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報╱編譯林沿瑜/報導 2009.09.13
就在俄羅斯總理普亭暗示可能於2012年角逐總統大位同一天,俄國總統麥維德夫選在克里姆林宮的網站和重要報紙上發表文章,史無前例地以強烈語氣批評俄國的民主和經濟。分析家認為,這對「統治二人組」已經出現裂痕,麥維德夫將試著走自己的路。
麥維德夫在文章中表示,「缺乏效率的經濟體、半蘇維埃式的社會階層、疲弱的民主、負面的人口結構趨勢、不穩定的高加索局勢。即使對俄國這樣的國家,都是非常大的問題。」
麥維德夫批評,俄國經濟完全依賴境內的能源、政治環境缺乏競爭力,國家的影響力也過度伸入人民日常生活。這些言詞似在批評普亭於2000年至2008年的8年總統任內施政不力。
分析家指出,這篇文章出現的時機,適值麥維德夫似乎正打算獨立於普亭之外,擘畫自己的新政策。莫斯科卡內基中心的分析師馬沙‧李普曼也說,「這可以看作普亭和麥維德夫在政策議題上出現歧異的跡象」。
麥維德夫和普亭兩人似乎在烏克蘭政策、重建經濟等重大議題上有不同的看法。麥維德夫認為政府應該在政治上採取更自由的作風,並有意裁撤部分大型國有企業,這些與普亭的強硬集權作風背道而馳。
■
普亭鬆口選總統 目標掌權12年 * 聯合報╱編譯林沿瑜/報導 2009.09.13
俄羅斯總理普亭去年因總統任期屆滿依法不得連任,被迫交出總統寶座轉任總理,但外界始終認為他才是俄國真正的領導人,可望在2012年回鍋再度參選總統。普亭11日首度鬆口,表示他將與現任總統麥維德夫協調此事。這意味著普亭可能掌權至2024年。
普亭11日在莫斯科參與一年一度的「維戴論壇」(Valdai Discussion Club)時表示,他會和麥維德夫協調,就和去年一樣。去年普亭卸任時,麥維德夫在普亭支持下順利出任總統。
普亭說,「依照當前的現實,我們將進行分析並做出決定。我們在2008年競爭嗎?沒有。所以我們也不會在2012年競爭…因為我們流著相同的血液、有著相同的政治觀點,所以我們會達成協議。」
普亭為這種密室政治作法提出辯護。他說:「當我的朋友布萊爾(前英國首相)下台時,布朗立刻成為首相,此事徵詢了英國人民的意見嗎?沒有。國家的領導權出現了更迭,是這兩個人決定了一切。」
他還說,「當我的任期結束時,我支持麥維德夫,因為我認為他是擔任國家領導人的最佳人選,而我是對的。」
麥維德夫的任期將於2012年結束,而根據新通過的憲法,下屆總統的任期為6年,連選得連任一次。換言之,如果聲望甚隆的普亭贏得2012年選舉,並在2018年連任成功,他將掌握俄國政權至2024年,當時他將已經72歲,比多數俄國男人的壽命還要多上10歲。
這種情勢的可能發展將令國內少數的自由派人士震驚。
■
戰術逆轉 美願與北韓直接會談
* 自由時報/編譯魏國金/綜合華盛頓十一日外電報導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克勞里十一日表示,美國準備與北韓舉行雙邊直接會談,以讓平壤重回六方棄核談判。同時,對於伊朗提議與六個主要強權展開範圍廣泛的會談,美方也欣然接受,儘管伊朗言明拒絕商討其核子計畫。
克勞里否認對北韓的政策出現大改變,他表示,直接會談是讓北韓回到談判桌的「短期措施」。他指出,歐巴瑪總統任命的北韓特使伯思沃斯何時將與北韓代表會談,以及在何處舉行會談,現在還言之過早。
但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分析,美國此舉是重大的戰術轉變,顯示歐巴瑪政府打算直接和平壤打交道,換取棄核承諾。
克勞里說,當局是在徵詢六方會談國家—中、日、俄與南韓後,表態願與北韓展開雙邊會談。他說:「此雙邊會談希望是在六方會談脈絡下進行,其目的是說服北韓回到六方會談進程,並對無核化採取正面步驟。」六方會談於去年年底停擺,當時北韓宣稱該機制「全無用處」。
至於伊朗則是在九日向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及德國提出五頁方案,提議就國際與區域議題進行談判,不過方案對其核子計畫則毫無著墨。
