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屠呦呦獲獎:革命退潮後的醫學桂冠
.聯合報黑白集.家屬比「本人」更大嗎?
.經濟日報社論.加速年金改革 解決債務問題
.聯晚午後熱評.國慶的意義:中華民國是最大公約數
.聯合報社論..屠呦呦獲獎:革命退潮後的醫學桂冠
.聯合報黑白集.家屬比「本人」更大嗎?
.經濟日報社論.加速年金改革 解決債務問題
.聯晚午後熱評.國慶的意義:中華民國是最大公約數
聯合/家屬比「本人」更大嗎?
2015-10-11 02:06:0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立法院初審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草案,對五類型預立醫療指示的重症、末期病人,可依其本人意願不施行急救,或撤除維生治療。這本是近年來湧現的「不做無效醫療」、「尊重個人善終選擇」的趨勢,但朝野仍有不同意見,有法律專家提出「加工自殺」罪嫌質疑,還有人以「如果家屬不同意按病人意願…」為之責問。
「如果家屬不同意按病人意願……」這種說法,醫院裡常見,甚至社會上很多人視為當然。但如果以現代化、法治社會的角度去想,簡直莫名其妙:家屬意願比病患本人意願更優先嗎?
醫生會告訴你,在台灣確確實實就是如此。會去醫院抗議的是家屬,會為了要不要急救而鬧成一團的是家屬,會去申告醫療糾紛的往往也是家屬。
華人社會受儒家傳統影響,凡事都摻入「家屬」的角色。連已成年的大學生,考壞了,闖禍了,還常見由家長去跪求善後。鄭捷殺人,父母遭眾人包圍唾罵。成年人罹重症,醫師不見得先告知病患本人,反而要和家屬商量是否可讓病人知情。現在討論到「病人自主權利」的法律層面了,竟然還聞社會異議,「如果家屬不同意……」,這是何等落後的法律觀?視「病人自主」為何物?
「家人一體」,誠然有其溫馨的一面;但反過來殘酷的一面,屢見全家燒炭自殺,甚至父母進入校園帶走子女強迫共赴黃泉,不也是「家人一體」概念的後遺症嗎?以往「法不入家門」,連家暴、虐童都沒法管,成了很多婦孺悲慘命運的幫凶。現在法可以入家門,但執行起來綁手綁腳,連女孩受兄長性侵都還有「家族臉面」的顧慮,簡直有如法治和人權的化外之地。
醫生不怕病患本人,反而要擔心家屬如何如何。這種「家屬比本人大」的現象,別再繼續了吧!
聯合/屠呦呦獲獎:革命退潮後的醫學桂冠
2015-10-11 02:06:0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由三位分別來自愛爾蘭、日本和中國大陸的科學家共同獲獎,但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最受矚目,尤其在諾貝爾醫學獎委員會的記者會上,各國媒體只聚焦在屠呦呦的背景及其獲獎的意義上。
屠呦呦是第一位在醫藥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又是女性,而且是在中國大陸被戲稱為沒博士學位、沒留學經歷、沒院士榮銜的「三無」科學家,其地位與成就毋庸置疑,獲此殊榮亦實至名歸,但其貢獻與獲獎意義引發的諸多爭辯,也值得進一步討論。
諾貝爾大會的頌辭說明三位科學家獲獎的意義,在於寄生蟲疾病困擾人類幾千年,構成重大的全球性健康問題,最受影響的也是世界最貧窮的人口,而獲獎者開發的革命性新療法,對於增進人類健康和減少痛苦的重要性難以估量。頌辭中舉出的幾個數字可以說明屠呦呦的貢獻:全球三十四億以上最弱勢人口處在感染瘧疾的風險下,每年有近二億人感染,並奪走四十五萬條人命,絕大多數是兒童;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可以有效對抗瘧疾,不僅降低兩成以上的死亡率,兒童死亡率更下降達三成以上,單在非洲每年就挽救了超過十萬人的生命。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焦點轉向對抗古老傳染疾病的公共衛生防治領域,關懷落後國家居民的健康人權;而屠呦呦獲獎,表彰的正是其研究成果對於增進全球數以億計貧窮人口健康與福祉的貢獻。
