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的時候,德國幾乎可以算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依照當時的軍事實力,世界前三強依次為:德國、美國、蘇聯。德國當時在航太和軍事技術都非常發達,領先世界水準,包括:火炮、裝甲材料、發動機、潛艇、導彈、噴射機、液化煤和光學儀器等技術,不過,像這樣的軍事強國,竟然遲遲沒有研發出原子彈,反而被美國捷足先登,這其中又有什麼原因呢?
早在1937年,希特勒就已經批准了德國研製原子彈的計畫──鈾計畫。但是,納粹德國卻對猶太人實行殘酷的種族迫害,先後有2000多位猶太科學家和工程師離開德國移居美國。戰爭前夕,德國有40%的大學教授失去了工作,導致「鈾計畫」的科技人才出現缺口,後來德軍從戰爭的實用需要出發,把研製火箭武器放在首要地位。從1937年到1940年,德國陸軍在發展大型火箭方面花費了5.5億馬克,而「鈾計畫」的經費只有100多萬馬克,經費就嚴重不足。
1942年之前,希特勒完全把賭注押在了閃電戰上。希特勒認定,戰爭會很快結束,德國沒有原子彈照樣可以取勝,使得「鈾計畫」的進展就變得更為緩慢。與此同時,盟國還對德國的「鈾計畫」進行了無數次的破壞。當時,德國科學家佈雷格,要西門子公司加工用於核子試驗的石墨時,盟國的地下人員聽聞後,就立刻展開破壞計畫。
西門子公司把生產石墨的任務交給了普拉西米工廠,當時工廠總工藝師,阿爾溫斯密特,是一個堅定的地下反納粹者,他在制石墨的時候添加了鈣等雜質。德國軍方想不到生產的石墨是不純淨的,佈雷格教授也沒有想到石墨是不純淨的。因此,每當佈雷格教授用不純淨的石墨去做核反應爐的實驗,全部都以失敗告終,但他始終沒有想到會是石墨本身有問題,而不是他的理論有問題。
美國為確保首先研製出原子彈,成立了代號為「阿爾索斯」的秘密行動小組,他們的任務是搜捕納粹德國科學家、搜集重要的戰略物資、刺探有關德國秘密武器的情報,這就是經常隨同美軍一起行動的美國的科學間諜小組。當時他們行動極端機密,只有美軍最高領導層的少數人,像陸軍部長史汀生、參謀總長馬歇爾將軍等知道。到第二戰結束時,阿爾索斯將數千德國科學家「搶」到了美國。一直到1945年10月,阿爾索斯小隊才正式解散。
1943年2月,阿爾索斯發現了德國建在挪威的生產重水的工廠,而重水是生產原子彈的重要原料,阿爾索斯”遊擊隊員秘密潛入深山老林裡的重水廠,進行了摧毀。隨著更多的國家介入和更多戰場的開闢,形勢對德國越來越不利,德國加快了對原子彈的研究計畫。1943年,盟軍總司令下令美國用150架遠程轟炸機摧毀了德國的維蒙克工廠,維蒙克工廠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幾乎喪失了生產能力。
1944年1月,德國把重水通過渡船運走時,渡船被美國飛機擊沉了。德國徹底喪失了信心,從此就中斷了原子彈的研製,隨後美國在1945年成功的研究出了第一顆原子彈。假如當時盟軍沒有阻止德國的原子彈研究,德國成為第一個研究原子彈成功的國家,那麼整個世界戰局都將發生巨大變化,也有極大的可能造成世界的毀滅。
傳說納粹德國很早就研究不明飛行物,受其啟發,試圖仿製。在1920年代末期,納粹德國成立了一個名為「爆破手研究室-13」的一個秘密機構,任務目的是專門研究並測試碟形飛行器。1934年納粹德國成功秘密製造出首款碟形飛行器RFC-1。並在1934年年底,推出了推進動力系統經過改進的RFC—2,其能源為空氣和水,而具體的技術細節無人知曉。
於1938年,納粹黨衛軍介入了飛碟研究,並開始引入噴氣發動機,目的是為了檢驗碟形飛行器的空氣動力學特性,工程師製造出螺旋槳動力的圓形飛行器,因此積累了大量的測量數據。
