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2-30 23:58:24| 人氣1,18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冷眼集》中國何時准「您」各表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本土政黨對「連勝文槍擊設計事件」默然,就是助長「一個中國」的實現
* 記者鄒景雯/特稿

馬英九賣力演出了好幾天,中國國台辦昨天終於應記者要求回應了,這一搭一唱的「九二共識」圖像,哪是什麼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的前提和基礎?又哪是什麼兩岸建立政治互信的重要基礎?若是,這種奉中國為宗主國的兩岸關係,不要也罷!

九二那年沒有共識,史有明鑒,國民黨如果拿不出白紙黑字證明,講一萬遍也是徒然;為什麼不光明正大地說:現在的國共兩黨已有共識,或是馬胡兩人有了共識,老實說話,有這麼難嗎?這共識是什麼?就是支持一中與反台獨。國民黨愛說這是「○五(連胡)共識」、「○八(馬胡)共識」都成,為什麼敢做不敢當,非得拖李登輝、辜振甫、許惠祐下水?賣台還要找墊背的,真是沒有臉到極點。

馬英九最近最顏面無光的也屬這一樁,他才在記者茶敘場合宣稱,胡錦濤○八年三月與布希通電話時曾表示,中國和台灣應該在「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上重新恢復協商。結果幾個小時不到,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被查證時馬上澄清:美國不會對兩岸達成甚麼共識作實質評論。意思很清楚,那是你家的事。

其實有腦袋的國人根本不會聽馬怎麼說,只要看胡怎麼做就知道真相了,胡錦濤什麼時候容許中華民國可以誑稱「中國」的?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為什麼中華民國不能成為聯合國會員?為什麼馬英九沾沾自喜的WHA觀察員,不能稱中華民國,要叫「Chinese Taipei」?如果國共的共識可以各表,又為什麼陳雲林來到台灣要稱「您」?而「您」又要拆國旗?

江丙坤講的日本「玉蟲色」之例很好,左看、右看,顏色不一樣,玉蟲還是玉蟲;這放在國共共識上,就是國民黨再怎麼表,意淫到無以復加,一中就是一中,沒有二中。既要一中,當然要反獨,難怪,馬英九要與共產黨裡應外合聯手逼台灣的在野黨表態。

馬英九這樣做,實在是半調子,欺侮在野黨算甚麼好漢,這樣抱中國大腿恐怕不夠徹底,如果不敢公投,先做個民調總可以吧!問問台灣公民:接不接受一中與反獨?如果數字好看,不就可以討北京歡喜了嗎?好笑的是,馬政府連這都不敢,無用若此,連當「兒皇帝」恐怕都會惹人嫌。


男女失衡 台灣去年約墮掉3000女嬰
* 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

台灣人口結構不但面臨少子女化危機,也呈現性別比例失衡,行政院政務委員、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分析,近年來台灣新生兒男、女比例約為一百一十:一百,且隨著胎次增加更加失衡,到了第三胎,每生一百個女嬰來計算,男嬰高達一百二十個,估計去年有三千個女嬰遭墮胎。

生育率下降 面臨少子化

台大昨天舉辦「面對少子女化」公共論壇,薛承泰在會中發表「因應人口變遷的政策思考」報告。他警告,台灣生育率自一九五○年持續下降,當時一位婦女平均生育七個子女,去年已降為一‧○三個,且全台去年生了十九‧一萬個嬰兒,今年碰到虎年,全年生育數量可能低於十八萬。他形容,現在假日到公園,遛狗的人比帶小孩的人多。

晚婚 生育主力年齡後延

薛承泰指出,二、三十年前台灣女性的生育主力是二十五至二十九歲,近期受到「遲婚」或「不婚」影響,女性生育主力已延後到三十至三十四歲,而且台灣二十五至三十四歲的婦女有偶率只有四十三%,結婚率下降也較其他國家明顯。

台大教授陳玉華指出,原住民男性、國小學歷男性愈來愈晚婚,原住民男性結婚從終戰初期的二十四歲延後到目前的三十三‧四歲,國小學歷男性初婚年齡比大學以上學歷還晚了三、四年,研判是經濟弱勢造成。

近年女性經濟地位的提升也可能會降低結婚和組成家庭機會,政府若想提升出生率,就得提出方案去改變年輕人的態度,否則情況會更惡化。

台灣除了生育率下降導致少子女化,也須正視新生兒的性別比例失衡。薛承泰指出,國人對於下一代的性別偏好在生過第一胎後就顯現出來,第一胎若生男,第二胎生男生女都可以,但如果第一胎是生女,第二胎就傾向生男,這種傾向隨著胎次增加愈來愈明顯,並透過性別篩選技術、墮胎,導致新生兒的男女比例失衡(詳參附表)。

