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黑白集 2012.06.20
風急雨驟,讓我們相互祝勉問候:朋友,你還好嗎?
六一二雨災剛去,泰利颱風又來。這兩次災害有一共同點,就是影響範圍遍及全國,幾乎無處倖免。
六一二從屏東一路淹到新北市,被稱作「穿心颱」的泰利,則將由台灣海峽縱貫而過;六一二是罕見的極端梅雨,泰利颱風與谷超颱風共同形成的牽引效果,更有一千五百毫米的累積雨量預測。兩次災害,台灣從南到北,同命相憐。
有些災害有區域性,如八七水災在中部、納莉在台北、八八水災在南部;災害發生後,地方怪中央,中央怪地方,甚至捲入政爭。但當全台皆籠罩在風雨中,特別容易感受到整個台灣的共同脆弱與傷痛。風雨同國,生命共同體的感觸油然而生。
我們應當學習相互諍勸勉勵,而不要只會相互中傷,甚至落井下石。就以停班停課的爭議而言,郝龍斌、朱立倫被批評,陳菊也躲不過。我們剛剛從小林村的慘劇中學會「撤離」這件事,就應當記取當時高雄縣長指撤離是「天方夜譚」的愚妄。確實,我們相互指責的多,只知在別人犯錯時出別人的醜,又常在自己犯錯時諉過別人,卻不知如何為「同舟一命」的台灣,找出一個可以相互慰藉、相互扶持的共生共榮方案。
外頭或許風雨交加,推薦你仔細看一看本報正在連載的《關鍵兩年‧台灣快轉》系列專題。這是在報導另一場正在發生的,更大、更全面,也更嚴重的政經警報;這場災害來襲,路樹不會倒,不會淹水,但可能使台灣一蹶倒地,難以翻身。且看一看這個跨國報導所提供的趨吉避凶、轉危為安的「防災地圖」吧!
風雨同心。朋友,你還好嗎?
兩岸政策/不再是「價值鏈要角」因鎖國十二年?
*聯合報╱記者林則宏/台北報導 2012.06.21
談起李前總統在1996年提出的「戒急用忍」政策,以及陳前總統先後提出的「積極開放、有效管理」與「積極管理、有效開放」,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名譽總會長羅安琪說:「唉,這最糟糕了。」很多人跟羅安琪一樣,認為今天台灣經濟許多問題,都源於這十二年的「鎖國政策」。
海基會前董事長洪奇昌則不認同這樣的說法。他說,從事實來看,民進黨執政期間,非但沒有「鎖國」,對中國還比之前國民黨執政時開放,而且是非常積極的開放。
例如馬總統2008年就任後能夠快速實現直航與中國客來台,都是民進黨執政時從小三通、春節包機、三節包機,以及分階段談判與試點開放中國人民來台觀光所打下的基礎。此外,開放筆記型電腦、晶圓代工等產業前往中國投資,也是民進黨執政時推動。具體數據是2000年台灣對中國出口比重為24.4%,2007年底已提高至40%,台灣對中國出口成長最快的時候,不正是民進黨執政期間?
