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4-12 00:47:35| 人氣1,22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巨人旁討生活 東協被迫改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路透河內電 2010.04.11

中國與東協的自由貿易協定今年1月正式生效,形成包含19 億人口的經濟區。令人訝異的是,中國與東協之間的經濟關聯並不太密切,貿易與投資的交流都顯得相當疲弱。

根據瑞士銀行的估計,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與泰國等東協五個最大經濟體賣給中國消費者的商品,都低於各自出口額的10%。而且,中國在東協的投資到2008年底止,只有80億美元,僅占東協所有外國直接投資的2.4%。

在2000年以前,東協在全球出口市場的占有率一直穩定升高,但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成長就陷於停滯。相對地,中國在世界出口市場的比重,則從4%躍升到10%。

為了在中國這個製造業巨人身旁討生活,東協國家如今必須琢磨出不同的生存策略。例如,新加坡致力提升服務業,而海外菲傭大軍的匯款則成為菲律賓經濟的重要支柱。印尼的原物料業因為忙著滿足中國無厭的需求而欣欣向榮,但工廠生產的成長則大為減速。

澳紐銀行的經濟學家葛倫華德說:「中國消費者如今對東協內部的貿易,已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這也意味亞洲至少已局部和西方脫鉤。」

人民幣的升值會使中國商品變得昂貴,而東協國家將因為有望接收中國留下的市場,而成為最大的受惠者。此外,只要人民幣持續保持強勢,東協的央行也能放手讓本國貨幣升值,不必擔憂會喪失競爭力。

也因為如此,人民幣升值在即的市場揣測,上周也讓馬元、印尼盾與泰銖都跟著激漲。馬元匯價上周對美元勁漲1.8%,9日盤中最高升到3.1860馬元兌1美元,是2008年5月以來的最高點。泰銖9日漲到32.24泰銖對1美元,也是22個月來的最高峰。


看懂經濟學/產創優惠 多數中小企業難享
*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 2010.04.11

連日來各方利益團體相互角力,導致「產業創新條例」躺在立法院中動彈不得,許多細節也因此被外界廣泛討論,甚至拿起放大鏡審慎檢視。

其中,與廣大中小企業員工密切相關的是:第20條之1「中小企業增雇一定員工,中央主管機關得給予補助」的規定。這項條文自經濟部研擬之初,就引發社會各界大肆批評,認為政府不宜將這種短期的「救失業」權宜之計明定在法律中,又適逢五都選舉在即,更是坐實在野黨永不間斷的綁樁、買票之議。

但持平而論,國內中小企業向來對於穩定社會就業安定,具有居功厥偉的效果。

根據主計處最新的工商普查資料發現,我國中小企業涵蓋的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率高達76.6%,其生產的財貨總值雖然遠比不上所謂的「全球前五百大企業」,但他們所生產的每一分毫、所創造的就業人數,甚至是每年繳交的稅負,都是扎實貢獻在台灣境內,對於我國整體經濟成長與財政健全的助益,其實是遠高於大型跨國企業。

或許會有人說,「產業創新條例」的本意是希望促進國內投資及帶動產業升級發展,只要符合資格者即可適用相關租稅優惠,無須特地為中小企業量身設計。

但仔細翻開產創條例的四項租稅優惠範圍,不論是研發、人才培育、物流中心或營運總部,非達一定規模的大型企業都無法符合資格,這樣的設計對中小企業來說,無異是「看得到、吃不到」,「口惠而實不至」。

邏輯上來說,想要扶植任何企業成長都必須審時度勢,在關鍵時刻提供關鍵支援,以成就企業日後壯大的可能契機。所謂的「關鍵時刻」,最有可能出現在企業草創之際,或是如金融海嘯般百年難遇的經營危機;而「關鍵支援」就是由政府提供反景氣補助,幫助其度過財務困難的慘澹時期。

去年初金融海嘯方興未艾之際,政府義無反顧出手援救國內四家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廠商,甚至請來聯電榮譽董事長宣明智擔任台灣創新記憶體公司(TIMC)召集人,就是為了搶救這四大公司旗下的數萬名員工。

相形之下,為數眾多、雇用員工龐大的中小企業,在前年金融海嘯重擊下的危急存亡之秋,政府又伸出了哪些援手?提供了哪些協助?難道只是因為中小企業不會吵?不會鬧?不會大張旗鼓要求政府紓困?

根據財政部估算,從82年到97年期間,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每年針對大企業減稅超過千億元;但以近六年中小企業雇用人數每年平均增約13萬人估計,就算全數補助,一年金額也不及150億元,很顯然,政府就算有心想要「圖利」中小企業,格局與規模也微不足道。

台長: 台北光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