薛承泰估算,如果每胎生男生女機率維持不變,估計去年有三千個女嬰遭墮胎。他建議,目前「優生保健法」所規範墮胎條件應加以檢視,避免因為家長的「重男輕女」觀念產生不必要的墮胎。而且提升生育的關鍵在於「願意生、養得起」,也建議家中若有六歲以下的幼兒,可增加年輕爸媽的免稅額或列舉扣除額。


復甦,何以無感?
* 經濟日報╱社論 2010.12.30

2010年即將結束,經濟部長施顏祥直言全年經濟成長率可超過10%,應是經濟很繁榮的年份,但很多人說感受不到,並多歸咎於所得分配惡化及廠商擴大海外生產所致。但是,國民所得統計的方法並不會把海外產值全部算成我國產值,也不會把台灣接單、海外出口都算成我國出口,並不會由此造成統計數字偏離人民感覺的現象;相反的,國民所得統計的資料恰好證明,從人民的角度來看我國的經濟,即使不管所得分配有無惡化,也真的不太好。

從整體所得來看,今年至少有三個因素使民眾對經濟的感受低於經濟成長率。第一,去年和前年的經濟成長率分別是遠低於正常水準的負1.93%和0.73%,今年的成長有一部分是要補回前兩年流失的成長,從較長期的觀點而言,人民當然不會覺得今年的成長有多好。第二,近年來我國出口價格下跌而進口價格上升,同量的出口能得到的收入愈來愈少,相同進口量要花的錢卻愈來愈多,因此代表國內產量變化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和經濟成長率,就高估了人民真正收入的成長。第三,GDP中的固定資本消耗(即折舊),人民並沒有真正的收入,而這一項近年卻增加不少,使GDP和人民收入的差距擴大。

主計處為把進出口價格變化的損益及折舊從GDP中扣除,編制了「按市價計算的國民所得」。這項所得在2007年至2010年間,僅實質成長4.44%,平均每年成長不到1.5%,低於依GDP計算的經濟成長率甚多。這應是人民感覺不到經濟繁榮的重要原因。

不過,主計處用的方法還是有點複雜,而且仍不能直接反映人民的感覺。我們可以用一種更簡單的方法來掌握人民真正得到的所得。國家整體每年得到的所得,由支出面來看可分成三部分:由民間和政府消費支出得到的滿足,固定資本和存貨的增加,以及出超所換到的國外資產。前兩項是國內需求,第三項稱為國外淨需求。

依主計處估計,前兩項按2006年價格,在2007和2010年分別為9兆9,657億元和10兆1,906億元。出超換到的貨幣或金融資產,依2006年的價格來看它的價值,要看將來我們拿它來買什麼東西而定。如果用它來買現在變很便宜的東西,則依2006年價格來看這筆出超的價值就大增,反之若要買變貴的產品,這筆出超就較不值錢。由於未來要買什麼並不確定,比較符合人民感受的辦法,應是假設人民用一般消費品的價格來評估出超所得的價值。在這種假設下,2007和2010年由出超得到的所得換算成2006年價格,分別是1兆124億元和9,372億元。將它和內需得到的所得相加,2007和2010年人民感受到的總所得,依2006年價格來算分別是10兆9,782億元和11兆1,279億元,三年間只增加1,497億元或1.36%,也難怪人民感覺不到經濟成長。

這種算法和主計處算法的差異,只在於出超的收入要如何計算,而我們只要看2010年的數字就可發現,這裡的算法比主計處合理而且更能符合人民的感受。2010年估計實際或用當期價格計算的出超是9,618億元,我們的方法把它換算成2006年價格是相近的9,372億元。但主計處計算GDP和經濟成長率時,卻說出超相當於2006年的2兆1,027億元,多出了近1兆1,000多億元。主計處估計按市價計算的國民所得時雖已設法調整,但調整後出超計入國民所得的金額仍高達1兆1,592億元,比實際出超多了近2,000億元。就是這樣的高估,使經濟成長率和人民的感受相差很遠。希望政府深切瞭解人民所得增加甚慢的事實,不要只拿未能反映實際情況的經濟成長率做宣傳。