1939年納粹德國已製造出直徑將近20米的Hannebu—1,並於當年1939年9月首飛。
在1940年底,Hannebu-2用作偵察用;目擊到Hannebu-2的報告連接著不斷地來,據說它的直徑達到36米,高度約9至11米。1942年起,納粹德國工程師開始為Hannebu-2測試加裝武器,但這項工作有很多阻礙,高速自旋的飛行器給武器的控制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1月27日訊】關於納粹德國是否曾祕密研製過UFO(不明飛行物)一直是個謎,德國二戰期間,叱咤風雲,全世界希特勒也不放在眼裡,自稱要開展星際大戰,與外星人來場殊死搏鬥,相傳在二戰期間,納粹已經開始祕密的研製UFO了。不過納粹是否真的著手開始研究過UFO,是否成功的研製出UFO,相信沒人清楚,不過有消息說,希特勒當時想憑藉UFO的研製成功來快速獲得這場世界大戰的勝利。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一些UFO目擊事件,特別是那些被稱為「噴火戰機」的事件,被認為是敵方的武器。盟軍在很多情況下被迫承認所謂的噴火戰機實際上是納粹的祕密武器。
但這一切聽起來像是一個巨大的陰謀,沒有任何確鑿的證據支持這種「瘋狂的說法」。
納粹UFO外形(public domain)
那麼納粹的UFO,是事實還是虛構的呢?
那是1943年9月,美國第八空軍集團軍以空前規模的700架重型轟炸機,去轟炸德國施瓦因福特的歐洲最大的軸承廠,為轟炸機群護航的是英、美的1300架戰鬥機。戰鬥空前殘酷,盟軍被擊落轟炸機60架,戰鬥機111架,德軍損失飛機300架,令人驚異的是,在這場規模空前的大轟炸中,當盟軍的轟炸機群飛到德國的軸承廠上空時,竟突然出現了一對閃光的大型圓盤飛行物。面對雙方上千架飛機的猛烈炮火,他們卻絲毫沒有受到損害。
在當時分秒必爭的生死拼殺中,容不得飛行員再去判斷這些圓盤是什麼。但當他們返回基地的第一件事就是馬上向指揮部報告此次神祕事件。指揮部當即要求偵察部門對此詳細調查,然而偵察部門送來的報告令人驚異,圓盤飛行物既不是德國的飛機,也不是其他國家的飛機。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於是,英國偵察部門的報告中首次使用了「UFO」(英語不明飛行物的縮寫),從此,UFO或飛碟的大名日益為世人所熟知。英、美兩國各自立即成立了祕密的調查小組。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其實納粹德國很早就開始了對UFO的研究,並從飛碟中受到啟發,並試圖仿造。早在1940年末,德國就成立了一個名為「爆破手研究室—13」的祕密機構,其任務是專門研究、製造祕密飛行器。其活動代號為「烏蘭努斯行動」。1940年,德國工程師施裡維爾和哈貝莫爾製造出第一個飛碟式飛行器—1號模型。後來他們通過對1號模型改進,造出了代號為「垂直飛機」的2號模型。其飛行速度可達到每小時1200公里,並能像現代直昇飛機那樣作空中停留和水平飛行。不過1號模型和2號模型都停留在實驗性的嘗試階段,並未批量生產。
後來,「爆破手研究室—13」在納粹領導人親自支持下,收羅了第三帝國最傑出、最優秀的空氣動力學專家、工程師和試飛員等頂尖人才,在德國軍方協助下,終於製造出一種非常先進的碟形飛行器——「別隆采圓盤」。(別隆采圓盤是英文翻譯成中文時翻譯錯誤。二戰德國研發飛碟時候為了研發項目保密同時進行了多種不同驅動原理的機型。因此國外英文網絡資料中有不同的版本,但任何一個英文資料裡都沒有別隆采相關的英文單詞,這是在中文翻譯過程中的翻譯錯誤!由Henry Stevens先生編寫的Hitler’s Flying Saucers 是目前最完整的列舉大量相關資料和文獻,詳細闡述二戰時德國研發碟形飛行器的調查資料。)
