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內有人在報章雜誌上,頻頻籲請總統馬英九不要被極少數人的意見所影響,應該大步邁開、走向北京,卻不明言現在的中共政權要取得的不是你的心,而是要越過你,主宰一切
* 趙卿惠
退役將領到仍有敵意的國家發表「同為中國軍」的言論,國家卻無法以對,甚至總統府也只能淪為無奈;塑化劑風波火燒台灣,總統卻在各地演講時無視於民生問題的嚴重性,語出戲謔。
這兩件事凸顯了一個事實—當國家的領導階層成了「國家的陌生人」,人民如何為家?
執政黨的責任在於讓政府運作。塑化劑事件不只是一件「流感」,而是一起讓台灣丟臉,砸掉台灣招牌的「毒化」事件。政府的反應卻是限度能力,將所有的困頓與風暴全鎖在衛生署。其實「毒化」事件,對許多國家來說,都是列為「國家安全」的一環。
食品安全無法保障,醫療用品也含有「毒塑」,追究責任業者是必然,但政府「束手無策」的態度讓人不敢苟同。
把別人的傷痛拿來當做「玩笑」就是一件低劣的行為。國家的領導人,對外公開演講時,當起陌生人,說高中喝果汁時並沒有塑化劑。台灣是要選一位有能力的總統,不是要選一個笑話戲路廣泛的技藝團。請執政黨給人民「一個政府的高度」,不要再做陌生人。
退役將領「離經叛道」跟中國唱和,台灣的政府卻拿這群人「沒有法度」?
國家的陌生人多了,國家的意識就弱了。過去拿「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政要們,也被塑化了嗎?
終生俸
*聯合報╱黑白集 2011.06.09
終身俸一詞,有「終身領受的俸給」的意思。領終身俸的退休將領,面對這一份俸給,應當仍然維持幾分「因公受俸」的心情,不應作出有失身分乃至引爆親痛仇快的言行。
退休將領赴中國參訪,甚至出以團隊形式,久已引人側目。日昨傳出,在北京舉行的「中山‧黃埔‧兩岸情」座談會中,中共解放軍現役少將羅援,引據一名台灣退休將領的話說:「今後不要再分什麼國軍,共軍,我們都是中國軍隊。」據稱,被引述的說話者是我國退役空軍上將夏瀛洲。
此說傳回台灣,輿論譁然。國防部發言人稱:「說這樣的話不但沒有資格作中華民國的軍人,更對不起六十二年來為台灣海峽犧牲奉獻的國軍袍澤。」
夏瀛洲已出面否認說過那句話,據稱羅援亦否認曾作「引述」。但如果真有此言,何止對不起犧牲者,更如何對得起現役的國軍三軍將士?在「一中各表」的政策下,對「中國」的認知既已「存異」,如何說「都是中國軍隊」?又在「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策下,如何說「統一是我們的歷史任務和使命」?這些退休將領倘有此言,教國策如何鞏固?更教我國現役三軍為誰而戰?為何而戰?
林毅夫一九七九年「陣前叛逃」,迄今仍被視為「行為繼續犯」;只因他原是軍人身分,若是平民早已銷案。同理,這些退休將領不能自喪武德,晚節不保,惹人非議。
兩岸倘仍落到由軍人來終結兩岸關係,那必是一個大悲劇。若要「和平發展」,軍人就要少說話,何況是退役軍人?
