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百萬元名牌包闖關:看法治之「務虛」
.聯合報黑白集.消磨總統府 縱容立法院
.經濟日報社論.TPP聲勢大 當心後座力
.聯晚午後熱評.立法院率獸食人
.聯合報社論..百萬元名牌包闖關:看法治之「務虛」
.聯合報黑白集.消磨總統府 縱容立法院
.經濟日報社論.TPP聲勢大 當心後座力
.聯晚午後熱評.立法院率獸食人
聯合/百萬元名牌包闖關:看法治之「務虛」
2015-10-17 02:14:2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一則新聞,關於某服飾店主人從國外攜帶七十多件名牌包、絲巾等精品回國,價值超過百萬元,過海關時未誠實申報,全數沒收。該女子心有不甘,四處找立委投訴,理由是「過去這樣帶都沒事」。立委接到這種「選民陳情」,遂要求海關研擬檢討。
帶一百多萬元的精品回國,應該不是自用,多半有營利目的,也就是所謂的「跑單幫」。這樣的行徑被抓包,民眾會覺得當然該罰,罰得有理!不過,若把新聞相關資訊看個仔細,恐怕也有很多人會嚇一跳;依政府規定,入境攜帶物品的免稅額度原來只有兩萬元,超過了就應申報、課稅。按這樣的規定,有多少出遊回國的旅客敢說自己從未違規?有多少人大搖大擺走綠線通關時,竟是不知不覺處於「未誠實申報」狀態?
海關人員表示,對一般民眾旅遊回國攜帶自用物品,多半從寬放行。除非X光機掃到好幾個行李箱裡塞滿名牌包、「愛瘋」等貨品的異常狀態,則不抓不行。這種說法看似顧及法外人情,卻正反映出台灣法治的幾種畸形狀態。
第一,法規的源頭即不合理,不合現況需求。免稅額度兩萬元,對很多人連半個名牌包都買不到。以台灣旅客海外消費實力,君不見,有些旅行社早打響「海外採購團」名號,出發前即已預訂好電子鍋、水波爐、大尺寸平板電視等高價商品,滿坑滿谷堆積在日本的旅館裡等著提貨。這些旅客何曾具備「入關可能被課稅」的法律知識和心理準備?
第二,法規本身不合理,以至於違規的人太多,根本抓不勝抓,罰不勝罰,連執法者都心知肚明不可能嚴格執法,於是自動「放寬標準」。但這樣做的後遺症是:民眾或許違規而不自知;或許明知規定,卻被縱容出「大概不會被抓」的僥倖心理。更有甚者,則是根深柢固地養出了「不必守法」的習性。
第三,最糟糕的一點,執法者手上儼然握有「選擇性執法」的公權力。帶了百萬元精品想闖關,當然該罰;但只帶了三萬元伴手禮的人,如果未走紅線誠實申報,理論上同樣是違規,同樣處於可能被「入罪」的狀態,端看執法者「一念之間」打算如何處理。但執法不該一視同仁嗎?若不能一視同仁,要如何自圓其說?去年六都市長競選期間,國稅局針對當時是候選人的柯文哲大追稅,發給民間基金會要求回報「是否曾邀請柯文哲演講,請提示費用憑證單據」的公文,被媒體刊出;相對的一面,眾人追問連勝文的財力來源及稅務疑問,只獲得相關單位敷衍性答覆。這在廣大人民心中留下了政府「選擇性執法」的印象,恐怕反而形成「幫柯文哲助選」的動力。
以上所述,正是台灣法治「務虛」的現狀:理應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台灣法治卻是「法網密而大漏特漏」,從法條內容到執法能力都在做做樣子。民眾記憶猶新,恐龍法官引用恐龍法條,連續縱放性侵女童的嫌犯,最終引發憤怒民眾的「白玫瑰」抗議遊行。又例如曾引發轟動的阿帕契「貴婦觀光團」事件,最後並非被法院判決無罪,而是連起訴都沒法起訴,肇因於國防部答覆「要塞堡壘地帶法」如何如何年久失修。法的源頭如此,難道表示阿帕契等級的軍事設施竟是「觀光有理,褻玩無罪」?