洪奇昌認為,現今台灣經濟已失去成長動能、國民所得成長停滯,問題出在台灣的產業結構轉型太過緩慢。例如台灣長期以代工為主的生產模式,雖使台灣在全球生產鏈上扮演了關鍵角色,但卻無法成為價值鏈上的要角。
他舉例,韓國薪資至少是台灣的1.6倍,土地成本也比台灣高,但韓國某些產業的出口競爭力還是比台灣強,正是因為韓國產業走向價值鏈的兩端。
「把台灣經濟問題全歸因於兩岸關係,是過度簡化了,」洪奇昌說,大家必須面對今天台灣經濟的病因所在,才能真正改善經濟。
打入國際價值鏈 串起台灣競爭力
*聯合報╱記者王茂臻/台北報導 2012.06.20
前言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今天將以企業管理理論常用的「SWOT」分析法,檢視台灣經濟的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以期在關鍵兩年裡,善用優勢、扭轉劣勢、抓住機會、消除威脅,讓台灣經濟「轉大人」。
上個月,蘋果第三代平板電腦new iPad在台灣首賣,上班族張文昌無法到賣場排隊,他選擇上蘋果網站訂購。令他訝異的是,他下訂後三天就收到從中國深圳工廠直接出貨的new iPad,相較過去他購買第一、二代iPad,足足快了一個月以上。
打入供應鏈 台商夾縫中求生
有網友說,new iPad「太好買,可見不像一、二代那麼暢銷」,但實際不然。蘋果首季iPad出貨一千一百八十萬台,第二季出貨量預估將暴衝二成一舉突破一千四百萬台。國內一家蘋果供應鏈老總說,「消費者能這麼快拿到熱騰騰的new iPad,台商是最大的推手」。
台商德微科技生產的整流二極體,是蘋果iPad或iPhone採用的零件之一,但德微最初並不是生產商,只是一個電子零件貿易商,為了打入國際大廠長期供應鏈,德微決定轉型自己生產。
快速建廠 自動化設備搶地盤
德微在台灣的廠房採用高度自動化設備,潔淨的廠房中見不到幾個作業員,但產品出貨卻飛快,董座張恩傑說,「相同工廠在中國要十個人做,德微台灣廠只要四個人」。德微不只能快速建廠,還可快速、即時的交貨,這是台灣在全球產業供應鏈長期占有一席之地的關鍵因素。
蘋果今年首度公開供應商名單,在一百五十六家供應商中,有多達四分之一、卅九家來自我國,靠著台灣完整的產業供應鏈、全球運籌的能力,台商可以用極具競爭力的成本、蘋果公司要求的速度,做出消費者手中的iPad與iPhone。
符合交貨要求 股票沾蘋果光
然而,要成為全球大廠穩定的供應鏈,背後的基本功可少不了。曾參與蘋果iPhone手機零組件認證的電子工程師林文彥回憶,當初蘋果問他:「韓商說可以半年交貨,你們公司可以三個月交貨嗎?」他當時咬牙說「可以」,回台後跟著研發團隊以廠為家半年,中間錯過了小孩的畢業典禮,終於開發出符合蘋果要求的產品,公司股票沾上「蘋果光」。
台商辛苦代工 賺取微薄利潤
完整的產業供應鏈可說是台灣經濟最引以為傲的優勢,資訊、通訊科技發展程度高,也提供產業成長的利基。不過,這些優勢也受到產業創新集中於特定領域、多元化不足等劣勢的牽制。
再以蘋果供應鏈為例,台商辛苦打進去,但賺的是微薄利潤,一台價值一萬五千元的new iPad,台商在末端組裝利潤只有三百多元,僅百分之二,因此台商必須「衝量」才能累積絕對獲利。
現在情況又有新變化。回到蘋果例子,韓國三星與樂金因為掌控記憶體與螢幕關鍵技術,幫蘋果代工利潤原就高於台商,如今韓商又有自由貿易協定(FTA)新武器,台商可說是剉咧等。
韓美FTA生效 嚴重威脅台商
韓美FTA三月生效,韓國輸往美國有多達八千六百餘項產品免關稅,免稅比重高達百分之八十二,作為台灣在亞洲最大的出口競爭對手,韓國拿著FTA這柄新利劍,已嚴重威脅台商。
台日商貿同盟 台灣另扇機會之窗
*聯合報╱記者王茂臻/台北報導 2012.06.20
自我檢視 台日同盟
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最近在日本舉辦一連串的台灣投資說明會,場場爆滿;在台灣,「在五星級飯店用餐時常碰到同業,」一位會計師形容,「大家都忙著介紹日本企業與台商認識」。還有家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去年底成立了一獨立部門,專門服務外商來台併購、投資或新設公司,因為這一年來外商,特別是日商來台考察投資或設廠的案例激增。