泰人今年最開心:泰王身體康復
* 中央社╱曼谷30日專電 2010.12.30

泰國宣律實大學今天公佈一份民調,回顧2010年,讓泰國人最開心的一件事就是泰王蒲美蓬(Bhumibol Adulyadej)身體康復,讓泰國人最傷心的則是今年的政治動盪和抗議事件。

宣律實大學(Suan Dusit Rajabhat University)的民調中心10日到29日期間訪問全泰國9065個民眾,發現2010年讓泰國人記憶最深刻的事情。

根據民調,78.37%的受訪者都同意,國王恢復健康是他們最快樂的事情,其次是泰國人之間逐漸團結,佔21.63%。

讓泰國人感到最難過的事情,64.37%的人認為是政治動盪和抗議事件,35.63%的人覺得社會分裂讓他們感到難過。

調查也指出,最多受訪者感到最有興趣的即時新聞是10月份發生的嚴重水災與後續協助的報導,比率高達63.39%,政治集會和抗議者被鎮壓,則有36.61%的人感到有興趣。

至於最喜歡的政治人物,68.09%的人選擇現任總理艾比希(Abhisit Vejjajiva),31.91%的人選擇流亡在外的前總理戴克辛(Thaksin Shinawatra)。

對於明年的新希望,53.04%的人表示他們想要泰國和平,46.96%的人希望國家能有真正的民主。

曼谷大學的曼谷研究中心也公佈另外一份最新民調,接受訪問的1304人選出最糟糕的10大事件,民調比率最高的是5月份大樓遭縱火,佔28.7%,其次是2000多具墮胎的嬰屍被發現、紅衫軍鎮壓事件、10月份水災等。

調查也顯示,泰國人最失望的5大國家機構第一個是皇家警察,其次分別是內政部、交通部、財政部、商務部。讓泰國人失望的5個國家體育機構,包括足球、業餘拳擊、射擊、羽毛球等。


台商嘆…中國年輕人不愛幹粗活
* 經濟日報╱記者 曾仁凱 2010.12.29

從今年中的富士康12連跳,到中國員工基本薪資調漲,再到中國沿海缺工,種種現象凸顯出中國正從「世界工廠」轉型成為「世界市場」。這場結構性的經濟轉變,對於眾多的台灣製造商而言,將是一大考驗。

台灣廠商在中國設廠,善用當地低廉的人力及生產條件,製造出最低成本的產品,然後行銷全球。這是過去十多年來,許多台灣廠商致勝的勝利方程式。

不過,隨著中國走向產業升級、勞動意識提升、加上基本工資不斷上漲,這樣的榮景已經不再。

一位零組件台商感嘆道,現在中國的年青一代都想跑到服務業,寧可領少一點的薪水,穿得漂漂亮亮到85度C 泡咖啡,也不願到工廠上班,現在在中國招工是愈來愈難。

中國政府為了將沿海城市產業升級,策略性引導工廠從沿海遷往西部內陸,像是最近一年多來,包括鴻海、廣達、英業達等科技大廠紛紛前往重慶、成都設廠。

不過,也有廠商洞燭先機,藍天幾年前就淡出電腦代工領域,投資3C通路商百腦匯,目前在已在中國打下一片天,成為中概收成股。


獨資赴中 我國醫界審慎
*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張嘉芳/台北報導 2010.12.30

兩岸經濟協議(ECFA)服務業第二波早收清單納入醫院項目,台商可到中國五個地方獨資設醫院。不過,國內醫界的反應並不熱烈,醫療機構尚未進一步「登陸」計畫。

金融業也列ECFA早收清單明年元月起生效,金融業者認為,目前這種開放方式,只算開了個小門,期待未來ECFA談判能夠大幅放寬。

繼開放海南、福建、廣東、江蘇、上海五個台商人數較多地方,允許台商獨資設醫院,今年十二月三日,中國政府又發布社會資本醫療改革方案,未來將逐步放寬中國企業或境外資本投資醫院比率、營利及合作條件等,解決公立、私人醫院比例過於懸殊的問題,協助中國醫療改革。

新光健康管理公司總經理洪子仁認為,雖然開放台商在中國獨資設醫院,但人才招募、法令等未同步修正,赴中國設醫院仍存在許多問題,現階段,仍以經營中國客來台為主。

不過,配合本月三日發布的方案,中國放寬醫院設立的營利與非營利、審批作業、人才招募、稅法規定以及經營條件等,洪子仁說,未來不排除西進設立醫療機構。

壢新醫院院長張煥禎,對赴中設醫院抱著「審慎樂觀」的態度。

台長: 台北光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