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大校長李嗣涔昨天上午在新生入學典禮致詞時,特別提醒新生不要熬夜上網,要早睡早起,但在台下聽講的部份同學仍睡得東倒西歪(記者黃義書/攝影)
*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台北報導
台大昨天舉辦新生入學典禮,校長李嗣涔勉勵新生,「把握黃金歲月,從根本做起」,並引述雜誌上的一句話「人人都想拯救世界,但是沒有人幫媽媽洗碗」,勉勵新生建立人我關係,從關懷家人做起。
他認為,人我關係的起點不在學校而在家庭,從「關懷家人」做起,進而擴大至學校、社會,希望上千名的新生可以省思。
李嗣涔是病癒後首度公開談話,他指出,台大這幾年有一種不良的風氣,就是早上第一節來上課的同學很少,因為同學晚上熬夜上網,早上爬不起來。他期許大一新鮮人「早睡早起」,記取「一日之計在於晨」明訓,但台下學生還是抵不住瞌睡蟲,睡成一片。
李嗣涔除了苦口婆心勉勵新生,今天開學後早上第一堂課不蹺課,每天以清明的身心面對大學知識殿堂。同時也提出「四要」與「四不」,希望學生能身體力行。
「四要」是:要化被動為主動、要活在當下、要增加人文通識、要變成文武全才的一流競爭者;
「四不」是:考試不作弊、作業不抄襲、上課不蹺課、腳踏車不亂停。
李嗣涔說,在現今知識爆炸時代,人常陷於「我要往何處去」、「我是什麼」的焦慮中,這種焦慮主要來自過度的「自我中心」,過於強調自我,不自覺與他人比較,台大人更容易有這種徵狀。
他建議新鮮人,應找到自己的節奏,不要好高騖遠、自怨自艾,以謙虛的態度反省自己不足、學習他人長處,建立良好人我關係,「家庭關係更是人我關係的根本」、「一切從家人開始,人我關係才會穩固。」
哲學系教授陳文團則發表「台大人的使命」專題演講,呼籲台大學生要當國家未來的領導者,「走在前面」,要做改革者、創造者。
■ 校長小叮嚀/媽媽笑了:剛開學 早睡比洗碗重要啦
*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台北報導 2009.09.14
台大校長李嗣涔在新生入學典禮上,呼籲學生想要對社會有所貢獻,應從關心家人做起,不管是幫媽媽洗碗這類「最重要的小事」,身為學生都不應該忽略。
校長的這一番話,同學到底有沒有聽進去?建中畢業、考上法律系的新生羅中聖說,從國中時期早已養成幫媽媽打掃的習慣,不管是洗碗、掃地等家事,都會主動幫忙,上高中後,媽媽還常提醒他不用花時間幫她打掃,要他專心念書就好。
不少家長都會把小孩功課擺第一,不要求小孩幫忙做家事。台大新生蔡姓家長表示,從小就會培養小孩整理自己的房間、玩具等習慣。她認為,現在太多「直升機家長」,捨不得讓孩子做家事,長遠來看反而對孩子不利,「因為做家事同時,可培養他服務學習的精神。」
多數新生家長都相當認同校長「關懷家人,從根本做起」的觀點。但相對校長要求學生早睡早起,不少學生昨天卻在台下睡成一片,也有學生家長指出,學生在暑假都玩瘋了,超過凌晨一時才睡覺,剛開學「早睡比幫忙洗碗還重要。」
新生羅中聖說,學生熬夜是台灣教育體制下長久以來的「習慣」,他從以前就看到班上超過九成學生,每天都補習到很晚,「第一堂上課都在補眠。」不過他也說,上大學了要找點有意義的事來做,發揮服務學習理念。
■ 新托福聽說難 我學子亞洲排18
