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報╱郭正亮/民進黨前立委(台北市)2010.03.01
歷經幾次立委補選和縣市長選舉,坊間(尤其是泛藍代表)逐漸流行兩種似是而非的論調:
一、國民黨敗在泛藍選民投票率低,民進黨贏在泛綠選民投票率高。
二、泛藍選民黨性較弱,較易受制於短暫情緒或個人好惡;泛綠選民則黨性強悍,即使有不滿情緒,仍會堅守黨性含淚投票。
這種把選舉的成敗歸咎到藍綠選民的本質性區別,不但不符合政治學理,也不符合台灣選舉現實。
首先就學理來說,政黨板塊並非堅固不變,深藍或深綠選民並非多數,更多是隨時轉向的中間選民,尤其在單一選制下,即使投票率低到四成以下,強硬意識形態或特殊利益代表,也不可能高過代表主流民意的中間選民力量。
如果政黨板塊始終不變,英美等長期採取單一選制的老牌民主國家,豈有可能發生大規模政黨輪替?以英國為例,一九七九年保守黨贏得三分之二選區,但一九九七年工黨也同樣贏得三分之二選區,顯示高達三分之一選區發生政黨輪替。類似情形也發生在美國,今年一月民主黨控制長達三十年的麻州參議員選區,也逆轉敗給共和黨,但不過在一年多前的總統大選,民主黨歐巴馬還在麻州贏了百分之二十。
同理看台灣選舉,也絕非泛藍或泛綠等二分法可以理解。以桃園為例,成為泛藍地盤不過是最近十年的事。不要忘了一九七七年中壢事件即發生在桃園,當時許信良脫黨參選仍能贏得縣長。事隔廿年,一九九七年桃園縣長選舉,呂秀蓮還以五成六得票勝選,桃園顯然並非泛藍禁臠。
桃園成為泛藍地盤,關鍵在二○○一年朱立倫參選,民進黨得票跌到四成四,二○○五年朱競選連任,不但縣政名列全國前茅,又逢扁政府貪腐剛被揭發,民進黨得票跌到三成八。可見在單一選制下,候選人形象和當時大環境,實為影響主流輿論和中間選民的兩大關鍵。
另如更被視為泛藍地盤的花蓮,一九九二年民進黨主席黃信介親征,花蓮還被視同「民主沙漠」,結果黃卻驚險勝選,國民黨還被揭發選舉作票。一九九七年縣長選舉,民進黨儘管並未獲勝,得票率仍在一對一之下衝到四成三。
由此可見,即使在泛藍更強的花蓮,也曾出現黃信介爆冷的短暫插曲,顯見候選人因素的重要,而且只要是一對一,民進黨也能在地方派系夾縫中,維持四成以上得票。
總之,單一選制下的政黨勝負,候選人和大環境才是關鍵,多數中間選民隨時可能轉向,絕非堅固不變。如果國民黨始終認定馬總統的七百六十多萬張票就是所謂「泛藍選民」,因而把選舉挫敗歸咎於「泛藍選民不投票」,顯然並未掌握問題核心。畢竟中間選民並不屬於任何政黨,他們更受主流民意影響,國民黨該檢討的並非選舉動員力的下降,而是國民黨脫離主流民意,導致中間選民不再支持國民黨候選人。
二○○五年縣市長選後,初任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發表勝選感言:「這次勝利真正的贏家是台灣人民。國民黨沒有打敗民進黨,是民進黨打敗了自己」。同理,面對國民黨在縣市長選舉和幾次立委補選的挫敗,我們也要說,台灣人民仍是真正贏家,民進黨沒有打敗國民黨,是國民黨打敗了自己。
華人區及亞洲國家生活評比 台灣最自由
* 中央社╱新加坡1日專電 2010.03.01
總部設在愛爾蘭的「國際生活」雜誌,最近公佈2010年全球生活品質排名報告。名次在華人地區居冠的台灣,其中,自由度(92分),與日韓並列亞洲最高。
台灣得分最高的項目是自由度,高達92分;其次是風險與安全(得分79分)、環境(75分)、健康(68分)和氣候(68分)。至於不及格的有經濟(58分)、基礎建設(51分)、生活開銷(50分)和休閒與文化(47分)。
中國排名第96,總分56分,並以自由度得分最低,只有8分;基礎建設、環境、風險與安全、休閒與文化也都不及格。香港並未納入評比。
「國際生活」(International Living)雜誌每年年初都會對全球194國的生活品質進行評量和排名,採用9項指標(生活開銷、休閒與文化、經濟、環境、自由度、健康、基礎建設、風險與安全、氣候 http://www1.internationalliving.com/qofl2010/)。
這項評比,前10名都是西方國家。法國第6年蟬聯冠軍,澳洲位居第2。
亞洲國家以日本排名最高,名列第36,最高分的項目是文化休閒和自由度(92分),得分最低的是生活開銷(24分)。
南韓以總分69分名列第42。南韓得分90分以上的,分別是風險與安全(93分)和自由度(92分);氣候、休閒與文化和健康得分也都在80分以上;最差的是生活開銷(39分)。
新加坡得分61分,名列第70,以風險和安全分數最高,得到滿分100;但環境和氣候都是39分最糟,再來是自由度僅42分;高昂的生活開銷,得分51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