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0-06 15:25:20| 人氣6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創新能力決定台灣經濟的興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趙文衡


我們常常聽到創新對未來經濟發展有多麼重要的言論,好像都已經變成老生常談,並不能激起整體社會真正覺醒。畢竟比起不斷追求創新,因循守舊不需要花費時間與精力,人們的惰性容易選擇安逸的守舊,而不願意做一些吃力不討好的改革創新。雖然如此,我在這裡還是要不厭其煩的提醒創新對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如果有一個單一因素可以決定未來台灣經濟的盛衰與台灣人民的生活品質優劣,那個因素不是兩岸關係,而是台灣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主,兩岸關係是從

在此筆者不擬再一次提及偉大經濟學家熊彼得有關創新是經濟發展主要動力的遠見,也不擬重新回顧台灣經濟發展史,提出台灣經濟已經走到創新階段的證明。筆者只要問兩個簡單問題,第一,在台灣成本優勢已喪失的情形下,除了不斷的創新,台灣還有其他重要的競爭力來源嗎?第二,在錯綜複雜的兩岸經貿關係的論戰中,只要台灣具有足夠的創新能力,許多的擔心與顧慮是否還會存在?是不是在我們花費太多的精力在兩岸關係的辯論,而忽略真正足以讓這些辯論變得不重要的創新能力培養上?

無可諱言,兩岸間的經貿關係對台灣經濟發展十分重要,而中國的經濟崛起的確對台灣產業造成競爭壓力。但是,如果台灣沒有創新能力,即使再緊密的兩岸經貿關係最多也只能讓台灣經濟苟延殘喘。同樣的,如果沒有創新能力,台灣在資訊產業的地位最終也會被中國取代。因此,在兩岸關係與創新能力兩個要素中,創新是主,兩岸關係是從,有了良好的創新能力,台灣就不必擔心中國的競爭,中國也可以成為台灣的全球佈局的一部份,而對台灣經濟有所助益。相反的,如果台灣缺乏創新,兩岸緊密交流可能會加速彼岸的在技術上的追趕,而使台灣流失競爭優勢。由此可知,中國的崛起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到底如何,還要看台灣創新發展的程度。

創新者應該得到報酬而不是懲罰

儘管筆者對台灣的創新能力抱持相當的信心,但畢竟創新能力的培養並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需要多管齊下。首先,社會需抱持一個重要的觀念,即創新者應該得到的是報酬而不是懲罰,並且具備一個創新者可以獲得應有報酬的環境。我們知道在某些傳統保守的環境中,創新不但不能得到報酬,反而會受到懲罰。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經提出創新的四大敵人,有兩項筆者認為對台灣的影響較為迫切,它們是既得利益者反對改革與傳統守舊。前者是基於人類自利的天性,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社會,後者則與文化密切相關,某些特定類型的文化型態較容易發生。若一個社會中,這兩股力量強大,創新不但不被祝福,反而成為眾所韃伐的對象。這樣的心態若存在,需要運用全體社會的力量來導正,因為事情已經很明顯,該受懲罰的不是創新,而是守舊。

我們由「創新者的解答」這本書中就可以看出守舊心態如何閥害企業。書中指出儘管一個策略曾經讓企業獲得成功,但如果因為它的成功而抱持不放,在面對破壞性創新者攻擊時,這個成功的策略將成為企業節節敗退的主因。同樣的,如果公司一味注重發展核心能力與價值,而忽視開發非核心能力,將可能面臨競爭力衰退的命運,因為今天非核心技能未來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核心能力,而今天的核心能力,未來可能無足輕重。此外,書中也指出,一個市場在位者在面對破壞性創新者的威脅時,往往第一個反應是保住既有的客戶,並在舊有產品的基礎下,進行技術改良的維持性創新。這些既有的產品與顧客,正是它以往成功的要素,因此容易令人相信只要改良這些產品,即可繼續穩坐市場霸主的地位。但實際情況通常是,市場在位者錯失成長機會,甚至任由破壞者宰殺,最後走向毀滅之路。

無疑的上面三個情形,曾經成功策略、核心能力與維持性創新所以會造成毀滅性效果,都與企業的守舊心態有關。企業為什麼會守舊?因為這些原有的策略與能力都曾經是他們成功的主因,經驗告訴他們這些將會使企業繼續成長,但殊不知以往成功的因素,經過時代變遷,若仍然抱持不放,輕者可能成為阻礙成長的絆腳石,重者可能在後來者挑戰下被逐出市場。

一般而言,在一個已經有組織規模的企業中比較傾向於排斥創新,特別是破壞型的技術創新。原因是舊企業懼怕創新會破壞既有的產品生產與商業運作,因創新而來的生產線的大幅調整,對既有業者更是一項成本與風險均很高的活動。舊企業無法接受創新,創新技術或產品的擁有者就必須自行創業,成為一個企業家,才能實踐自己的創新觀念。因此新創企業就變成引領創新的重要行為者,創業也就變成可以帶動創新的重要活動。

在此前提下,創業應被鼓勵,冒險精神應被鼓勵。創業與冒險原本就是失敗率很高的活動,預期將來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失敗的創業家與冒險家,但這反而是一個值得欣慰的現象,因為在此同時,更多成功的創新活動將會出現。在少數成功者中,首次創業的例子將不多,多是具備多次失敗經驗,最後才獲得成功,因此我們要寄希望於二次或多次創業。當然要在失敗中重新站起來,需要有許多條件配合,其中最重要的是,社會要有接納失敗的雅量。所謂接納失敗除了在態度上的接受外,在融資及其他實質上的支持也不可僅因一次失敗就拒之千里之外。只有如此,創業家才會不斷嘗試,成功也才會出現。

一切政策為創新

對於政府方面,政府的經濟政策向來缺乏一個施政主軸。在現階段,經濟政策必須環繞在「創新」這個核心上,一切政策為創新。例如在吸引外資、獎勵投資、或興建公共建設上,都必須把提升創新能力當成重要的目標。尤其是研發經費的投入、產學研合作與國際技術網絡的建立,更是核心中的核心。政府常常以增加國防經費來對抗中國在安全上帶來的壓力,然而面對經濟上的壓力就必須增加研發經費來因應,因此我們應該將研發經費視為與國防經費同等重要。

此外,創新的風氣也必須帶入整個政府中,在新經濟的環境中,創新與改革的能力已經是一個優良政府的必備條件,但與企業的創新不同,政府政策因涉及公共利益,一個創新的政策比較無法承受失敗,因此政府政策上的創新需要多具備一分謹慎與仔細評估。

台長: 台北光點
人氣(62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專家八寶粥 |
此分類下一篇:和同事吃飯是門藝術
此分類上一篇:澄社:妥協共生借鏡荷蘭?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