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中國用臉書統戰?
2015-09-30 01:30:4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習近平訪美,中國政府特別在《臉書》開設一個「習訪美」專頁,據稱是想測試水溫,為開放臉書登陸作準備。習近平和臉書執行長祖克柏會面時,兩人直接以中文交談,祖克柏事後並在自己的臉書上推薦了習的專頁,似乎也預告了這項進展。
當然,習近平訪美的臉書專頁,一般大陸人民是看不到的,因為臉書在中國遭到封鎖。未來若能解禁,不僅將對中國網民打開一扇門窗,旅中的境外人士也可以一掃社交訊息被擋的鬱悶。
除了臉書,google最近也傳出可能在退出中國市場五年之後可望重新登陸,時間點可能就在秋後,由googleplay開路。這些發展,都顯示中共意識到網路科技之勢不可擋,且大陸內部的相關網路也都已站穩腳步,因此北京願意正面看待這些通行全球的網路媒體,逐步開禁。
對臉書或谷歌而言,能進入中國市場,意味著龐大誘人的網路商機等待探取,也有凶險的駭客大軍及行政障礙需要對付。對網路世界的公民而言,這則意味著又一道人為資訊藩籬被推倒,傳播自由更上層樓。對經常往返兩岸的台灣人而言,則不必因進入大陸就形同走入社交的牢籠或禁區,只能倚賴「翻牆」技術和外界親友保持聯繫。
比較有趣的,是民進黨的反應。民進黨國際部主任黃志芳談到臉書登陸時,他擔心的,竟是中國用臉書「對台進行宣傳攻勢和統戰」。這當然不能說是杞人憂天,但數十年來中共對台統戰攻勢何曾間斷,包括在各地的採購或邀訪,乃至卡式台胞證的發放,哪樁不是統戰?一個資訊充裕的社會,似乎不必為此擔心。
台灣該怕的,其實不是對岸的臉書心戰,而是我們自己內部的歧見和分化。這點,民進黨才該戒慎自己的挑激。
聯合/從颱風假說起:勿使網路民意霸凌專業
2015-09-30 01:30:4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杜鵑颱風來得急,去得快。大半天左右的超級疾風驟雨,打亂了整個中秋假期,各地車站一度出現「逃難潮」。但昨天全台各地除少數縣市外,多是停班停課全天放假,卻又偏偏風平浪靜,中午之後甚至可稱豔陽高照。很多放了假的民眾閒閒無事,打球逛街看電影。台北市長柯文哲說,這種天氣放假,「對不起國家民族」。
「對不起國家民族」的放假決策,事實上幾經波折。北北基放颱風假,原先根據中央氣象局的風雨量預估,決定廿九日上午放半天假;但之後民眾的抱怨和抗議灌爆市長信箱和網路,決策遂急轉彎,改成全天放假,沒料到最後收場是「天公作美」颱風遠離。其結果,很多雇主抱怨,痛心平白損失了一天的生產力;而竊喜撈到一天假的民眾,也未必真從這額外假期中得到多少愉悅。
放錯假這一端的柯市長,自嘲「對不起國家民族」;少數決定不放假那一端的縣市長如台南賴清德和高雄陳菊,卻被民眾罵得滿頭包。網民冷嘲熱諷抗議撻伐,連素來享高民意支持度的陳菊都招架不住,面色沉重強調「任何後果我來承擔」。平心而論,對照在豔陽天裡放假而表示慚愧的柯文哲,和決定不放假的陳菊和賴清德,能說有錯嗎?
風雨無情,原非人力所能掌控。以各地方政府放颱風假的行政程序而言,本來即應以氣象局預估的風力和雨量作為專業判準,但是,卻何以一而再、再而三出現「放颱風假讓民眾去看電影」這樣的結局?「放與不放間,決策千萬難」,緣由何在?
說穿了,當今作官的「唯民意是問」,已經定案的決策只要遇上民意抱怨,常常就投降轉彎。一種類型如標榜「進步」形象的台北市府,任何決策宣稱「公民決定」,小事諸如市立圖書館電腦可否用來玩電子遊戲,都要來個i-voting。水能載舟也能覆舟,雖已進入網路世代,但網路民意既不代表全體民意,也不能據此即稱「公民決定」。何況,凡事都民意決定,要政府幹嘛?稍早的「波卡事件」,初期網路回應其實是十分熱烈的;但民意一升至道德高度,便踢到了全體輿論的鐵板。這次颱風假半天變全天,結果令決策者「對不起國家民族」,能說不是過度接受網路民意指揮所致?
