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悄然步入晚春的人間四月天,暮色濃釅,雲層水氣沉降聚合繼而隨風飄散,彌漫一片既翳悶又抑鬱的情緒,歷來約定俗成有春天踏青的習俗。這是一個有菱角的季節,萬物收歛合攏然後繁衍伸展,人們儼如過客一樣身歷其境,感悟生死交替的證明。畢竟到郊外閒逛欣賞天地萬物,感受花草樹木生意盎然的氣息,排解心中陰霾,對人們的精神健康裨益良多。款步而走,沿途漫遊,乍看一樹飄零的落紅,心中頓時不禁泛起對生命逐漸殞滅的感慨,最燦爛的花卉卻成為最萎靡的斷魂,花開得再好,還是會日益流逝凋謝的。瞬間領會生死於世上祗不過是一個過渡形式,自己近來看過一位名叫田維的年輕中國女生寫過一本《花田半畝》的書,她的年齡定格在廿一歲的花樣年華便因病故去,裏面寫到一首詩:
倘若,這世上從來未有我,
那麼,又有甚麼遺憾,
甚麼悲傷。
生命是跌撞的曲折,
死亡是寧靜的星。
歸於塵土,
歸於雨露。
這世上不再有我,
卻又無處不是我。
感佩她對生存世上輕生死重精神境界的博大觀念,生命原來不在乎長短,勇敢直面死亡樂觀地瀕臨餘下生活的日子,曾經存在過的便無憾。誠然,生命的來去,與日出、日落或者花開花謝如出一輒,皆是自然,但在自然的生命歷程當中,如何讓它充滿意義,多彩多姿?卻都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即使是即將結束的生命,也可以散發出最後的光輝......在最後僅有的時光當中,如何讓自己的生命發光發熱,如同林間夏蟬的絕唱,才是值得你我深思的生命真諦。中國春秋時期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說過:“不知死,焉知生?”到底是宿命的輪迴,還是機緣巧合的薪火相傳,待得明年今日,暮春時節,再度演繹春暖花開的景緻。低調澹泊,恬靜綻放,媲美那種姿態形同人生平凡過好日子的哲理。
偶爾自己走過久違的白鴿巢公園,勾起自己曾經被城市規律化發展那種模糊了刻板樣式思維的很多春天的回憶,那是澳門自古以來有名的勝景與巒翠蔥籠兼融的好地方。猶記得清代文人汪兆鏞寫過一首澳門竹枝詞。“園林勝絕馬纓花,赤日燒空翠繖遮,如此清陰宜小息,匆匆莫過卓金車。”自註云:“馬纓花似木綿而細瓣,重萼鮮豔過之,且根幹奇古,密葉碎碧,下垂如幢蓋纓絡然。尤可愛四月杪花盛開,以白鴿巢南灣為最。”大家都知道,含羞草碰到刺激,它那些排列成羽狀的小葉隨即閉合起來。在自然界當中,有類似本領的植物為數不少,祇是反應沒有那麽快,不是一觸即發。例如合歡,對光與熱都很敏感,每到夕陽西下,一對對的羽狀複葉就慢慢靠攏,次晨才逐漸分開,在炎夏的午後,有這種現象,但不如夜裏的緊貼,故此又名夜合。合歡是含羞草科合歡屬的喬木,樹高可達十五米以上,五至六月期間開始盛放出一簇簇的花朵,淡紅色的雄蕊長長地伸出,活像一團團的絲絨,也像紅纓,因而又有合昏、夜合、青裳、萌葛、烏賴樹、絨花樹或者馬纓花等別稱。合歡的花語是合好歡喜,再而歡樂、忘憂,引申為永遠相愛,兩兩相對,夫妻好合。在嶺南地區較為多見的是大葉合歡,性狀跟合歡大致相同,花朵也在夜後清香四溢,不過是綠白色的,花期略遲。
