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21!快點參禪悟道~~~
原來鄰家的貓夢裡說的會有一種動物!今天咱家終於看到了~
大家要多多保護自己家人朋友 和眾生。
注意古預言書..... 2x22年
電影「屍速列車」開頭描述野鹿感染喪屍病毒,皮膚潰爛、眼神空洞,後來一路傳播到人類身上,演變成末日災難。沒想到最近在美國伊利諾州(Illinois)一處樹林中,竟然真的出現了一隻「喪屍鹿」,只見牠背部一整片都被掀開,裂開一個大洞,鮮紅色的肉直接外露,骨頭更是隱約可見。畫面曝光後,迅速在網路上引發討論,不少人看了牠受了如此嚴重的傷後,都感到相當心疼,紛紛表示「好可憐…看著就覺得痛」、「太可怕!牠為甚麼會變這樣」
根據「MeatEater」網站報導,獵人克里斯(Chris Evans)為了追蹤白尾鹿的行蹤,於是在當地樹林安裝了攝影機,沒想到在17、18日連續兩天,都捕捉到一隻「喪屍鹿」的身影。只見這隻鹿背部皮膚整塊被削掉,有著大面積的鮮紅傷口,甚至深到見骨,讓人看得怵目驚心。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502484
北美地區的喪屍鹿(Zombie deer)疫情逐漸升溫,這種「慢性消耗型疾病」(Chronic wasting disease,CWD)已經擴散到美國24個州和加拿大2個省,感染的鹿隻會變得四肢不協調、具備攻擊性,身軀也會慢慢削瘦、大腦及神經系統被侵蝕而亡,病毒會隨著唾液、尿液和糞便傳播,且傳染性極高、潛伏期長,雖然現在沒有人類感染案例,但難保在未來某一天就感染給人類,美國當局也呼籲獵人切勿隨意獵殺野鹿食用。
綜合外媒報導,該種疾病被稱為慢性消耗型疾病(CWD),又被稱作「喪屍鹿病」,它會侵蝕野鹿、麋鹿、駝鹿的大腦和脊髓,發病時體重會大幅減輕、充滿攻擊性,肌肉會發生震顫和失控,死亡時眼神空洞、肋骨突出,CWD會透過唾液、尿液、糞便傳染,懷孕的母鹿更可能將病毒傳染給胎兒。伊利諾斯大學的研究指出,染病的鹿在某一地區撒尿後,土壤就會受到汙染,健康野鹿一旦經過就會因此染病,傳染性極高,在該病爆發的區域內有25%野鹿群受到CWD感染,在高度感染區的感染率更是達到驚人的79%。
美國疾控管制局表示,截止至2019年1月,美國24個州、加拿大2省都獲得了喪屍鹿的報告,雖然目前並沒有證據表明CWD會傳染給人類,但獼猴在食用受感染的鹿肉後卻可能染上這種疾病,而攜帶人類基因的實驗室老鼠也可能會被感染,難保某一天就成為感染人類的變種病毒,專家警告要提高警覺,因為該種疾病正在緩慢穩定的蔓延。
幾個月前講過喪屍蟻真菌 O. kimflemingiae ,但其實生物界內還有其他寄生真菌能改變昆蟲甚至哺乳類的行為,其中一種就是蟬團孢霉 (Massospora cicadina) 。
故名思義,蟬團孢霉是一種影響蟬,尤其是北美周期蟬的真菌。這種真菌早在 1879 年已被發現,但其生命周期一直未被了解。而所謂周期蟬是指生命周期為 13 或 17 年的蟬(又簡稱為十七年蟬或十三年蟬),牠們的幼蟲孵化後隨即鑽入地底,餘下一生絕大多數時間都在地底,靠吸食樹根的汁液生存。在第十三年或十七年後,同種蟬的若蟲 (nymph) 同時破土而出,在4-6周內羽化、交配、產卵、死亡,而卵孵化後就進入新的物種生命周期。
然而,北美現時有 2-5% 周期蟬在鑽入地底前已有蟬團孢霉黏在外骨骼上。到差不多時候周期蟬出土時,蟬團孢霉會因外骨骼化學成份改變而甦醒,並逐步入侵蟬的腹部——這就是蟬團孢霉感染周期第一階段。
在第二感染階段,受感染的雄性周期蟬除了一般正常與雌性交配,傳播真菌孢子至雌性外,亦會扮成雌性求偶,不斷拍動翅膀吸引雄性靠近,增加孢子傳播機會。同時,由於越來越多真菌孢子在蟬腹生長,蟬會膨脹甚至斷開兩截,露出白色粉末般的孢子散播到空氣之中。當然事情並不會這麼簡單:「喪屍蟬」仍會在爆肚情況下繼續試圖與其他蟬交配,將真菌傳得更遠。然後,孢子就會黏到新一代蟬幼蟲,周而復始地延續蟬團孢霉的生命周期。
試想像經歷了 17 年的地底生活後,你要破土而出準備交配,完成物種的繁衍使命,卻發現原來下半身都經已不存在,你會有什麼感受?
