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文化部的羅生門
2015-10-01 01:39:2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死有輕如鴻毛,辭官也有輕如鴻毛;文化部長洪孟啟昨天傳出掛冠,即屬此類。
洪孟啟辭職,是因為遭周刊爆料,指文化部去年部分預算遭立院凍結,部內官員因而提案建議透過「補助案」的途徑向執政黨文教立委提供補助,每人二五○萬元,以換取護航。果若真有此事,文化部以公帑賄賂立委是政治醜聞一樁,洪孟啟即使掛冠求去仍不足以贖其聲譽,而應交由監院調查彈劾,同時追究哪些立委拿人手軟,才是事件合理的處置。
然而,根據洪孟啟的說明,此案四月間提出,內部高層開會時即遭否決,根本沒有成案,當然也未向立委發出任何補助。若果真如此,文化部的處理並無任何不當;那麼洪孟啟應該做的,是追查誰將舊案洩漏給了媒體,製造出這則莫須有的新聞。但洪孟啟捨此不為,卻在情勢混沌之際輕言遞出辭呈,一副肇事逃逸的姿態,難道不怕留給社會更多揣測和疑雲?之所以說他辭得輕如鴻毛,原因在此。
老實說,文化部官員居然會想出「補助立委」這種旁門左道,令人不可思議;這不僅是自我作踐,也是在踐踏立委。但令人困惑的是,若洪孟啟所言不虛,部內高層五人的決策會議早就期期以為不可而予以否決,竟還有人拿此事去向媒體兜售,故意混淆社會視聽,豈非其心可誅?那麼,就算洪孟啟要走,也得先把事情查清楚再說。
據稱毛揆已退回洪孟啟辭呈,但文化部這場羅生門仍有多項疑點未清:一,「補助案」構想是誰所提?是否有上級交辦?二,此案是否確實擱置,且未曾接觸任何立委?三,是誰洩密?動機為何?
社會大眾在乎的是事實真相,不是洪孟啟的去留。
聯合/蔡英文說「十年不漲」,恐失之天真
2015-10-01 01:39:2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明天起降電價,這是國內電價在一年內兩度調降。電價走低,加上秋意漸濃,今年民眾對電價議題的態度已漸冷淡,不若前幾年談油電雙漲時的敏感與強烈。也因此,蔡英文日前提出能源政見,說「沒有預期在將來十年的單位電價有大幅上漲的可能」,一席話也沒激起什麼漣漪。
作為大選民調領先者,蔡英文對洪秀柱的政見挑戰常常裝作視而不見,這一方面是民進黨的選戰策略,不為洪秀柱製造拉抬人氣的機會;另一方面則是洪營對蔡英文的政見質疑往往缺乏殺傷力,讓她可以輕鬆迴避。但這種看似一面倒的狀況,在能源議題上卻是個例外。
蔡英文的能源政策,不僅論述基礎顯得草率,設定的目標也過度理想化。一開始,蔡英文先誇示國內「綠能產業」躍升的可能性,卻未指出可能的發展步驟;她說,在節能、儲能、創能的過程中,「或許電價會向上調漲」,但整體電價還是會在產業可接受的範圍。這項談話,隨即遭到洪秀柱陣營的質疑,批評蔡英文是在為調漲電價「試水溫」;蔡英文於是改口,稱預期十年內台灣電價「沒有大幅上漲可能」。
「十年內電價沒有大幅上漲的可能」一語,不僅暴露出蔡英文對國際能源變數的缺乏警覺,也反映她對台灣電價的盲目樂觀。以這樣的心態談長期能源供應,其實相當危險。
今年電價兩度調降,關鍵因素是國際燃煤與天然氣價格大幅下滑,使占我國發電量七十六%的火力發電成本大幅減輕,電價因而有下調空間。台灣九成以上能源仰賴進口,國際燃料價格下跌,國內電價可以跟進調降;但如果國際燃料價格走升,國內電價勢必也要跟著調漲。換言之,國內電價漲跌操之在我者少,取決於國際能源形勢者多。
蔡英文稱,國內電價十年內沒有大漲的可能,是建立在國際燃料價格十年不變的基礎上;然而,就連國際頂尖的金融機構也無法精準預測長達十年的國際燃料價格走勢,蔡英文憑什麼一味樂觀?近些年,國際能源價格波動甚大,上漲的勢頭往往多過下跌;蔡英文若認為國際能源價格能維持十年的低檔,這是她個人的天真,但要當作台灣能源價格持平的基礎,恐怕失之輕浮。
蔡英文的能源政策及電價預估之所以受到質疑,主要是她和民進黨在「台灣非核家園」實踐路徑上的「兩個模糊」;這兩個模糊不釐清,台灣電價乃至整體能源供應的疑慮不可能消除。
第一個模糊是,蔡英文從未說清楚,廢核的主要替代選項,究竟是「火力」還是「綠能」?民進黨去年公布的新能源政策,是以「提升能源供應效率」為其新能源政策主軸,僅提台電部分電廠機組已嫌老舊,發電效率不彰,應加速機組之更新,以達到降低排碳量與減輕環境汙染之目標。但民進黨從未說清楚,推動廢核後,不足的電力要如何補充。若要加速汰舊換新機組,其提前除役或更新的費用,勢必要國家埋單;那麼,就算不漲電價,也要加稅吧?
