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縣的登記人口已突破二百萬,將獲得準直轄市地位,實際上成為五都之後的第六都
* 馬小蘭/Taiwan News 2010/07/07
五都選舉重劃政治版圖,從今年底開始全台60%的人成為直轄市民,40%的人則非直轄市民,以後北台灣主要資源將集中在原來的台北市和台北縣改稱的新北市、中部則由台中市與台中縣合併為大台中市、南台灣則由台南市與台南縣合併為大台南市、以及高雄市與高雄縣合併成為大高雄市,小小的台灣,將大大改變。
資源分配更不均
在這南北雙峰、中部崛起的態勢下,分析五都之外的縣市,桃園擁有未來航空城的發展與願景,新竹科學城的特色仍將讓它立於不敗之地,宜蘭、花蓮、台東、南投和離島仍然以自然美景及觀光資源取勝,剩下的苗栗、彰化、雲林、嘉義和屏東,當各種資源都被鄰近的五都吸光時,由於磁吸效應,擴大貧富差距,肥鵝越肥,再加上簽訂ECFA後中國產品進口所帶來的衝擊,苗栗、彰化、雲林、嘉義和屏東原來就已經夠邊陲了,這次若沒有死裡求生及時找到立足點,將勢必成為邊陲中的邊陲,未來情況將更加艱難。
設立直轄市原本旨在挹注資源於特定城市,提升競爭力,當中還肩負著帶動區域發展的任務。但是要帶動區域發展,視乎擴散及連鎖效果能否發揮作用。根據以往區域發展的經驗,帶動區域發展的期望恐難實現,反而是將資源傾注5都,貧者越貧,富者越富,擴大區域發展不平衡、所得與資源分配不均的現況。若中心與邊陲嚴重對立,中央政府難辭其咎,未來中央勢必要更加協助貧瘠地區的發展。
窮縣市為錢所哭
立法院審查攸關地方政府財源的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許多縣市首長都到場關切。嘉義縣長張花冠認為財源分配不公,窮縣難翻身;財政部國庫署日前表示,修法後各地方政府財源都增加,縣(市)平均每人獲配財源約新台幣2.5 萬元,直轄市獲配財源約1.7 萬元。至於在獲增財源方面,縣(市)平均每人獲增5,500元,直轄市平均每人獲增4,600元。
台北縣長周錫瑋也叫屈,台北縣每人分得財源全國倒數第2,雖然台北縣達到統籌分配款增加到603億元的目標,但每名縣民分得財源只有15,887元,在全國各縣市中從倒數第1變成倒數第2,只小贏桃園縣,甚至還輸給嘉義縣。他說,中央根據公式分配地方政府財源,但業務如何移撥並不清楚。他以捷運萬大線等重大建設為例,憂心中央把錢給了地方政府的右手,但要地方左手負擔更多錢,結果反而會變成地方政府要倒貼。
嘉義縣長張花冠表示,過去長期以來,北高直轄市獲得的統籌分配款高達43%,造成城鄉及人民貧富差距嚴重。她認為,這次財劃法修法還是犯了同樣的錯誤,例如在基本建設經費分配上是以縣市人口及面積各占50%的比率計算,這對面積大、人口多的縣市有利,但對嘉義縣這種小縣市完全沒有幫助。她說,南部幾個縣市都希望財劃法分配財源能修改計算方式,改以人口占30%、面積占30%,再加上每戶家庭所得占40%方式計算,這樣才能照顧產業結構差的貧窮縣市,不會造成窮縣難翻身的困境。
屏東縣縣長曹啟鴻甚至要求中央在民國103年,將屏東縣併入大高雄,曹縣長認為在「財政努力及績效」項目中,「營利事業營業額」分配權數工商比重過高,造成農業縣市自然吃虧,應該降為30%,再增列「農林漁牧產值」指標30%,才能兼顧農業縣市。
區域合作拚發展
雲林縣縣長蘇治芬則呼籲:雲林與直轄市競爭的籌碼,首先要看中央政府的統籌稅款分配情況,另外則須自立自強,建立雲嘉南區域合作平台及運作機制。現行的統籌稅款是依比例入法來分配,二直轄市分配43%極不公平,即使因應縣市升格而修正中的財劃法,將來五都加上準直轄市(桃園縣)合計刮分了統籌分配增加財源的75%,地方整體財源仍重直轄市輕縣市,勢必嚴重影響地方整體發展,中央應考慮弱勢農業之人口、土地面積、每戶可支配所得、職能、業務等因素的公式入法,來計算各縣市財政能力分配,以滿足地方政府基本財政需求,並納入農林漁牧產值財政努力分配,促進地方財政公平及均衡發展。蘇縣長希望中央政府提供補助誘因,鼓勵區域間自發整併,發揮規模經濟效益,例如雲嘉南5縣市的國家建設整合計畫,通過雲嘉南區域建設推動設置要點,藉由跨區域建設合作與整合,共同推動雲嘉南地區的繁榮與進步。
剩下半年黃金期,失落的南台灣,被遺忘的農業縣,該如何尋找出路,走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訪問中國 蘇治芬:愈看愈沈重
* 聯合報╱記者林政忠 2010.07.07
雲林縣長蘇治芬下午透露,她去中國一趟,「愈看愈沈重」,中國變得太聰明,知道自己的優缺點;中國用無比的資源向台灣挖角,像製造蛋糕毛巾的台灣興農毛巾公司已和中國簽訂意願書,雲林縣政府推出「毛巾玩具反斗城」計畫,希望全力留下興農公司,兩岸互相搶人。
她表示,全台灣至今沒有一座現代化物流中心,只有一座西螺果菜市場,但仍停留在「清朝的水準」,「只要到南部鄉下,不用出國就知道非洲的落後是長什麼樣子」。
新興市場國家VS.歐洲足球豪門 世足杯經濟學神準!
