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這句話很傳神地表現目的論的精隨。為達目的,不管手段。也是鄧小平傳誦世界的名言。貓論取自四川,四川為天府之國,鼠輩猖獗,民眾只好養貓捕鼠,而就貓咪捕鼠的功能來看,很傳神地,對農民來說,「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
鄧小平認為,在關鍵時刻,與其爭論理論路線,不如實際去做,只要能夠達到目的,就該大膽實踐。所以他引用四川農諺,淺顯易懂地說服同志。不過,後來大家誤傳為「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反正,誤不誤傳,都很傳神,而且也達到目的。但是,也有一個副作用,就是,一切向錢看,為達目的,不管手段;或者說,以目的掩護了手段。
鄧小平提出”貓論”始於1960年代,1962年7月2日,中共中央書記處開會討論「包產到戶」問題。鄧小平提出貓論的說法。表示不管哪種生產形式,只要能夠發展農業生產,就是好辦法。後來,7月7日,鄧小平接見出席共青團全體同志時,再次引用這句諺語來表達他對恢復農業生產的看法。此段講話內容見《鄧小平文選》。
1985年,鄧小平再度當選美國「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TIME’s person of the year),而「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亦被九月23日出版的時代雜誌引用。「貓論」的影響擴及世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