第二個模糊是,蔡英文主張,台灣的「綠能發電」到二○二五年要占總發電比率的廿%,其速度甚至比起步更早的日本所設定的目標還高。問題是,蔡英文的能源政策,除了標示目標,卻沒有指出任何可行或替代的路徑;她也沒告訴國人,台灣起步晚、又投入少,卻要如何做到比日本「後發先至」?
簡言之,蔡英文認為台灣十年內電價不會上漲,主要是建立在幾個虛設或錯誤的依據上。預期國際燃料價格十年內不會大漲,這是盲目的樂觀;誇稱綠能發展速度足以彌補核能除役的空缺,這是畫餅充飢;說降低供電備用容量率可以減少台電的投資費用,這是缺乏風險控管的觀念,也是「以毒攻毒」的冒進作法。此外,一方面倡議調低備用容量率以降低台電投資費用,另一方面又奢談加速發電機組的更新;兩者之間,也暴露出行動與思維飄忽的矛盾。
台灣是能源自給率偏低的國家,能源政策必須作最壞的打算與做最大的準備;但從蔡英文輕鬆、樂觀的態度看,彷彿我國是能源大國,一切都可以依照自己的主觀意願愛怎麼做就怎麼做。選舉上蔡英文有樂觀的本錢,但台灣追求發展有天真的條件嗎?
經濟/長期照護應排除非營利的限制
2015-10-01 01:39:2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台灣人口急速老化,自2016年起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將超越14歲以下幼年人口,立法院今年5月三讀通過長期照顧服務法,希望能為人口老化衍生的照顧問題,建立一套根本法案,然而此法公布以來,因不同立場讓長照法後續的執行引發各種議論,長照法母法雖然公告,兩年後應該如何實施,有必要深入研議。
早期台灣老人福利法的制定,是由多位社工領域學者專家及公益團體參與制定,這些專家及公益團體對於老人照顧服務的走向,自始即界定應朝社會福利價值觀發展,拒絕讓過多市場營利單位跨入。
以住宿型養護機構為例,民國86年老人福利法修法時,將原本民間各私立機構納入管理,修法之初,原本為避免500平方公尺以上需要重新申請執照,因此限制每一家私立小型養護機構最高僅能達49床,不料美意變惡夢,這項規定反而形成民營養護機構後續發展的緊箍咒。
經過近20年的演變,政府對各類型長照機構的要求愈來愈高,評鑑愈來愈嚴格,各機構經營成本也面臨愈來愈嚴苛的挑戰,但是相對的,各家機構收費標準與來自政府的補助卻沒有增加。
以台北市為例,自民國85年到105年之間,各類型長照機構數目萎縮為原來的一半至110家左右,當中原因,除了北市房舍租金逐年上漲,每家機構經營成本也漲了兩成以上。
根據社團法人台灣老人福利機構協會榮譽理事長賴添福所做的論文指出,全台私立小型養護機構考量收費標準及人力成本後,最適當的經營規模應以每家70床為合理。然則政策既規定49床為上限,業者又如何能夠維繫生存?許多違法超收老人、工作人員證照挪借的傳聞始終不絕於縷。
歷年來民營養護機構每一次配合法令修改,都必須重新投入資金進行調整,舉例來說,目前單一養護機構每一張床位須享有10平方公尺空間,但長照法上路後,將要求每一張床所享空間提高到11平方公尺,單位面積雖僅增加1平方公尺,卻將讓一家40床的養護機構減少一成床位數至36床,以台北市每月每床3萬元的收費標準,一年將減少了144萬元收入,這還未將機構重新設計裝潢、消防設置等衍生成本納入。
