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8-26 09:34:06| 人氣1,473|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張國榮與台灣日報之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最近去了一趟香港,終於得見聞名已久的維多利亞港夜景。不過,站在那個雷射光閃爍的港口,我想到的卻是一份台灣本土報紙之死。

維多利亞港的這個夜景,是從香港文化中心所在的這個岸邊,由香港藝術館朝對岸打出雷射光,一一介紹出對岸的香港十八個主要建築,加上從擴音器放浪出來的配樂與旁白,雖然全程只有「十分鐘」,卻與日本的函館、義大利的那不勒斯,在金氏世界紀錄上被號稱為「世界三大夜景」。

今年是民營之後的台灣日報的第十年,沒想到卻在六月五日宣告倒閉了。這份號稱全台灣最本土化的報紙,民營化的前五年是由號稱台灣經營之神的王永慶所投資。王永慶自1996年8月中開始接手,2001年5月中撤資,這段期間的台日曾在1998年創下高達30萬份的銷售量。這段期間的台日以「挑戰三大報(自由、聯合、中時)」,「暫居」全台第四大報的角色自許。

王永慶撤資後的兩年整,張國榮從香港中環文華酒店的24樓跳樓身亡。當時我主跑的是電影線,因此我就是這條新聞的主線記者。由於那時消息從香港傳來的時間還不到九點,距離我們報社正常截稿時間十點半,還有不少時間,因此我跟我的主管討論了一下幾個方向,決定了大概三個版、約莫一萬字的稿量(唱片部份請唱片線記者同事幫忙),就立即趕稿、打電話、找照片;我的主管則忙於跟總編溝通與討論。記得當天晚上我的主管還是在與社長顏文閂,經過一番激辯之後,才把這條新聞做在這份「以台灣主體性為主」的報紙的頭版頭。

隔天所有早報出來,都是拿張國榮這條新聞當頭版頭,然而,當天晚上進報社後,我跟我主管卻被請進社長辦公室。顏文閂「開宗明義」就講,他今天接到很多台日的讀者與「友人」跟他打電話,都不約而同問他:「一個香港藝人跳樓死了,干我們台灣人什麼事?!」顏文閂雖然承認從今天各報做法來看,「我們做的並沒有做,但我總覺得這麼做不是很好。」顏文閂問我有什麼看法,我回答說張國榮近十年來參與演出的華語片,【霸王別姬】、【倩女幽魂】、【阿飛正傳】、【東邪西毒】、【胭脂扣】,必將在影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一頁,而他近五年來所引起的話題,同性戀、雙性戀、憂鬱症、愛滋病,更是世紀大哉問。

即便如此,顏文閂最後還是喃喃好幾次「這件事應該還是更好的處理方式。」也因為如此,才有我後來寫的那篇《張國榮生死與台灣》。也因為如此,令我開始對台灣日報所念茲在茲的「台灣主體性」,展開深思而不斷產生質疑。也因為如此,使得我在一年多後接掌影育新聞中心主管,負責影劇、藝文與體育三種版面與人員的核管時,對當時擴張為每天一個整版的藝文版主編表示,別忘了要特闢一個欄來報導國際藝文消息--雖然我揣測這位主編不太可能去做。

用現代人的話來說,台灣日報「究竟是怎麼死的」,原因當然很多,然而在張國榮這件事上,我想到最多的是,自解嚴以來(1987/0701)以來,「台灣主體性」的意識高張,卻每每被解釋為以及被做為「以台灣為中心」。由於這種「以井觀天」的思想,不僅令得台灣日報的視野變得愈來愈狹小,而且在許多事情的處理上少了寬宏的氣度。

為什麼台灣社會現在會內鬥的這麼厲害?這與台灣日報拉下鐵門其中一大原因密切相關:我們不僅把「主體性」看成像鐵一般缺乏伸縮性,還把「主體性」看待成一座牢不可破的「門」--結果只有造成我們自己更勤於自相殘殺。


(註)關於台灣日報的前後歷史,大家可以參閱維基百科上的述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6%97%A5%E5%A0%B1

台長: 顏士凱
人氣(1,473)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視賞析(綜藝、戲劇、影集、節目) | 個人分類: 創作與沉思 |
此分類下一篇:「無」茶之道
此分類上一篇:跳脫二二八的神經

alien
冒味想請教
臺長名&quot顏士凱&quot是否為本名?

台灣主體性究竟是不是政治角力的虛幌?我覺得有必要反思才是
2007-07-08 02:02:49
顏士凱
主體性的內容當然不只政治,
否則西方人也不會把知識
分解成那麼多學科。

又,顏士凱是我在台日的「花名」
這些年來的友人與同事
已經以此叫習慣了
確切的小名
您到左欄的《神聖與世俗》中點擊
小弟的原形就現身啦!
區區不足道的「本名」
不致帶給您什麼煩憂吧?
2007-07-08 05:37:23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