而面對回國旅客的行李推車擺滿電器用品紙箱比人還高,大搖大擺走「免申報」綠線通關,海關人員只能憑著「心中各有一把尺」決定是否放行,這現象之怪異處,主管機關竟沒有人想過應如何處理嗎?中國大陸近年亦興起「海外購物團」,合併著跨境電子商務發達,北京乾脆制訂出「行郵稅」政策,對行李和個人郵遞物品之課稅採取簡化通關程序,並可鼓勵電子商務替代海外血拚。這於政府有「簡政」的作用,於民間亦有「興利」效果;相較於台灣老是大費周章,弄出些「看得見吃不到」的法規,何者才叫做聰明的政策?
政策務虛不務實,執法該抓不敢抓,台灣曰「民主」則四不像,曰「法治」更是何其遙遠!
聯合/消磨總統府 縱容立法院
2015-10-17 02:14:2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臨全會今日可望作成「朱上洪下」的決議。這原是「萬萬使不得」的兵家大忌,如今卻說成「不得不」。臨全會應當知恥知病,不能只是鼓掌通過。
二○○八年,國民黨總統大選,馬英九以五十八.四五%的得票率大勝;立委選舉則狂勝八十一席,加上盟友,已逾立法院席次四分之三。不料,勝選後,國民黨內的政局主軸,卻一路往消磨總統府及縱容立法院的方向發展。遂至昨天,律師陳長文還在報紙上抗議十七名國民黨立委意圖為農舍管理翻案,大呼「這樣的國民黨,還是倒了好」。
換柱也許是「不得不」,但國民黨倘自二○○八起能步步為營,皆以「換柱」的這種狠勁來操持政局,則情勢何致落到今日地步?在這種時刻換柱,究竟是果斷,還是狼狽?
臨全會後,朱立倫與洪秀柱皆將面對新的政治人生。國民黨因選情不好,「不得不」換柱;但朱立倫參選能否改善國民黨的選情,卻是未定之數。
洪秀柱的轉身背影,應可留下記憶。換柱的操作正式啟動後,洪秀柱可有幾種可能的回應。一、報復,玉石俱焚。二、挾持,以退為進。但洪秀柱卻好像採取了第三條路,「無怨/無悔/無恨」,連朱洪配也不考慮。倘係如此,也是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朱立倫則陷重大危境。他從當初堅拒參選,轉至今日換柱參選;前外交部長程建人指為「連小說都不敢相信的情節」。朱立倫上陣,究竟是打開一部葵花寶典,或潘朵拉魔盒,這要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國民黨落此地步,黨內每一個人皆是受害者,但每一個人也都是加害人。七年多來,消磨總統府,縱容立法院,如今只是因果報應罷了。
聯晚/立法院率獸食人
2015-10-16 14:55:10 聯合晚報 午後熱評
宜蘭的肥沃月彎早已失去光澤,在那一片先民曾經蓽路藍縷所開墾出來的平疇上,如今植滿了水泥。但人們痛惜它變得如此瘡痍、如此醜惡的時刻,試圖力挽狂瀾的「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又再被一群立委蠻橫阻擋。正義已無立錐之地,利益與人性貪婪是國會唯一的主宰。
在理應是阡陌縱橫的水田上,作物逐漸消失,淪為配角,這是台灣各地的光景;宜蘭成了台北的後花園,是有閒有錢的富人們假日的休憩去處,是他們逃離壓力的美妙勝地;一幢一幢歐式外形的別墅占滿了宜蘭,假農舍的真豪宅,在農地條例和立委的庇蔭下,如雨後春筍般生出。
但不只是宜蘭,在所有人的眼皮底下,甚至是地方政府佯裝未見、甚至暗通款曲的情況下,這些年假農舍以等比級數的速度,把原來真正老農眺盼的視線遮蔽了;台灣似乎從來沒有法律,法律成了曲護利益的包裝紙或外衣。
但它終於囂張到讓所有人都不能視而不見,農委會不得不修訂法規,明定只有真正的農民才能興建農舍;亦即,只有真正實際耕作的農民,將農作作為營生重要工具的人,才具備「起厝」的資格。
但是,如此低調的法規,亦敵不過那些猶如豺狼的利益集團。那些以為世上只要有錢、有選票就是老大的人們,唆使他們可以操控的立委阻擋這個法案,把行政院的權力剝奪,將備查為審查,等於給了立法權凌遲行政命令的機會。
若是一個完全是行政權的權力,可以任意被國會搶奪,而國會實際又由一群跋扈自私的「利委」所操控,那麼台灣已淪為民粹至上的社會,成為弱肉強食的叢林,再也無法約束規範;國會霸凌行政,立委率獸食人,炒農地的需求雖然得到滿足,但台灣終將無可種之田。