這正是北美周期蟬的悲哀。北美現時有 2-5% 周期蟬在鑽入地底前已有蟬團孢霉 (Massospora cicadina) 黏在外骨骼上,並在破土而出之時逐步入侵蟬的腹部。受感染的雄性周期蟬除了一般正常地與其他雌性交配,傳播真菌孢子至雌性外,亦會扮成雌性求偶,不斷拍動翅膀吸引雄性靠近,增加孢子傳播機會。同時,由於越來越多真菌孢子在蟬腹生長,蟬會膨脹甚至斷開兩截,露出白色粉末般的孢子散播到空氣與泥土之中,有研究人員更稱之為「會飛的死亡鹽罐」。
到此時此刻受感染的周期蟬仍未死亡,繼續瘋狂在爆肚情況下與其他蟬「交配」散播蟬團孢霉。不過,到底這種 1879 年已發現的真菌與其造成的奇怪周期蟬行為,背後化學機制是怎樣,人類一直毫無頭緒。直至西維珍尼亞大學真菌專家 Matt Kasson 與同事,在 2016 年五月搜集了 150 隻不幸的周期蟬後才開始對蟬團孢霉有更多了解。在搜集這批周期蟬後,團隊隔年亦搜集了另一批受感染周期蟬,並開始檢驗當中的化學成份。
之前曾有份發表過喪屍蟬的學者 Greg Boyce 在第二批搜集的周期蟬體內,發現大量迷幻蘑菇的主要迷幻劑成份裸蓋菇素 (psilocybin) ,令其大感意外,因為學界未曾在迷幻蘑菇以外的真菌發現裸蓋菇素,而蟬團孢霉與迷幻蘑菇的共同祖先已經要追溯至 9 億年前。
令人意外的事情不止於此。 Boyce 再度深入檢查蟬團孢霉後,發現當中有卡西酮 (cathinone) 這種安非他命 (Amphetamine) 成份,卡西酮同樣未曾於真菌見過,但通常出現於中東與非洲東北(又稱非洲之角)人嚼碎食用的巧茶 (khat plant) 之中。而團隊其後對比受感染以及未受感染的周期蟬化學成份,顯示後者體內並無上述迷幻成份,換言之蟬團孢霉能夠在受感染周期蟬中製造迷幻劑。
到這一刻, Kasson 突然想起,裸蓋菇素在美國屬第一級毒品,如果被美國緝毒局 (DEA) 發現不知如何是好。結果他立即電郵 DEA 解釋事件。不過,連 DEA 都未曾遇過這種情況。結果經過多番討論, DEA 認為裸蓋菇素的數量太少,且團隊並無計劃將找到的裸蓋菇素作非法用途,容許團隊不需持任何批文繼續研究。
話雖如此, Kasson 向《大西洋》雜誌的科學作家 Ed Yong 表示,食用一打或以上受感染周期蟬仍可能仍會變得亢奮,大家切勿以身犯險。 Kasson 懷疑,在感染蟬團孢霉初期周期蟬體內的迷幻成份可能更高,以幫助真菌控制這倒霉鬼,但暫時仍待進一步調查確認。
至於卡西酮與裸蓋菇素如何影響行為呢?團隊估計,卡西酮可能在周期蟬失去下身時,令其仍有活力。至於裸蓋菇素的角色就較難解釋。因為裸蓋菇素會令人產生幻覺,但未曾證明在昆蟲身上有同樣效果。此前曾有研究指,迷幻蘑菇演化出裸蓋菇素有驅蟲之用,亦會減低昆蟲的食慾。團隊認為透過過這種功效,蟬團孢霉可減少周期蟬的覓食行為,繼續不停地交配。
喪屍蟻真菌秘密:有生理時鐘、不必入侵腦部即可控制蟻身~~~~