張治中們 許歷農們
* 愚工(台商)
許歷農上將率領訪問團到北京,國軍高階退役將領口出「今後不要再分什麼國軍、共軍,我們都是中國軍」的失格談話,引起朝野譁然、同聲譴責。
「許歷農們」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的說法成了今日與中國友人茶敘的話題,於是,當年代表國民黨與共產黨談判,最後卻叛逃到敵方陣營的國民黨將軍張治中成了焦點。張治中曾與何應欽等人並列為「蔣介石的八大金剛」,更是國共談判的主談人物。諷刺的是,張治中談著談著卻談到共產黨的陣營裡去了,因此而被國民黨冠上「張逆治中」的稱號。但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裡,張治中卻被譽為「和平將軍」並有「唯一沒有同共產黨打過仗的國民黨高級將領」的稱號。
諷刺的是,文革初期紅衛兵到張治中的北京住處翻箱倒櫃。張治中問:「你們憑什麼抄我的家」。紅衛兵頭頭氣勢洶洶地反問:「你是什麼人,什麼歷史?」張治中氣得從靠椅上站起來說:「我是什麼人,你們去問毛主席好了,去問周總理好了。」紅衛兵砸了只花瓶,拿走了張治中的佩劍,還責問為什麼不掛毛主席像和語錄。
今天的「許歷農們」與張治中一樣,也都打著和平旗號,也都是「沒有同共產黨打過仗的國民黨高級將領」,不同的是,他們還沒被中國默許的紅衛兵羞辱及迫害前,馬英九為了選票趕緊將其定性為「背叛人民」,這與稱其「許逆歷農們」無異。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喜歡「標榜高道德」的政黨,這從「張逆治中」一直向周恩來表示希望加入共產黨,卻被用各式理由婉拒可以得到佐證。理由很簡單,像張治中這樣的降將,只是個能利用不能重用的人。
為何軍人奔走兩岸
* 聯合報╱張博智/自由作家(高雄市)2011.06.09
許多軍人,尤其是老將們,他們從軍的初衷就是捍衛中華民國,而且對國家「統一」與「壯大」有著深深的期待,當他們在役時大都謹守分際,即使在政黨第一次輪替後對台獨當道困惑,他們仍然能夠把握軍人不干政的原則保持沉默,雖然有許多不以為然。一旦解甲歸田,還我本色,從其初衷,先有不平之鳴,再集結潛行遊走兩岸,如今則因為兩岸和平發展態勢變得更加明朗,乃皇而堂之的鼓吹和平統一中國強。
老將之所以老驥伏櫪奔走兩岸,應是憂心現狀紛紛擾擾、內耗自損的強烈反射。老軍人都有強烈使命感,他們怕台灣在分化的氛圍中失去立足之地與發展之機。將軍們汲汲營營於兩岸爭作和平天使,或許正是對政客不誤本卻誤國的反彈?
政客們應該先自清自律,議政當以國家和平發展、民生安居樂業為重,不要儘拿意識形態當令牌以妄為。另外,將軍們也該自我省思,退了就裸退,這樣過度熱心操持只會徒增話柄,不但被對岸拿來當統戰工具,也會被有心政客當作攻訐的對象,徒增時政困擾,尤恐葬送軍人形象。
老將們一生從戎,有功國家,四處遊走以彌補長年羈旅的缺憾足矣,至若磨頂放踵奔走兩岸疾呼統一則大可不必。看老將在對岸如此輸誠與交心,驚訝之餘,有時不免要問:將軍是否因為不甘寂寞才如此口無遮攔?