日商對台灣投資到底有多熱,看看統計數字就知道其溫度。今年前兩月,有三百十八件外商來台投資案、合計投資約四‧四億美元;其中,有六十九件是日商,投資金額占了二成六,高居第一,比去年同期激增一‧五倍。
黃金關鍵期 好好把握
前副總統蕭萬長上月到工商團體三三會演講時點出了其中的關鍵。他說,台商應該利用當前的兩岸形勢發揮台灣與日本在產業互補上的優勢。台灣加日本,蕭萬長認為,這是台灣經濟「轉大人」的最佳機會;他並呼籲大家要把握關鍵期,讓台灣經濟脫胎換骨。三三會的成員多數是台灣年營業額超過二百億元的重量級企業,合計占台灣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六成。
台日商界合作一直很密切,政界高層次的交流則始自李登輝時代。台灣產業過去追隨著日本這隻「雁行理論」中的雁頭而行,雁頭曾經消沉,台日經貿往來也受此影響。如今,日本因為日圓升值、東日本大地震的衝擊及泰國水災的教訓,再次加快海外生產布局。
眾裡尋他千百度,因著台日政商二十年來的關係緊密,讓台灣再度成為日商的優先選擇。「這真是台灣的大好機會,」蕭萬長說,這是台灣新一波產業轉型的關鍵之一,一定要好好把握。
日商+台企 最佳拍檔
「抗日的仇恨以及中共的宣染,使中國與日本之間自1998年以來存在著難以言喻的不信任感,」一位常年往返台灣、日本及中國三地的三三會成員說,很多日商要經過台商,與中國做生意,台日信任與交誼無疑再次強化了這層關係。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說「日商透過台灣進軍中國市場,多了台商這位得力助手,也多了保障」。
蕭萬長或黃茂雄對日商結合台商進軍中國或全球市場的預期非一廂情願,已轉任台電董事長的前經濟部次長黃重球就說,日商重紀律、重團隊合作,與台灣企業有彈性的特質,「是最佳拍檔」。
安侯建業的一位會計師說,他的日本客戶近期這麼積極想要投資台灣,「政治穩定與產業鏈完整是兩個主要原因」。這家日商認為,未來幾年台灣沒有重大選舉,兩岸關係也很穩定,今年初到台中考察工具機設廠時發現,他所需要的零件供應來源,「在方圓三公里內都可以找得到」。
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林祖嘉認為,台灣除了需要藉由ECFA免除各國與我談判自由貿易協定的顧慮,外商也會看中這個「橋樑」,布局台灣,放眼中國市場。
龍頭策略轉舵~台灣供應鏈贏的方程式
*聯合晚報╱記者嚴珮華/台北報導 2012.06.20
過去30年來,台灣從上游晶圓代工、中游電子零組件到下游組裝,強大的水平分工供應鏈一手掌控全球電子業;但如今,受Apple、三星國際品牌集中化;韓國、中國等全力支持國家的品牌,並進行深度的布局與挖角下,台灣電子業昔日叱吒風雲早已不再,更嚴重的是在急劇的結構性調整下,台灣電子業30年來構築的全球供應鏈面臨斷鏈危機!
台灣電子龍頭產業從鴻海、友達到台積電,三家營收加起來約4.2兆的台灣大廠,正進行轉舵。從轉型、聯日抗韓、到技術優勢下手,打造台灣產業贏的方程式。
2012年5月10日,鴻海集團在上海浦東舉行中國總部動土,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典禮上宣示,「從今天開始走上商貿的富士康」,富士康將由外銷導向、加工貿易型,轉向科技、內銷服務型企業。
鴻海 對抗三星領頭羊
製造轉型商貿、入股日本Sharp聯盟抗韓雙管齊下
鴻海是全球第一大電子代工廠,從最熱門Apple的雙i,到任天堂的Wii、HP的PC,都來自鴻海工廠產生。鴻海在全球有120萬名員工,全年營收超過3.4兆元,在全球歐、美、亞洲都有工廠的鴻海,過去不斷以購併進行上下垂直整合者,被喻為電子怪獸的鴻海富士康集團,就在郭台銘一聲令下,宣布巨獸轉舵,投下電子業的震撼彈。
鴻海從「工廠→技術→貿易」導向,轉型為「貿易→技術→工廠」導向,因應時代的改變,進入Smart Age,加上3月份鴻海及郭台銘個人宣布斥資約473億元入股日本Sharp以及大阪10代線,有了Sharp的合作夥伴,揭開台、日國際龍頭合作,聯日抗韓 ,拉起最鮮明的旗幟。
