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表妹比我小十四歲,是個很普通的二十多歲美眉,愛漂亮但沒有特別主張,注意身材但仍然難控制食欲,現在的髮型有點像蔡英文,卻是橘色的。她從小就是我們家裡默認的麻煩;不好意思的是,我也一直這麼認為,直到今年。
表妹的麻煩跟她的普通一樣普通,不是混玫瑰幫,離嗑藥援交也相當遠,雖然愛裝一付大姐頭的樣子,實際上沒自信、膽子小又性格保守;說她帶給家人麻煩,不如說她讓家人沒有安全感,老讓家人擔心(這句話是不是家家戶戶的金句??)。大學以前,她成績不好,一直在及格邊緣搖搖欲墜;大學以後,她解放的大學生活讓家人很提心吊膽;入了社會,她喜歡東奔西跑、環遊世界,沒有固定工作又讓家人哀聲嘆氣。
通常以我表妹為主角的這款家庭劇本,一定少不了有一個對照組,一定有個讓父母超級不擔心的兄弟姊妹,也就是她弟弟。表弟比表妹小一歲,他是標準的好學生寶寶:台中一中-->交通大學-->台灣大學研究所,現在正在英國當交換學生;就像音樂裡C存在的原因是為了讓B聽起來更悲傷,表弟讓表妹顯得更像輸家。以致我阿姨--表妹的媽媽,每次提到她女兒都會刻意降低音調,彷彿在講一個全世界最不該知道的祕密,最後總以「唉!」結束。我媽每次都提醒我,沒事不要跟阿姨提起表妹,因為她一想到我表妹前途黑暗,就淚漣漣,而姨丈每每都把表妹的不符期待歸因於阿姨的失職,結果表妹便又罪加一等。
她會走上一條莫名所以的路,並不是因為她渾渾噩噩、人生迷網,其實剛好相反,是因為她的天賦太早出現又太明顯。
我表妹是一個天生的舞者。她從小就很喜歡跳舞,小時候只要讓她舞動肢體,臉上總會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事隔幾十年,我還記得她開心的樣子。小學的時候,她參加學校的跳舞班,舞蹈老師對她驚為天人,很喜歡她,經常讓他上台表演,她從不害怕,反而覺得很高興、很光榮。遺憾的是,這件事並沒有為她加分,反而令父母擔憂極了,他們慢慢開始覺得可能是跳舞佔用太多時間,讓表妹分心於課業,所以成績一直不好;小學六年級的時候,舞蹈老師主動表達希望我表妹進入國中仍能去學舞,當然被我阿姨一口否決,因為要準備考試,哪有時間跳舞?更何況跳舞能做甚麼?你準備失業嗎?
就這樣,世界上對我表妹而言最開心的事情、也是最能發揮她天賦的事情,從十三歲起就被剝奪了。十三歲的青少年對父母毫無抵抗能力,至少我表妹如此,她開始努力地讓自己符合升學體系的標準,每個該做的動作她都做了,比我這個不才表姐做得還多:補習、家教、熬夜讀書....可是呢?所有的結果都不如預期。而她,自然對自己也不會太滿意。
在她十八歲進入大學後,她簡直是用放煙火的心情面對自己「服役期滿」,開始奔放的大學生活。老實說我們家的人規矩都不錯,你說她奔放能有多奔放?說穿了也就是夜唱、夜遊、跳舞、參加活動、辦營隊、搞社團這樣而已,中間偶爾穿插些不成功便成仁的短暫戀情--她經常一頭熱,最後搞得很傷心;你要她真的去玩性愛趴、到廁所搞四腳獸,她絕對沒那個膽。最好笑的是她常跟我說:「姊姊,我現在終於可以好好跳舞了,只是舞台不一樣而已;我可是同學公認的舞后呢」。這我從不懷疑。
幾個月前,我剛好因為工作緣故在研究一些國外教育體系,包括芬蘭、法國、美國和英國,不曉得為什麼,看到他們教小孩的方式,我不由自主想到我表妹;我知道,如果她生在芬蘭、法國,她鐵定老早就開心地在跳舞了,不用等到十八歲自掏腰包,黑漆媽烏地還只能跳給幾個人看。
那個星期我剛好搭高鐵回家,在高鐵上我突然有個衝動想問她一個問題。
「ㄟ你沒跳舞太可惜。」
「我也這樣覺得」。
「那時沒跳舞你很難過吧?」
「誰叫我們家就這樣。。。常常很難溝通。。。」
「誰家都一樣啊~~~」
「他們可以對兒女不放心,但不應該對他們沒信心。唉,說了我又要難過了」
「你小學成績有很差嗎?」