經濟/TPP聲勢大 當心後座力
2015-10-17 02:14:2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經歷五年的艱辛談判,亞太區12國終於對「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達成協議。除了具有傳統自由貿易協定所涉及的降低關稅與開放市場之外,TPP的最大特點是希望能制定全球貿易的新規則,進而使全球經濟活動在相同的規範下運作。
TPP是採取「秘密談判」方式,許多細節要在數周之後才能揭露。依據國際媒體所報導的資訊,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項特色:一、涵蓋範圍宜再擴大,進一步發揮經濟擴張效益:TPP最具震撼性的數字,是涵蓋的經濟規模占全球約40%,但經濟規模並不能與貿易額劃上等號,而全世界最大貿易國─中國卻被排除在外,使經濟效益大打折扣。依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最權威的報告預測,到2025年時TPP能使12國的總經濟規模擴大2,850億美元;但如把中國、台灣、南韓、泰國及菲律賓也涵蓋進去,而成為17國,則所創造的經濟擴張效益將提高一倍以上。
二、地緣政治意義濃厚:TPP使美國與日本領先中國先行建立亞太經濟區。TPP是歐巴馬政府「轉向亞洲」戰略的經濟骨幹,藉此使美、歐、日跨國企業將更多投資移往中國以外的亞洲國家,以反制中國在亞太區經濟勢力的崛起。
三、降低關稅之外,著重打破貿易壁壘:TPP不僅是各會員國間的關稅大幅降低,也為日本的農產品貿易壁壘打開缺口,尤其是稻米進口從700%以上的阻絕性稅率,改為實施配額內零關稅,牛肉及豬肉稅率也將逐年大幅下降到9%,真正落實市場開放。紐、澳乳製品也靠TPP打入美國、加拿大及日本市場。
四、制定貿易規則,擴大涵蓋領域:美國一心藉由TPP成為21世紀全球貿易的「規則制訂者(rule maker)」,而非「規則接受者(rule taker)」,並以「美國價值」打造全球貿易規範。因此TPP涵蓋智財權保護、跨國資訊交流、電子商務、國營企業經營及「投資者國家爭議解決機制」等領域,並為勞工、環保等規則打下基礎。中國及印度等若要加入,須接受TPP的既定條件;即使進行其他自貿協定談判,也不得不採用與TPP相同的規則;同時也為美、歐之間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TTIP)協定」談判劃出底線,對歐洲造成壓力。
儘管TPP對全球自由貿易及經濟成長有一定的貢獻,但也存在重大缺憾。TPP與其他多邊式區域性自貿協定一樣,都會扭曲貿易流向,使各國不需要充分發揮比較利益及生產能力,只在區域性架構下尋求最佳的關稅組合,而把最有效率的生產者排除在外。此種作法實際上卻違反自由貿易的基本原則,且距離全球性多邊貿易協定的理想也愈來愈遠。
再者,美國在操作TPP議題上,「策略」的意味過重。先把中國排除在外,使美國在一些高度爭議的問題上,能充分掌握談判的主導權,例如國營企業競爭條款等。TPP談定之後,中國無論是否後續加入,都將陷於被動地位。
然而中國是全球最大貿易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製造業;把中國最有效率的企業排除在外,是TPP的最大漏洞;而且中國正逐漸成為亞洲供應鏈的中心,從紡織業的纖維原料到電子、汽車零組件,中國都是重要的供給來源。因此TPP可以沒有中國,但亞太區域貿易卻少不了中國。
另外,TPP聲勢愈大,反制力量也會愈強。例如由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夥經濟伴協定(RCEP)」,也開始加快談判腳步,未必就會訂出與TPP相同的規則;又如TPP雖規定跨國自由資訊流動,但歐洲法院近日卻判決美國企業不得把客戶資料傳回美國,且歐盟民眾抗議TTIP的聲浪也升高。如此TPP推動自由貿易的「銀邊」,卻有可能被全球塊狀壁壘的「烏雲」所掩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