*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新托福加考口說測驗,開辦三年來考倒我國學生。最新公布的去年全球托福成績排名,台灣在亞洲卅國排名第十八,和去年一樣,輸給中、韓、港、星等競爭國家,平均七十三分,比前年進步一分,但仍低於全球平均的七十九分。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應用英文系系主任楊韻華指出,台灣的新托福成績無法進步,她不意外,凸顯短期補習不見得有效及英語教學盲點:過去台灣英語教學侷限在背單字、文法,但新托福考的是活用各領域知識的能力,英語教學應跟著改變,加強學生思辯能力,托福就能考高分。
托福早期採紙筆測驗,滿分六百七十七分,主要考聽力、閱讀,非英美殖民國的亞洲學生,靠補習填鴨仍能拿高分,但留學美國後,上課往往「鴨子聽雷」,無法參與討論。托福後來加考寫作,採網路測驗的新托福又再加考口說測驗,這考倒了亞洲學生,滿分一百廿分,去年中、台、韓的平均分數都低於全球平均。
新托福和舊托福最大差別,在於不只考語文能力,還考整合、分析、組織能力。如要考生先讀一段文章,再聽一小段錄音,口說或寫作評論一件事,甚至限時回答;一邊用英語表達,然後即時分析。
去年亞洲托福成績前幾名,大多是英國前殖民或把英語當官方語的國家,新加坡最高,平均一百分,其次菲律賓、馬來西亞八十八分、印度八十七分。香港這幾年托福成績退步,去年平均只有八十分,略高於全球平均。
至於南韓七十八、中國七十六分,都贏過台灣;日本只有六十六分,亞洲倒數第四。若以分項成績來看,台灣學生聽、說、讀、寫成績都低於國際平均,寫作成績高其他三項一分。
楊韻華指出,新托福主要因應美國大學課堂所需,涵蓋生物、政經、藝術等多元議題,且著重整合、表達能力,是台灣學生最缺乏的;未來中學及大學英語教育,不能只教單字、文法及簡單會話,應跟隨時代潮流,學習用英語思考、討論各類議題。
■ 新托福118高分 英文小說從小K
*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台北報導
新托福實施以來,台灣出現首位接近滿分的考生。她叫陳俐璇,剛從新竹實驗中學畢業,考了一百一十八分,差兩分滿分。她表示,廣泛、大量地閱讀英文讀物是拿高分秘訣。
托福近滿分,讓陳俐璇順利申請上美國艾默里大學,已前往就讀,每周都用英文跟媽媽通信。陳媽媽說,從小並沒有讓女兒補英文,直到小學六年級,因先生職務外派,全家移居新加坡,女兒才真正接觸英文,「在新加坡的兩年,讓她的英文從小二程度提升至八年級。」
兩年後全家返台,英文程度已有一定水準的陳俐璇,選擇新竹實驗中學雙語部就讀,下定決心留學美國。陳俐璇表示,新托福強調聽、說、讀、寫並重,各占卅分,她除了口說失掉兩分,其餘皆滿分。
陳俐璇說,她準備托福考試的方法,除了聽父母意見,補習托福,熟悉題型及應答技巧,高分秘訣可能和從小大量閱讀英文小說有關。「傲慢與偏見」英國女作家珍奧斯汀是她的最愛,所有著作都看過。此外,她盡可能多跟英文接觸,雜誌、電影都不放過。
「閱讀真的很重要!」陳俐璇說,讀小說時,不認識的單字,要先根據前後文去猜,不要馬上查字典;出現太多次還是不懂,再翻字典;製作「字彙卡」也很有效;多訓練自己背三音節以上的字,對寫作也會加分。
她不諱言,對台灣學生來說,「口說」的確是最困難的部分,但勇於開口說英文,多聽英文新聞廣播,會很有幫助。
■ 想逃的林懷民 注定當舞蹈赤腳醫生
*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
夏末的陽光將台北兩廳院廣場烤得炙熱,雲門舞者在臨時搭的舞台上,正為戶外公演一遍遍排練。林懷民曝在陽光下,緊盯舞者每一舉動,國台英語靈活交錯迴盪:「你是在ㄘㄨㄥ ㄒㄧㄚ?有光你就走,別讓我等你!」「花的感覺沒有出來!」「You should travel with wind!」
從一九七三年首演起,林懷民創辦的雲門舞集,就在台灣畫下驚嘆號。卅六年後的今天,雲門已早是台灣的驕傲,總在舞台帶給世人驚奇。