「別隆采圓盤」採用了奧地利發明家維克托·舒柏格研製的「無煙無焰發動機」,這種發動機的工作原理是「爆炸」,運轉時只需要水和空氣。在飛行器的周圍共裝置了12台這種發動機。它噴出的氣流不僅給飛行器提供了巨大的反作用力,而且用來冷卻發動機。由於發動機不斷大量地吸入空氣,因此在飛行器上空造成了真空區,從而為飛行器提供了巨大的升力。
1945年2月初,蘇聯空軍對德國的攻勢日益猛烈,盟軍部隊在各個戰場以雷霆萬鈞之勢向德國逼近。2月17日,德國東、西兩線的戰局節節敗退,一發不可收拾,氣急敗壞的希特勒似乎已經預感到帝國敗局已定,決定大開殺戒。他打算宣布廢除《日內瓦公約》,3月中旬,希特勒決定實施不顧德國人民死活的「焦土」政策,3月19日,喪心病狂的希特勒下達了毀滅一切的總命令,但由於蘇、美、英軍隊的迅速推進才使得德國人民避免了這場災難。
與此同時儘管德國空軍也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但是他們還在做著最後垂死的掙扎。並妄圖利用新式武器來挽救第三帝國的滅亡。德國祕密機構「爆破手研究室—13」製造的「別隆采圓盤」更是在爭分奪秒做最後的衝刺。1945年2月19日,這架耗資數百萬的飛行器終於進行了它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試飛。令人震驚的是,在短短的3分鐘之內,它升到了15000米的高空,平飛速度高達2200公里/小時。同時它還可以懸停在空中。無需轉彎就可以任意向前或向後飛行。(F-22 最大平飛,2,410公里/小時(2.25馬赫),3分鐘爬升15000米超過F16,1947年10月14日,耶格爾駕駛X-1試驗飛機突破1馬赫)
伴隨著第三帝國滅亡的喪鐘,這架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飛行器在戰爭即將結束時,德軍有關部門按照德國陸軍元帥隆美爾的命令把「別隆采圓盤」炸毀了。
不清楚德國著名的別隆采圓盤是否與美國研發的「反重力飛行器」有關,(相關內容:推翻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UFO或將被揭祕)不過二戰結束後最終該技術落入美國人之手。
據德國PM雜誌(《科學雜誌》)報導,1941年,希特勒最初將這個計劃交給了納粹空軍司令赫爾曼•戈林。戈林最終委託黨衛軍將軍漢斯•卡姆勒博士(Hans Kammler)全權負責。該項目以參與其中的兩位工程師的名字命名,稱作「施里弗-哈伯諾爾」計劃。在最初的兩年時間裡,研發超級武器的任務在位於布拉格的基地中祕密進行。
此前曾有傳言說這項計劃實際上一直處於圖紙階段,並沒有做實際的飛行實驗,更別說使用這種飛行器執行轟炸倫敦甚至紐約了。
但據德國PM雜披露,卡姆勒博士領導的科研小組已經在反重力實驗中取得了巨大的突破,而他們實際上也已經製作出了這種飛行器的原型機。甚至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種飛行器也是相當的先進。
曾經參與此項目的科學家約瑟夫•安德里亞稱,他們共製造了15架實驗用的飛碟裝置。根據他的描述,這些飛碟的駕駛艙都位於正中間,四週布滿了可調式的旋轉葉片裝置。當這些葉片旋轉起來之後就給飛行器提供了所需的升力,並且在其周圍形成了一個環狀物。
安德里亞說:「一旦升空之後,飛行器內部的噴氣發動機或火箭裝置將被點燃,推動飛行器高速前進。」據稱,1944年2月,該飛碟首次試飛就達到了2000公里的時速。在起飛時,只要調整機翼的角度,就可以增加浮力。在水平飛行時,機翼的角度較小,類似直昇機的旋轉翼原理。而機翼由安裝在邊緣的小型火箭推動,猶如輪轉焰火一般。
