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6-03 11:46:44| 人氣41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幸福人生講座—如何經營無怨無悔的人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幸福人生講座如何經營無怨無悔的人生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五集)  2006/12/14  台灣中壢善果林淨土寺  檔名:52-184-05
 

  尊敬的諸位朋友,大家好。

  我們昨天談到自己如何無怨的、無悔的面對自己的人生。俗話講「理得心安」,道理明白了,很多的執著、煩惱就肯放下來。所以,沒有什麼比學習、比開智慧更要緊的事情。我在還沒有學習佛菩薩聖賢的教誨之前,自己也是很熱心的人,但是因為熱心沒有智慧,往往愈幫愈忙,然後別人很怨,自己也很無奈。閩南話常講「做到流汗,被人嫌到流涎」,做得很努力,但是並沒有真正能幫到對方。這時候我就深深在思考,一定要先長智慧。所以人生踏出的腳步大小不是最重要的,方向要先踏對。這個方向踏對了,我們才能真實的幫助到他人。

  今天我們為人父母,也是很用力、用心照顧孩子,但是孩子並沒有感謝我們,甚至還怨恨我們,這都是我們用的方法需要學習、需要調整,需要用智慧去判斷。你看以前父母生七、八個孩子,也都照顧得很好,挺懂事的;現在是一個孩子,父母搞不定,甚至於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統統進去,還搞得天翻地覆,孩子還是脾氣很大,很難管教。所以努力有結果,不一定會有好結果。我們一定人生要先從開智慧開始,而智慧必須透過學習、透過明理。所以埋怨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對自己、對他人都沒有好處。其實這已經在意氣用事了。我們停止意氣用事,提起智慧、提起理智。

  我們昨天有提到如何自己不要有埋怨、不要有抱怨,首先是明白真相。「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們現在所受的,很可能是這輩子之前所種下來的因,現在在收拾這個結果。比方從小沒有教孩子孝道,沒有教孩子恭敬的心,現在孩子不孝,現在孩子無理,那就是結果。以至於是一些我們根本才剛認識的朋友,他處處與我們對立,與我們作對,這時候我們也很無奈,為什麼我根本就沒有得罪他,但是他處處找我麻煩?那原因很可能就不在這一世,而是在前世所結的不好的緣。

  昨天我們也舉了一個例子,就是悟達國師,你看他十世以前是袁盎,跟晁錯結了冤結;十世之後,晁錯的怨氣都沒有減,還來報仇。當我們面臨惡的緣的時候,我們所生起的是一種慚愧的心,是一種反省的心,是希望這個冤結這輩子能化掉,甚至於能轉成善緣,轉成一起修學、一起當生成就的法緣。這樣的人生不只會無怨,甚至會覺得不枉此生,過得很有價值。我們可以透過自己時時的懺悔,時時的那一分利益眾人的心,能夠真正弘揚正法。人家一看說:這個人修養很好。

  其實當我們遇到一個朋友對我們很無理,對我們處處障礙的時候,其實旁邊的人都在看,這時候我們不跟他計較,所有身旁的人都會覺得:他怎麼這麼有修養?原來他就是學《弟子規》的,原來他就是學佛法的。這時候我們真正在當下能忍辱,就是在弘揚正法,就是在廣修供養給大眾。這個供養最實質的,就是我們依教奉行。所以當明白了這個真相,面對任何的惡緣,歡歡喜喜,因為要把它轉成法緣。大家面對惡緣的時候,一定要想起布袋和尚的教誨,「涕唾在臉上,隨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在這個時代能有這樣的修養,一定會讓人印象深刻,一定會讓人很好奇的來了解,到底我們是在學什麼東西,能夠人生有這樣的境界。這時候就把人引進正法來了,引進佛法來了!

