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自幼就是通霄灣外公、外婆的童養媳。小學因逢戰亂的關係,一天到晚除了豎起耳朵聽警報,忙著隨大伙兒躲防空壕逃命外,根本無心上課。因此,課業斷斷續續唸了三年,最後乾脆休學在家幫忙家事,直到台灣光復後,才又接到學校通知,請她直接回去參加畢業考。母親常戲謔的說:「什麼畢業考嘛!從頭到尾就只考三十幾個注音符號字母。」從此,母親表面上就脫離文盲的行列,因為身分證欄位上多了個「國小畢業」的註記。事實上呢,母親除了自己的名字外,還真的是大字認識不了幾個呢!而這件事也成了她生前最大的遺憾!
母親皮膚白皙、骨架纖細,長得手長腳長,在那個年代,一百六十幾公分的身高,搭配四十幾公斤的體重,若以現在的審美觀點來看,外在條件應該算是相當不錯。母親生前常笑著對我說:「唉!我是生不對時啦!」因為在她們那個年代,挑媳婦的標準是「嬌小玲瓏」型的較為吃香,閩南話說:細粒籽,耐ㄎ一ㄚ起,慢老擱ㄜ細。她常說,因為她的小腿修長,就是老一輩人俗稱的「鳥仔腳」,一看就是下不了田,挑不起重物的女人。還好外公是討海人,雖然家裡也有幾分沙仔埔地,除了種種自家吃的番薯、蘿蔔、青菜外,倒也輪不到她來下田挑重物。
母親很小就從左鄰右舍口中得知自己的特殊身分。因此,生長在枝葉繁茂的大家族裡,總是認份的默默做著她該做的事。每天三餐除了負責削一籮筐的地瓜並刨成籤外,還要幫忙兄嫂帶小孩,倒尿桶、提水、編草蓆等繁雜工作。不像外婆親生的阿姨,生性活潑外向,在家待不住,一天到晚老往外頭鑽,累了半天好不容易扛了一大把甘蔗回來和大家分享,反而引來二舅的不悅與嚴厲責罰,甚至藤條伺候。因為二舅在日據時代當過保正,所以管教弟妹的事幾乎全落在他的手上。
二舅脾氣暴躁,一向蠻橫不講理,手執藤條甩在阿姨身上,邊打還邊以警告的口吻說教:「妳那麼愛做農事,將來就把妳嫁到深山裡,讓妳一輩子做個夠,看妳以後還敢不敢家事不做到處趴趴走!」相對的,自幼領養來的母親,反而乖巧懂事,因此,外公、外婆、舅舅們對母親一向視如己出,那種戲劇中出現虐待童養媳的悲慘畫面,並未在母親身上顯現。
母親的身子單薄,月事一直拖到十八歲才來,這或許跟她長期營養不良有關吧。因為出生在物資普遍匱乏的三十年代,三餐面對一大鍋番薯籤,漂浮在番薯籤上頭的米粒寥寥可數,而那可口香甜的白米粒,永遠在上桌前先進了曾祖父曾祖母的碗裡,剩下又乾又難以下嚥的番薯籤,光看它胃部就是一陣陣翻攪,而胃酸常嗆得她一點胃口也沒有,寧願空著肚子,瞞著外公、外婆假裝帶著便當出門,也不願吃一口又膩又怕的地瓜充飢。
出門後一個人沿著縱貫路走到鎮上,跟著寶琴師傅學裁縫,由於母親天生聰明伶俐手又巧,總在師傅未到前,先將工作場所裡裡外外打掃乾淨。因此,很得寶琴師傅的疼愛。
一天當中最難熬的就是中午的吃飯時間,為了不讓師傅發現自己沒飯吃的窘境,乾脆編個理由矇混過去。其實這段時間,母親往往是一個人走到位於虎頭山下,一座尼姑庵旁的大樹底下呆坐,熬到自己認為時間差不多了,才回到工作現場,但是這樣的事情不久就被細心的師傅發現了,因為母親老抓不準時間,不是回去的過早就是過慢。後來在師傅的盤問之下,才娓娓道出事情的來龍去脈。從此,寶琴師傅常常藉故便當的飯菜過多,一個人根本吃不完浪費,執意要母親幫忙著吃。有一次,寶琴師傅還到市場旁的攤位叫了一碗蚵仔湯,兩人坐在一起分著吃。母親說:「白米飯配著蚵仔湯,在當年那簡直是人間美味。」
每當母親對著我談起這段溫馨的往事,就會興起尋找恩人的念頭。後來,在民國六十幾年,經過層層探聽的結果,終於輾轉得知年近七十歲的寶琴師傅身子依舊硬朗,目前隨孩子長住台北。以當年我們家的生活條件,母親根本無法北上,親自登門拜訪道聲謝,僅能向鄰居借電話透過電話向寶琴師傅問候。
