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7-30 19:45:14| 人氣1,63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問題》中共禁報溫州慘劇 中媒悲憤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中央社 2011.7.30

中國高鐵追撞持續延燒,中國中宣部對媒體連下3道禁令,要求只能報導正面和官方消息。不少記者在微博(微網誌)證實此消息,1名編輯說,「百家報紙在撤版,千位記者被擊碎。」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8日出席「7.23鐵路事故記者會」,當時他指示處理溫州動車事故「公開透明」的宣示仍言猶在耳;外電今天卻報導,中共中央宣傳部昨天連下3道禁令,禁止媒體再報導這起事故。

來自中宣部新聞局的禁令稱,「鑒於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境內外輿情趨於複雜,各地方媒體包括子報子刊及所屬新聞網站對事故相關報導要迅速降溫,除正面報導和權威部門發佈的動態消息外,不再做任何報導,不發任何評論。」

中宣部禁令下達之後,微博上一片哀鴻遍野。多家報社編輯在微博上貼出被撤下的版面,也有記者在個人微薄上散佈再也無法見報的新聞。

「21世紀經濟報導」的編輯抱怨,原本有8個版面的「溫州動車追尾事故」相關報導,不得不臨時撤版換稿;「中國經營報」則有8個版面被迫臨時換稿。

此外,中國各報記者陸續證實,「新京報」、「錢江晚報」、「華商報」被迫連夜撤下數個版面。1名資深媒體人說,「向所有突然再次投入工作、無奈填版的夜班編輯們致敬。」

報導說,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的相關稿件也被禁止刊出。昨晚新華社臨時向所有報社訂戶發出緊急通知,暫緩使用先前發出的7.23動車事故調查報導稿件。

此外,中央電視台「24小時」的製片人王青雷因在節目中批評鐵道部,遭到停職。29日開始,中國各大入口網站大量削減溫州動車新聞條目,專題頁面不見蹤影。

「新京報」1名編輯上網解釋被迫撤版的過程,「堅持又堅持、妥協又妥協之後,僅存的4個版也被和諧。沒辦法,我們要為2000多個新京報員工的飯碗考慮。」

1名北京媒體人說,「為今晚的扼殺氣憤卻又無奈,不得不從。在中國,一切媒體都是黨報,一切新聞人都是臭不要臉,一切遇難者都是我們自己。」

另1名廣州報社的資深編輯說,「今夜,百家報紙在撤版,千位記者被斃稿;中國,萬個遊魂無處安放,億個真相正在破碎。這個國家,無數隻惡棍的手,在羞辱著你。」


中國學者:解散鐵道部
* 中央社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日前就7.23鐵路交通事故善後事宜,向全國人大及國務院提出9項建議,其中包括撤銷鐵道部。

美國之音中文網指出,胡星斗的建議還包括設立鐵路總局,歸交通運輸部管理。鐵路總局只負責鐵路規劃、管理與協調、監督,不負責具體經營管理。

中國近20年來進行了數次行政改革,許多中央部門分分合合,有好幾次機構改革都計劃撤銷鐵道部,但最後都沒有付諸實施。時任鐵道部長劉志軍不久前剛因腐敗醜聞而下台。

胡星斗還要求徹查事故具體原因、真實死亡人數以及究竟是誰在背後發出一系列荒唐指令。胡星斗說,沒有真相就沒有正義,會極大地損害人民政府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胡星斗對美國之音說,目前一些部門的做法無異於自殺,飲鴆止渴,他們做出各種禁令,企圖阻撓民眾獲得真相,「實際上對於政府來說,相當於是在慢性自殺。」

北京的時事評論員、中國政法大學法制新聞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傑人,非常贊成胡星斗要求撤銷鐵道部的主張,還呼籲鐵道部部長盛光祖引咎辭職,「展現一個政府對人民負責」。

對於調查工作,胡星斗也表示,事故調查關鍵是要獨立,不能「自己查自己,左手查右手」。根據中國目前的形勢來看,他認為最佳的獨立調查人選應當是全國人大成立的特別委員會,最高人民檢察院也應當介入調查。


中共禁報中國高鐵溫州事故 香港記協發飆
* 中央社 2011.7.30

香港記協今天發表聲明,抗議中國共產黨中央宣傳部下令中國傳媒對溫州事故只能報導官方說法。聲明指出,「對此深表憤怒,要求中宣部撤回禁令,讓傳媒自由報導真相。」

29日是中國高鐵溫州慘劇罹難者的頭七,卻傳出中共中央宣傳部當天下令禁止各媒體報導溫州事故。

香港記者協會今天大動作發表聲明,表示「驚悉」中宣部要求「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相關報導迅速降溫,除正面報導和權威部門發布的動態消息外,不得再做任何報導或發表評論。

聲明指出,因中宣部最新指令而臨時撤版的媒體,包括21世紀經濟報導、中國經營報、新京報、錢江晚報及華商報,這些媒體分別撤下2至8個版面。

聲明還說,中宣部曾下令媒體,關鍵資訊要以中央人民政府新華社為準,還要求各媒體召回在溫州採訪的記者。

記協表示,反對中宣部下達指令、限制採訪自由,呼籲中南海撤回指令,不要對報導者秋後算帳。

香港記協指出,香港是全中國唯一享有新聞自由的地方,呼籲香港傳媒「履行天職,站穩新聞專業的立場」,報導事故的真相。


有品牌沒魅力 中國家電止步香港
* 中央社

中共發展「美的」、「TCL」等家電品牌,逐漸打開海外市場,卻始終無法在香港站穩一線位置。學者認為,香港人對中共力薦的家電品牌認同度遠低於日本品牌,甚至多抱持負面評價。

香港商報報導,中國家電企業已從較低層次的代工走向自主創新,致力於高端核心技術開發,卻無法在香港殺出重圍。

有業者認為,原因出在中國電器廠商認為香港只是個「小市場」;不過,觀察家說,香港有700多萬人口,加上每年超過3000萬人次的旅客量,每年整體電器零售市場總量約250億港元(約新台幣926億元),重要性與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並駕齊驅。

報導說,知名雜誌「Campaign」與研究機構TNS訪問亞洲地區3322名消費者,排列出最新「亞太品牌100強報告」,中國家電業沒有任何品牌進入100強。

「Campaign」分析,亞洲消費者仍將中國視為世界電器代工國和低端生產國,顯示中國企業在亞太區的品質管理工作不算成功。亞太消費者普遍認識韓國品牌如三星(Samsung)和現代(Hyundai)、日本品牌如三洋(Sanyo)和新力(Sony),但很少人叫得出中國品牌。

香港城市大學市場營銷學系特任講師譚桂常則分析,中國家電在香港舉步維艱,原因可能在於使用後評價遠低於廣告效果。

台長: 台北光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