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1-27 21:44:14| 人氣1,70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太初有道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道是什麼?很多的人在追求外面的那個道。時間久了記了也忘記了。

自己本來俱有太初之道。




聖經說太初有道


約翰福音1:1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 聖經






中庸第一章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者也,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中庸》是儒家經典的《四書》之一。 原是《小戴禮記》第三十一篇,作者不詳,可能是由儒家学者在戰國寫成。 宋朝學者對《中庸》非常推崇,而將其從《禮記》中抽出獨立成書,朱熹則將其與《論語》、《孟子》、《大學》合編為《四書》。 《中庸》在字面上的解釋即是“中道及常理”之意。






順著本性,將它實現出來,便是道。
見〔中庸〕:「率性之謂道。」朱子注:「率,循也。道,猶路也。
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則其日用事物之間,莫不各有當行之道,是則所謂道也。」
〔中庸〕所謂性,是以道德為內容的性,而性與天道是相通的。(參見「天命謂性」)因此依循這本性而將它實現出來,便是道。
這道是從人的生命活動、行為表現上說的,並不是就天道本身說。或可以說天道在人循性而行時,會在人的生命中表現出來。  
朱子認為率性謂道,並不只就人說,也包括其他的存在物,故上引朱注有「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之語。若就性由天命而定,則並不只是人之性,也包括萬物之性,道為一切存在所以能存在的根據,一切存在都依道或性而行,因此率性是可以通人物來說。
但〔中庸〕的文意,率性是就人來說的,因物不能自覺,只是順著本能或自然法則而存在,從物說率性,沒有道德實踐的意義。
〔中庸〕後文說:「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其所不睹,……」可見道是從人說的,因人有違離道的可能,故須戒慎恐懼。  
人自覺其本性而依循之、實現之,便表現出仁義禮智是人當行之道的意義,朱子從「當行之道」來說道,是很恰當的,推衍下來,即是父慈子孝、君仁臣忠之道。  
天命之謂性,是說明性是天生本有,而率性之謂道,是說性通過人的自覺,成就了人的當行之道,性是人倫的道德行為的超越根據。  
漢代王充的〔論衡‧率性篇〕,將率性解作率勉其性,並不將率解作循。但他所謂的人性,則是有善有惡的,因人性有惡,故須率勉,是從氣性說性,與〔中庸〕所說的性意義不同。又有人將率解作循、順,但性則解作自然的本能、欲望,如此一來,「率性之謂道」便被解作順著自然欲望而行,便是道了,這樣的理解,不是〔中庸〕的原義。  
另外「率」字可能也含著「導引」的意思,把人的善性看作是一種潛能,要經過導引才實現出來,則更含有教育的意義。
--------------------------------------------------------------------------------


『天人合一』的觀念思想,『靈明本性』是上天自然的賦予,也唯有率諸此本性,勤奮、

精進的功夫去實踐『進德修業』,才是回歸上天的『不二法門』。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這種『率性大道』的道體,是不能有片刻時間來

背離我們的身和心,若是可以背離我們的身心,那就不是『率性之道』了。

佛本在衷何處求?凡夫學道望天庥。

菩提只向內心覓,作聖作仙勿外修。

率性而行達彼岸,須臾離道奈河遊。

世人若識此中理,棄假尋真逆水流。




台長: 月光哈小貓
人氣(1,706)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