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6-24 07:29:06| 人氣64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幻羽*題~塵痕~5+*兜率天--彌勒菩薩*

推薦 1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人間未來若虛情

                                                                                       越留越逃也越累

 

                                                                                       人間未來若和諧

                                                                                      不留不逃也不累

 

                                                                                       言行多少真情出

                                                                                      宏觀能保處世安

 

                                                                                       溯因知果真情行

                                                                                      心法塵識境空性

 

                                                                                    *幻羽*題~塵痕~5

 

                                                                                                *兜率天--彌勒菩薩*

在佛教經典之中,將所有的生命分成兩類:一是有情,二是無情。有情的生命是指動物世界;無情的生命包括植物和礦物。

當人類幾乎是無條件擁有 120 年的壽命,中間不會生病、沒有災難、受傷也不需要特別包紮,這樣無病無痛的人生,是幫助人們在找尋自己的夢想時少了些牽掛,可見與不可見,建構出一個時空從容張開的可能。

佛經的《生經》中提到,所有的動物都可能是現在的菩薩、未來的佛。釋迦牟尼佛在無量世以前,發菩提心之後,便一生又一生地在不同的眾生群中廣度眾生。在不同的眾生群裡,他做過鹿、象、兔子、鳥及其他的種種動物。

彌勒菩薩是當來下生人間的未來佛,在釋迦牟尼佛後下生成佛。彌勒佛下生,這個世界將出現很大的改變,成為人間的淨土。在政治運動中,彌勒佛代表著更新和變革。

據佛經說,彌勒在兜率天內院,以菩蕯身為天人說法, 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而下生人間,於龍華樹下成佛,分三會說法,皈依修行者不計其數。彌勒即因為由釋迦牟尼佛的親口預言而成未來佛。

《彌勒大成佛經》說彌勒「本為菩薩時,常施一切樂,不殺不惱他,忍心如大地」。彌勒善於從正面和積極方面教化眾生,鼓勵人相信豐盛歡樂的佛國世界可以靠自身力量在人世間實現。

人常稱彌勒為大肚佛。世俗化後的彌勒佛形象,是身短腹皤、笑口常開、言語隨心、寢卧隨處、見物則乞,又能示人吉凶的布袋和尚 (《宋高僧傳》)。所代表的佛教精神是慈悲、寛容、樂觀、向善、平等。

兜率天是「具有歡喜」,意譯知足天、妙足天、喜足天、喜樂天,佛經記載乃「欲界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之第四天。

此天有內外兩院,外院是凡夫果報天宮,只管享樂,直到福報用盡,屬於天界;內院是淨土,是一生補處菩薩居住的,菩薩修功圓滿,盡此一生,便下生人間成佛。釋迦牟尼佛未成佛前居住在此,現彌勒菩薩亦率領眷屬居內院說法,故稱之為彌勒淨土。《彌勒上生經》便主要講的是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的事蹟。

人間四百歲是兜率陀天上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一月,十二月一歲。兜率陀天壽四千歲,彌勒菩薩晝夜六時常說不退轉地法輪之行。經一時中成就五百億天子,令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處兜率陀天晝夜恆說此法,度諸天子,閻浮提歲數五十六億萬歲。

大乘佛教早期經典《惟日雜難經》記載了阿羅漢遇到世友菩薩問難時,入定以神通上至兜率天,親自向彌勒求教的傳說。在大乘佛教中期,一批以修習瑜伽行為主的大乘修行者被稱為瑜伽行派,他們尊奉彌勒為祖師。在無著、世親之後,進一步發展成為瑜伽行唯識學派,並流傳著無著入定上升兜率內院聆聽彌勒教誨、回來弘揚《瑜伽師地論》的傳說。 

在4世紀至5世紀間的中觀派中,由僧護的弟子解脫軍傳出的《現觀莊嚴論》,是對《般若經》的註解,據說也由彌勒所傳。其後的師子賢作《現觀莊嚴論釋》、《現觀莊嚴般若波羅密多釋》,被視為早期的中觀與瑜伽行兩派的調合論者。至清辨門下的寂護、蓮花戒論師時,以清辨中觀自續派理論,加上瑜伽行派的教義,成立了順瑜伽行中觀派,他們同樣尊奉彌勒的《現觀莊嚴論》。此派後傳入西藏,對藏傳佛教產生很深的影響。

在佛教史上,彌勒的記載起源甚早,很可能在第一次結集時就已經出現,上座部佛教長部14經和長部26經記載未來人壽八萬歲時會有彌勒佛出世,漢譯《阿含經》中可見於說一切有部的《中阿含經》,和法藏部的《長阿含經》。「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當有佛。名彌勒如來。」這是各個佛教部派皆認可的基本共識,但是在具體細節上則有許多不同的說法。 

在上座部佛教《小部·經集》的「彼岸道品」(波羅延品)中,帝須彌勒(Tissa-metteyya)與阿耆多(Ajita,又譯為阿逸多)是佛陀的兩位弟子。《中阿含經》記載佛陀授記他們兩位,一位成佛,一位成為轉輪聖王。 

台長: 幻羽
人氣(642) | 回應(0)| 推薦 (1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夏禪 |
此分類下一篇:*幻羽*題~淡泊~1
此分類上一篇:*幻羽*題~塵痕~4 + *德行* -- 星雲大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