  面對所有的惡緣,我們都當還債想。其實那個還債想,那還刻意去想,根本上本來就是應該還的債。而人無債一身輕,所以早一點來討債,我們歡歡喜喜;最好不要要往生以前來討債,那就很麻煩!而當人家來討債的時候,就是我們看看自己功夫的時候。任何人來找我們的麻煩,我們都歡喜接受,那你這輩子要成就就很有把握,因為沒有人可以讓我們再起貪瞋痴慢的煩惱。當我們不會再被境界轉,不會起貪瞋痴慢,我們又一心求生極樂,那當下已經有把握了。常常我們在修學的時候說:有沒有往生的消息?這個消息指的是什麼?指的是當我們面對一切人事物都不會再起貪瞋痴慢,這就是往生的消息來了。

  什麼時候能契入這樣的境界?當然最好是當下就契入。當下就一切的人都是法眷屬,都是來成就我們的人,心境轉,境界就轉。印光大師給我們一句教誨非常的深刻,「看一切人皆是菩薩」,他來幫我們消業障,他來提醒我們,我們這個功夫是假的,不是真的,趕快再繼續努力。提醒我們之後,我們在面對境界,趕快放下這些貪瞋痴慢,趕快放下這些分別執著。而當真正放下了分別執著,我們的智慧、我們的德能、我們的福分就提升起來,因為這個智慧、德能、福分是本有的。

  其實我們入了聖教,入了佛門,最重要的一點,「眾生無邊誓願度」,這都是我們在皈依的時候念的四弘誓願。諸位朋友,修學的根本是真誠的心,至誠的心,沒有一句是虛言。所以孔老夫子說「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以前曾經承諾過的話,這輩子都不應該忘記。我們已經承諾「眾生無邊誓願度」,不只是皈依的時候承諾「眾生無邊誓願度」,每天在念迴向偈的時候,每天都承諾「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這句話是真誠的心念出來的,還是應付一下念出來的?有沒有念到我們心裡面去?假如沒有念到心裡面去,那是做早課跟做晚課都騙佛菩薩一次,那就很殘忍,連佛菩薩都騙。這句話假如念到心裡面去,「盡此一報身」,一切眾生,「同生極樂國」,這句話念心裡去,看到每個人都很可愛,都很歡喜,都勸請大家一起當生成佛、當生成就。這種心境、意念契入心裡,看每個人都非常歡喜。所以不能做假的,每句話要從真實的心說出來。所以儒家講要「誠於中,形於外」,一言一行都要真誠。

  既然我們已經承諾「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現在怎麼來幫助眾生?第一,沒有智慧的話,泥菩薩過江,自身都難保。智慧去哪裡求?智慧不向外求,智慧本有。所以時時對治自己的煩惱、執著、分別,智慧就慢慢彰顯。執著在哪?找不到!遇到人,我們起貪心了,馬上發現執著,趕快把它放下;遇到人,起了傲慢,就是這個傲慢障住我的智慧,趕快放下。所以感謝誰?感謝能讓我們觀照我們有貪、我們有瞋、我們有痴、我們有慢、我們有疑的,這些人都是我們的老師,都是我們的善知識。這時候就活在感恩的世界裡,絕對沒有對立的人,也沒有矛盾的人。一切的人都在提醒我們的不足,都在讓我們趕快放下執著,智慧提起來。這樣我們度眾生才不是口號,才不是虛偽的話語。再來,分別、執著放下,不只有智慧,能力開始提升,福報也開始擴大。因為你心量愈來愈寬廣,福就愈大。

  今天我們整個世間,確實有善根的人很多,但因為福分、福報不夠,所以很多因緣就不具足。像我們到各地去走,很多人很想學,但是現在師資不夠,還有各地護持的狀況都還不足,想學的眾生學不到。我們也是很不捨,希望更多人發心出來弘法、護法,讓所有有心學習佛法、學習聖教的人都能夠學得到。這個福分不夠,除了金錢財物之外,還有一點,人和不具足。往往一個緣具成,然後裡面是非人我太多,這時候緣又破壞掉。所以眾生無福,其中有一點就是沒有辦法見和同解,沒有辦法互助互愛,這都是無福的一個情況。我們看到這些現象,絕對沒有怨,也沒有批評;看到任何的不好的情景,都是在提醒我們的責任,提醒我們要把好的榜樣做出來給大眾看。這樣不好的情況自然會改善得了。

  杜甫曾經有一句詩詞提到,「安得廣廈千萬間」,能夠「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所有有志於追求聖賢學問的人,都能夠在他的護持之下好好學習,進而往後能夠利國利民,弘傳正法。杜甫這句經句是從他的真心流露出來的,他的真心要跟我們的真心交感。我們也要廣修大福,自己不享,全部布施出來護持正法,護持有志於為往聖繼絕學的人,讓他們能夠身安道隆,他們沒有生活的顧慮,能一心向道。

