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夢(英語:lucid dream)是在意識清醒的時候所作的夢,又稱作清明夢。清醒夢跟白日夢並不相同,清醒夢是做夢者於睡眠狀態中保持意識清醒;白日夢則是做夢者於清醒狀態中進行冥想或幻想,而不進入睡眠狀態中。清醒夢一詞首先由荷蘭醫生Frederik van Eeden在1913年提出。在清醒夢的狀態下,做夢者可以在夢中擁有清醒時候的思考和記憶能力,部份的人甚至可以使自己的夢境中的感覺真實得跟現實世界並無二樣,但卻知道自己身處夢中,清醒夢者亦能記憶大部分各個不同清醒夢之世界與情境。
清醒夢是人們在做夢的時候還保持意識的清醒。這時會有更加清楚的感覺,甚至有時可以直接控制夢的內容。完整的從開始到結束的這種過程就叫做清醒夢。Stephen LaBerge是個有名的作家並且也對清醒夢做研究。他將清醒夢定義為「知道自己在做夢時做的夢」。
在Wikibooks 有更多關於本條目的內容:
Lucid Dreaming
目錄
1 科學研究
2 文化人類學、心理學研究
3 過去敍述
4 實現及承認
4.1 常見技巧
4.1.1 現實測試
4.1.2 清醒夢記憶推導法(MILD)
4.1.3 清醒再入睡(WBTB)
4.1.4 Wake-induced lucid dream(WILD)
4.1.5 週期調校技巧(CAT)
4.1.6 西藏夢瑜伽
4.1.7 唐璜的技巧
4.1.8 引導儀器
5 其他有關現象
6 清醒夢的狀態
7 參見
8 參考資料
8.1 參考書目
9 外部連結
科學研究
首先提出「清明夢」(lucid dream)這個詞的,是荷蘭的醫生凡伊登(Frederik Williams Van Eeden)。第一本承認清醒夢獨特及具科學研究潛質的書是Celia Green1968年的《Lucid Dreams》。回顧過去文獻及他的新實驗數據,Celia Green分析了這些清醒夢的主要特徵,並下結論認為它們是跟傳統正常的夢並不一樣的種類。她預言它們跟快速動眼期有關。Celia Green也是第一個把清醒夢與假清醒連繫起來的人。
清醒夢科學上的首個支持在1970年代晚期由英國超心理學家Keith Hearne提出,自願參與實驗的Alan Worsley以眼球運動訊號在多重睡眠電圖儀器中標出清醒夢開始的時候。哲學家Norman Malcolm1959年的議題《夢》中質疑這種方法的準確性,但這實驗證明瞭在現實中可以做到的行為在清醒夢中同樣可以做到。史丹福大學的Stephen Laberge曾在他的博士論文中再度進行類似的實驗。有趣的是,LaBerge對於Hearne和Worley之前類似的實驗並無認識,可能由於Hearne沒有公開他的研究結果有關。
在一般的夢中,背側前額葉皮質(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受到抑制,影響了邏輯思考能力及自省能力,而無法主導其他邊緣系統的腦,顯示清醒夢可能與右背側前額葉皮質的抑制減弱有關。另有兩個區域的活動也增強:楔前葉(Precuneus),這個區域與自我知覺(self-perception)、主體支配感(sense of agency)以及自我反思(self reflection)有關;前額極皮層(frontopolar),與評價自我思緒與感受有關。邊緣系統前部(frontal parts of the limbic brain)的反射系統(reflective systems)亦可能增強。