然而,屠呦呦的突破性研究,卻是在三、四十年前進行的。在中國大陸,那是一個共產貧窮的年代,也是一個革命狂飆的年代。文化大革命不僅葬送了一整個世代的青春,傳統文化成為破舊封建的表徵,也阻絕了與當代文明交會的機會。在革命浪潮中,屠呦呦的丈夫被下放「五七幹校」進行勞動改造與思想教育;屠呦呦則埋首中醫古籍,窮究經方驗方,國家賦予的任務是找出可以對抗瘧疾的最有效藥物,這項任務還有個神祕代號:「五二三」項目。
因為是毛澤東欽點,具有研發抗瘧新藥以協助北越「打擊美帝」的軍事任務性質,所以研究不受革命群眾騷擾與政治運動衝擊;又因為許多資深科學家被打為右派靠邊站,所以年輕的助理研究員屠呦呦,有機會被任命參與「毛澤東思想指導發掘抗瘧中草藥」的任務;更因為普遍貧窮而且反資反帝與西方隔絕,傳統中醫藥備受依賴,中西醫結合更受重視,所以擁有中西醫藥背景的屠呦呦,能夠在千年古方啟示下,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找出對抗人類古老疾病的新藥;但也因為是集體主義下的國家任務,幾十家科研機構、幾百名科研人員協力攻關,研究成果匯報各單位分享,並分工合作臨床試驗與推廣,所以沒有個人署名的論文,全部成為集體智慧的結晶。
因此,屠呦呦過去在國際上獲獎時,便屢受國內學術社群質疑,這是集體的大協作,為什麼頒給她一個人?這次獲獎,中西醫學界也關注,這是諾貝爾醫學獎對傳統中醫藥的頒獎嗎?至於一般民眾則在讚佩之餘,仍不免嘲諷,「三無」科學家獲獎,這是打臉大陸學術官僚了。
屠呦呦沒有博士學位和留洋經歷,有著文革前的歷史因素。但讓她戴上醫學桂冠的研究,卻是在中國文化大革命、世界共產主義運動以及東西方冷戰結構的大背景下進行的;她的努力研究成果與具體貢獻,也因此必須在西方個人主義與中國集體主義的交鋒下接受檢驗。而且,也許就像諾貝爾本人就是近代炸藥的發明者,屠呦呦這項可以挽救無數人命的研究,起源卻是戰爭。然後,在中國已經開放並走向世界的時候,過去封閉鐵幕裡的科研成果現在重獲世界肯定;而在人民幣淹世界,但貧富差距嚴重威脅中國社會穩定的時候,諾貝爾獎也發出了關注弱勢者健康人權的提醒。
至於諾貝爾獎和中醫藥的關係,也引起各國媒體與中西醫學界的關切。但諾貝爾醫學獎委員會方面澄清,這不是對傳統中醫藥的頒獎,而是頒給從傳統中醫藥中獲得啟發、作出貢獻的個人。屠呦呦的回應則更具意義,她認為,這對中醫藥工作是新的激勵,中國傳統醫藥和現代醫學的結合給了醫藥界新的啟發,但這個好寶庫,卻不是撿來就可以用的,必須把它發掘出更多有價值的成果,造福人類。
屠呦呦獲獎,除了對其時代背景與社會意義的反思之外,從中西醫藥之爭,到土洋學術研究之辯,甚至傳統文化的破壞與創新,以及傳統價值的顛覆與重生,都值得省思。
聯晚/國慶的意義:中華民國是最大公約數
2015-10-10 13:51:54 聯合晚報 午後熱評
中華民國,生日快樂。
慶祝國慶,在任何國家都不是問題,但等了24年,中華民國國慶才盼到了朝野同聚一堂。雖然各方還是懷疑,朝野這次的「國慶大團聚」戲碼,多少有些政治企圖,但無論如何,這都彰顯了朝野主流民意,仍視「中華民國」為最大公約數。
只是這樣的「最大公約數」,還是籠罩些許的陰霾。先說國民黨,本來國家認同是最沒有問題的,但在國慶前夕爆發的「換柱風波」,起因就是黨內的兩岸政策路線有了歧異。對於已經執政七年多,且在兩岸和平取得一定進展的國民黨而言,真是無限諷刺。
再說民進黨,在蔡英文說要「維持現狀」以後,忽然宣稱自己「一直捍衛中華民國存在」。過去蔡英文曾說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且在李登輝擔任總統時主導「兩國論」的論述,如今大陣仗參加國慶,究竟是真心的擁護中華民國、恪遵憲法?或者如同過去的陳水扁,只是想藉由「新中間路線」來偷渡「去中華民國化」?
而且國人印象深刻的是,近來獨派民眾在自行在護照封面把「中華民國」改成「台灣共和國」,民進黨也一力護航,這些都不得不讓人懷疑,所謂的「維持現狀」、「捍衛中華民國存在」,是不是只為了爭取中間選票的權宜之計?
