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7-23 11:13:05| 人氣2,12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消費者報導-健康檢查的項目與時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自"消費者報導雜誌"第347期

 

健康檢查的項目與時機──追蹤病徵、適時調整

前言:在健保局給付的成人免費健檢之外,許多民眾往往很苦惱是否需要額外進行自費的健檢。專家表示,免費健檢只能算是初步的篩檢,有自費健檢需求的話,則應依據年齡、生活型態、工作類型、家族疾病史等因素量身打造。

文■陳明慧

攝影■陳家祥

 

    人往往在失去健康後,才驚覺健康的可貴,雖為老生常談,卻是相當深刻的體悟。俗語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平時要如何掌握健康呢?除了先天基因、後天環境之外,現代人還可以透過健康檢查來為自己的健康把關。健檢的項目琳瑯滿目,到底該怎麼選擇?健保給付的成人健檢、老人健檢是否足夠呢?

 

健保給付健檢只是初步篩檢

  目前,健保局給付40歲以上國民,每三年一次的免費成人健檢;65歲以上國民,每年一次的免費老人健檢,但是項目都有限,僅包括血液、尿液和糞便檢驗,可驗出高血壓、高血脂以及糖尿病與腎臟等病症。

消基會衛生保健委員會委員暨陽明大學臨床暨社區護理研究所助理教授劉影梅表示,免費健檢只能算是初步的篩檢,不能算是健康檢查,因為這是國家提供給風險相對較高的族群,針對發生率高;有明確檢查及治療方式;且篩檢費用不高就可以篩檢出的疾病所做的服務。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朱子斌也指出,40歲、以及65歲在生命統計學上,是兩個重要的關鍵年齡,罹患疾病的風險相對提高很多,所以成為健保局提供免費健檢的對象。民眾除了把握資源做免費的健檢之餘,也有人擔心健保局給付的檢查項目有所不足,所以想要選擇坊間其他健檢機構進行較完整的健康檢查,但何謂完整?如何選擇項目?則往往令人很頭大。

 

客製化的健康檢查較符合需求

  看看坊間健檢機構提供的健康檢查項目,往往分成很多的「套餐」,每一種套餐的內容各有不同,價錢也有天壤之別。朱子斌表示:其實健康檢查項目應該依據個人的年齡、生活型態、工作類型、家族疾病史等來量身打造,而經濟能力也是另一個考量。健康檢查不是愈貴就愈好,而是應該針對個人的背景資料進行事前評估、事後分析報告,並考量醫師是否能充分解說報告,甚至妥善轉診。

  劉影梅也表示,並沒有一定要做哪些項目的準則或說法,如果有家族病史,就應該針對該項目去檢查,以防患未然。像是平時忙於應酬,有抽菸、喝酒等習慣的上班族,或是日夜顛倒的科技新貴,都可能有新陳代謝的毛病,這些都不見得要等到40歲才做檢查。一個好的健檢,應該有多種套餐可以挑選或做增減,或者可以事先和家庭醫師討論,進一步評估自身該做哪些項目,才是最實際的。

  而健康檢查該從幾歲做起?是否應該每年做呢?朱子斌指出,如果經濟能力許可,40歲以上可以做套餐式的健康檢查,3039歲,如果沒有特殊的家族病史、或從事高危險工作,例如日夜顛倒、有應酬需要等工作,則可以做基本的血液、超音波、心電圖等檢查。

劉影梅進一步說,健康檢查的時間和項目應該依初次健檢的結果,進行彈性調整,譬如第一次檢查發現乳房有良性的硬塊,應該每半年就追蹤一次,或者高血脂、高血糖的風險族群,也應該半年到一年追蹤一次,也就是說每一次的健康檢查報告都應該留下來,建立自己的健康資料庫,並以此作為調整下次健康檢查項目的依據。

 

如何選擇健檢場所?考慮「病檢分離」、「後續治療」

  朱子斌指出,不論是一般或是醫院的健檢中心,一定要做到「病檢分離」才是最好的,因為去健檢的人通常是還沒有生病或沒有病徵的人,和一般病人並不相同,如果混在一起,可能會有交叉感染的問題。所以如果選擇醫院的健檢中心,最好是位於單一樓層。

其次,健康檢查的儀器也應該比較先進,因為來健檢的人,並沒有病徵,如果設備不精密也可能檢查不出問題。一般來說,醫院的健檢中心即是各科的醫師團隊集結而成,如果健檢發現問題,可以直接安排後續的治療程序,較具完整性;而如果是選擇一般的健檢中心,就應該考量它是否能夠做後續的轉介,並且能將各種檢查數據、報告無錯誤的傳遞、告知給後續的醫療團隊。

  劉影梅則說,醫院的健檢中心不一定比較好,因為病檢分離可能做的不夠徹底,包括等待區域、動線流程、健檢器材、醫檢人員等都應該獨立區隔。相反地,後續的治療安排則是一般健檢中心面臨的最大挑戰,不過現在已經有許多健檢中心建立了轉介資料庫,安排病人後續的轉介資源。

不論是在哪裡做檢查,更重要的是醫生應該要能針對健檢報告做完善的解釋,例如有些健檢中心,採取比較敏感的檢查標準,常常出現許多偽陽性的檢查結果,導致有些人侷促不安地徘徊各大醫院進一步檢查,不知如何是好。劉影梅強調,受檢者應該針對檢查報告醫師進一步討論,醫師也有責任做專業的解釋,避免造成受檢者的恐慌,或浪費資源做更多無謂的檢查,這些都是在民眾選擇健檢單位時,應該要格外注意、多方比較的部分。

 

調整生活型態、達到健康促進

  做完健康檢查後,某些項目如需進一步追蹤,民眾即應該切實遵守,千萬不要拿到報告後,就丟在一旁,不當一回事。劉影梅說,健康檢查除了檢查出有無疾病、進行治療以外,最重要的其實是那些在疾病邊緣,檢驗數值瀕臨非正常值的人,譬如高血脂、高血糖的高風險族群,雖然暫時還沒有生病,但是該怎麼調整生活型態,來達到健康促進,反而才是最需要被教育的部分,這往往也是許多醫護人員或基層衛生單位所忽略的。

如果能透過宣導教育,從飲食、運動等進行治療性的生活型態調整,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支持的糖尿病預防計劃,即使是糖尿病的高危險群,經過六個月的生活調整(每週採行快走強度的活動150分鐘,減重7%),58%的人都可以恢復健康。

  基本上,健檢是應該被鼓勵的,因為自己的健康其實也是個人的責任,不要讓自己走到生病的那一端,也是健檢的目的,所以每個人都應該瞭解自身的需要來挑選不同的健檢項目,並在持續追蹤的同時,也做好自主的健康管理,才能享受不生病的生活!

台長: amani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