清醒夢期間肌張力是顯著降低的,腦電圖也和清醒狀態、其他睡眠狀態完全不同,當從非清醒夢轉向清醒夢時候,額葉部分EEG出現了一波高頻約40 Hz的電活動。另外功能磁共振的研究發現,杏仁核和海馬旁回等與情緒有關的區域,以及負責視覺的區域則呈現減弱的趨勢。這些區域的和大腦的默認模式網絡幾乎是重合的。默認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 DMN)被稱為大腦的『暗能量』,是近10年來神經科學界最重要的發現之一,一般認為其負責自我相關的一些認知功能,包括意識狀態,而且DMN在很多疾病中表現異常。睡眠時候DMN活動降低,尤其是和額葉部分的功能鏈接幾乎消失了。清醒夢的腦成像結果顯然也不同於正常夢境,說明其EEG研究相類似的結果,同時具有睡眠和清醒的某些特徵的狀態。
在快速動眼期進行幾分鐘之後,從腦幹產生的膽鹼能神經(cholinergic )的啟動開始受到另外一組細胞的抑制,這組細胞也位於腦橋的下部,它們分泌另外兩種化學物質:去甲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和五羥色胺(serotonin)。 這兩種物質「關掉」了膽鹼能神經的啟動狀態——於是乎,意識到自己在做夢的這種體驗也就被停止了。顯示清醒夢與這兩種物質的分泌有關。
林肯大學研究人員測試受試者字詞聯想力後發現,清醒夢者比起睡覺時從未意識到自己在做夢的受試者,解出的題數多4分之1。
Ursula Voss等人記錄並評估了27位連續數晚未經歷清醒夢境的受試者的神經活動和夢境級別。在經歷三分鐘未受幹擾的REM睡眠後,研究人員對他們大腦額葉和顳葉區域發送了穿顱交替電流刺激(tACS)(250微安培),該刺激改變了大腦基本區域的神經活動。在tACS數秒後,受試者醒過來,描述夢境及其清醒程度。在40Hz的低伽馬波(γ)頻率下的刺激不僅增加了伽馬波活動的能量並誘導產生清醒夢境,而且這些能量的增加還跟清醒夢境的其他方面產生關聯:感覺到自己是在做夢,可以控制夢的情節,脫離於夢境中的主人公。這項發現表明,增加大腦額葉和顳葉區域的伽馬波段活動有可能導致清醒夢境。
德國慕尼克市馬克斯•普朗克精神病學研究所的馬丁•德萊斯勒(Martin Dresler)發現,罹患發作性嗜睡病的人平均每月做大約7次清醒夢,而根據研究,沒有這種病的人很久才會做一次。每1千至1萬人當中會有一人患有發作性嗜睡病,患此病者可能會在完全清醒的情況下突然陷入睡眠幾秒中或者幾分鐘。在夜晚,他們可能會睡得零零碎碎、時斷時續,而且經常被栩栩如生的可怕噩夢困擾。他們還會比未患此病者更容易記住那些夢境。通常在快速動眼期休眠的側前額葉皮層活躍了,清醒夢就會發生。
在睡眠呼吸暫停(SA,SLEEP APNEA)的患者當中,總是出現了清醒夢的存在。有些從小時候伴隨這樣的夢境成長,其中有連續性的可控夢境與單獨可控夢境同時存在。經過強烈植入暗示時,能在夢境裡出現指定人物的機率不高。或者感覺到靈魂出竅情況。直到接受連續式陽壓呼吸機(CPAP)治療過後,大幅度降低這個現象。而在接受治療中又出現清醒夢時,無呼吸.低呼吸指數(AHI)都是屬於不那麼理想的(> 5)。出現這個現象的患者大多以宗教裡面的神靈、惡魔來解釋自己所做的夢境。但也出現夢到,博彩開彩號碼去而購買中獎的,不容易用科學來解釋的情況。這群人與嗜睡患者將更虔誠、熱衷參與宗教活動。所有出現清醒夢的人群,應接受多項生理睡眠檢查(POLYSOMNOGRAM)檢測,若有睡眠窒息須接受治療。
文化人類學、心理學研究