郭台銘更在股東會上立誓,要用生命擔保,與Sharp結盟一定要成功,最快在兩年內打敗韓三星登上全球第一。進入Smart Age,採用的策略為「就地生產」、「虛擬實境」、「如虎添翼」,在製造上就地生產,除了與Sharp 將在全球200個點就地生產,其中在中國快速複製50個據點,就地生產。銷售則採行「虛擬實境」,即不採用實體通路,不以銷售員銷售,採取工程師量身訂做,48小時到府服務裝卸等,以網路行銷讓商貿「如虎添翼」。
目前的銷售,除了Sharp結盟外,並與VIZIO、Sony合作,目前已有三品牌,目前正計畫與其他日系廠牌合作,形成強大的Smart Age陣營,力抗三星。郭台銘強調「我們現在是要對抗三星,只要三星做的,我一定聯合大家來,對高麗棒子,我一定打它一棒。」
事實上,這個結盟,已發揮初步成效,Apple iPhone 5已傳出面板將三星排除在外。
友達 轉向與Sony合作
合作下一代主流技術OLED電視,開拓新藍海
面板雙虎之一友達董事長李焜耀今年股東會上,以去年大虧向股東道歉。針對韓軍,他表示,其他國家都挺自家的品牌,但是,我國的採購面板都是用韓系,這樣的政府與採購政策令他無奈的苦笑與搖頭。
繼鴻海入股夏普後,傳出Sony與Panasonic將在下一代技術主流-OLED電視事業進行合作,面板大廠友達將與Sony合作量產電視。這也是台灣面板廠第一次以先進技術與日系大廠合作,友達董事長李焜耀表示,「與日本Sony 的合作不是『聯日抗韓』而已,因為合作若只能有單邊獲利不會長久,由於日本電視品牌近期營運不佳,雙方因此技術交流,未來友達也將持續與其他品牌大廠合作。」
友達,過去最積極的是聯中,與中國品牌結盟,形成出海口,但是,2009年金融風暴後,中國積極扶植自家的面板廠,向韓、台、日深挖人才、找技術,因此,轉向日本結盟,面板現在要比的不只是尺寸大小,更要比技術。
友達與日本Sony合作,也證明了友達在OLED、AMOLED上的技術。
台積電 站在半導體中心
技術領先、生產製造能力領先、客戶信任
在韓國三星等深度垂直整合衝擊下,唯一未受到打擊的當屬台灣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認為三星是「可畏的對手」,但並不害怕,他認為,台積電的商業模式,絕對是「如日中天,因為我們提供的是fundamental technology(基礎科技),無論IT產業怎麼變,都變不出這個基礎之外」。台積電以強化基本工,以前電腦需要半導體;現在,雲端技術、手機、平板電腦,更需要半導體;而台積電,就站在半導體的中心,打入新的供應鏈體系。
今年台積電宣布大幅增加資本支出到80-85億美元,擴大28奈米製程領先優勢,要再度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世界上沒有一家12吋晶圓廠,一年內先進製程可以從零,增加到月產五萬片,台積電可以說是用盡吃奶的力氣」,台積電發言人何麗梅形容台積電多努力拉大與競爭對手的距離。
現在三星要全力以赴要進入這個領域,更要保持技術的領先。張忠謀說,「假如我們技術跟不上了,客戶只好去找Intel代工,但找自己的競爭者代工,無異是『與虎謀皮』啊!同樣的,若客戶去找三星代工,可說是『與狼共枕』。」「我對三星比對蘋果更熟悉,我知道其弱點與強項;而且台積電最擅長的半導體技術與生產,我不認為我們會處於劣勢。」
台積電因此深耕技術,十多年來,幾乎全世界的IC設計公司都成為其客戶,市占率逼近50%,最熱賣的iPhone和iPad裡,都藏著台積電的產品。張忠謀說,技術領先、生產製造能力領先、客戶信任,才是公司屹立不搖的關鍵。
杜紫軍:台、日、中合作 最佳黃金三角
*聯合晚報╱記者郭玫君/台北報導 2012.06.20
日本向來是我國重要合作夥伴,近期更因兩岸局勢、日本國內經濟環境改變,促使台日產業連結在廣度與深度均更甚以往,這對加速台灣經濟轉型、開拓經濟新局,有很大的助益。經濟部次長杜紫軍表示,近幾年台日交流達歷年高峰,台日合作已蔚為一股新的潮流與趨勢,加上ECFA簽署後,兩岸間關稅降低,就台、日、中三方產業優勢及產業布局角度而言,可望成就黃金三角的絕佳組合。
杜紫軍分析,台灣具有完整的高科技與製造業產業鏈,且產品創新與商品化能力強,日本企業則具有技術、研發、品牌形象與商譽等優勢,此外,日資企業在設計、前瞻應用技術能力上,向來是亞洲產業的龍頭。台日產業有很大的互補性,能讓跨國經驗較少的日商選擇台灣作為海外據點,也能讓已進入全球市場的日本企業借助靈活度較高的台廠快速布局海外。
台商想返鄉 政府何時築好巢?
