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4-28 23:17:15| 人氣29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貝多芬第九跟瑜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下週一我即將有幸能夠親聆貝多芬第九現場演出,坦白說增加見聞的心情大過欣賞美好音樂。這樣說起來是很毒辣,因為一開始對於英國團演出貝多芬作品就大打折扣(事實上我有詢問過主辦單位,對方說是經紀公司安排),今天又見到那位年紀比我還小的客席指揮,只能說期待度再降個十趴吧(吾友一聽到指揮三十二歲,立刻爆出一句:他行不行啊?一針見血!)於是心情變成是「怎樣也要聽到這首偉大曲目的現場!」

今天LSO客席指揮Daniel Harding被問及貝九對他的意義何在,他說覺得此曲是人性互助的展現(brotherhood)云云;oh, please!不能因為東西德合併、柏林圍強倒塌時演奏貝九第四樂章,就說他充滿歡欣、是brotherhood的代表。貝九的意義絕不指於此。(嚴格說來,傳達brotherhood的該是席勒的詩,也就是貝九第四樂章的合唱曲歡樂頌歌詞)

貝多芬剛好橫跨古典與浪漫時期,第一到第四交響曲都有古風,從第五號以後開始脫軌演出,開啟交響樂的新里程,也揭諸一個人本作曲時代的來臨,取代之前以天為本(或說以理性規範法則)的作曲方式;到了第九號加入人聲,這樣的意義更不證自明,人不只詮釋音樂,人即是音樂一部份。

貝多芬有很嚴重的情緒問題,與他小時被失意的鋼琴師父親虐待有關,長大是個非常龜毛且暴躁的人,好比每天早上喝咖啡一定要六十六顆咖啡豆(我試過,剛好一匙左右),好比對樂團非常不耐、常破口大罵等等。他在寫第五號交響曲的時候,耳朵已經出現問題,到了第九號他已經全聾;或許大家都聽說過他首演完貝九最後一個音符,他根本聽不見觀眾的掌聲,是女高音扶他轉身,才看到幾近瘋狂的觀眾--起立鼓掌也是從此時而來。

當簡單理解過貝多芬的生命歷程,再去細聽貝九,我才發現貝多芬的偉大。第九號交響曲的第四樂章幾乎搶去所有光采,也讓聽過或未聽過的人產生歡欣鼓舞的錯覺,實際上並不然。貝九的第一樂章可說是前所未有的晦暗與沉重,第二樂章是典型貝多芬交響曲的溫柔,第三樂章是一個蟄伏的過場,然後轉至第四樂章的精神躍動(先是樂團的奮起活力,接著帶出演唱主題,其中有非常巧妙的樂曲結構,器樂與人聲層層推進、交錯掩映,但樂句卻簡單直接。有許多地方使用古典時期的語法,對位、賦格等等,但完全是新的概念。

對我來說,這首曲子等於濃縮了貝多芬的生命思考,是他自己人生的寫照,同時透過這樣繁複縝密的演繹,他要傳達一種屬人的精神力:肉體會腐朽,生命會結束,但精神編織成樂章,穿越時光傳遞給世人。我相信貝多芬認定的精神力量不只指自己,他相信的就是人的力量,靠著意志、堅定鍛造出的靈魂。所以很難同意用歡欣鼓舞或四海一家來形容貝多芬第九。

這也讓我想起最近練瑜珈的感受。我的平衡不好,我身上的肥肉多過肌肉許多,以致許多動作撐不久,只要做有關平衡的動作,我都是倒數的;每次上完課,都深深感慨原來自己完全不認得自己的身體,原來身體的局限這麼多。每每在進行的過程中,我們都為了要讓身體做得到,其他完全顧不得,但老師卻頻頻耳提面命,「你們只要顧呼吸,呼吸最重要,不要管姿勢」,原來再怎麼樣,我們能顧到的都該是鼻息--這個每天都做、最重要卻最容易被遺忘的事情,但總是為了顧慮外在影響與姿態而遺忘。反過來說,無論外在怎麼影響,都要維持呼吸,當真正要做且正在注意的時刻,你才會發現這多麼困難。

容我誇張一點拿來做比喻,貝多芬耳聾猶如上瑜珈時遇到的局限,貝多芬作曲猶如呼吸;當我做瑜珈時所感受到肢體痛苦以及拉扯掙札,卻仍小於貝多芬上百倍--肢體的柔軟或平衡可靠操練日異精進,但耳聾卻是一輩子的事。一旦肉體面臨異於平常的痛苦,我立刻忘記呼吸(就連哪時忘記的都不記得),可是貝多芬仍然緊握住他的鵝毛筆記錄自己的生命歷程,直到自己燃燒成雪白的灰燼,而在人生進入倒數的時刻,再從他的作品中發現他的平衡與釋懷(第三十二號鋼琴奏鳴曲與貝九有著相似的心聲)。拚搏掙扎已足以憾動人心,但諒解接納才真正感動撫慰並激勵人心。

台長: orangebach
人氣(29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music |
此分類下一篇:克倫培勒的Mix & Match藝術
此分類上一篇:為什麼悲愴不悲愴,熱情卻熱情?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