「啊我本來就是不會考試和不愛念課本的人啊~~~現在早來不及了」
「你很早就知道了嗎?不會考試」
「很早就知道了啊。沒考試運,沒做壞事命,沒中獎運」
我們講到這裡就停了。
從那以後,我只要想到這件事,心裡總止不住地難過,那種活生生地看著一個人錯過他的天賦的感受,可能滿接近眼見一個人生命之火被澆熄。我也很遺憾自己沒錢,如果我有足夠的金錢,我願意給她一筆錢出國去念個書或學個跳舞班甚麼的都好。但也可能我想得太感情用事,因為我表妹....還算很努力地為自己找出路--儘管出路也不是多讓家人放心,既沒有偏激地嫉妒弟弟,也沒有自暴自棄與家人對幹。她有著現代年輕人的特質,不相信穩定的工作會穩定,以環遊世界為夢想,所以她去澳洲打工度假,去了好幾趟;後來,打工度假又不能滿足她了,她偏愛去第三世界國家做慈善,好比有一年她跟同學兩個人,背包裡塞滿滿舊衣服,千里迢迢轉好多趟飛機到柬埔寨一個鄉下小學去做義工,覺得自己很棒。
今年,我阿姨為了讓她穩定下來,主動出二十萬讓她矯正牙齒,兩年內每個月都要回家看牙醫,這樣一來,至少可以綁住表妹兩年(我阿姨是不是很誇張?)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表妹在NPO找到一份與海外志工聯繫的工作,既有機會發揮愛心,又有機會出國,工作也算穩定,可以對爸媽交代,我覺得她對兼顧各種需求已仁至義盡,換作是我不會做得更好,而且我應該會把自己的想法排第一位。可想而知,她母親仍然有話要說,那就是:「這樣能賺多少錢啊?養得活自己嗎?」表妹心很冷,但她沒怎麼抱怨,照著自己想走的方向走,現在想想,我真挺佩服她的,如果是我可能沒辦法那麼穩定,按照以前火爆脾氣,大概老早跟家人扯破臉了吧?
這幾天看了很多TED talks,英國教育家Sir Ken Robinson的兩場演講啟發甚深,他的基本論調是,制式的學校教育體系扼殺了每個人的天賦,而每個人一輩子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找到天賦、並讓天賦自由。
Robinson說了一個音樂劇「貓」、「歌劇魅影」等編舞家Gillian的故事。Gillian小時候被認為是過動兒,但那時候還沒有發明ADD或ADHD這些名詞,過動與病畫上等號;學校老師叫Gillian的媽媽帶她去看醫生,醫生跟母親講完話之後,把Gillian獨自留在房間裡,並放了音樂。醫生和母親關上房門後,兩人並沒有離開,他們悄悄地站在門邊看著Gillian。沒多久,小女孩隨音樂不由自主地舞動起肢體,久久未停。此時醫生跟母親說:「女士啊,妳的女兒是個舞者(dancer),而不是病人(sicker)。你應該把她送入舞蹈學校」。Gillian的母親照做了,她後來一路跳進英國皇家芭蕾舞團,最後成為編舞家。
Gillian跟我表妹像是天秤的兩端,兩種不同的待遇,兩種不同的結果,這中間有太多大大小小變數影響著彼此,硬要說誰好誰壞過於以偏概全。不過我也會假想,如果表妹是Gillian,說不定會少點辛苦、多點快樂吧?
延伸閱讀:Sir Ken Robinson兩場TED talks:相當妙語如珠、生動風趣又發人深省的演講。
●Sir Ken Robinson says schools kill creativity:
http://www.ted.com/talks/ken_robinson_says_schools_kill_creativity.html
●Sir Ken Robinson: Bring on the learning revolution!
http://www.ted.com/talks/sir_ken_robinson_bring_on_the_revolution.html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