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奇害死貓(Curiosity killed the cat)是英國的一句諺語,旨在警告不必要的調查或實驗帶來的危險,警戒人們不要過分好奇,否則會給自己帶來傷害。對於「好奇害死貓」的一個不常見的答辯是「但滿足了就沒事(but, satisfaction brought it back)」。
這個諺語原來的形式,現已較少使用,是「Care killed the cat」。在本句中,「care」被當作「煩惱(worry)」或「悲傷(sorrow)」。
現代版本的起源未知。已知實際使用「Curiosity killed the cat」最早的是在1873年詹姆斯·艾倫·梅爾(James Allan Mair)的一本手冊「諺語手冊: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美式、莎士比亞風格、聖經和家庭格言(A handbook of proverbs: English, Scottish, Irish, American, Shakesperean, and scriptural; and family mottoes)」,列在34頁的愛爾蘭諺語上。
◆ 薛丁格貓
薛丁格貓(英語:Schrödinger's Cat)是奧地利物理學者埃爾溫·薛丁格於1935年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通過這思想實驗,薛丁格指出了應用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詮釋於宏觀物體會產生的問題,以及這問題與物理常識之間的矛盾。在這思想實驗裏,由於先前發生事件的隨機性質,貓會處於生存與死亡的疊加態。
根據去相干理論,貓不可能永遠處於生存與死亡的疊加態,由於環境的影響,很快地會產生去相干效應,貓改而處於生存或死亡的古典統計學狀態,因此,一般而言,絕對無法觀察到這生存與死亡的疊加態。至今為止,物理學者只能精心製備出一些介觀物體的疊加態。雖然這是個思想實驗,類似原理已被研究與運用在實際應用領域。當理論研討量子力學的詮釋問題時,這思想實驗也時常會被特別提出為試金石。
疊加形態, 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這個原子核既是已衰變的又是未衰變的....他是兩種狀態疊加在一起的 ,只有當有人去觀測他時,他才會具體表現為衰變或者沒有衰變,如果沒人管他 他就一直處於疊加狀態...
這就很可怕了..因為這隻貓會隨著原子核的疊加進入一種又死又活狀態...又死又活的貓..
顯然這是違背常理的..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結果呢,這個實驗的巧妙之處在於使量子力學的微觀世界不確定性變為宏觀世界的不確定性;微觀的混沌變為宏觀的荒謬--貓要麼死了,要麼活著,兩者必居其一,粒子可以處於疊加狀態,但是貓不行,它不可能同時既死又活。
量子體系用於運算的想法,早在 1980 年代就由物理學家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提出,然而量子電腦一直被視為如白日夢般遙不可及的未來,近幾年 IBM、Google、微軟(Microsoft)、Intel 等科技巨頭,紛紛投入量子電腦領域後,才讓量子電腦有從實驗室慢慢走向一般商用領域的跡象。
◆ 量子是光子、質子、中子、電子、介子等基本粒子的統稱,是目前物理世界已知的最小基本微粒。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光就由大量光量子組成。在量子力學中,科學家聚焦的是:在單個原子或次原子粒子尺度上,物質與能量的行為和相互作用。相較於宏觀物理世界,量子有很多奇妙特性,諸如量子疊加和量子糾纏。其中,對通信最重要的影響是「量子糾纏」。量子信息學是量子力學與信息科學相結合的產物,它包括量子密碼、量子通信、量子計算機等,近年來,在理論和實驗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富士通(Fujitsu)發表量子運算服務,格外引起科技業矚目,因為量子電腦被譽為「下個世代運算工具」,理論上可以達到現有電腦運算能力的1億倍,傳統電腦需要花上數十年解決的問題,量子電腦可能在不到一天內就能達成,預估到2025年市場可以達到百億美元規模,儘管電腦本身尚未商用化,但已經吸引Google、IBM等大廠砸重金卡位,爭奪「量子霸權」目標。
目前,量子運算可以快速處理大量數據,所以適用於產品在化學、藥物研究領域的分子相似性比對、金融投資標的分析、廠房庫存管理、高度個人化的數位行銷廣告投放等,提供了路徑資料排列組合運算上無法以傳統電腦進行解析的高速運算解決方案。
◆ 薛丁格貓衍生出了諸多文化產物,例如:
《生活大爆炸》中,薛丁格貓多次出現,使得愛好者將薛丁格貓製成了T恤。
美國物理學家大衛·格里菲斯的著名量子力學基礎教材《Introduction to Quantum Mechanics》的封面就是薛丁格貓。
日本輕小説《「青春豬頭少年」系列》第1部《青春豬頭少年不會夢到兔女郎學姊》中,雙葉理央嘗試以薛丁格貓解析櫻島麻衣被人遺忘的原因。
青春豬頭少年 系列~~~~
不可思議
無法訴說 徹夜難眠 幻想曲
注視著你真正的面貌
任何人都無法解讀的病例
那份不可思議 只是想知道而已
謊言也好 現實也罷
不管哪個 都是真實的 真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