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4-09 00:57:39| 人氣4,56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人才的競爭優勢在哪裡 未來要如何再提昇?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海兩岸人才競爭的戰場,不在中國,不在台灣,而是在全世界。台灣和中國大陸都不只是大中華地區的一部份,而是全球。台灣年輕人要投資自己的時候,「不要只跟大陸比」。年輕人除了要強化自己的專業優勢、各國外語能力、積極與國際人脈接軌之外,其實也應該知道,跟大陸正面交鋒,台灣自己的『競爭力』在哪裡,這樣才能了解究竟要從哪裡開始加強!

  ■ 第一, 製造業的經驗與技術。

  「台灣是技術輸出國,」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副工程師康勁說。

  的確,對於中國人來說,台灣二、三十年來專精於製造的技術與經驗,透過產業西進的臍帶,在十二、三年間,源源不斷地把養分,灌注到中國年輕工作人身上。

  上海東海神達總經理李敬平指出,即使西進中國的大廠,在人力上盡量本土化(localize),仍然需要借重台籍幹部的技術領導。

  「不只是純粹技術,還牽涉企業管理,這是需要靠經驗累積的,不是看一看書、到歐美參展就會,」李敬平解釋。

  比如廠長,做生產規劃時,如果先前沒有經歷過整個發展趨勢、發展架構,會不知道未來怎麼掌握,連基本的採購、進料,都需要過去的經驗判斷,這段過程大約需要十幾年。

  這就是台灣的技術優勢。

  李敬平認為,在製造廠裡,大陸員工的素質很高,可以把生產流程排的很好、維修技術摸得很厲害,但是想在三、五年內,卻不容易學走台灣過去累積的技術優勢。


  ■ 第二,應用導向是台灣的優勢。

  「台灣的應用科學人才很多:中國大陸則培養許多基礎科學人才,」安捷倫科技半導體顧客業務及服務事業群副總裁黃峻樑指出。

  環達計算機科技企畫處產品經理蔡世榮發現,因為中國政府正在重點培養通訊、軟體人才,因此中國研發的人員的資質比不過灣,他認為中國研發人員的商品化(commercialize)能力比較差。

  「他可以用智慧去思考、去寫;如果叫他創造一個東西,用創意,那他可能做不來,」李敬平分析大陸研發人員的缺點。

  友立資訊董事長陳偉仁指出,以創意為主、應用為主的工作,台灣佔優勢,像是系統整合、產品經理、產品規劃等。因為台灣的研發人員經歷過整個產品的開發流程,創意也足。

  因為兩岸人才的優勢不同,5年前,許多台灣軟體公司就大量利用中國程式設計人員,「台灣開規格,中國寫程式,分工互補。」一位台灣ERP軟體總經理說。

  然而,當台灣產業不斷移出,而歐美先進國家不斷往生物科技、光電與通訊產業走,台灣的基礎科學人才不足,確是產業轉型的致命傷,也造成台灣未來朝向科技經濟的隱憂。


 ■ 第三,台灣人比較重務實,中國人偏向理論派,容易信口開河。

  同樣做一件事,「台灣人會做不會說,中國人會說不會做,」近兩年常到中國大陸,納爾科化學公司亞洲區資深經理張懿中說。

  「所以我去中國支援,就是『點』他們,讓他們自己去想,他想一想如果覺得對,他就會去做,」張懿中摸索出一套方法。

  許多台商發現,兩岸在「作事方法」、「思考模式」,差距極大。不過,台灣的表現比較傑出。

  比如,台灣人會主動發現、探索、解決問題,中國大陸則比較被動。「可能是共產主義大鍋飯的文化使然,」震旦家具物流總監陳信雄,指出大多數國內企業人士的看法。


  ■ 第四,在中國封殺之下,台灣人由於有民主的環境,國際視野依然優於中國。

  「台灣在全球化方面的經驗,還是比中國大陸來的好,」安捷倫科技半導體顧客業務及服務事業群副總裁黃峻樑指出。

  不論工業或經濟發展,台灣都比大陸較早起步,並且更早學習歐、美的作法,國際視野非常強。

  黃峻樑分析,以資訊業來說,過去,歐、美大廠不斷把生產外包(outsourcing)到台灣、韓國,因此,台灣不論做專業委託生產(OE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或委託、設計生產(ODM,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長期跟歐美廠商打交道,語言、思考模式,都比較具有國際觀。

  然而,即使台灣人較具國際視野,卻沒有沾沾自喜。

  「台灣跟國際接軌較強,是因為環境自由,」蘇州明基電通中國營銷總部副總經理張安佐,一語道破。


  ■ 第五,台灣人的團隊精神,普遍優於中國人

  「文革以來的鬥爭,讓他們習慣鬥爭、猜忌,不願意合作,即使最近有人說『不到台灣,不知文革還在搞』,實際上卻不影響台灣人之間的互信合作」曾經在大陸工作3年,北電網絡總經理吳振生觀察。

  事實上,雲集上海的許多外商,也充分體會到中國人的這個毛病。

  中國工作人,「單獨做,做得好,但是一個團隊一起做,一定會出問題,」一位上海的外商觀察。他發現,台灣人相當有團隊合作的能力。

  總歸來說,台灣人適合團隊合作,中國人適合單兵作戰,單打獨鬥,兩岸人才各有所長。


  ■ 第六,台灣的人力成本是中國大陸的3倍。

  雖然,台灣仍有許多技術優勢值得中國學習,但是,經過這幾年的移植,優勢即將流失。當然,他們的工資也在急速成長中,所以不見得台灣就會被取代。不過安捷倫科技半導體顧客業務及服務事業群副總裁黃峻樑指出,「台灣人應該重新思考自己的價值定位,不要只跟中國大陸比,要想你的價值可不可以移植到國際上別的地方?」黃峻樑說。

「很多日本公司說,從東京到北京(或上海)不是直線,而是要先經過台灣,」黃峻樑分析。過去以來,先進國家,台灣,跟中國之間,在產業價值鏈上,一直是一個三角地帶。

  他認為,台灣人才競爭力也是如此。當中國大陸的政治經濟仍具有高度風險,台灣人應該不斷跟著歐美的先端產業,往價值鏈的上游走,讓自己具有價值鏈上游的附加價值。不斷往先進國家吸收新的技術,再不斷移植到大陸,在價值鏈上成為一個三角地帶,台灣人,才會有源源不絕的競爭力。

  「從現在起到2012年,是關鍵的5年,」李敬平說。時間,不會等待,企業不會等你成長,如果台灣人能自己升級自己的優勢、強化外語能力、積極與國際接軌,當內科、竹科、中科、南科等園區發展成熟,西部科技走廊成形,產業技術再提昇,5年後,「國家經濟會再次起飛」一位台商說。

台長: 台北光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