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噹!噹!」
這可是台灣早期穿梭在大街小巷,清晨喚醒孩童起床上學的響亮手搖鈴呢。對於當年這些傳統的手推醬菜車,六、七零年代的孩子們最熟悉不過了。
每當它清晨經過我們家門前,不用阿公提醒,我會轉身直奔屋內,拉開大灶旁的菜櫥,拿出那只民初遺留至今的缺角小圓碟。然後跟著阿公擠在人群中,或者乾脆踮起腳尖,攀附在手推車的邊緣。滿心期待粒粒飽滿的大紅豆,嚼勁十足的甜麵筋,以及酒釀豆腐乳快快在碟裡出現。總喜歡在阿公掏錢包結帳前,好奇的對著紗櫥內的盆盆罐罐多瞄上幾眼,甚至猛吸鼻子,貪婪的聞著空氣裡瀰漫的幸福味。
此外,我們家離菜市場很近。偶爾爸爸也會跨上那部老爺車上街買包子、饅頭和豆漿回來讓我們這幾個孩子當早餐,當然也會順道買油條、豆腐回來讓阿公沾著醬油膏配稀飯。因為阿公老是吃不慣包子、饅頭和豆漿。如今,事隔三十多年,這饒富人情味的「醬菜車」早已被企業化經營的「罐頭食品」所取代。面對工商業社會的急遽變化,似乎連大鍋稀飯配醬菜這樣的傳統飲食習慣,也逐漸沒入時光的洪流裡。
以前就讀國中的時候,老師規定得七點二十分以前到校。母親雖然也是一大早起床為我們熬煮一鍋稀飯,但是我根本無暇等那鍋稀飯涼,因為上學遲到肯定會被老師罰跑操場。我通常都是趁母親不注意的時候,偷偷把稀飯倒回鍋內,一路餓著肚子狂奔到學校。而今看著班上的孩子,人手一袋速食早餐,大剌剌踏進教室。我想,現在的家長大概都很忙吧!
記得自己還沒上班以前,也曾經好長一段時間,堅持做個稱職的家庭主婦。天天一大早起床熬鍋稀飯,只怕起晚了先生、孩子上班上學吃了嘴燙。等先生孩子出門後,除了趕緊打掃家裡清洗衣物外,還得邊做家事邊草擬先生中午的便當。中午特地從板橋搭265公車到萬華的大理國小,只為專程替先生送去一個熱騰騰的愛心便當,順道將兩個上幼稚園的小孩接回家中。
有一回,先生在辦公室掀開便當蓋,赫然發現肉絲炒金針菇裡頭,有著他厭惡的鮑菇。竟然當著同事的面,滿臉不悅的數落我:
「妳又不是不知道,我不敢吃鮑菇,跟妳說過多少遍了,妳還帶。」
對於先生情緒性的反應,我當場傻眼,像個做錯事的小孩愣在那邊。幸好坐在他鄰座的宜成大哥,笑著替我解圍:
「你還抱怨?我坐你隔壁,每次吃飯都會忍不住偷偷瞄你的便當盒。真是羨慕你老婆的用心,她幾乎天天都會幫你變換菜色。你啊!要知足。」
而今,回顧當年劉大哥為不懂事的先生開解,真是感觸良深。的確如此。人,往往在失去之後,才體悟到自己曾經被濃濃的幸福擁抱過。
後來,兩個孩子陸續上了小學,自己有緣踏入職場,成為蠟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平日除了讀書、上班外,還得照常獨攬家事和三餐。最後,實在忙不過來,不得不也以外購的麵包、牛奶,來取代親手烹調的美味早餐。只是這飲食習慣,通常會受到童年習慣所影響。無論我們家樓下剛出爐的麵包,烤得多香,外形做得多精緻誘人,仍然無法取代我的最愛-傳統稀飯配鹹蛋、肉鬆、醬菜。或許,這也間接造成近幾年來,自己常常不吃早餐的原因。
有時和好友閒聊,不免互開著玩笑說,將來等我們年老,很可能連稀飯、牛奶、麵包等具體實相的早餐都看不到。因為屆時三餐說不定會被高科技的太空食品所取代。冰箱內陳列的可能都是瓶瓶罐罐的「食物丸」。上頭標籤清楚顯示人體必需的五大營養要素。一早,孩子們很可能留下紙條跟妳說:
「親愛的媽咪,早餐請吃綠色和橘色那兩粒。這可是最近新開發的蔬菜牛肉漢堡,口味還不錯,不但具有飽足感,還保證不油不膩不發胖……」我想,等到那悲慘的早餐日子到來,不如早點鑽進墳墓裡,啃樹根、嚼樹皮來得痛快。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