貴。海鮮也很貴,所以我們幾乎成了素食者,最近才比較捨得買雞腿和一些便宜的肉品。
另外作息時間也有差,義大利人很晚吃晚餐,大概都八點以後才吃,不過聽說是因為他們下午茶的時間很晚,大概五點多才是下午茶時間,這時候大家都會吃點披薩或者麵包,所以可以撐到八點才吃晚餐,晚餐大部分是沙拉、起司、紅酒和義大利麵,餅乾和麵包是每餐必備的東西。烹飪習慣也不一樣,來這裡幾乎不太會炒東西,大部分的東西都是用烤的或者用煮的、燉的,所以看不到油煙機。咖啡是生活必需品,很多人早餐就是一杯咖啡解決,但他們有早茶時間,大約十點多的時候會吃麵包或餅乾。中午一點到三點是很多商家的休息時間,義大利人中午休息很久,大約三點半或四點才會又開門做生意,到晚上七、八點休息。反正整個義大利就是隨時有一大半的人在休息、吃飯的狀態,來這裡幾乎很少看見早上一窩蜂的上班族或者急忙上學的學生,步調都是緩慢、悠閒。
在這裡很舒服,但我還是很顯念台灣的一切,隨處可得的珍珠奶茶、炸雞排、滷味、鹽水雞、燒仙草、紅燒牛肉麵、水餃、蔥油餅、海鮮蛋包飯….嗚嗚~(怎麼都是吃的??我爸媽和manet一定很OOXX~)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