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10 10:32:41| 人氣1,38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朦朧的欲望:李登輝的「奧之細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副標:台灣日報歇業一周年紀事


在台灣日報歇業(2006/0605)一周年的前三天深夜,我正準備走進書房把行動電話充電時,手中的電話突然響了起來。

對方是一個男子,聲音低沉而混濁,好像他的嘴裡含著一顆水蜜桃。

起初,我聽不懂他講的是哪一國的話,我以為是電量不足的原因。等我把插頭插上後,含混的聲音依舊,我聽到第三次後才聽清楚:「顏先生嗎?」

我答是,他說:「我們想請你寫一本台灣日報的回憶錄。」我請他再說一次,心中卻對「我們」的疑惑暫且按兵不動。

他說,台灣日報雖然即將屆滿歇業一年,不過,有很多人心中還是很感激這份報紙,對於台灣獨立運動的貢獻,所以,想請「顏先生」寫一本回憶錄。

我沒細想就說,你要找的是「顏先生」應該是「顏社長」吧?電話那頭約有五秒鐘的靜默,然後才又說,你剛剛不是說你是?

我笑說,台灣日報裡面也有人跟顏社長同姓啊!他跟我說對不起,並問我有沒有顏社長的聯絡電話?

社長的行動據不少人說報社去年歇業後,便換過好幾次門號(我只在歇業後的一個月打過一次),但三月底我到香港參觀影視市場展時,曾接到社長從家中打來的電話。我想了一下下,便決定把社長家的電話給他。

我以為他就要掛電話了,沒想到他卻問了我一個問題。「這位顏先生,不知你覺得你在台灣日報期間,什麼是最令你感到懷念的?」

我沒回答他,我告訴他如果他能在與顏社長談話一開始,就拿這問題去問他,那他要到回憶錄的機率就很高。

放下電話後,我望著樓下已拆除一年之久的眷村空地;它已逐漸被草長所淹蓋。八年前,我剛搬來此地,每天早上醒來,就坐在床上望著窗下眷村的黑屋瓦。而今,黑瓦轉成暗草;村人不見,報社不再。

我這時忽然很確定那人的口音,像極了我前年初在橫濱時,遇到許多旅日多年的台灣人,他們說話的模樣。

我想起此刻正在日本訪問的李前總統。

2005年二月初,我跟隨【南方紀事之浮世光影】到橫濱採訪時,當時的「日本李登輝之友協會」就曾告訴我,下回李前總統訪日的主要行程就是「奧之細道」(註);我當下聽了覺得很新鮮。「奧之細道」是日本最有名的文學之旅,這位八十高齡又政治敏感度奇高的老先生,在很可能是他人生最後一次赴日機會中,給人當起文藝「輕」年的印象。

他這回當眾作起俳句,又到靖國神社參拜亡兄;這次,他完全沉浸在個人的感情世界中。

步入人生旅程之末的李前總統,八十多歲的他回返十八歲前的他(李前總統曾在日讀舊制高中),那裡面包藏著他在此所受的文武合一的年輕記憶。老年與年輕的重疊,文與武的合一,家與國的遇合;如是回憶,包藏著一定程度的詩意與禪意:「沒有」與「有」,之間那條界線的糢糊與統一。

我沒跟電話中的男人說出我個人「台日之念」,只因那在一時之間是無法對「外人」說清的;那種情感是很個人的,「外人」聽來會很「糢糊」。

在這八年間,我曾經為處理家族事務而離職三個月。三個月後再回報社,過去的編譯工作已無缺,國際新聞中心的主管將我推薦去做電影線記者。兩份工作各有千秋,幸運的是,它們個中都有著我所喜愛的成份。然而,八年裡,真正帶給我最微妙的時光是,夾雜在這兩份工作間的那三個月。

在那期間,除了南下處理家族事務外,我沒跟任何一個人來往,每天照著非常固定的時間表操課:早上起來後,到兩條巷口處吃一碗豆芽菜湯麵(有時加一個滷蛋),再在一座路過的廟前徘徊一下後,即返家寫作(多半是整理舊作)。中午吃過午飯後,到樓下的眷村中間那條走道,來回走個五六趟後(它不過一百公尺長),即返家寫作。黃昏小睡片刻後,動手煮簡單的飯菜;餐後清點今日的「寫作足跡」,之後便站在書房的窗前,抽煙喝茶,讓腦袋中的思緒自動流轉與放空;約莫十點多,下樓在附近的巷弄間散步,然後返家就寢。

當然,這段時間之所以曼妙,不全在於寫作與沉靜,而在於它夾雜於一個「靜動」之間的縫隙之中:當一名編譯的絕對靜坐(在座位上),以及當一名記者的不時走動。這段「空白」,看似與台日無關(「沒有」),卻又與台日密不可分(「有」)。

這道縫隙之所以微妙且神秘,在於它還沒有成形之前(尤指後半段的部份),你無法知曉它的存在;即使它已成形,沒有再度經過類似的道路,你很難察覺它的存在。一旦你察覺它的存在後,你仍然不很確定它對你的「含意」或「用意」。

這大概是李前總統隔了這麼多次的訪日之行,「才想到」要去奧之細道的原因吧。(2007/0606)


註: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918773/3/1244667591/20050207172102

台長: 顏士凱

Maverick.lUstfOrlIfe
  
士凱兄,說實在!我想自己著實沒那本事(或稱之為本能)在您描寫關於電影方面的文字作出顯露自己寡聞的一面的回應。可看了好幾遍了這一篇較為貼近於您私人性情緒的文章之後,自己的心情如同一罐儘管沒受到多餘外力晃動卻仍不住泛起氣泡的飲料。

彷彿我以身為體.外.的.角.色省察關於體.內.的那有過的變化。既然是變化總該有痕跡或形體,就如您此篇文章中提及那夾雜於「靜」與「動」之間的縫隙,儘管那將是多麼微渺或使人能夠忽視的力量,可!似乎生活總該在一段軌道接著一段軌道之間為這種力量多作些保留。

如果說是偶爾卻又顯得其太過謙虛,但往往當我聆聽著六零年代流傳下來的爵士樂,尤其是Bill Evans的獨奏鋼琴的時候,那種心情如同呈現出某種固‧定的姿態,卻無法肯定那將會維持多久。那種姿態──彷若黑夜中悄悄地逃.避被捕捉的命運的什麼似的。

望您指教。
2008-04-04 04:53:17
版主回應
Maverick兄 您太也客氣了
我想您在這裡說的其中
「留白」的意味或者多於「命運」的氣味

爵士樂 不知為什麼
我的朋友裡聽的人極多
我至今卻還入不了門
也許我不夠放鬆
或許我的留白還不足
在這地方 真望您指點一二
這可決非客套之詞

我去看過您的讀書網頁
邊揣測著您的文章為什麼那般寫
我也希望能把自己讀過的書
寫出點動人的札記
或迷人的小故事什麼的
2008-04-05 23:13:44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