氣候變化的 poster child 是北極熊,而寄生蟲界 poster child 當然首推喪屍蟻。很多神經學家都對蛇形蟲草屬 (Ophiocordyceps)* 真菌如何控制弓背蟻工蟻相當有興趣,因為即使最頂尖的學者仍然不能模擬其能力,改變其他生物的行為。而上周發表的兩份美國報告,或可以讓我們更了解這類「恐怖」的喪屍真菌如何操縱蟻身。
現時最多學者研究的喪屍蟻真菌是偏側蛇蟲草菌 (Ophiocordyceps unilateralis) ,當蟻被感染後 3-9 日,牠們會被指令離開蟻穴,在附近找適合的葉子,然後會用下顎咬住死去,真菌此時就會在蟻頭露出真身,長出一條類似天線的莖部,散播孢子到葉上與附近泥土,看哪隻倒霉蟻接觸到孢子延續真菌的生命循環。
中佛羅里達大學的生物學家 Charissa de Bekker 一直懷疑喪屍蟻真菌會入侵蟻的生理時鐘令蟻出現異常行為。因為從實地考察發現受感染的蟻都在每日同一段時間尋找適合樹葉死亡,而實驗室重覆感染蟻隻也有類似結果。
de Bekker 的團隊在中佛羅里達的森林找到另一種喪屍蟻真菌 O. kimflemingiae 進行研究 [1] ,藉此了解大部份雨林蛇形蟲草真菌製造喪屍蟻的機制。團隊發現 O. kimflemingiae 有自己的晝夜節律 (circadian rhythm) ,並會凌駕蟻本身的生理時鐘,控制何時感染蟻的身體以及何時開始操縱其活動。
而賓州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從微米級的組織切片發現 [2] ,當偏側蛇蟲草菌入侵蟻身時,只會控制全身肌肉纖維,組成三維網絡集體控制宿主的行為,但並無入侵腦部。此前,學界已知道真菌會分泌代謝物,改變蟻的基因表達,令其下顎肌肉萎縮,減少抓緊葉子時所消耗的能量,但未知真菌如何協調這些影響並改變弓背蟻的行為。
有份參與這個研究的喪屍蟻專家 David Hughes 指,普遍來說行為、活動是由動物腦部傳送訊號至肌肉才會出現,但偏側蛇蟲草菌卻似木偶師直接操控受感染的蟻;雖然真菌無入侵腦部,但亦可能已化學上改變腦部,這時的蟻其實只是「披著蟻皮的真菌」。他又推測,真菌留住蟻腦純粹讓其繼續存活至找到適合傳播孢子的地方。
學者都不約而同指,這些新的喪屍蟻研究結果或者可以讓我們更了解真菌感染機制,或可將所知的應用在對付引起人類疾病的真菌。無論如何大自然就是這樣美妙、這樣的令人大開眼界。不過大家放心,人類是不會變成天線得得 B 一樣的喪屍。
註:其實喪屍真菌與炒價貴過黃金的冬蟲夏草 (Ophiocordyceps sinensis) 同為蛇形蟲草屬,其藥用價值未必如外間所說這麼高,而且當中的蟲草素大量服用,會產生細胞毒性,還是少吃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