美國心理學家基爾頓‧史都華(Kilton Stewart)博士與同伴派特‧儂(Pat Noone)在探訪馬來西亞半島上的Temiar Senoi部落時,發現該地尚處於未開化的原住民們,有一種使自己作清醒夢的技巧,而他將此項發現於1935年公開。史都華博士描述部落的造夢者作清醒夢時,感到「快樂、遠離疾病」,之後Temiar Senoi部落住民的清醒夢技巧,即被運用於心理治療上,稱為「Temiar Senoi技巧」(Temiar Senoi Technique)。
一些美國學者在五、六零年代展開Temiar Senoi技巧的研究,但該技巧的學術信度及效度受到不少質疑,之後1960年代,威廉‧當霍夫(G. William Domhoff)對該技巧有嚴厲的批評,他描述該技巧的步驟(當然,必須確認你在夢中已處於明晰之狀態)為:
1.總是在你的夢中想像對抗和征服危險。
2.並將情境帶往愉悅的經驗。
3.讓你的夢擁有積極而富創造力的結果。
1990年後,美國加州的Jungian-Senoi Institute認為此方法有強大的應用力,並持續研究。
然而,「面對和征服」法受到許多心理學家詬病,他們認為,夢多半揭露我們的潛意識,平時沒有注意到的自我,嘗試與我們溝通,告訴我們一些訊息。一日我們沒有解決潛意識要告知我們的問題,不管我們怎麼消滅惡魔,它都會以不同的形式在夢中出現,而我們意識深層的問題也一直存在著。提議以溝通瞭解,而不是對抗的方式面對惡夢。其中心理學家梭利(Paul Tholey)舉出本身的例子:
梭利的父親去世之後,他經常夢見父親化成各種形象來威脅他、侮辱他。每次梭利都會狠狠反擊,把父親化現的對象打得落花流水。 可是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他依然不停做類似的惡夢。有一次,他在夢中改變了態度,結果給他的人生帶來巨大的影響。 那次,他夢到一隻老虎在追他,他想逃跑,可是靈光一閃,他轉身面對老虎,問道:「你是誰?」 老虎變成他的父親,說「我是你父親,你必須聽我的話」! 這次,梭利沒有揍他父親,在夢中他嘗試與父親溝通交談,接受父親對他的其中一些批評,告知他願意接受和改過。 結果,父親變得親切起來,在夢的最後兩人放棄前嫌得以和解。
梭利說,從此以後在夢中父親再也沒有威脅他,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他對權威型人物的恐懼與壓抑也消失了。
過去敍述
雖然在過去幾十年它才獲得公眾的注意,但是它並非是近代才被發現的。
5章2節中有否提及到清醒夢一事,現在就在爭議當中。
目前所知最早有關清醒夢的書面記載在西元五世紀,那是聖奧古斯丁在415年所寫的一封信。
早至八世紀,藏傳佛教徒就盛行練習一種認為可以在睡夢中保持完全清醒狀態的夢瑜伽。
實現及承認
很多人報告他們在生活中嘗試過清醒夢,而且不少在童年中發生。縱使清醒夢是一種需要條件的技巧,即使在有訓練的大前提下,在固定基礎上實現清醒夢可以很困難,也並不常見。縱使有著這些困難,有意圖地實現清醒夢的技巧已經有了一定發展。
以下是一些可以影響清醒夢經驗能力的一些因素:
有些人「天生的」比其他人更容易擁有清醒夢。
冥想,以及任何涉及神智集中的行為能夠強化經驗清醒夢的能力。因為冥想會增強前額葉皮質的功能,而前額葉正是清醒夢的負責腦區。
擁有清醒夢,孩子比起成人好像容易一點。原因可能是睡得比較久,清醒意識侵入了夢中。(入睡的能力看起來隨著人的年齡而下降。)
催眠是引導出清醒狀態的妙極方法。很多人學習如何催眠自己,當使用了那些技巧,實現清醒夢就變得可能。造夢者可以經由自我催眠加強夢中創造感覺的能力來源請求。
各種引導技巧可以幫助引導出清醒狀態。
夢境回顧,練習記憶自己夢境的能力經常與學習清醒夢拉上關係。良好的夢境回顧能力能使人對於他們的夢境更加警覺,同時使他們記得自己進行了清醒夢。來源請求
常見技巧
現實測試