PM雜誌引述目擊者表示,他們相信在1944年曾看到鑲有德軍鐵十字標記的飛碟在泰晤士河上空低飛。
當時《紐約時報》曾報導「神祕飛碟」以高速飛越高樓,報導中還刊載此一飛行物體的照片。
PM雜誌說,二次大戰後被盟軍捕獲的目擊者聲稱,他們於1945年年初看過這種飛碟在捷克布拉格飛過幾次。
PM雜誌指出,德國人在二次戰後銷毀了大部分有關UFO的文件,但是一名加拿大的UFO專家卻於1960年設法重建了原型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當時「飛碟真的飛起來了」。
另外,有幾位科學家也承認納粹時期曾研究過不明飛行物。
第一個關於納粹不明飛行物的參考資料來自意大利渦輪專家Giuseppe Belluzzo寫的一系列文章。
在1950年3月24-25日,意大利日報「Il Giornale d ‘Italia」上發表了詳細描述祕密技術的文本:
「……在德國和意大利早在1942年就設計並研究了飛盤的種類。」Belluzzo還表示,「一些強大的力量正在發射光盤來研究它們」。
在Belluzzo寫到先進的渦輪後不久,德國科學家Rudolph Schriever也承認在納粹時期發展了飛碟。在接受德國新聞雜誌《明鏡》(Der Spiegel)採訪時,施里弗曾聲稱自己設計了一架直徑為49英尺(15米)的旋轉渦輪螺旋槳飛機。
除了這些報道之外,後來美國中情局(CIA)的解密檔案也顯示,調查聲稱,納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幾天開發了一種時速可達2,500公里的飛碟武器,令人震驚!
----------------------------------------------------------------------
美國情報機構CIA(public domain)
來自美國情報機構公開的文件顯示,情報官員對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的先進技術提出了調查說明。
作為他們調查UFO的一部分,納粹飛碟兩度出現在中情局的檔案庫中,中情局雖然將這些信息標註為『未經評估』,但文件中的聲明非同尋常。
CIA檔案記載,內容是1952年3月11日至5月20日期間經過與一名德國工程師喬治‧克萊因(Georg Klein)的訪談彙編。
文件中寫道,「儘管許多人認為『飛碟』是戰後的發展,但實際上他們早在1941年就在德國飛機工廠的計劃階段。」克萊因還聲稱,實際上,第三帝國已經成功地在1945年情人節的布拉格(Prague)進行了『飛碟』的測試。
中情局的文件顯示,克萊因聲稱,他在1945年2月14日親眼目睹了這艘飛船的首次載人飛行,當時它在3分鐘內爬到了12400米(40700英尺),飛行速度達到了2200公里/小時(1400英里/小時)。
他聲稱,理論上飛碟可以達到2,500公里/小時的速度,這是音速的2倍多。
克萊因聲稱,飛碟可以像直昇機一樣垂直起飛,自1941年以來就一直在開發中。
中情局的文件寫道:「克萊因最近表示,雖然許多人認為飛碟是戰後的發展,但早在1941年,它們實際上就處於德國飛機製造廠的規劃階段。」
「克萊因說他是斯佩爾部(Ministry of Speer)的一名工程師,並於1945年2月14日在布拉格參加了飛碟的第一次實驗飛行。」
解密文件還說:「克萊因認為『飛碟』目前正在按照德國技術原理建造,並且表示,相信它們將對噴氣式飛機構成嚴重競爭。」
中情局是在1950年代早期UFO狂熱席捲美國的高峰期編篡這些文件。現代神話將納粹飛碟和實驗飛機的發展與UFO現象的爆發聯結起來。