  我們幫助眾生要有智慧、要有福分,還要有德能、要有才華。你看楊淑芬老師她很會寫書法,湯池鎮很多的孩子跟著老師學,整個修學《弟子規》也好,修學書法的成績提升的都特別快。所以有才華,眾生跟我們接觸都非常的歡喜。因為最近楊老師工作比較忙,比較不常回到廬江中心去,那個小孩子的爺爺奶奶統統都跑來,每天都在那裡問:楊老師什麼時候回來?我們有了才華,那也會讓眾生很歡喜,常常主動的來求學。還有一次,我記得老師難得回去,晚上要出門的時候,看到門口站了幾個學生,也不知道他們站了多久了,就是他們聽到楊老師回來了,就很主動就站在門口等老師出來,做什麼?就為了給老師鞠躬。然後躬鞠下去,他們就走了。

  結果這個躬鞠下去,這幾個孩子功德無量。怎麼說功德無量?本來老師的行程非常的滿,完全沒有時間抽出來教他們,但是這幾個學生這麼恭敬。全世界兩種人最好騙,一種就是父母,一種就是老師。學生很肯學的時候,老師是赴湯蹈火都教。所以馬上就跟我們的同仁商量:趕快擠出兩個小時來,我再好好的給他們指導指導。結果擠到什麼程度?學生下課差不多五點,然後七點老師要上課。所以他們下課以後到我們的教室來,也不回家吃飯,就利用這五點到七點教他們書法。

  結果那些孩子來了以後就吃饅頭,吃得很簡單,吃饅頭配花生米,再喝一些湯。其實那一餐他們一輩子都忘不了,為什麼?你看所有的同學都是為了學習,都是為了承傳文化,統統聚在一起;為了共同的願望使命,彼此都是惺惺相惜。所以那個饅頭吃得胃口大開,有一個學生好像吃了不知道是七顆還是八顆。我說以前吃過什麼山珍海味都忘記了,這一餐一定一輩子都記得。甚至於十年、二十年之後,這些孩子很有成就,都是書法家、篆刻家,在推展《弟子規》的時候,他們一定說:你看那個十多年前,我們一起窩在那裡吃饅頭的情景。回味無窮。所以老師因為很有才華、很有德行,小孩子非常的崇敬她。所以也要提升我們的德行,提升我們的才華,這樣才能更方便的能夠幫助眾生。

  因為老師很有魅力,在大陸它有幾個長假,就是五一的時候放七天,就是五月一號到七號放假;十月一號到七號也放假,這兩段時間。剛好是今年的五一,他們放七天假。你看我們那時候小時候讀書,禮拜一上課就想著還有幾天才放假?這都是很值得我們老師省思!明明《論語》第一句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現在的孩子上禮拜一的課就想著趕快放假,那不是「不亦說乎」,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苦乎」。我們都嘗這個苦,就堆在那個姿勢裡面變成考試機器,我們都受過這個苦,我們還讓我們的下一代,或者讓我們的學生繼續這樣苦,良心何在!所以這種事我都不幹。

  我以前教書的時候,就會常常把這些聖賢人的故事講給學生聽,學生也聽得津津有味。常常還會跟我說:老師,你為什麼講這個故事的時候愈講愈大聲?沒辦法,聖賢、佛菩薩加持,愈講愈洪亮,自己都沒察覺,反而學生察覺。老師,你教這些數學的時候都沒這麼大聲,怎麼教這些的時候特別有精神?因為這個是浩然正氣,這個正確的人生態度能夠覆蔭學生一輩子。我們值得深思!楊老師教書法、教篆刻,學生都好學到不想睡覺。那個篆刻一刻,坐下去就是四、五個小時。有孩子本來是打網路的,後來來學篆刻之後,網路上網就一上都不知道回家的,就因為學了篆刻就戒掉。所以很多鄉親父老非常感激楊老師。