天地萬物,本來就有其情感表率,東晉道人葛洪是個精通醫藥的人士,寫了一本書叫《抱樸子》,其中有段文字介紹了一種植物,說菟絲的根像是一個伏臥的小兔子,剛剛出生之始就掘它的根,根裏有血色之物,取之與其他植物及礦物相配服之,人就能隨意變化。此傳說聽起來,雖然玄而又玄,但菟絲這種植物的種子果實“菟絲子”,卻是可以入藥治病的。古書《山海經》當中,記載了許多植物類吉祥物。即如佩帶荀草可使人長得漂亮;佩帶瑤草可以討人喜歡。這些植物的吉祥意義對青年男女來說,自然是有誘惑力的。今天中國有些地區農村男女青年,就有佩帶香囊及香袋的習俗,這種民俗也是由古人佩帶荀草和瑤演變而來的。萱草是很普通的一種花草,它的花就是人們經常食用的黃花菜。古人認為,家宅庭院當中種植萱草,可以使人忘卻憂愁。合歡花又名夜合花,也有人稱它為馬纓花。古人認為以合歡花贈人,可以化解恩怨,使朋友言歸於好。同時合歡花也是男女愛情的互贈吉祥物。
古人認為草木能感知天時,如果某年收成好的話,那麼薺菜就會先長出來。如果年景不好,葶藶就會先長出來;如果年景非常糟糕的話,那麼水藻就先長出來;如果年景大旱,那麼疾藜就會先長出來;如果某年會流行疾疫的話,那麼治病用的艾蒿就會先長出來。植物的一些預測性,被古人稱之為“天地感應”。桃樹是一種人們喜愛的果樹,古神話傳說,在度朔山上有棵古桃樹,樹下住着神茶和鬱壘兩位仙人,傳說他們在古桃樹下,搜捉天下一切惡鬼。故此古人依此傳說認為桃樹能驅邪捉鬼。用桃樹木製作的劍,是道士的法器。桃符則是在春節當中,先民用來迎福避邪的主要張貼品。現在春節當中貼的對聯,就是桃符習俗的變形代用品。另外桃樹果實桃子,象徵着長壽,又是中國人祝壽用的植物象。是非常好的吉祥物。杏樹為木星之精。木星為歲星,圍繞著太陽轉一圈為十二年。歲星週期含十二地支年,即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一地支年,代表農曆從正月到十二月一年。杏之諧音“幸”,即是幸運之意。古人認為杏樹之地為福地。傳說孔聖人設賬收授弟子之處,為“杏壇”,因此杏樹又是文昌之樹,文明之村。三國時期,名醫董奉為鄉人治病,不收藥資,祇求病人痊癒後為其栽杏樹,輕者一至二棵,重者多棵。幾年過去杏樹成林,一派好風光。在杏林旁有一隻老虎,一直守護在董奉的杏林當中,非常忠誠。此事後來被傳為美談。這個故事,就是目前中醫界流傳的“虎守杏林”典故。
故此引導人們的精神去契合某一種意念,進入一種特定的境界,從而給人們以希望、安慰和某種追求的力量。從另外一個意義來講,一個沒有傳統文化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也是一個不會長久的存在的民族,在炎黃子孫的眼裏,也是一種精神支柱。
放諸如今生活,愛情、工作及過日子也如是,都要擺正積極用世的生存態度。這個時代選擇很多,相對人的穩定性便愈低,因為社會急劇加快的速度,令到大家講求一心一意是頗有難度,於是有些人進入了一個瘋狂選擇而來者不拒的狀態;有部份人又變得非常猶豫,不知怎樣決擇才好,於是一開始選擇變得很重要。
人的一生有很多不同的狀態,出生、家人、上學、工作、有愛人、失去愛人、另一位愛人、結婚與生孩子......很多人的一生也離不開這個軌道,這個到終老的過程,可能最美好的幾年都是一個人度過。單身的時候要好好享受,好處是不需要跟任何人報告去哪裏或者要晚一些回家之類的匯報。有時候也怕了兩個人在一起,為了對方的感受而要解釋很多東西,怕對方擔心,有時候,自己也想過是不是能夠應付兩個人一起的生活。從反面看也就是我去哪兒也是一個人去,家沒有人等我,其實單身生活自己是蠻開心的,並沒有甚麼着急的心態,沒有需要比較,每個狀態也是人生路上一段,沒有愛人時,不用去羨慕別人,有愛人時要好好相處,不會幻想單身時的狀況,自己祇珍惜手上有的東西,不會去想自己沒有的東西,汲取經驗才會明白甚麼是最適合自己的。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