也有陰謀論者聲稱,在親衛隊SS指揮官漢斯‧卡姆勒(Hans Kammler)的引導下,第三帝國的殘餘逃往南美洲。在南極的祕密基地,據稱納粹繼續測試他們的實驗性武器。
歷史記錄表明,納粹的科學家已經研究過非常先進的飛機,像飛翼霍頓Ho 229(Horten Ho 229)。(飛翼,或稱全翼機。是一種沒有尾翼並且機身的主要部分隱藏在厚厚的機翼內的航空器。對任何飛機來說只有機翼是必需的,所以從理論上講去除所有其他多餘的部件在設計上是可行的。有的飛翼機身還是保留的,但是肯定是沒有尾翼。德國的「沃爾多·沃特曼」兄弟被認為設計製造了世界最早的飛翼。)
飛翼霍頓Ho 229(Horten Ho 229)後部(Michael.katzmann at English Wikipedia/wikimedia commons)
被帝國航空部命名為Ho 229(俗稱Gotha Go 229通常都是用來辨識該機的製造商)是一款於二次大戰末期由萊瑪與瓦爾特·霍頓兄弟(Gbr. Reimar & Walter Horten)設計並由哥達生產的戰轟原型機。它是第一款由噴射發動機推進的飛翼機並包含可以迴避雷達的偵測的技術-這是第一架擁有類似隱身技術的戰機,不過此機的匿蹤性能是飛翼外型帶來的巧合,並非特意設計。該機備受德國空軍大元帥赫爾曼·戈林所喜愛,這是唯一可以滿足他3 x 1000性能需求的飛機,就是所謂可以以1000 km/h時速、攜帶1000 kg炸彈、飛往1000 km外的目的地。估計速度可達1,024 km/h(636 mph)並可爬升到15,000米(49,213 ft)的高空。
然而,從來沒有任何『具體的證據』可以證明,第三帝國真的在研究『飛碟』,而關於帝國的先進技術各種理論至今仍然存在,並且仍在爭議中。
----------------------------------------------------------------------
南極洲的秘密發現超乎你想像
你之前可能就聽說地球空心論,但假如那是真的呢-而且美國政府還刻意隱瞞實情。海軍少將拜爾德(Richard Byrd)在南極究竟目睹什麼?為什麼希特勒認為在南極可以找到香格里拉?藏身在跳高行動(Operation High Jump)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地球空心論推測地球要不是完全中空,要不就是內部有大量空間,科學界在18世紀就駁回這個主張。地球空心論可追溯至過去的民間故事及地底冒險類的科幻小說,時至今日的偽科學和陰謀論仍可見一二,以前地底世界的概念總能在神話、民間故事以及傳說中看到。
安倍拉斯(Shepard Ambellas)在Intellihub新聞網站寫道:“接下來的故事更驚人,應該要分享給你們知道!美國政府一直以來都是藏匿事實的同謀,但是這件事是他們企圖掩蓋的事情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少將拜爾德(Richard Byrd)身為南極行動的指揮官,在南極洲跳高行動投入近5,000名海軍及所有可用資源,想想看,好好地在腦袋裏轉幾圈。”
所有海軍資源都任由拜爾德領導的軍隊差遣,儘管他成為該任務指揮官是有理由的,這點我之後會再解釋,當時在美國民眾及高級軍官中,他可是最有資格又最受歡迎的完美人選,拜爾德另外聘了少將可魯森(Richard Cruzen)作為特遣部隊隊長,國家、人民及全世界經濟仍未從戰後餘波中恢復,此舉在當時無疑是驚人之舉。
因此我們得問問以下這些問題:“為什麼美軍甘冒損失資源的風險,也要到地球上如此艱困的南極洲上一探究竟?他們在急什麼?他們知道了什麼?我們最後發現的是,跳高行動多年以來小心翼翼遮掩的真相。”