  甚至於有一個孩子初一的時候,所有考試總分十七分,我們看到這樣的孩子心裡怎麼想?很多時候我們會怨他:這個孩子真不聽話,真不好學。他考試考這麼差,不好學是結果,原因在哪裡?我們時時把原因找出來,就不會只是活在怨人怨天當中。其實一個孩子他從小都是很勤快的,為什麼到頭來會變成這樣的模樣?這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後來我們了解到,他五年級的時候,他的老師只教前二十名的學生,後面二十名當作沒看到。你看孩子十來歲,幼小的心靈,看到老師這樣的態度,對他的人格是非常大的創傷。而且這個創傷很可能障礙他一輩子都對老師失去信心。所以不是老師要怨他,是孩子要怨老師,沒有用一種至誠的教育愛護他們。所以由於老師這樣的態度,他就放棄學習。

  而我們要很冷靜,一個老師重視成績,只照顧前面二十名的人,請問二十名的孩子真正得到老師的教誨了嗎?反而不只沒得到老師的教誨,還被老師誤導了。成績好,老師就照顧,那種分別心,那種只重視成績不重視德行的態度都已經誤導了學生,很可能成績好的學生他也瞧不起成績不好的人。所以這個時候這些成績好的人就長了傲慢,那他一輩子傲慢不知道要吃多少虧?而且老師特別照顧他們,恃寵而驕,這些壞的習性都會生起來。也讓整個學生的人生就覺得分數最重要,而忽略了德行的重要。到頭來只是一個成績很好,考了大學,出了社會,適應都困難。所以現在高學歷,低生活能力的、低人際關係能力的,大有人在。這都跟教的老師息息相關,還有跟父母的引導。

  有一個人他就提到,他說:我假如沒有遇到我生命當中的好老師,我現在一定是在監獄裡面。因為他成長過程,曾經被抓到派出所去了,十多歲跟人家打架。他的老師去了以後,態度也很溫和,就對他講:你跟另外一個同學在一起都不幹好事。你看這個老師講話有沒有藝術?他說都不幹好事,他沒有說他幹壞事。就是這些孩子他長期以來都是被人家批評的,所以批評的話他特別敏感。所以這個老師也很小心謹慎,說:你們兩個在一起都不幹好事,所以為了你們兩個好,老師只有一個要求,你們兩個先不要在一起互相影響。老師有沒有去罵另外一個同學?有沒有罵他?都沒有。這個老師的這一段話讓他覺得很久沒聽到,以前一遇到長輩都是劈里啪啦罵他一頓,結果這個老師只是告訴他:你們不要互相影響,不然你們會愈來愈墮落,你先聽老師的,先不要在一起,然後老師先教導你一些東西。他是遇到第一個老師讓他覺得有受尊重的感覺。

  後來他上了高中又遇到另外一個老師,那個老師告訴他說:我教的學生往後都是最受歡迎的人。你看老師不引導他什麼成績不成績,「我教的學生以後都是最受歡迎的人,為什麼?因為我的學生都特別會為人著想」。你看這個引導就告訴學生,如何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最重要的是你有一顆時時關懷他人的心,愛人人愛,敬人人敬。其實這個老師他在講這段話以前,很重要的一點,他已經把時時替人著想表演給學生看。所以當他在講出這句話的時候,學生馬上腦海裡浮現的都是老師對他們的付出,印象深刻,那我也要像老師一樣做人處世。所以「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善於教學的人,自己都做到了,學生看了很歡喜,起而效法。所以,老師很可能是孩子一生轉變命運的貴人,也可能是毀了他人生的劊子手。我們今天踏入了教育的行列,我們這一分初心絕對都是為了成就孩子,成就他的人生。所以一定要時時觀照得到,我們的人生態度給予孩子的是正向的、是健康的,還是消極負面的?這我們都要很冷靜的去觀察。

  這一個小朋友,你看他五年級的時候,老師只照顧前二十名,後面不被重視的會變成兩種態度,假如性格比較好的人,他會覺得老師不注重我,他會開始比較悲觀,比較消極,比較沒自信;但是個性比較強的人,他會起而怨恨老師,跟老師對立。跟老師對立以後,以後出社會,會跟社會對立。你看以前報導,那個孩子(青少年)看到一排的摩托車,他一把火就把它全燒了。我們看的時候,怨這個孩子也不對,他懂什麼?他才十多歲。但是我們要深深的去觀察的是,他的怒氣從哪裡來?這麼小的孩子為什麼有這麼大的怒氣?家庭給了他什麼影響?學校給了他什麼影響?社會給了他什麼影響?