還原現場》中媒先報導 聯合報再查證
* 聯合報╱中國新聞中心/台北報導 2011.06.09
有關中共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羅援少將在中國首都舉行的「中山‧黃埔‧兩岸情」座談會活動中,提到我國退役將領的報導,內容指羅援說有位台灣退役高級將領說:「今後不要再分什麼國軍、共軍,我們都是中國軍隊。」聽了這番話,他深深感到,兩岸軍人就是打斷骨頭還連著筋。係出自中國新聞社六日的報導,並經各大網站引用。
聯合報記者根據此線索,進一步從籌組活動的人士口中,得知這段話是在座談會前一個會見的聊天場合,由我國退役空軍上將夏瀛洲所說。聯合報記者七日晚間無法連繫上夏瀛洲,但直接打電話向羅援求證此段話是否為夏瀛洲所說。
羅援當時表示,「我沒看到報導(中新社)有寫啊…」,聯合報記者再問「但大家都知道是夏瀛洲說的」,羅援只以笑聲回應,並未否認聯合報記者的說法。
聯合報也從撰寫羅援這則談話的同業處,了解羅援在接受中國媒體訪談時,確實提及有台灣退役高級將領說「今後不要再分什麼國軍、共軍,我們都是中國軍隊」。
蘇東坡國防部長
* 林中斌(曾任國防部副部長、陸委會副主委)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雲人物…」作者是蘇東坡無人不曉。但是…
「蘇東坡做過兵部尚書?我教了一輩子中文怎麼不曉得?你胡說!」舍弟林中明○二年講學時,聽眾中一位老先生對他嗆聲。
根據台北藝文印書館一九六二年出版的《二十五史.宋史》〈列傳〉頁四二七二:蘇東坡不只做過兵部尚書(今日國防部長),之後還請纓守邊(今甘肅)於定州(相當於請降調金防部司令),編訓弓箭社(發展飛彈部隊),契丹(敵軍)不敢來犯。
其實,文武合一,相輔相成。東方西方,自古皆然。廿一世紀軍人任務多樣化,智慧尤需提升。但是我國在數百年前,當權者怕軍人有學問會謀反,令文武分家,且重文輕武,種下「好男不當兵」畸形傳統。若有不慎,軍人便會小腦發達,大腦退化。如今國軍對官兵進修,態度消極。高學位軍人鳳毛麟角,仕途艱辛。
五月底,美總統歐巴馬任命戰功彪炳的鄧普西(Dempsey)上將為參謀聯席會主席(相當於我參謀總長)。鄧普西曾獲杜克大學英國文學碩士,於西點軍校講授文學。我國參謀總長可能曾獲大學中文碩士,而於陸軍官校講授文學?
一月底,共軍調動將領。持有清華大學應用物理系博士學位及中科院院士身分的劉國治少將升任總裝備部副部長。有本國和俄羅斯俄語文學雙料博士的吳國華少將,升任二砲(即飛彈部隊)副司令員。國軍聯勤副司令可能有理科博士嗎?國軍飛彈部隊將領可能有文學博士嗎?
○一年共軍海軍有一位博士艦長,今年已有百名博士、碩士艦艇長。在未來五年,共軍海軍將培養近兩千名博士。我們以前叫共軍為「土八路」。反觀今日國軍,作何感想?
提升國軍的學位花費不及高科技武器的千分之一,而其效能超過高科技武器數倍。
「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提升核心軍事能力…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人』的因素…需要造就大批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去年七月六日《解放軍報》如是陳述。
千年來,西方的名將不乏具文藝素養之人。古羅馬凱撒大帝詩文造詣高超。奠定現代德國基業的腓特烈大帝作詩作曲。擊敗拿破崙的威靈頓公爵善奏小提琴。無怪今日西方仍崇尚文武兼資「gentleman soldier」(紳士軍人)的典範。
中明先生發現:文武合一才是儒家真正的傳統。孔子善於騎射。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論語八佾第三)意思是中靶即可,不必費力穿過製靶的皮革,可見孔子射術之精。(相關研究請google「林中明舊經典自我介紹」)
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善用兵,曾平吳元濟之亂。傳頌千年〈岳陽樓記〉作者范仲淹,使強敵西夏人畏憚,因為他「腹中有數萬甲兵」。「格物致知」的理學大師朱熹因戰功受封為「武學博士」。武聖岳飛,詞句書法絕妙。悲壯詩人辛棄疾,曾帶人飛馳敵人金兵大營,活捉叛徒張國安。王陽明也曾任國防部長(兵部尚書)。他僅花卅五天弭平甯王叛亂。四十七歲被挑戰,表演射箭,三發三中。
當今國防部長高華柱,一生不斷促成軍中學弟出國進修。副部長楊念祖,鑽研軍事學術,世界知名。但是要打造智慧化的國軍,沒有全軍長期的認同,沒有政治領袖的重視,沒有民意代表的支持,沒有社會的了解,如何能避免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