*聯合報╱記者王茂臻/台北報導 2012.06.20
創信鞋業董事長吳振昌說,若我國自由貿易島的政策落實,在台創造「虛擬境外」的生產條件,台灣生產優勢不再輸國外。「這些年來在全球追逐低廉生產成本的台商,就像倦鳥一樣,想歸巢了,」但他反問:「馬政府何時能築好巢?」
創信鞋業五十六年前在彰化發跡,廿多年前轉往中國設廠,但位在彰化福興工業區的廠房一直沒賣掉。
吳振昌一直期待台灣能創造自由貿易島的完美條件,讓本土製鞋業重溫過去的黃金年代。
台灣鞋業過去卅年來轉戰全球各地,哪裡生產成本低、就往哪裡去。吳振昌說,他當年去中國設廠算是晚了,「在製鞋公會廿七個理監事中,我是最晚去的」。
創信在台灣發展卅餘年,才因生產成本上升而不得不出走,但去中國發展後才不過廿年,又面臨跟當初台灣類似的發展瓶頸,例如貨幣(人民幣)大幅升值、勞動力成本快速增加、環保要求提高等。
吳振昌預期,未來台灣鞋業在海外逐水草而居的「賞味期」,大概只剩下五到十年,也就是每五年到十年,就要面臨尋找下一個更便宜生產基地的關卡,「如果想廿年不遷廠,現在大概只能去非洲設廠了」。
馬總統宣示政府要加速打造台灣成為自由貿易島,吳振昌認為,若政府能在台灣內部建立「虛擬境外」的經濟特區,解決勞工、原材料進口等問題,對外則是加速與主要貿易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一內一外都能兼顧到,我一定馬上回台灣設廠」。
專家獻策/詹文男:5要素 創新供應鏈
*聯合晚報╱詹文男/記者周品均/整理 2012.06.20
台灣電子業供應鏈面臨著大環境需求疲弱以及競爭加劇的考驗,電子業如何重新建立競爭力的議題,時常占據新聞版面。我的看法是要先從電子業供應鏈面臨的問題與困境來分析,首先,以往台廠僅將組裝等下游製程移至中國生產,近年來,上游生產聚落也逐步轉往中國,不僅是關鍵零組件的生產基地外移至中國,國內電子業人才遭中國國企挖角也是一大問題。
另一項台灣產業困境,在於台灣高科技產業市場於2000年之前布局發展成熟、規模龐大,但遇上這幾年全球大環境景氣的遲緩,雖有智慧型手機等新應用出現,然而,需求卻隨著大環境出現遲滯狀況,導致台灣電子業成長有限。
談到台灣電子供應鏈發展態勢,台廠近年來並非原地踏步,透過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的改變,一方面逐步移往通路與品牌等價值活動下游端,另一方面則朝向整合、技術服務端前進,已不再只是像過去僅專注於生產活動,台廠中以台積電、聯發科、宏達電做為指標,三大廠都不能再像過去只賺取低毛利。
再來談談台灣電子供應鏈未來發展角度,創新、人才、新市場、標準化與結構調整等5大要素,將是台灣電子業打造新供應鏈、在全球競爭加劇的情況下轉贏的關鍵。從台灣產業價值活動來看,台灣具有量少質精的優勢,在打造新供應鏈的過程中,產業應走向創新設計為主軸的發展方向,從過去專注於硬體轉向為軟性經濟的發展,並以創新設計為核心,再加上中國為生產腹地的策略,產業才能往更上游的設計或更下游的服務價值發展。
「發展創新能力」將是未來不可逆的趨勢。若從創新能力建立的課題來延伸,改變過去製造端的思維,轉向創新研發基礎;要做到前述目標就需要國際人才的經驗與支援,未來應積極延攬國外人才,藉以打造創新研發環境。