  所以孔夫子講,「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這個聽訟就好像在法庭裡面判案一樣,我判都依法判決,跟一般的人沒有什麼不一樣;但是我在判案的當下,我的心境是希望不要再有人犯罪了,「必也使無訟乎」。不要使人犯罪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教育。「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他人生懂得孝順父母,懂得回饋社會,他絕對不會做出這些破壞社會、危害他人的行為出來。所以當我們看到我們面對的孩子是非常叛逆的時候,我們是要去找尋他那個憤怒、怨恨的根源,這樣才能把這些問題化解掉。我們絕對不願意看到孩子的人格形成的是消極、是沒自信,是那種衝突、叛逆,我們不希望看到。最重要的還是要用真誠的心去愛護小孩。

  這個孩子後來跟著楊老師學習,結果非常認真學書法,後來又學篆刻。你看他花了這麼多的時間學書法、學篆刻,可是經過一年之後,他的考試成績本來總分十七分,經過一年之後,總分五百八十八分。他的母親自己跑來要做義工,她說這楊老師把我兒子救了。他母親來面試,我們是招員工,面試的時候說:我們這個薪水可能會比外面多一點。結果他母親還有其他的我們這些鎮民很可愛,馬上回應說:能讓我們來就好了,我們不要錢。他們都覺得說能夠來一起參與弘揚中國文化是他的光榮,甚至於他覺得是他們家庭的光榮。他們都說到:我的親戚們、我的家人都叫我,「你要好好的撐下去,不可以退心」。

  甚至還有一個老奶奶,她的兒子來面試,她也很著急,都跑到中心來了解,到底面試的老師是哪些?她很怕她的兒子落選。但是他的母親很可愛,每天把他們家的電視搬到外面去,放我們講課的碟給大眾看。而且她還很善巧方便,她一開始不是先放講課,一開始先放地方戲劇,安徽叫黃梅調,放黃梅調給他們看;人都聚過來了,然後再放講課。怕放講課,人家一下沒有聚過來,非常有那種設身處地,怎麼樣讓大家都能歡喜的過來看。你看他母親這麼有善心,她的孩子就很順利的就進到我們中心來服務。

  所以一個孩子為什麼從原來只考十七分,經過一年,考五百八十八分?最主要的原因,第一個,他對老師重新有恭敬心;第二,他的人生有志向。人生有了志向,學習完全不用人家推。你看范仲淹先生讀書,還有母親在那催嗎?完全不用。當初范仲淹二十三歲離開他的母親,他對他母親講:母親!因為那時候他已經了解到他的身世,他的母親後來改嫁,所以他希望早點帶著母親認祖歸宗,回到自己的家族裡面去。但是他又沒有成就,不能衣錦還鄉。所以他對他的母親講:母親,妳等我十年,我一定回來接妳。十年讀書,他那個讀書,三年都沒有上床睡覺,就很專注的在那裡讀書。那冬天很冷,都是在這種堅忍的環境之下修學。而且每天吃什麼?斷虀畫粥,這個虀是一種菜,他每天就是煮一鍋粥(我剛剛講錯了,是三年沒有上床,不是三年沒有洗澡,說錯了,三年都沒有上床睡覺,你看那是何等的毅力),然後吃都是吃一樣的,就煮一鍋粥,凝固了,劃成四塊,早晚吃兩塊。就這樣刻苦的讀書。沒有到十年,只經過了五年,他才二十七、八歲就考上進士,就把他母親接回去了。所以真的一個人人生有一分孝心,有一分承擔民族的興盛的大志向,不要說一個博士,三個博士都拿得下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人的潛力很大。