對伊朗的提議,克勞里十一日表示:「我們尋求直接協商,我們希望看到伊朗與五常任理事國和德國面對面坐下來,談論所有我們關切的議題,包括核子議題,如果我們舉行會議,將提出核子議題,並看看伊朗如何回應。」伊朗外交部長莫塔基十二日強調,不會在核子爭議上讓步。
美國警告,伊朗若在九月底前不接受善意會談,將面臨更嚴峻制裁,該制裁恐指石油禁運。不過在安理會握有否決權的俄國表示,排除對伊朗進行該項制裁。
■
伊朗:不會在核議題上與西方妥協
* 聯合報╱記者林沿瑜(路透)2009.09.13
伊朗9日向美國等強權國家提議,表明願意共同討論包括裁減核武在內的各項國際議題,美國於11日表明接受。不料,伊朗外交部長穆塔基12日表示,伊朗不會在核子議題上對西方讓步。他說,「我們無法在伊朗不可讓步的權利上和西方國家妥協。」
■
IMF總裁:全球經濟危機尚未結束
* 聯合報╱記者林沿瑜(美聯社)2009.09.12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史特勞斯卡恩在12日出刊的德國「明鏡」周刊中表示,雖然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出現經濟復甦的正向訊息,全球經濟危機卻尚未結束。
史特勞斯卡恩指出,太多一般民眾和高層政治人物以為經濟危機已經過去,「那種想法是危險的」。他說,全球金融危機仍在,在金融部門的管制上,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
印度喀什米爾發生爆炸案 4死14傷
* 中央社╱新德里12日專電 2009.09.13
綜合印度媒體報導,印度西北部喀什米爾首府斯利那加(Srinagar),今天傍晚發生一輛警方囚車在中央監獄外面遭炸彈攻擊爆炸,造成3名警察和一名路過婦女喪生,14名警察受傷。
由於主權歸屬問題,自1947年來印、巴分治以來,喀什米爾地區一直是印度與巴基斯坦的衝突火藥庫,兩國曾經為此爆發3次戰爭。在1971年雙方停火之後,仍經常發生印度軍警與親巴基斯坦回教激進份子的血腥衝突。
但據報導引述警方的話說,這次是最近3年來爆炸傷亡最嚴重的一次事件。
一個自稱「聖戰協會(Jamiatul Mujahideen)」的親巴基斯坦回教激進組織發言人,已向媒體宣稱爆炸案是該組織成員所為。
「聖戰協會」在上月31日,也曾在斯利那加的地方議會大樓外,以機槍和手榴彈攻擊安全部隊車輛,造成2人喪生、12人受傷。
昨天,斯利那加高等法院以罪證不足,同意將4名涉嫌湮滅2名回教女性遭姦殺案證據的員警交保釋放,一度引發喀什米爾回教社區和受害者家屬的強烈不滿。
今年5月底,距離斯利那加約70公里的蘇平地區,2名分別為22和17歲的年輕女性出門撿拾柴火時失蹤,隨後被人發現死在鄰近的河水中,屍體有遭強暴跡象。
但在喀什米爾政府下令調查過程中,上述4名員警被懷疑試圖湮滅死者身上殘留的受害證據,在7月15日遭到逮捕。以回教徒為主的喀什米爾地區群眾,普遍認為2名女性是遭到駐守當地的軍警姦殺。
■
美旅遊警訊:印度可能受恐怖攻擊
* 中央社╱新德里12日電 2009.09.13
美國國務院網頁今天發布旅遊警訊表示,印度即將開始一連串的節慶,包括印度教神節、回教開齋節和如同中國農曆新年的「排燈節」等,但同時也可能招致恐怖份子的乘機攻擊。
國務院「警訊」聲明提醒說,在此期間,也正值「911」恐怖攻擊事件前後,美國國民旅遊印度時宜小心謹慎,保持低調。
聲明並以去年11月印度金融大城孟買發生的襲擊事件為例指出,當時有一些美國人遭到殺害。聲明說:「旅館和公共場所尤其是吸引恐怖份子的目標。」
國務院敦促美國國民旅遊印度時,要提高警覺,做好安全防範,注意媒體的新聞報導,造訪宗教寺廟、選擇旅館餐館或出入娛樂場所時,要考量當地安全情勢。
聲明說,這項「警訊」有效期限至10月30日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