另一方面,隨著歐美經濟體成長的趨緩,新市場的開發更顯重要。未來台廠應利用建立創新能力,以及將中國做為生產腹地的優勢,積極開發金磚四國、東協等新興市場,找尋新的需求動能,在成長強勁的新興市場中掌握新藍海商機,掌握新市場,將為台廠帶來新一波機會。
此外,隨著台廠與中國供應鏈越來越緊密的合作,未來能否藉由與中共的合作,強化制定標準與規格的力量,擺脫過去歐美市場主導規格與制定標準的窠臼,這將是台灣電子供應鏈能否展現新氣象的一大要素。
最後,應針對台灣電子業如何打造新供應鏈、掌握贏的契機做深入研究,讓台灣電子供應鏈由過去只注重硬體,進一步升級,利用過去在IT產業累積的優勢,進行產業的活化與再生,以調整產業結構狀態。
專家獻策/朱敬一:政府拚效能 動起來
*聯合晚報╱朱敬一/記者林進修/整理 2012.06.20
最近幾年,台灣整體競爭力下滑,國力停滯不前,我認為問題出在政府效能不足,而非民間企業表現欠佳。就拿WEF(世界經濟論壇)及IMD(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這兩個國際最知名的評比機制來說,台灣近幾年的各項表現中,政府效能都落後於企業效能,不難看出端倪。
若要問我為什麼近幾年台灣的競爭力沒有明顯上揚,甚至有虛耗蹉跎的情形?可以很明確地說,問題在於政府效能不好。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曾感慨表示,台灣有事務官心態的官員太多,而有政務官心態的人又太少,真是一語中的。
蘇起指事務官普遍有三個心態,一是怕圖利他人,二是怕政黨輪替,三則是怕觸法。既然大環境如此消極,使得很多菁英不願到政府當政務官,因為「轉不動」這個機器。也因為大環境如此,有很多第一流人才不願和政府打交道,因為「使不動」這個僵化的制度。
我到政府部門工作一年多來,確實也有些許的體會及經驗。那就是,除非你對這個體制精熟到不行,可以找個洞鑽過去,要不然就要找到另一條路,從旁繞過去,否則無法轉動這個大機器。但坦白說,這兩件事真的很難;我一年能做成兩三個突破,就已經精疲力盡了。
我舉一個例子來說,當時為了發展六大新興產業而擬定「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時,從美國找來The Vertical Group創投公司執行合夥人張有德,請他募資設置台灣生技創投基金 (TMF),並在一年內籌募50億元資金。
這一年來,張有德來回台灣美國不下二十次,在台灣聘了兩個專職人員,也請會計師事務所及律師事務所去了解所有財務、法律的問題,前後自掏腰包花了近一千萬元。
如今,一年過去了,在政府規則一變再變、繁瑣法令及僵化制度規範下,資金募集不如預期,台灣生技創投基金幾告胎死腹中,結果卻惹來「水土不服」、「去國經年」等風涼話,把張有德的鬥志及銳氣全都磨光了,也嚇跑了其他投資人。老實說,我深深覺得對不起他,政府也對不起他。
回想當年,張有德並不是自己要接這份工作的,而是陳添枝、蔡勳雄及劉憶如這三位前後任經建會主委一再請託下,我才特地飛去美國邀請他出馬幫忙的,且他的計畫書也經政府七人審查小組審核通過,已屬國家重大政策之一,怎會搞到如此下場?他為台灣花的經費有人付款嗎?有人代表政府向他說對不起嗎?想為台灣做事的下場該是這樣嗎?