許多人以為,林懷民必定自小懷有舞蹈夢與天才,才有今日成績,林懷民卻說,這其實是「逃」出來的命運。
● 父親縣長 在家老提社會
五歲起,林懷民就飽嚐被注目的滋味。出身書香世家,父親是台灣首任嘉義縣長林金生,林懷民自小便被叮囑「要貢獻社會」。在家裡,「社會」和「老百姓」是最常出現的字眼;出家門,看到乞丐和窮人,「爸爸會對我說,這就是你將來要幫助的人。」
對林懷民來說,這些壓力和家族要求上台大的壓力一樣,都太沈重,讓他想逃。
● 幼時愛舞 媽幫他做舞鞋
舞蹈和寫作,都是他逃避的方式。五歲,他從電影「紅菱豔」中發現舞蹈,瘋狂愛上,家人雖笑他像個小瘋子,媽媽還是幫他做舞鞋;十四歲考高中前,初次投稿的「兒歌」登在聯合報副刊,他從此天天投稿、看小說;十七歲考大學前,他寫得更熱狂,最後上了國立政治大學,打破家族人人皆台大的鐵律。
「那時我不覺得在逃避,是很自然的在做,像是發熱、發燒。然而不管怎麼逃,小時候的印記還是逃不掉」。
一九六九年赴美留學,林懷民眼見全球青年如何服務社會。美國的青年和平工作團,號召青年去落後國家教英文、服務醫療,讓他感動。逃了廿多年,父親的叮囑原來早在心裡生了根。
在美留學時,林懷民修了現代舞課、編舞也大受好評,卻未決定走上舞蹈路,「那時沒有『舞蹈家』這種稱呼」。台灣迎接他的已經夠光彩:他是眾所矚目的文學新銳,一回台就成為母校政大最年輕的講師,教新聞和小說寫作。然而舞蹈還是找上了他。
文化學院(今文化大學)音樂舞蹈專修科系主任高棪聽聞林懷民種種,邀他到華岡教舞,學生鄭淑姬等人的認真努力,讓他從此走不開。組一個舞團的念頭,越來越熾烈。
● 職業舞團 沒加入卻想組
「我想,也許我可以在舞蹈上作赤腳醫生……」林懷民張開雙臂,做了個漂亮的伸展:「這後面其實很糊塗,我沒參加過任何職業舞團,什麼叫舞團也不知道;卻熱情到盲目地堅持,台灣該有一個自己的舞團,到學校、社區跳給大家看。」
在美適逢台灣退出聯合國,以及參加保釣,讓林懷民深受震撼。看著台灣漸成孤舟,他燃起「台灣一切都不如人,紐約有的,我們也要有」想法;親見保釣分裂成兩陣營,最後對台灣一點作用也沒有,更使他確信參與社會,「舞蹈也是切入口」。
● 雲門36年 舞過大城小鄉
「雲門」誕生了。這個台灣首支職業舞團、華人社會第一個當代舞團,創造一百六十多齣舞作,更躍上全球兩百多個舞台。然而林懷民最安慰的始終是,雲門同一齣舞,可以從全台城鄉演到國際都會,「不論是白領菁英或農村阿伯,都能看得很開心,台灣多了不起!」
在許多國家因為雲門而知道「台灣很棒」的同時,雲門從未背離初衷。它舞過大城小鄉,感動無數從未看過現代舞的人;雲門二團更深入全台學校、社區,九二一後在災區服務達五年,許多災民直到看了雲門才笑開。是這些笑容,讓舞蹈的赤腳醫生得到「驚人的鼓勵」,更不停歇。
● 表演通路 沒解決難瞑目
時光飛逝。當年全身洋溢青春,不時在街頭忘情起舞的「小林」,如今已成友人口中的「老林」;眼鏡後的雙眸,卻仍閃爍光彩,說話也依舊感性如詩。
但林懷民總有遺憾。去年雲門大火,燒出表演團隊缺乏場地的問題;然而數十年來最讓他挫折的是,雲門一開始就想到社區、民間、學校去,卻因為台灣各地文化中心市場機制出不來,斷了表演藝術通路,至今難以落實夢想。他語重心長:「通路的問題沒解決,我進了棺材,都還死不瞑目。」
幕已開始。舞台上的小舞者模仿「星星、月亮、太陽」,林懷民看得入神,遠遠歡呼:「你們好棒!」從孩子們的肢體,他看到希望。「這是沒有束縛的身體……,這是台灣的未來。」曾經逃到舞蹈的林懷民,早已在舞中安身立命,在舞裡貫徹他的社會理想,與藝術烏托邦。
【2009/09/13 聯合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