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有緣參觀了朋友的書房,他的書比我多出許多,但其中有一排風景與我的相仿,那就是一排的村上春樹。
我指著架上三大本《1Q84》問他,覺得怎麼樣?
他說,看完前兩本後,覺得沒有以前好,第三本還沒看。「反正現在比這好看的書太多了,不差這一本」。
我完全理解他的話。開始讀第三本的時候,我也是同樣想法,曾經一度想要快翻過去;但讀到三分之二以後,心裡產生了新的疑問:「究竟要用過去讀村上的角度來理解這本書?還是換一個新的角度?」
如果拿《1Q84》和村上之前的作品比較的話,這一套長篇在情境設定的架構上,不如以往。
小說的樂趣莫過於解謎的樂趣,多數小說家將梗的重點建構在時間上,村上除了時間之外,擅長營造另外一個與故事背景對應的想像的空間,也就是通常小說裡會有兩個世界:一個是劇情的背景,另個是與其對應但卻是抽象或想像出來的世界。他會將謎團同時放在兩個世界裡,靠著在不同世界裡的對照,延伸故事的軸線。
但在《1Q84》裡面,兩個世界的對應關係沒有那麼明確,沒有那麼明確的原因是因為,這次他安排了由人物來串連兩個世界,由A世界的人物闖到B世界去,相對於過往是兩個世界、兩組人物、互相呼應,《1Q84》在架構上簡單許多。加上書中是宗教背景,相較於之前長篇小說許多都是魔幻寫實般的想像世界,可能是夢,也可能是異次元空間,《1Q84》的背景無疑不但簡單也普通許多,甚至我想可能有人會覺得以宗教團體來影射big brother,根本是老梗。
如果從這個舊角度切入《1Q84》,便會得出上述結論。
扣除舊部分不談,那這套村上寫作三十年後的長篇小說,有甚麼新意?
新意在人物。
仔細讀不難發現,村上春樹用了第三人稱完成這部小說。過去我們習慣她以第一人稱引導讀者進入主角的世界,他自己在《思考者》雜誌上的專訪上也表明,運用第一人稱是他最擅長的,令他感覺非常自由而且彈性,這也是為何他過去長期以來在長篇小說中,慣用第一人稱的理由。但是在這套書裡,他想嘗試第三人稱。
第三人稱的限制無非是我們沒辦法那麼深入角色的內心,作者沒辦法用慣用的敘事方式、透過角色告訴讀者他想要表達的意義,自然,我們便讀不到過往他使用大量的第一人稱獨白,所營造出的獨特氛圍,用瑣碎、碎念和不精準,塑造某種精準,這精準無疑是來自於這是第一人稱獨白,而沒有甚麼是比獨白對角色更精準的表達了。於是改用第三人稱的《1Q84》,文字變好讀了,節奏感、流暢度高,不是以往的村上。
可是改用第三人稱的好處是甚麼?
觀點拉大,可以把人物看得清楚。
過去我們只看到「我」眼中的周遭人等,究竟這些人是甚麼樣的人,其實「我」也沒有講得很仔細,更別提「我」了--多數內容裡,大概只會感受到「我」是個身材勻稱的男子、有運動習慣啊,個性不明顯啊,找固定床伴辦事啊;可是「我」到底怎樣?因為第一人稱我們從來也沒看到「我」的全貌。
《1Q84》裡,村上給了我們兩組對照的人物作為基礎架構:實驗組無非就是男女主角青豆與天吾,對照組是調查他們的牛河和保護他們的Tamaru;實驗組是有為有守、年輕貌美的男女英雄,相信有愛就可以追求屬於自己的人生,為了掙脫1Q84年而努力,對照組則完全相反,牛河和Tamaru是被社會排除在外的outlaw,只能在社會夾縫裡依存著特殊任務而生活,他們沒有自己的人生,是人生決定了他們,沒有信念,而愛早離他們遠去。然,實驗組和對照組只是抽離小說後的理解,作為一種角色特質的畫分,並不是善惡二元或者黑白對立的簡化道德論。
在這幾個主要人物裡,我特別喜愛牛河。第三本中,村上花了三分之一的篇幅來描述這個醜到嚇人、被宗教組織派出來找青豆的密探;在調查的過程中,我們逐漸被告知牛河的身世、童年、學生時期、他的家庭,以及他的現況和他的性格。在牛河身上,我們看到了作者隱藏其中的人性微溫,村上同樣在講述一個因著遭遇而逐漸步上闇黑人生的故事,但他並沒有激動而灑狗血地對讀者宣告「環境多恐怖,恐怖到扭曲人性」,這裡他反而讓牛河大量地內心獨白,述說一顆從溫暖變冰冷、然後又從疏離變回有溫度的心靈。與牛河相較,不知道自己在幹嘛的青吾和被關在房間裡的青豆時在毫無表現。
牛河這個人才是重點,但是又不能不交代他的追捕和推理,所以在前面兩本交代過的殺人動機、犯罪手法以及男女主角的心理,第三本勢必得再部分重複;因此難免會出現一種想法:前面兩本都交代過了,為什麼還要再寫一次?而且又因為重點是密探,不是推理過程,不得不簡化抽絲剝繭的過程,所有的推理簡化成牛河自己的假設和求證,這部分的確成為必要之惡的鬆散。
所以讀完了《1Q84》,我仍然陷入兩難:究竟要用過去讀村上的角度來理解這本書?還是換一個新的角度?
我在某天的下午,突然想到一次與朋友聊天。他提起那時他正在聽J. C Bach的歌劇,一張假聲男高音的選輯。那陣子出了一堆假聲男高音。他說,JC的曲子實在不及CPE和爸爸巴哈,他的歌劇相對是比較好的作品,「我想要去了解一個作曲家的作品,還是該從他好的那一面切入」。大概是這意思。朋友是個標準非常高也非常嚴格的人,他說這句話令我印象深刻,彷彿好像看到另外一面。
朋友這句話,輕輕敲醒我。
所以現在對於《1Q84》這套小說,我修正先前的看法:自然用過去的角度理解這套書,《1Q84》並無可觀,但是純粹以作品論作品,村上春樹賦予了《1Q84》新意,新型態的的人物設定、更直白似散文的筆法;更重要的是,這位孜孜寫作三十年的小說家,始終一本初衷,在無可抵擋的時間和空間洪流中,無論是孤單或悲哀或溫柔或樂觀,他的確永遠站在雞蛋的那一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