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有四大支柱,除設置台灣生技創投基金外,催生超級育成中心、推動轉譯研究生技中心、成立食品藥物管理局則是另外三個支柱。少了台灣生技創投基金這個支柱,台灣生技產業還有另三個支柱撐著,仍勉有可為,但國際生技專家蘇懷仁回國掌舵的超級育成中心,如今也面臨同樣的官僚體制障礙,台灣生技產業未來的發展,確實令人憂心。今年11月,蘇懷仁會做個決定是否再玩下去。我很怕,到時又要對他說「對不起」。
從張有德和蘇懷仁的處境,不禁讓人覺得我們這個政府是鐵板一塊,不尋思自我改造僵化體制去配合人才,反而要求所有人才來配合僵化體制。
更令人擔心的是,當這些千方百計邀請回來效力的人才遇到挫折時,社會普遍有種「他們是水土不服才做不下去」的氛圍,讓所有想為台灣做事的人才心寒、無力、氣結。
政府一再高喊人才危機,也一再從海外找來專業人才,但僵化的制度及觀念不改變,找再多的人才回來也沒用。我打個比方,劉備若沒有尊重諸葛亮的決心,就沒必要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馬,如今亦然。
台灣的生技產業或範圍更大的科技產業,其實還很有可為,但其前提是政府願不願意大刀闊斧突破僵化的制度,提升整體效能。只有政府部門不要空轉或停滯不轉,台灣才能快轉,全速迎上前去,昂立在競爭激烈的全球板塊上。
專家獻策/許勝雄:拿出大戰略拚經濟
*聯合晚報╱記者嚴珮華/整理 2012.06.20
迎戰FTA準備好了嗎?
招商策略夠吸引人嗎?
產業人才優化如何落實?
世界銀行最新的報告,今年全世界經濟疲軟,全球經濟成長率只有2.5%,開發中國家經濟成長率只有5.4%。全球經濟與金融進入「警備狀態」,對台灣的影響很大,領導人應以宏觀角度,拿出因應對策來對應當前的局勢,並應整合朝野與企業共同討論,努力做好準備,以避免產業喪失先機,陷入危機與困境,使得國家整體競爭力受影響。
台灣目前面臨的問題有三。一是投資意願不足, 二是出口不振, 三是消費、內需低迷。國家領導人應採取更自由化的策略,提出因應措施。建議政界領袖應召開「財經會議」,以「救經濟、護台灣」為題,且越快越好,如果召開大型財經會議曠日廢時,那應立即召開小型的財經座談會議,除解決燃眉之急外,應為台灣永續發展訂定願景、目標與策略,政府應有「大戰略」以引領台灣經濟發展!
若從區域經濟整合來看,應避免台灣被邊緣化,韓國僅9年就簽下8個FTA,我國與韓國的差距越來越大,在未來2年內中、韓、日三國將簽FTA,若成形,將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占全球百分之廿。而韓國甚且認為日本的動作太慢,因此,想加速中、韓的FTA,使得台灣ECFA的時間紅利、優勢已進入倒數計時。
韓國FTA有一致性的專責體系負責,反觀我國,國安會有為FTA準備好戰略了嗎?除了國安會,行政院有具實力位階的專責單位嗎?其位階如何能整合其他部會?建議應考慮FTA專責單位,應拉高至行政院本部,「全力以赴,以竟其功!」
其次,台灣目前想加入TPP區域經濟體,但台灣所憑據的是什麼?世界各國都為因應經濟環境不佳,盡全力海外招商引資,台灣的招商策略為何?如果要做經濟特區,讓鮭魚返鄉,包括勞工政策、白領人才、技術、教育與資源的搭配?招商需有強有力的政策,外商投資無法遍地開花,投資了A國,即無法投資B國,別人是拉力,但我國是推力(往外推辭的力量)且我國由中央招商,但地方缺財源,建議加強回饋地方,而中央與地方財稅應重新劃分,以免地方力阻,形成惡性循環。