官員決策受民意「綁架」,相當程度反映心態上的選票取向。這次北北基放假政策大轉彎,有人透露幕後過程與朱立倫的堅持有關。朱立倫的事後說明亦顯牽強,一方面稱尊重事務層級的SOP,另方面提出「整體交通及民眾整理家園需求」等並非理直氣壯的解釋。身兼國民黨主席的朱立倫,目前政治處境、政治考量如何,眾人皆知。任何決策舉動一旦受「媚俗」心態所左右,向民意投降乃屬必然。
正因官員媚俗的心態被選民看透,也因此台灣的某類「民意」越來越強悍,越來越只重個人利益,形成「會吵的孩子有糖吃」現象。很多民眾把屬於個別家庭的責任,理直氣壯歸罪於「政府不該負責嗎」,就連接送孩子上下學的時間衝突都拿來究責於政府。也難怪具有國外生活經驗的人常說,台灣民眾被寵壞了,身在福中不知福。像颱風這種天災,很多日常的應變設施無法即時發揮功能,很多人蒙受身家性命的慘重損失,很多基層的公務、工程、軍方及警消人員冒著生命危險投身救難,都未必力皆能逮。在這種情況下,卻還有「選民我最大」的網民質問:「市長不知道車票很難買嗎」,「下雨天接送小孩出了問題要誰負責」云云,一派「以個人利益為己任,置決策專業於度外」。以這樣的心態作為行政決策的「民意」基礎,真有正當性可言嗎?
颱風假風波已矣,「對不起國家民族」也只是句玩笑話,但台灣的行政決策讓「民意凌駕專業」卻不是好玩或有趣的現象。高鐵明明已經巨額虧損,官股主導後還是出現降價決定;軍公教退撫制度破產可期,決策者拖一天算一天;台灣的水費、電費、公車票價,如果由i-voting決定,會出現什麼結果?該專業決斷處不敢專業,該民意決定者卻只聽從「吵得很大聲的民意」而非沉默多數的心聲,這才是政策危機所在。
聯晚/疏運 不能各吹各的調
2015-09-29 14:46:54 聯合晚報 午後熱評
中秋連續假期碰上強颱杜鵑來襲,許多人的收假日,最後在擠火車、擠高鐵或塞在車陣中結束;颱風打亂中秋交通疏運,海陸空交通一團亂,連今天要放半天或一天假,決定過程也怨聲載道,民眾團圓過節的喜悅沒有了,多了對政府應變的不滿。
颱風影響交通不是第一次,中秋節更是三大節慶之一,放假前已經預知有颱風將來襲,僅管颱風強度、路徑一直在變化,但各部門原本就該提早應變、做好跨部會協調,不是讓疏運亂象一再重演。
交通部是海陸空交通的主管機關,碰到強烈颱風來襲,又是三天連假,各單位間原本就該一起會商,討論大眾交通工具一旦停駛可能產生的相互影響,建立更緊密的通報系統。
高鐵一天疏運13萬多人次,收假日中午過後又是北上疏運最高峰,台鐵的收假日載運量高達74萬人次,尤其蘇花公路大雨易塌、飛機遇強颱停飛,花東民眾往返西部幾乎只能仰賴鐵路命脈,雙鐵臨時停駛可能出現的人潮、亂象,早就可以預期。
民眾都能理解,強烈颱風來襲,火車、高鐵和飛機、船班有安全顧慮,安全才是第一要務;但政府除了要民眾忍耐、體諒,更應在節前作好充足配套計畫,盡量提早公布,提供明確資訊與引導;尤其當交通停擺、眾多民眾回不了上班上課地時,地方政府、大學是否停班停課,企業能否給員工放假彈性,政府也要提早介入協調。
颱風每年都有,放假、交通亂象也非第一次,中央和地方、公民營大眾運輸業,碰到強烈颱風影響重要節日交通時,不能再各吹各的調,應即時建立應變平台與聯繫機制,並視特殊狀況給予彈性,否則民怨還是會起,問題永遠不會解決。
經濟/產業創新 須兼顧市場秩序
2015-09-30 01:30:4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知名學者Samuel P. Huntington在1969年出版「變動社會的政治秩序」一書,闡述西方大國在二戰後對開發中國家推動現代化的觀察,並推論「過多政治參與」與「政治體制」將無法匹配,恐造成國家的衰敗與失序,因此力陳政治秩序穩定的重要。但後來諸多強人政治所維持的穩定秩序卻對國家發展帶來傷害,不僅推翻Huntington的預測,也讓人對其執著於政治穩定提出質疑。