今年國慶,是馬政府的最後一次,明年選後,改朝換代的機率不小。國民黨如今面臨的危機,很可能是進一步的分裂,若明年此時創建中華民國的「中國國民黨」竟然已經不復存在,或者大幅萎縮,不知如今站在觀禮台上的「黨政大員」們,有何面目去見革命的先賢先烈。
若明年站在觀禮台上,主持國慶的變成蔡英文,民進黨是否願意扛下「建國105年中華民國國慶」的憲政責任?又或者只是未來一連串國家認同問題的另一次開端?若國民黨繼續執政,能否仍維持對中華民國的堅持?全民都在等著看。
經濟/加速年金改革 解決債務問題
2015-10-11 02:06:0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軍公教退休撫卹基金面臨嚴重收支失衡,前幾天銓敘部長張哲琛說,不論是哪種基金都不會倒,因為政府負最終財務責任,但必須要改革,因為面臨龐大的財務負擔,會付不出錢來。另外,在面對立法委員問及台灣和希臘的債務危機狀況是否一樣?張部長回覆說,希臘的問題不是只有退休人員,還有其他社福支出膨脹太快,而台灣和希臘不同,台灣沒有外債,台灣面臨的是內債問題。
以目前狀況來說,張部長的說法看似有理,但實際卻是粉飾太平;態度上,更是令人無法苟同,因為付不出錢就是實質倒閉,這就好像有一家公司負債大於資產,且情況愈來愈嚴重,但總經理卻說不必擔心,公司不會破產,因為銀行是公司關係企業,會幫忙付錢,這樣的邏輯在市場上顯得很荒謬,銀行也不可能當這種冤大頭。現在的年金制度若不改革,在未來必然走上這樣荒謬的情境。
以目前制度,若以30年並以最高投保薪資標準計算,在可退休後所領取的年金總額,相較於自行提撥總數,包括勞保、軍公教退休年金、及國民年金的倍數,分別為9.37、17.34及3.4倍,若把這樣的倍數轉換成年利收益來看,分別達到12%、15%、及7%。請問一下,現在有什麼樣的投資有如此高的長期回報率?
換句話說,投保人只要繳少少的提撥金,卻可以領超出數倍,甚至十倍的退休金,這種制度如果不是騙局就是慷他人之慨,而這個「他人」實際上就是下一代繳稅的年輕人。2013年我國各級政府潛藏負債為17兆1,411億元,到了去年已經來到18兆506億元,也就是一年間潛藏負債就增加9,095億元,相較目前我國中央政府歲入金額1.7兆元,怎不令人覺得怵目驚心,而且潛藏負債增加的速度,會愈來愈快。
依目前年金制度及人口變化估算,最快十年(2025年),勞保基金將面臨基金不夠支應,需靠政府提撥預算支應,缺口約達3,000億,而退撫基金也將於2035年面臨同樣情形,政府總支應將達8,400億,也就是說,除非十年後我國經濟成長變好,稅收大幅增加,否則歲出的排擠必然發生。我們若針對40歲以下國人做個民調,看看有多少比例願意參與這樣的退休制度?這種年金制度能說不會倒嗎?
至於台灣是否希臘化議題,把它引導成外債及內債之別,更是誤導民眾,難道欠國人的債不算債?可以不必還嗎?也許會有人拿日本為例,認為日本政府負債占GDP比例達200%以上,但因為是內債,所以沒有發生希臘財政問題。但實際上,日本之所以沒有發生問題,不是因為內債,而是因為其是大國,日圓是國際外匯準備貨幣之一,即便日本目前欠的是外債,也不會發生像希臘的問題。
一旦台灣發生債務償還能力評等大幅下降,不要以為國人資金不會外逃,屆時,台灣不僅沒有像希臘還有歐盟可以依靠,也無法像日本一樣可以多印鈔票,怎麼會不嚴重呢?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該有希臘化傾向,無論是外債或內債都不應該超標。
也因為年金問題常常引發財政失控,因此在國際上,退休年金已經逐漸放棄政府負最終財務責任的規定,也就是從務實面來看,要及時解決世代之間不公平及年金永續的問題,只有將年金制度改為確定提撥制(無論是絕對提撥或相對提撥),才是唯一可行的長期解決方案。
總之,政府負最終財務責任正是突顯基金不會倒的荒謬現象,不應拿來當作延緩年金改革的擋箭牌,而政府官員更應即刻著手進行年金改革,而不是擺明就想慷下一代之慨,講一些不會倒的神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