那一年年底,三十年多年不見的寶琴師傅,竟然出現在我們家。師徒久別重逢,不免寒喧細訴過往的點點滴滴,當母親重提「白米飯」的溫馨事時,老師傅直說年代久遠早忘了這件事。那感人的溫馨畫面,至今依然清晰的印在我的腦海裡。我還記得臨別前,母親包了個紅包,硬要塞給老師傅,可是老師傅堅持不收,只頻頻拉著母親的手說:「聽到妳到處打聽我的消息,感動到好幾個晚上睡不著,妳還記得我,我已經很感動了,這次是我要孩子陪我南下,特地來看妳,妳的孩子還小,紅包袋我收下錢妳留著,給孩子註冊用。」
還記得有一次,母親帶我上醫院看病,經過病房時發現病床上躺著一個剛出車禍的年輕人。因為通知家人不及,正乏人照料。母親連忙放下手邊的工作陪他,還到附近雜貨店買罐奶粉來沖泡,並以湯匙小口小口對著他餵食。那位大哥哥,因為臉部裹著層層紗布,根本無法說話,但是他拉著母親的手,眼眶不斷泛紅掉著淚。
隔天,母親不放心又瞞著父親,抽空偷偷跑到醫院探望,只是他早已在家人協助下,轉往台北更大的醫院就診,而他的父母臨走前一再到處打聽,到底是哪位好心人士幫忙照顧他的孩子,執意要當面致謝。只是問了全醫院的人,就是問不出所以然,直到母親再度出現,醫師們才恍然大悟,並代為轉述當事人特地交代要對母親說出的感謝。
後來,我們家開了書局,經濟獲得改善。母親竟跑到學校,直接找校長並表明願意提供清寒獎學金資助貧困兒童。理由就是我們家幾個孩子一路讀書上來,也常領到善心人士捐贈的清寒獎助學金。更可愛的事是,母親經營書局時,不忘勉勵孩子讀書,常私下鼓勵來買參考書的孩子:「只要你們考上台中一中或師專,就可以來跟阿婆領賞。」若是抓到雅賊,總是苦口婆心的好言規勸,寧願給他們改過的機會,也不會通知他們的家人或學校。因為在母親的觀念裡,總認為人難免犯錯,只要懂得改過就好,千萬不要把他們貼上標記。
這麼多年以來,從自己身上彷彿看到母親的影子,總覺得母親應該是影響我最深的人。我非常喜歡『以真愛密碼約定,下輩子還要做您的小孩』這樣感性的廣告詞,記得在母親臥病的那幾年,我也曾在病塌前緊握她的手,和她做過類似的來世約定,看到母親病懨懨的臉龐露出久違的滿足笑容,身為子女的我,如今回想起來,總算稍感安慰,少些遺憾!
回顧母親這一生身世坎坷,尤其在情感的路上走得漫長而寂寞,而這彷彿也是許多傳統母親擺脫不了的時代宿命。一個目不識丁的鄉下婦女,面對食指浩繁的家庭,從不抱怨,更不會輕易在子女面前落淚,憑藉著一股堅毅不拔的個性,獨自撐起家計,好不容易才把六個子女一一拉拔長大,咬緊牙關也要讓我們接受完整的教育。因為,母親深深了解到唯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將來才有機會出人頭地。
母親一生受人點滴恩惠,常銘刻於心,不敢稍忘。總是找機會回報,熱心助人不愛計較的個性,也讓她獲得好人緣。而她豁達進取的人生觀也處處影響著我們。如今,我們兄弟姊妹在社會上能夠享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這都得感謝我那看似平凡卻又如此不平凡的母親。
母親過世後,留給我們最珍貴的遺產,就是『待人真誠』『做人守信』『行有餘力時,不要忘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母親一生常懷感恩之心,困頓時期曾經受到許多人的幫助,這些點點滴滴,母親至臨終之前,還再三叮嚀我們不可遺忘!因此,為人子女的我們,逢年過節,必將親自一一登門拜訪這些生命中的貴人,致上我們最真誠的謝意!
生日又稱為「母難日」,在我的生日來臨前夕,我藉由抒文的方式遙想母親,希望母親在天之靈,得以安息!更重要的是想告訴母親,生生世世我都要「以真愛密碼和您再約定,下輩子還要做您的小孩!」最後,祈願天下所有的母親健康美麗!
寧兒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