全球高科技市場現今亦面臨一場比以往資訊革命更巨大的變革,不僅止於工作、娛樂的數位化,而是食衣住行育樂全盤的智慧化。高科技正逐漸深入成熟市場消費者的生活細節,並延伸至新興市場新鮮使用者,開始蠶食原有產業強人的地盤,讓市場結構為之鬆動,例如網路購物走向第三方支付衝擊原有的金融體系,行動叫車走向Uber服務而影響到原有的運輸市場。
在新興市場,價格僅100美元的低價智慧型手機正與國際大廠超過600美元的旗艦產品爭奪暢銷排名,資訊應用與服務正跳過個人電腦或機關學校而透過低價手機受到廣泛新興市場使用者的青睞,預期將對更多人民帶來生活上的改變。
在百元產品與千元旗艦相互競爭之際,跨國大廠亦試圖維護其原有產業版圖所建立的競爭優勢,如Intel嘗試將其影響力轉移至行動市場,並揮軍創客(Maker)領域;Samsung持續維持垂直整合之路,並企圖從記憶體優勢延伸到邏輯晶片,再連結到下游手機與電視等系統市場;Apple除了進一步強化硬體的垂直整合,也積極從軟體跨入服務,提供生活到育樂甚至保健、醫療等應用服務。
除了自身努力構築強大的防禦火線之外,國際強人間更是透過合縱連橫,希望能進一步藉由技術、標準來維持原有的地位,如透過5G等通訊技術標準或智慧家庭聯盟,企圖結合跨國業者之特長,共同維繫產業地位與競爭優勢,防禦新創業者與新興國家廠商的侵襲,維護原有利益,並穩定市場競爭下的秩序。
然而新一代科技所帶來的巨大變革卻已非國際大廠所能預料與阻擋,主要在於其變革如上述所言,是來自於跨領域的整合應用或是未開發市場的區域需求,其範疇已超越產業強人所預設的應用領域,或者原來所熟悉的市場空間。
例如現今使用者可購置約400美元的Apple Watch作為首款穿戴裝置,亦可用不到15美元採買小米手環,雖然規格、功能有所不同,但同樣瞄準穿戴、健身和感知等新創需求。
於此同時,即使以高性價比訴求而向Apple挑戰的小米手機,也受到眾多新興中國大陸廠商的叫陣,與其一起競逐市場新創需求。
展望未來,不論在傳統產品或新興領域,在智慧化基礎建設逐漸完備的支撐下,預期都將有超級的新星崛起。
Huntington力圖政治穩定而帶來的迷思已在後續國際政治之中獲得驗證,因此其在1993年發表「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試圖從不同文明角度再次分析穩定世界秩序的可能性,並認為全球化、西方化並非等同現代化,主要文明將走出自己的路,而世界秩序也將在衝突中重整。
高科技產業亦在現今面臨不同區域市場需求,一如主要文明在全球各地所面臨的衝突。
當Huntington認為過多「政治參與」將衝擊「政治體制」之時,就如高科技產業面臨「新創服務」擾亂「市場秩序」一般,因此第三方支付法規遲疑、Uber服務備受挑戰,政府主事者在市場強人與新創業者之間難以平衡競爭,尤其是在市場變動之際,維護產業秩序不僅是取捨難題,甚至可能是緣木求魚。
回顧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歷程,遵循大廠路線並戮力提升效率是以往成功之道,然而瞻望未來市場前景,是否亦然,也是值得政府及廠商深入思考的關鍵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