  這些孩子他們都已經立志了,他們連放假也不出去玩。剛剛有講到,一個孩子五一假的時候,全家人都出去了,只有他一個人在。剛剛好老師之前,楊老師就教他們如何煮飯、如何炒菜,都教過了,他也學了之後馬上做。這時候家人要出去,他就跟家人講:我自己煮飯,自己照顧自己,我不出去玩,我要跟楊老師學書法。你看我們聽到這個都很慚愧,以前都巴不得趕快出去玩。所以大家要有信心,後生可畏,還有很多我們的下一代都有這分使命感。所有的家裡的煮飯、打掃都他一個人包了。所以跟老師學書法的時候,寫到十一點多,他舉手:老師,我得回去煮飯,吃完飯我再來。很努力!然後每一天堅持寫五個小時以上書法,所以他一個禮拜學得相當好。

  後來,過了幾天以後,老師看了也都很感動,就問他說:你今天這麼努力寫書法,怎麼會有這麼源源不絕的動力?他就跟老師說道:因為我以後要當書法家、當篆刻家。老師還要求,書法寫得不好,沒有資格學篆刻,不能刻印章,所以他們很努力。學篆刻的時候,老師還規定不能用機器夾,本來他們小學生力氣都不是很大的,都要用機器把印章夾緊,然後在上面刻。但是老師教學不是這麼教,沒有機器,直接用手按住,力氣不夠,淘汰;雕刻的時候,刀子掉下去了,淘汰;印章掉下去,淘汰。結果你看一有要求,從教到現在好幾個月過去了,一個淘汰都沒有。你看在雕的時候都是正襟危坐,全神貫注。所以孩子的潛力很大,看我們怎麼訓練他們。所以他說他的志向就是要做書法家、篆刻家。而且他說:《弟子規》、中國文化很好,但是知道的人太少,所以我要去弘揚。你看他有這麼高遠的志向,學習完全不用人家推。所以應該是引發孩子人生的志願,那個相當重要。

  沒有這分責任心,他那個學習都是被逼出來的。太多的父母要趕快看到這一點,不然他以後人生會很怨。孩子,我盡心盡力栽培他十多年,不知道花了多少錢,結果上了大學以後,像脫韁的野馬,花錢像流水一樣,止都止不住;也不聽父母的話,離那麼遠,都管不了了,每天在家擔心。這樣的家長現在愈來愈多。因為他根本就是應付成績給我們,不是打從心裡為了要好好學習,以後有能力可以孝順父母,可以服務社會,不是從這裡出發的。所以什麼都不急,一定要先教孩子有孝心。有了孝心,他就有責任感;有了孝心,他就有仁愛心,他對社會也會有使命感。所以孔夫子在《孝經》當中「開宗明義」就提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德行的根本在孝,教育就應該從孝開始教起。所有孩子學習還得我們累得半死,然後在那裡催他、陪他讀書的,都是孝沒有教。

  在山東的煙台,有一個小孩(小學生)他的母親得了尿毒症,後來他的父親因為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就離開了他的家,拋下了他母親跟他。這個時候怎麼辦?假如我們是這個母親,怎麼辦?這時候母親唉聲嘆氣,然後孩子也唉聲嘆氣,於事無補。所以抱怨對人生一點幫助都沒有,應該是在這個逆境當中自立自強。我們假如回到一千多年前,范仲淹先生兩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他的母親帶著他,你看孤兒寡母!當我們看到這個情境的時候,有沒有辦法想像這將是能開一千年家道的范仲淹?能不能看得出來?我們可能在那裡:好可憐,好可憐!這樣對他們有沒有幫助?要面對現實,活在當下,無怨無悔。

  假如他的母親有怨有悔,絕對出不了范仲淹。就是在這種逆境當中,他的母親非常的堅強,對任何的人沒有責備,反而給予他的是:孩子,你以後要有成就,以後要幫助我們的家族;這些家族的人假如流離失所了,你一定要盡力去愛護他們、去幫助他們,不要讓自己的家族、親人人生遇到困境的時候無依無靠。因為他的母親遇到了這種無依無靠的人生境界,所以不只沒有怨恨,轉成了一種悲憫:我受過的苦,不要再讓其他的人受了。所以范仲淹,你看他往後人生發達了,買了一千畝田,照顧所有的家族,化悲憤為力量,化危機為轉機,化埋怨為一種慈悲心。所以你看這麼一轉,他母親轉了他人生的命運,也轉了整個他往後子子孫孫的命運。