維琪百科稍微解釋了美國海軍在1946年至1947年的官方南極發展計畫:“為美國海軍任務之一,由海軍少將拜爾德負責第68支特遣部隊,該部隊由少將可魯森擔當指揮官,跳高行動始自1946年8月26日至1947年2月末結束。”
第68支特遣部隊擁有4,700人、13艘船以及多架飛機,其首要任務是在南極打造考察站“小美國4代”(Little America IV),根據美國海軍報告,跳高任務的目標是,在寒冷條件下訓練人員並測試設備,並在南極洲可用的最大土地面積上鞏固美國主權,後者在任務結束前就遭美國官方否認了。其任務有:定義南極研究考察站的可能地點之建造、維護以及使用的可行性;發展冰上空軍基地的建造、維護及使用技術,並特別注意之後該技術於相似條件的格陵蘭島上之可用性。擴大對該地區的水文、地理、地質、天氣學及電磁傳播條件的現存知識。
規模較小的納努克遠征(Nanook expedition),其執行地點在格陵蘭島東部,有趣的是,其次要目標及許多任務實際細節都完全保密,於是我們目前知道的就這麼多了。
有個以“南極之謎(The Antarctica Enigma)”為題的報告,其中有一段提到:“媒體知道的任務相關資訊很少,儘管大部份記者都懷疑投入大量軍方設施的真正目的,美國海軍也特別強調跳高運動是海軍盛事。”
海軍少將萊姆西(Ramsey)於1946年8月26日的初步命令是“海軍作戰部隊只回應各國政府機關,不做任何外交協商,不接受國外觀察員。”
選少將拜爾德是有原因的,他甚至沒有接受政府其他軍事單位的復查,因為他是當時的國民英雄,是打造現代極地探索調查技術的先驅,他好幾次受到勳章表揚,也多次負責南極洲遠征,還是第一個在兩極之間飛行往來的人。
然而,特遣部隊本身卻是由少將可魯森在指揮,不幸的是,1946年12月31日,中央船隊駛進羅斯海的冰群,情況跟超過一世紀以來被注意到的一樣糟,美國海岸警衛隊伯頓島號破冰艦(USCGC Burton Island)在跳高行動進行中時還在試船,就為替部隊爭取開出一條路來。
少將可魯森是其中少數知道“綠洲(oases)”位置的人,也是首先知道遠征南極真正緣由的人,儘管那時候只有高階軍官才能知道任務真正的最高機密目標是什麼。
大衛斯郡歷史協會(Daviess County Historical Society)曾有過這麼一段話:“根據海軍報告,貝爾拜耳號水上飛機在探索途中,發現了長達1,609公里的新海岸線,海軍秘書納克斯(Frank Knox)對其‘卓越的航海技術、能力、勇氣、決心、效率及面對緊急狀況的判斷力’甚是嘉許,可魯森是1939年至1941年遠征成員中,在1946年11月受到南極遠征勳章表揚的其中一位。”
1946年12月2日,可魯森再一次前往南極洲,這一次是在南極洲發展計畫中,作為少將拜爾德率領的特遣部隊指揮官,該計畫又稱為“跳高計畫”,可魯森領著13艘船,載著約4千人,他們是氣象學家、生物學家及物理學家,出身自海洋研究所,後來他們一生都致力於這次探險。在尋找新科學資料外,遠征的另一個目標是在寒冷至極的水中訓練海軍人員,並測試海軍船隻及其他設備。可魯森穿越冰塊航行抵達小美國考察站,冰山以及無法預知的天氣是遠征中無可避免的勁敵,在1946年至1947年遠征途中發現兩處“綠洲”,一處有著許多無冰大湖及土地之處,在航空地圖上未曾有人造訪過,面積超過776,996平方公里。
他們觀察證實勢必得大幅更動南極洲現有地圖,為什麼南極洲會出現理應極稀少的熱點和熱水呢?這意味著什麼?地球空心論研究家安格努博士(Dr.Brooks Agnew)還有其他研究者仔細考慮著,是否地球內部是中空或或是像雞蛋的可能性有多大,因為你這輩子在學校中學到的知識完全與此背道而馳,儘管這個理論看似難以理解,稍微在腦袋想想這個理論吧!
