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1-10 19:00:29| 人氣1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學佛要活學 學後要活用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學佛要活學 學後要活用

        作者劉濟雨   【摘自慈濟世界】



網路圖片

學佛不是只會信佛、念佛與拜佛,而是要以力行的方式,去積極實踐佛陀的慈悲與智慧,並以“活用”及“妙用”之精神,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以及人與人之間。學佛如果只是鑽研艱深的佛理,卻不懂得人與人相處的基本道理,這樣佛理會不近人理,一旦用在真人真事,將會是不合情也不合理,如此學佛再久,也絕對無法找到真理。

有一位佛友,念佛已數十年,由於膝蓋關節退化而行動漸感不便,我建議他去就醫檢查。他說曾看過醫師,醫師告以動手術與否,端看是否行動極為不便再來決定。我因看他已經行動緩慢,擔心會因此又造成摔傷或惡化,而影響將來動手術的成效,因此勸他早些求醫,並告以:“人工關節是目前極為先進的骨科技術,很多人從中受益,不妨去聽聽醫師的意見。萬一延誤就醫會後悔莫及!”他回道:“我不想去醫院了!因為看過幾位動過手術的人,手術後的效果並沒有預期的好。我現在這樣至少還可以走!”我請他至少去聽聽醫師的看法,畢竟我們不是醫師,不要自行武斷決定,以免自誤。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大小事情,甚或突發狀況,在考驗著我們對治的能力與智慧,唯有先訓練自己“思想敏銳”,才有可能“急中生智”,如此也才能有效處理進退取捨及當機立斷。

學佛要能通達權變與隨機應變,
才是活用佛理、妙用佛法。
能這樣,才是真正的“活菩薩”。

十多年前我還在經營事業時,工廠裡的一位司機員工學佛念佛數十年,各種法器運用、梵唄唱誦、經文儀軌等等知之甚詳、駕輕就熟,法會經驗尤其豐富。有一天,他去分廠收貨回本廠,途經高速公路時,正好撞見一起翻車車禍,司機當場被壓在車裡動彈不得而奄奄一息。當他告訴我此事時,我問他如何處置?他卻回道:“當時現場沒有人,萬一我把他救出來,在送醫途中死在我車上,我會被誤會,跳到黃河也洗不清!”我驚訝地向他曉以大義說道:“你是撞見車禍的第一個目擊者,在千鈞一髮之際,你的責任重大,因為你就是他的救命恩人,而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尤其你又是學佛之人,此時不能聞聲救苦,所學之佛法是為啥?”並問他:“如果這個被壓在車底下的人是你的父母或親人,你會不會希望看到的人馬上救援?同時,萬一傷者因失去第一時間的急救而導致失去生命,我們又如何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以同理心說之以理,他這才開竅。

十多年前也有一次,在一個天色黑暗又大雨滂沱的傍晚時刻,我獨自駕車自馬六甲返回吉隆坡,在高速公路上突遇車子大擺長龍,車速如蝸牛,我耐心在車陣中排隊緩慢前進。約莫十幾分鐘,終於經過造成堵車的路段,我十分驚訝地發現:一對年輕的印裔男女,因天雨路滑加上視線不良,與另一輛轎車擦撞,轎車肇事後逃逸,這對男女雙雙倒臥在大雨的血泊中痛苦呻吟。令人無法置信的是,路經此車禍現場的數十輛車子,居然沒有一輛停車救援。我即刻停車,欲將全身血淋淋的兩人,抬進我那輛才剛買三個月的新車。然而,男的一隻手已折斷,女的全身多處是傷,兩人分隔數公尺,均動彈不得,而我自己一人又無法搬動。在惶恐沒有一輛車子願停下來幫忙之際,此時對面車道一位印裔的機車騎士過來協助,為了警察做筆錄時有人證,我請求該熱心的印度人陪伴一起將傷者送往醫院。雖然新車的坐墊沾染大片血水,但感欣慰在人命關天的關鍵時刻,良知沒有泯滅,及時做了應該做的事情。不過卻也感到憂心──人間有苦有難已經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人心冷漠。

學佛不是只會信佛、念佛與拜佛,而是要以力行的方式,去積極實踐佛陀的慈悲與智慧,並以“活用”及“妙用”之精神,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以及人與人之間。佛法如果不能妙用與度眾,則佛法一點價值也沒有。既要學佛,就要懂得佛理通人理,其理念是:恆順與圓融。精髓是:度眾與妙用。方法是:關懷與同理。過程是:隨緣與漸進。目標是:看開與放下。所以,學佛不能學到“僵化”與“堅硬”,要能通達權變與隨機應變,如此才是活用佛理、妙用佛法。能這樣,才是真正的“活菩薩”。

學佛要學習動中修靜,靜中有動,
有所為,有所不為;
無為而無所不為。

有一位阿嬤很會念佛,有一天當她正在念佛時,孫子吵著她說:“阿嬤!阿嬤!賣冰淇淋的來了,我要吃冰淇淋!”“不要吵!阿嬤正在念佛!”孫子回道:“您不先停一下買冰淇淋給我吃,賣冰的會跑掉!可是,您停一下不念佛,佛又不會跑掉!”這是一則笑話,但類似的顛倒情形卻很有可能發生在我們的生活周遭。

學佛絕對不是要修到如大石頭般的如如不動,或反應遲鈍,而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有所為,有所不為”,不但了了分明,而且是“慎謀能斷、謀定後動”。念佛如果念到“稱名不繫念”,則念破喉嚨也枉然。學佛如果只是鑽研艱深的佛理,但卻不懂得人與人相處的基本道理,這樣佛理會不近人理,一旦用在真人真事,將會是不合情也不合理,如此學佛再久,也絕對無法找到真理。

學佛就如讀書,讀書不要讀死書,讀《論語》是要從中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讀《靜思語》也不是背誦到琅琅上口而已,更不是拿來教訓別人,而是要隨時警惕自己。學佛更不是只學不做,而是邊學邊做,並且邊做邊學,也就是知行合一、信解行證。只會讀死書的人,美其名叫做書呆子,其實就是“無用”的代名詞,學佛也是如此。

人的一生當中,有許多事情是“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如要在有了變化之際,立即應變並將它美化,就要“靈活應用所學,學後妙法妙用”。身病靠良醫,心病靠正念,未病就要先檢查,已病更要早就醫。見苦如見師,見死要先救,救人還要憑智慧。

想要有能力區別輕重緩急,或想要有智力判斷應對進退,甚或要有願力去投入服務人群,就要努力學習,並且做到“學佛要活學,學後要活用”。

台長: 自如
人氣(152)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無量法門 |
此分類下一篇:平常心與平等心
此分類上一篇:以能問於不能 才是有能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