* 王艾求/財訊 2010/07/07
四年一度的世足杯使得所謂的世足杯經濟學成為全球顯學,華爾街巨擘高盛與摩根大通都鄭重其事地推出世足杯報告,前者是由首席經濟學家歐尼爾所編製,後者則是宣稱由一批技術分析師透過量化分析所進行的預測。或許這些經濟學家自認他們對世足杯的預測,要比對全球景氣的預測準確一些。
也有人著眼於世足杯的經濟效益,英國經濟學家一度認為,如果英國擊敗德國,在自我感覺良好下,英國零售至少會提升一成,而德國由於悔恨加交,生產力會大減,拖累出口成長腳步(當然,此一自我感覺良好、一廂情願的預測已證明是錯誤的)。英國政壇在賽前更是以世足杯來為自己的政策背書。今年四月,當時還是首相的布朗為自己擴張財政支出的政策辯護,他表示,英國經濟就像國腳魯尼的傷勢一樣,儘管看來不嚴重,但是必須小心呵護,否則勢必惡化。
太巧合!經濟不振 國腳變成滷肉腳
布朗說的是沒錯,不過在世足杯開打之際,他已下台,由主張削減支出以平衡預算的卡麥隆所取代。英國隊的表現則是和其經濟一樣,虛有其表,僅止於十六強。至於魯尼,他恐怕寧願腳傷未癒,如今場場上陣卻一球未進,反招來滷肉腳之譏。
世足杯與經濟學的關係到底有多大,很難定論,不過若是從國際經濟現況來看世足杯,倒是有一些驚人的巧合。目前儘管全球經濟復甦,但是強弱有別,強的自然是新興市場國家,弱的則是歐洲國家,尤其是所謂的南歐豬國(PIGS):葡萄牙、義大利、希臘與西班牙。而在本屆世足杯,歐洲主權債信危機的始作俑者希臘,表現與其經濟一模一樣,毫無活力,歐洲足球名門義大利也是力不從心,都早早出局。
至於雙牙,在經濟與球場上都堅拒成為第二個希臘,葡萄牙一路跌跌撞撞,在搶八強時輸給西班牙。相較之下,西班牙無論在經濟,還是球場上,都展現韌性。 世足杯開打前夕,市場一度盛傳西班牙將和希臘一樣,向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請求紓困,造成歐元與歐股重挫,迫使西班牙政府極力撇清,才使情勢緩和下來。
日前債信評等機構穆迪以經濟前景堪憂為由,警告可能會調降西班牙的主權債信評等,再度引發市場混亂,不過當天西班牙政府發債成功,使得市場的不安情緒大為減輕。在此同時,西班牙在世足杯的表現也是力爭上游,力求不辱其無敵艦隊的名聲。
至於歐洲三大經濟體,同時也是足球豪門世家的德、英、法,球場上的境遇幾乎就是經濟的寫照。德國在球場上氣勢逼人,完全與其身為歐元區最大經濟體的地位相匹配。歐洲主權債信危機使得歐元重挫,德國出口業由於及早進行結構性改革,因此相較於其他歐元國家,更能充分享受到弱勢歐元為其帶來的好處。今年來,全球股市因經濟前景不明而跌多漲少,德國儘管下跌一.六八%,但是在主要工業國家中仍算是相對抗跌者,英、法兩國股市今年來跌幅百分比都在兩位數。
太厲害!德國踢走英國 地位更彰顯
更重要的是,德國在歐元區舉足輕重的領導地位,經過這次危機後更為彰顯,若非梅克爾政府一錘定音,確立歐盟對歐元國家的緊急紓困計畫,歐元區可能早已分崩離析。此外,梅克爾政府堅持緊縮支出,恪守財政秩序的主張,也在六月底多倫多的二十國集團(G20)高峰會議上獲得與會領袖們的一致支持。德國總理梅克爾的國內聲望因人民反對紓困南歐豬國一度遭到嚴重打擊,但她巧妙利用國會的總統選舉,將她尋求連任的最大競爭對手渥夫送上總統寶座,而在除去絆腳石後,她在下屆總理競選中幾無對手。
本屆世足杯德國以摧枯拉朽之勢擊敗宿敵英國,令人印象深刻,甚至還給了若干人在經濟方面的啟示。《愛爾蘭獨立報》一篇社論就敦促愛爾蘭政府在擬定經濟政策時,應學習德國的足球改革經驗。該篇社論指出,在十二年前的世足杯,德國慘遭克羅埃西亞羞辱,於是痛定思痛,力求改革,強調速度與傳球的精準度,而其改革成果在本屆世足杯展露無遺,在與英國間號稱世紀大戰的比賽中輕取對手。該篇社論指出,德國當年面臨足球危機,力求突破,愛爾蘭如今遭逢經濟危機,應該效法德國的足球經驗,順應環境的變遷來進行改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