  諸位朋友,我們所遇到的人生境界有沒有比范仲淹慘?有沒有比他孤兒寡母慘?都沒有比他慘,那我們更能夠自立自強站起來才對。所以人生不可能都是一盤好棋。人生真正的價值,在於你遇到的這一盤棋並不好下,但是你每一步棋都下得有聲有色,都下得無怨無悔,都下得真情真義,那將可以利益當下的家人,更可以為後代子孫的榜樣。所以人生看我們怎麼樣去面對,有了這一分承擔就能否極泰來。

  有一位太太她也是先生沒有責任,拋棄了她們,結果當下她還有兩個孩子要撫養。本來自己是家庭主婦,現在先生不負責任,她一下子也沒有經濟收入,怎麼辦?要勇於面對,她自己去找工作。剛好看到一家外商貿易公司,她進去就找這個老闆,說:因為我現在人生遇到了這個困境,我的孩子現在要生活、要讀書,我一下子假如沒有收入,我照顧不了,您可不可以讓我進公司來?做什麼都行,薪水也不用太高,只要讓我有一個維持生活的經濟收入就可以了。老闆說:我該有的工作都有職工在做了,實在不需要。但是這個太太很真誠,一直在那裡跟老闆講,老闆也很感動,也很同情,你看一個媽媽一下又要帶兩個小孩,很不容易。他說:不然這樣好了,妳就洗廁所。就讓她幹一些打掃工作,她很高興。所以其實能懂得感恩的人,慢慢福分會愈來愈大。

  她就很認真的把她的本職工作做好。不只把本職工作做好,因為是外商公司,常常會有外國人來,她又不會講英文,你看帶小孩,英文不可能學到什麼程度。她就利用打掃完的時間,開始學英文,開始學一些人家行政事務的處理。因為她很好學,因為她想:我一定要更有能力才能夠好好撫養我的孩子。所以一些做事的方法,還有英文,她就在這一點一滴當中在積累。也主動的跟人家學習,後來還請老師來教,她很認真。結果有一天,剛好公司的人都出去了,有一個外國的客人臨時來,都沒有人在,就是她接待,她英文已經可以了,她就接待的很妥當。她的老闆知道這件事就很驚訝:妳居然能夠接待得這麼好。所以就慢慢的給她提升,她的那種職位就提升起來。過了沒幾年,她做了副總經理,這個太太變成副總經理。你看在這整個過程當中,她沒有埋怨命運,她贏得了她同事,甚至上司對她的肯定、對她的佩服。而這分堅忍的態度將成為她孩子的榜樣。所以她的孩子會想:母親這麼樣的困難都把我們撫養起來,我們絕對不能讓母親失望。他的母親可能沒有跟這兩個孩子講什麼大道理,但是這些孩子學習絕對不用人家推。

  我自己在念師範院校的時候,也遇到幾位很優秀的同學,他們很認真讀書。但他們都是單親家庭,都跟著母親,父親在成長過程當中就把他們給拋下。而他們的母親遇到這種情境,都是勇於去承受,接著都是努力的扶持這個家庭。這一分那種堅定無私的愛,孩子都感受到。所以他們一讀完師範院校,然後出去也都順利考上老師,工作穩定之後,都告訴他的母親:母親,妳已經辛苦那麼久了,妳應該要好好安享晚年。所以他們都主動叫母親退休,不要再做了。他們的母親跟我有的都挺熟的,我有時候到他們家裡去,他的媽媽都會講:我現在每天畫國畫,聽講經典,過得不亦悅乎。你看人真的在逆境當中,也能夠懂得活在當下,好好的去盡自己的本分,後福在後頭。

  而這些同學的父親,往往在晚年的時候都會反省,都會跟他的母親懺悔、道歉。其實人生回過頭來看,像一場夢一樣,沒有什麼好計較的。最重要的,我們有沒有把這一分真情真義演出來,留在孩子的心中?也留在那個沒有緣的老公心中?讓他這一生還懂得迷途知返。我們也絕對不願意讓他墮落下去。很可能因為你的表演,他晚年就開始學佛了,以後還有機會同生極樂國。好,這節課先講到這裡。

台長: 自如

春藥
很不錯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2 08:49:3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