剛公布的長期照顧服務法,對於住宿型養護機構的設立,要求必須為社團法人或財團法人單位,僅開放企業可投入社區型及居家型長照服務,政府引導台灣長照去機構化的態度相當明顯,但是對於現有925家私立小型養護機構,應如何輔導轉型成社區及居家型經營者,或協助導入企業資金?至今並未看到明確的規畫。
雖然去機構化是全世界養老環境的大趨勢,政府對私立養護機構的不友善,與亞洲各國比較也是首屈一指,反觀對岸的中國大陸,北京市民政局長李萬鈞日前指出,北京未來的養老機構將轉型為「小、快、靈」,在每一個街道、在老年人住家的旁邊建設小型照料中心。
中央方面,當局的立場是如果不「產業化」,將無法滿足巨大養老需求,因此主張要扶植養老機構由非營利轉向營利。
隨著大陸愈來愈多企業投入養老服務業,預計將有更多資金跟進投入,進而吸引更多人才加入養老行列。相對的,台灣的長期照護發展比大陸早了十多年,我們在長照服務業所累積的經驗及人才,也比大陸領先不止五年,但是受限於台灣長照福利化的思維限制,市場資金無法有效導入,令人擔心台灣將有許多好人才流向到大陸,總有一天將面臨人才空洞化的危機。
對全台灣人而言,長期照護不應只是社會福利工作者的責任,我們對老人的權益保障,也不應僅侷限在「濟弱扶傾」的思維,尤其在戰後嬰兒潮人口逐漸退休後,富裕老人有更多經濟自主權時,適時透過市場化機制,讓老人們享有差異性的服務選擇,方能對老人社會提供更完善的照顧水準。
聯晚/為了敘利亞 各國吵成一團
2015-09-30 15:01:15 聯合晚報 午後熱評
因為在烏克蘭問題發生重大歧見,俄羅斯總統普亭和美國總統歐巴馬撕破臉已久,兩人近兩年未曾面對面對話,這次好不容易在聯合國見了面,也會談了,好像有恢復友好關係的跡象。
誰知一觸及敘利亞問題,兩人又公開翻臉。
普亭明白表示支持現在的敘利亞總統阿塞德,他拿第二次大戰各國聯合對抗希特勒做例子,認為應與阿塞德政權合作,建立一個廣大的聯合戰線,抗擊恐怖分子。歐巴馬則指責阿塞德是暴君,是殺害兒童的凶手,一定要讓阿塞德下台,他主張打造政治過渡機制來取代這位「專制暴君」。
俄美各有立場,可以理解,但兩大國對敘利亞問題如此不同調,凸顯問題難以解決和複雜性。
其實,除了俄美不同調,敘利亞問題還牽涉到另外三個國家,也都各有自己的盤算。
這三國是沙烏地阿拉伯、土耳其和伊朗。他們也都加入這場論戰,分別發言支持或反對阿塞德,讓聯合國大會十分熱鬧。
其中,伊朗力挺阿塞德,提供軍事、情報、武器,最大原因在伊朗是什葉派宗主,要連結阿富汗西部、伊拉克到敘利亞的什葉派,形成一個「什葉半月灣」,所以強調阿塞德政權不能倒,不然會便宜了恐怖主義的伊斯蘭國。
沙烏地阿拉伯以中東伊斯蘭強權與遜尼派穆斯林宗主自居,一切行事君均以控制保障遜尼派與控制伊朗為目標,當然希望阿塞德政權垮台。
土耳其多次協助敘利亞改革不成,轉為協助敘利亞叛軍又不得要領,28日主張國際在敘利亞境內推動安全區,保護人民不受阿塞德政權和伊斯蘭國之害。
聯合國成立宗旨,是要解決世界爭端,但成立70年以來,聯合國真正解決的爭端沒有幾項,一年一次的聯合國大會反倒成了各國爭吵的場所。從各國這次在聯合國為敘利亞問題吵成一團的情況來看,確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