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知道凜冽的風雨,
早已滅頂了整座島嶼的微光,
妳是否還要以單薄的身子,
馱負一堵寫滿理想的高牆?
如果明白達爾文的進化論,
早已殘酷摧毀天堂,
妳又何苦踽踽獨行於黎明前的那一段漫長?
當太陽依舊將美麗的晚霞贈予海的一方,
妳也只能蹲在空蕩蕩的沙灘旁,
任北風將妳的淚痕吹乾。
掘吧!
繼續闔上雙眼往夢裡的芬芳掘去吧!
或許只有沉睡夢中,
往島嶼的心臟掘去,
才能藉由眼前妳名之為「螢火蟲之墓」的小小洞穴,
看到一艘來自幽冥海上,
滿載愛與和平的小船。
寧兒
後記:
昨天為了讓班上孩子順利完成第四篇作文,所以就利用國語課及午休時間觀賞宮崎駿的動畫片「螢火蟲之墓」。為了能夠讓教學效果更好,中間還穿插一節電腦課,做相關的導覽工作。孩子寫作文,我當然也不能閒著。因此以上創作靈感全來自以下內容片段:
當誠田得知四歲的妹妹節子,其實早已從阿姨對話中得知母親已死這件事,再也不用強忍喪母之痛的滾滾淚水,再也不用隱藏人世間最真實的思母情感。終於可以如一個十四歲孩子般,放聲大哭宣洩自己雙肩承受不了的沉重負擔。我喜歡影片將畫面停格在他因嚎啕大哭而顫動不已的瘦弱肩膀上。那跳躍的畫面,相較於之前他背對著妹妹孤獨的身影,努力的在陽光底翻著單槓,偽裝堅強,其內在情緒的起伏轉折,在導演細膩的安排下呈現強烈的對比。
其實,人一出生就已懂得以哭聲表達自己的情感。只是年紀越大似乎必須學會更多的武裝,好將自己套進外界賦予成人的既定模型。
劇中那一幕誠田站在節子身後,親眼目睹節子已將思念母親的負面情緒轉移到埋葬螢火蟲屍體時,這情節讓我久久無法自負面情緒抽離。我當然清楚這其中部分來自對當前政治亂象的失望,部分來自私人情感問題。而班上這些不明究理的孩子竟天真的問:
「劉老師,妳不是說過,這部片子妳已經了看第四遍了。為什麼妳還會掉眼淚?」
「是啊!這部片子我是看了第四遍。」
「但是,每回看都有不一樣的感受。」
而這次我的確有不同以往的體悟。原來,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為了「親情」為了「愛」,為了某些無法言喻的理想,背地裡過著相當壓抑的生活。最後,甚至連自由表達內心最真實的情感都被壓縮進黑盒子裡頭。就像自己也僅能藉由「螢火蟲之墓」這樣的溫馨動畫片,盡情的宣洩擾動不已的情緒而已。
寧兒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