第三,提升台灣投資環境,政府應從人才培育,優化產業結構,提升所得著手,台灣10年前大學畢業生起薪為2.8萬元,但現在只有2.2萬元,企業剝削、個人所得下降,這樣絕不會走向均富。而優化產業應做到如何讓傳產升級、讓新產業能加速推動,工研院、商研院、資策會、中國生產力中心、各大學育成中心與教育推廣部也要參與實質研擬,方能達成製造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國際化。
政黨政治能提升執政的績效,政黨應提出有利於所有人民、社會福祉的財政、國家發展大計等政策,但台灣政黨政治並未成功。任何一個下台的政黨,竟就變成反對黨而非在野黨,然反對黨不等於在野黨,在野黨不會僅為反對而反對,而是要為其下一次的執政做準備,但台灣沒有。反觀韓國,不論何政黨都一致以發展國家政策為最高原則,其政策有延續性,在一致性與延續性下,因此能提出更優化的政策,當然,國家越來越強大。
台灣的政界領袖應有更開闊的心胸,對不同階層作出的貢獻都予以肯定,勿破壞30多年來和諧的社會,應致力於沒有藍綠對立的時代、消弭10年來政治層次的對立,重新找回溫良恭儉讓的台灣,為人民幸福、為社會福祉,為建立一個安居樂業的國家社會而努力。
專家獻策/施振榮:挑戰困難 「贏」向全球
*聯合晚報╱施振榮 2012.06.20
近年,中國再崛起,大陸市場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亞洲市場比重持續成長,加上服務經濟未來的發展潛力無窮,而且台灣民主制度及多元價值社會,更可說是全球華人之典範,這是我們的機遇。
雖然我們看到了台灣未來的機會,但許多挑戰也同時伴隨而來。諸如我們要借重中國贏向全球的機會,但台灣也受政治思維保守所困;雖然服務業的發展潛力大,但政府對於服務業的管制思維,在在也讓台灣的服務業未來發展受限。
此外,台灣目前亟需的品牌行銷國際人才,由於台灣市場太小,缺乏舞台來養成人才;在此同時,台灣也面臨來自韓國的強勢競爭,加上中國企業的企圖心強,都將成為台灣未來在國際上的競爭對手。
面對這些機會與挑戰,所以我提出「千倍機會、百倍挑戰的服務業」,時值台灣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時刻,我認為台灣未來發展的機會,就在服務業國際化。
台灣應借重科技產業及台灣服務模式較適宜華人市場的契機,而政府主管各類服務之部會在心態上應由管制為主轉成管制及發展並重,有共識者的先行者則要建立起示範性的成功案例,由小而大慢慢做起。
當然服務業未來發展的機會很大,相對挑戰也大,但我相信只要能挑戰困難、突破瓶頸進而創造價值,就能抓住機遇,帶領台灣迎向「黃金百年」,這也是台灣經濟與產業發展轉型的關鍵契機!
不過當前我們也面臨社會組織文化成為阻礙我們發展的瓶頸,諸如「半盲的文化價值觀」,讓一般人只重現在、直接、有形的價值,而忽視未來、間接、無形的價值;又如「資源分配的齊頭文化」,讓有限的資源未能聚焦重點突破,也缺乏競爭機制等等。
要突破台灣未來發展的瓶頸,我建議各組織領導人就應該率先挑戰困難,鎖定瓶頸之處,由上而下、借重媒體,藉由強力溝通以形成共識。此外,在研議新機制時,尤其有關資源重置(含方向、時程、配套)績效評估及獎懲辦法,要進行公聽以廣納意見。
如果領導者能以長期抗戰之心態,一棒接一棒,堅定改革的方向目標,策略與時俱進調整,掌握台灣未來發展關鍵的兩年,藉由溝通讓決策形成共識,痛下決心馬上行動,啟動變革並建立新的文化與機制,一定能讓台灣贏向全球!
(作者為宏碁創辦人)
*在任何時刻,全國軍民都要謹記中共是時時刻刻要破壞我國的產業聚落、產業鍊、軟化我們的態度,要分化我們彼此,是遠比韓國更企圖讓我們陷入內患、無敵而自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