萬一地球是中空的呢?可能嗎?有任何蛛絲馬跡能夠佐證嗎?答案是肯定的。有證據顯示,地球在一次長達60分鐘的地震後,其外環像個鈴鐺,這就是為什麼有些科學家及研究人員主張地球是空心的,如果地球是實心的,發生地震的時候,應能吸收震動能量,而非與其產生共振,這只是打破你思考框架的一個小環節,讓你知道地球有可能是空心的,知名作家及演說家大衛-艾克(David Icke)在他的書中解釋過月亮母體(Moon Matrix)概念,就是在說月亮為什麼有可能是空心的。
大衛-艾克隨即遭受眾人無情的抨擊,ActivistPost.com甚至有一文直指他“相信月亮夾在兩個空間維度中,是密集接收其他實體及能量的門戶,外星人利用月亮作為基地,入侵宇宙訊號,因此,我們的身體形式不能體驗到地球上所見的真實,不能完全理解造物主要我們體驗的事,這些外星人是變形的爬蟲類,大衛.艾克宣稱這些爬蟲類應該要為地球遭遇的苦難負責,這些爬蟲外星人想過濾任何我們五官能感知的事物,那麼他們就能掌控我們能體會到的世界。”
我自己曾特別訪問過大衛.艾克和其他地球空心論專家,像是克魯夫(Rodney Cluff)以及安格努博士,就我個人而言,訪問他們讓我更相信地球空心論不只是個理論而已。
事實上,地球上每個文化和文明長久以來都有過地球可能是“空心”的紀錄,我個人多次訪問過安格努博士,他說:“地球很有可能是空心的。”他聚焦在他的北極區域研究中,他和他的團隊計畫有一天要找到極地低氣壓的位置,因此測試過發射核動力破冰船,安格努博士及他的團隊計畫一次科學遠征,目標是要到地球空心的邊界去,後因缺乏資金而失敗,安格努計畫利用太陽羅盤以及陀螺儀,在南緯60度上方取得海洋低氣壓的正確測量值,若變化率開始增加,那麼團隊很可能就進入那難以定位的極地低氣壓,那可是以往的海盜和如今的水手都提過的難。
此外,在一次紅冰廣播(Red Ice Radio)的訪談上,安格努提及行星的形成、牛頓、厚薄地殼物理學的差異、無重力等等。那次訪談可謂相當有趣,實質上安格努談得是眾人皆知、挺大的“引力(Graviton)”,你懂的,在鄉村嘉年華上那些轉圈轉得很快的遊樂設施,哦,同學,我都可以聞到餡餅和棉花糖的味道了!
你認為地球可能是空心的嗎?在訪談安格努時,你會一直思考這個可能性,懷疑地球內部是否有更進化的生命存在,安格努解釋鳥類遷徙的模式可能是空心地球的自然證據,有些鳥兒飛到北方過冬,撤到極地中溫暖區域,此外美國海軍也曾說過在遠征南極時,曾數次偶遇UFO,而且這些UFO其中之一很可能擁有火力,拍攝到UFO的短片不過是擷取自當時影片中的一小段,有些人推測地球內部是美人魚等其他稀奇生物衍生之處,它們有時候會自己跑到以天空為界的水面上來。
1947年1月初,美國探險家理察.伯德帶領一支探險隊去南極考察,但最為一支探險隊這次考察很特別。
理察。伯德
正如理察被人所說這是一次完全由美國軍方贊助的科考行動,這次行動代號為「跳高行動」。
代號:跳高行動
為什麼說這是一次很特別的科考行動呢?因為這次行動有一個很強大的軍方艦隊:一艘航空母艦,十二艘水面艦艇,一艘潛艇,二十多架飛機和直升機,約5000多人的科考團隊。毫無疑問,這次科考有另外的目的。
這次探險的航空母艦
為什麼有這場聲勢浩大的科考呢?
這就要從1945年二戰結束之後,兩艘德國潛艇進入阿根廷港口瑪德普拉塔被當局攔下,這不是普通的潛艇,它們來自於所謂的「元首護衛」。這是一支絕密艦隊,所執行的任務至今都是秘密。但據潛艇指揮官的透露,這艘潛艇要去南極洲。
被扣下的潛艇
美國當局擔心「希特勒」沒死而是逃到了南極去了,所以就以科學考察的名義派遣大量部隊去南極尋找「納粹餘孽」。但是此次考察並沒有發現「希特勒的納粹餘孽」。但是卻遭到大量的UFO攻擊,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這次科考原本6個月結束,實際上在兩個月後就匆匆終止了。他們在南極的毛德王后地遭到了大量的UFO攻擊。
毛德王后地
一艘驅逐艦被擊沉
海員與軍官喪身
近半數艦載機在UFO的進攻下被擊潰
科考隊察覺不對,迅速撤退,才挽回了損失。最後伯德上將在給國防部的調查組匯報時說:美國將會被能以難以置信的速度從一極飛到另一極的敵人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