現實測試是人們用以分辨自己是否身處夢中的一種常見方法。它涉及進行一個其結果在睡夢中跟現實不一致的行動。透過在清醒的生活中練習這些技巧,人們最終或能完成一項有時在夢中會失敗的現實檢查,藉以幫助做夢者明白自己正在做夢。常見的現實測試包括:
閱讀一些文字,望向別處,再次閱讀那些文字;或望著手錶緊記當時時間,望向別處再次望向手錶。觀察者發現,那些文字或時間在睡夢中經常會轉變。
按一下電燈開關或望向鏡子。燈掣在夢中很少會運作正常,而鏡中影像通常看起來十分模糊、扭曲或不正確,有時鏡子中照出則為非現實中的樣子,或樣子不斷改變。
夢中捏鼻子,如果能呼吸,就是做夢;夢中扳食指,如果扳食指能挨到手背,就是做夢;夢中咬手指,如果咬手指能完全咬下去,你的上牙和下牙能碰在一起,就是做夢。注意,每次驗夢的時候不要只使用其中一種,最好三種都試一遍,因為有時候可能不奏效,但是三種都不奏效的機率非常非常小。
看著自己的手,問自己:「我是在做夢嗎?」(在夢裡你可能會看到多於或者少於5個手指);跳躍,夢中經常會飛起來;戳自己,夢中身體經常會變得有伸縮性。可以試著拉長自己的手指;試著倚靠牆壁,在夢裡經常會陷入牆裡。
其他類型的現實測試牽涉辯認一個人的夢徵象(dream signs),為他身處夢中提供線索。夢徵象通常分為以下各種:
行動—造夢者、其他夢中角色或一些物件做出一些在清醒生活中不尋常甚至不可能的事,例如雜誌或報章中的圖片變成了活動的三維圖象。
背景—夢中的地方或情況十分奇怪。
形狀—造夢者、其他夢中角色或物件會改變形狀,或者本身的形狀已十分古怪。這可能包括不尋常的衣著或頭髮的出現,甚至以第三者視點去觀看造夢者本人。
警覺性—一個奇怪的思想,一種不尋常的官感,或一種修改了的認知。在一些情況下當造夢者把頭由一邊轉向另一邊,他可能會留意到景像的一種奇怪閃動或斷續。
連貫性—有時候造夢者會在毫無過渡時期的情況下,被「瞬間轉移」到夢境中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地方。
縱使在清醒生活中這些情況的發生十分不適合並且怪異,它們在夢中思維看起來就是完美地尋常,學習留心這些夢徵象對於明白自己身處夢中十分有幫助。
清醒夢記憶推導法(MILD)
清醒夢記憶推導法(Mnemonic Induction of Lucid Dreams)是以一種設立目的的意志去實現清醒夢的一種常見技巧。當進入睡眠狀態時,記著認清自己正在造夢,或記著尋找夢特徵。因為它很容易掌握,(幾乎每個人頻密地設立目的),對於從未練習清醒夢推導技巧的人來說它十分理想。
清醒夢記憶推導法的技巧由Stephen LaBerge發展,並且在他的作品《the World of Lucid Dreaming》中描述。
清醒再入睡(WBTB)
清醒再入睡(Wake-back-to-bed, WBTB)技巧很多時候也是一種最容易引導出清醒夢的方法。這方法需要身體疲倦時入睡,然後於五小時後起來。然後集中精神想著清醒夢,保持一個小時的清醒然後再度入睡。獲得清醒夢的機會率會大大增加。這是因為入夜時快速動眼期的週期變得更長,而這種技巧利用了夜裏的最佳快速動眼期週期。因為這快速動眼期週期變得更長與更深,此次所獲得的清醒狀態會導致一個維持更久的清醒夢。這也解釋了為甚麼很多人聲稱在早上臨起床時候會有更多能夠記起的夢來源請求。然而,也有另一個解釋說這是因為當人們身處一個夢中直接清醒過來的時候,記起這些夢比較簡單得多。當夜裏發了一個夢,通常你會立即重新入睡(或不時常「清醒」),所以並不會記起。假如想記著夜裏的一個夢,最好是起床走一會,或者把它寫進床邊的筆記簿中。
這種方法分為9個步驟:
憶夢: 起床以後先不要動,不要起身,躺在床上保持原來的姿勢回憶自己晚上做的夢,盡可能多的回憶夢,越詳細越好。
起床: 回憶夢境結束以後,就可以起床了。和正常的起床一樣,你可以上廁所,刷牙洗臉之類。
期待: 起床之後,要盡量讓自己更加清醒,越是清醒,對你接下來做清醒夢的幾率提升的就越高,當然,如果你要去晨練之類,最後連回籠覺都睡不著就糟糕了。這時心理要想想等下可以做清醒夢,讓自己心理上期待起來。
記夢: 接下來打開你的日記本或者電腦裡面的記事本之類,開始寫下來剛剛回憶的夢境的內容,寫得也是越詳細越好,不論那個夢有多普通,都要仔細的寫下來,這樣也會大幅度提高你的憶夢能力,從而增加清醒夢的幾率。
鼓舞: 這一步是通過各種與清醒夢有關的文章,視頻等等來鼓舞你自己的信心,並且在自己頭腦中留下深刻的要做清醒夢的印象。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同樣的意思。
改夢: 上面幾步都完成以後,留下一點時間計劃一下接下來你要做的清醒夢的內容。這裏最簡單的實現方法是挑出自己剛剛記錄下來的夢裡面最真實的一個,然後刪去結尾,在筆記本上寫下自己計劃的結尾,越詳細越好。
識夢: 這一步就是簡單的心理暗示,在準備回籠覺之前,努力的告訴自己:我等下要認出自己在做夢! 大意就是這句話,你可以把它念出聲音來,多念幾遍達到心理和聽覺的雙重刺激。
回籠: 上面的步驟都做完了,接下來就是準備開始小睡一下。躺在床上,讓身體完全放鬆,但是意識集中在做清醒夢這個主題上面,準備認出你自己的夢。
入夢: 當你的身體越來越放鬆,甚至進入了類似於冥想或者入境的狀態的時候,你要開始在意識裡重現你剛剛在第6步中計劃的夢境,越生動越真實越好。你的大腦這時會逐漸進入到睡眠狀態中,意識會越來越難以集中,大腦會用各種雜亂的想法,畫面,甚至聲音來幹擾你,這裏你不用迴避,不用勉強抑制那些想法,隨心所欲,借力打力,在大腦幹擾你的那些想法中塑造你的夢,在幹擾的畫面中展開你的夢。這樣可以讓你的目標更清晰,即使在你完全睡著之後,也會認出你計劃的夢,喚醒自己的意識,從而讓它變成清醒夢。
Wake-induced lucid dream(WILD)
意思就是在你入睡後,直接帶著你清醒時的意識進入眼動睡眠作為清醒夢的開始。這個方法包括兩個部分:
1. 在多夢睡眠(REM,Rapid Eye Movement)中叫醒自己: 這裡你可以是睡眠中偶然醒來,或者是主動得調鬧鐘叫醒自己。多夢睡眠一般出現在正常睡著之後的70-90分鐘後,不過開始的時候很短,越到後面REM的時間就越長。所以如果是晚上12點睡覺,可以調節鬧鐘到3點一次,4點一次,5點一次這樣,前提是你不會被吵醒以後就再也睡不著。
2. 保持清醒繼續入睡: 自己在多夢睡眠中被叫醒以後,一動也不要動,立刻閉上眼睛重新開始睡眠,但是要努力保持意識的清醒,並且在心中默念自己要做清醒夢這樣的想法。這時你有可能感覺到身體逐漸放鬆,最後失去知覺,連一個手指也不能動,身體仿佛有千斤重。如果你有這些類似的感覺,那麼恭喜你,你進入了睡眠的第一個步驟,睡眠麻痹。也就是俗稱的「鬼壓床」。這時候大腦會開始用各種想法,畫面,聲音來幹擾你,不論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不要害怕,那些都是你大腦在試探你是不是真睡著了。等過了這個階段以後,你的大腦就會繼續進入多夢睡眠中,你的夢將會以前所未有的真實度呈現在你面前。
週期調校技巧(CAT)
