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二十年前,也就是我讀小學的時候,就已經有聽過機動戰士這個名稱了。當時覺得這個名稱很好笑,聽起來好像是很『激動』的戰士一樣。不過機動戰士對當時的我最主要的吸引是它在任天堂遊戲機推出的一款遊戲,這款遊戲叫做膠囊戰記,該遊戲分為紅藍兩軍,主要就是生產機動戰士裡面的機器人來對打,誰先攻進對方的大本營,並且打死大本營裡面的武者大將軍鋼彈,誰就獲得勝利。後來膠囊戰記因為頗受好評所以出了不少續作,甚至到了超級任天堂的時代都還有陸續推出。
不過小學的我對鋼彈還是停留在對機器人的崇拜這種迷思當中,反正那個年代男孩子都是喜歡機器人,女孩子都是喜歡芭比娃娃嘛。對於鋼彈本身的故事情節我了解的並不多,當然那個時候外界也沒有提供足夠的資源能夠讓我去了解。後來大概是在我國中二年級的時候,華視播出了『鋼彈勇士』這部動畫片,事實上這是機動戰士Z鋼彈和ZZ鋼彈的合輯。雖然Z鋼彈後來會成為我心目中最經典的動畫片,但是以一個國中生的認知水平來說,根本不可能看得懂Z鋼彈的劇情。我還記得我第一次看到的那一幕,是主角卡密兒開著鋼彈MK-II與他喜歡的村雨鳳的感應型鋼彈作戰的情景,結果打到一半兩人都打開駕駛艙,然後卡密兒伏在鳳的膝前對她說自己已經不討厭自己的名字了。當時覺得Z鋼彈的劇情很無趣,事實上是因為對人生的歷練還不夠,所以根本無法理解這個橋段想要表現的是什麼。不過也因此我對Z鋼彈的感覺就是:機器人很帥,但是劇情卻亂七八糟不知所云。
大概到了國中三年級吧,Z鋼彈已經播完了,華視便接下去播ZZ鋼彈。由於Z鋼彈的劇情太過灰暗,所以ZZ一開始走的是搞笑路線,不過對一個國中生來說,這種搞笑路線反而比較容易被接受。再加上當時在膠囊戰記裡面的ZZ鋼彈又是最強的機器人,所以ZZ對我而言就不像Z那樣讓我感覺到無趣。我還記得華視那時把ZZ翻譯成WZ,其實稍微懂日文的人應該都知道,日本人會用W來代替Double(因為他們覺得這兩個音唸起來很像),ZZ的日文念法是ダブルゼータ(Double Z),所以也難怪華視會翻譯成WZ了。雖然ZZ的前段搞笑相當嚴重,但是後半段還是回到了鋼彈一向的中心主題,在戰爭當中生命不斷的流逝。這時候的我已經隱約感覺到鋼彈這部作品彷彿是在訴說著某些東西,所以可以說ZZ這部片算是對我起到了啟蒙的作用。
於此同時,我也開始購買第一本與鋼彈有關的書籍,不過因為年代久遠,書名和出版社我都已經忘記了,只記得書裡的內容是從初代鋼彈的劇情開始介紹,然後到當時最紅的劇場版鉅作『逆襲的夏亞』,透過這本書之後,我對於鋼彈的歷史有了初步性的了解。之後還買了第一版的MS大全集,機體介紹也是到『逆襲的夏亞』,現在我家裡還有另外一本MS大全集,是介紹到新機動戰記W無盡的華爾滋。
有別於國中的懵懂無知,高中的我可能因為失戀的關係比較多愁善感,偶然在當時的第四台看到機動戰士鋼彈的劇場版三部曲,居然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那時候的第四台真的很神奇,除了機動戰士以外居然還有播銀河英雄傳說,我對銀英傳的喜好也是在那時候培養起來的。後來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朋友介紹我到台中某一家販賣動畫相關週邊產品的店,該店的店長據說曾經是科學小飛俠的動畫片助手(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由於日本當時正在出機動戰士的動畫LD-BOX,於是店長便買進那些LD並且自己翻譯做字幕匣,然後再錄製成錄影帶販賣。我便花了一千塊買了三捲Z鋼彈(內容是1-12集)回來看,因為那時候他只翻譯到第十二集,不過比起華視的翻譯,我覺得這位科學小飛俠助手的店長翻譯得實在好太多了。第二次再看Z鋼彈的感覺是,以前那些看不懂的橋段雖然還不是很完全清楚當中所要表達的意念,但是有些部分已經慢慢地能夠理解了,而且越看越會發現當中的魅力。時至今日,Z鋼彈這部動畫片我看過不下十次了,但是每一次重看都會發現新的東西,一方面可能是我比以前更能夠掌握到日文的語感,另一方面可能是對人生的體驗也比以前增加了,所以更能夠體會到Z鋼彈可以說是一部悲劇性的史詩,反倒是國中那時候我很喜歡的ZZ,我只完整的看過兩次,看第三次的時候總是覺得不合口味以至於不了了之。
我想起以前唸大學的時候看過的一段話:當一個人思想越成熟,他就越會發現經典與他的距離是那麼靠近卻又那麼遙遠。
圖片說明:這就是膠囊戰記,1987年的任天堂遊戲。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