週期調校技巧(Cycle adjustment technique,CAT)由Daniel Love開發,是一個引導清醒夢的有效方法。它包括調校一個人的睡眠週期去激發睡眠後期的清醒警覺性。首先,那人在正常清醒時間前九十分鐘起床,直至他們的睡眠週期開始自我調校(Daniel Love建議這個步驟維持至少一個星期)。在這九十分鐘週期中不斷進行現實測試。當完成了這個原來的週期,正常清醒時間與較早九十分鐘的清醒時間每日交替。在正常清醒時間的日子,身體在夢中已經準備了清醒,並且慣性地進行現實測試。這些為清醒狀態而作的睡眠週期調校應該因應個別心理及生理條件而定。
西藏夢瑜伽
清明夢領域最著名的傳統要數西藏的夢瑜伽,西藏出現過許多修夢有高深造詣的瑜伽士,發展成不同的傳承,留下豐富的著作。目前,仍然有許多喇嘛以修夢著稱,在世界各地傳授夢瑜伽。修法基本內容如下:
白天無論處身什麼場合,行住坐臥,待人處事都當作夢境看待,整個世界就是一大夢,人生是夢一場。
睡時側身靠右臥,想像喉嚨有稱為「種子字」字母,再想像佛菩薩或本尊,之後變換夢境,純熟了練習定於夢境。
夢瑜伽是要藉著夢中的覺知,認知睡眠時意識從活躍狀態進入不起任何分辨狀態的過程,再消融人我分別的二元心,進入「本覺」的境界。
唐璜的技巧
這種技巧以卡洛斯•卡斯塔尼達的小說《Journey to Ixtlan》中角色唐•璜•馬特斯(Don Juan Matus)命名。入睡前做夢者可看著自己的手然後跟自己說:「稍後,當我在夢中,我會看著我的手然後省覺我在做夢。」當做夢的時候,做夢者必需看著自己的手,再望向四周,在夢中重複步驟。
引導儀器
使用儀器去引導清醒夢是可行的。這原理利用了把外在刺激併合於一個人夢境裏的自然現象。通常造夢者會在入睡時載著一個儀器,當感應到造夢者進入快速動眼期時,它會發出一些聲響或閃動光線,使這些刺激併合到造夢者的夢境中。例如閃動的光線在夢中可能被轉化為一輛汽車的車頭燈。Nova Dreamer是一個知名的夢推導儀器;然而,截至2006年為止,這儀器已經沒有再度生產。
電子儀器並非引導清醒夢的唯一儀器。睡前聆聽不同的音樂檔案也是很常見的方法。把音樂檔案調校至入睡後播放也很常見。按照這個方法,造夢者很容易會認出聲音,省覺身處夢中,並獲得清醒狀態
其他有關現象
快速動眼期。紅格包圍著腦電圖(EEG),紅線所標記的部分為眼球運動。
快速眼球轉動(REM)
假清醒:假清醒現象發生時,造夢者會突然夢到自己從睡眠中醒過來。通常在假清醒夢境中出現的房間,跟造夢者真正身處的房間是相同的。假如造夢者獲得了清醒狀態,他很多時候會相信自己已經不再在夢中,並開始離開該房間。由於造夢者實際上仍身處夢中,這個現象被稱為「假清醒」。很多時候這是清醒夢的一個後續,因為人們在夢中失去了警覺性,但假如造夢者進行了現實測試,那他很快會獲得清醒狀態。有寫夢誌的人會因為這種現象而重複記下這個夢很多次。哲學家Bertrand Russell宣稱曾在麻醉甦醒後,歷經一百層的夢中夢,顯示夢中夢的原理是腦部將肌肉無力誤判成在床上醒來。
睡眠麻痺:睡眠癱瘓症(sleep paralysis)又稱睡癱、睡眠麻痹,在中國民間也把此類癥狀叫做「鬼壓身」、「鬼壓床」。此類癥狀被醫學認為是一種疾病。詳見睡眠癱瘓症。
清醒夢的狀態
清醒夢有各種不同的狀態,但大多都能控制整個夢境,以下部分有的人同時擁有,有的人只擁有單項或部分,有的人隨著次數而逐漸增加。
能在夢境中意識到自己在作夢。
強迫自己從夢境中醒來以確認自己是否在作夢然後繼續。
在清醒一段時間後再次入眠時,能從上次夢境中繼續。
能在睡眠時選擇某次夢境繼續。
能在睡眠時創造一個自己所要的夢境。
能在夢境中控制時間感。
能在夢境中控制知覺感。
無意中於夢境中再造一個夢境而成為夢中夢,於夢中夢裡依舊可以察覺而強制離開,但並非清醒,而是為第一個夢境,依舊可以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