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12-06 15:37:16| 人氣1,8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美軍逐漸衰落】+【無人機改變未來戰爭:中國大力投入新武器 +未來戰爭(上)+未來戰爭(下)+從「中美國」到新冷戰】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美國軍人

                  【媒體:美軍逐漸衰落 2019年12月06日18:37

美國國家利益中心中東問題研究負責人吉爾·巴恩多爾(Jill Barndollar)為《芝加哥論壇報》撰文指出,無休止的境外作戰導緻美軍逐漸衰落。

文中寫道:“無休止的、無法取勝的作戰導致即使最優秀的軍隊也慢慢的衰落了。美國應該既為自己的士兵考慮,也為未來的衝突考慮,應該為無結果的中東軍事行動畫上句號。” 

巴恩多爾認為,美國特種作戰力量已經變成了有經驗的恐怖分子追捕者。然而,美軍能否完成更疲勞但更重要的外國軍隊的訓練任務還是個疑問。”

他補充指出,由於美國忽略俄羅斯和中國,美軍在中東作戰取得的成就和技能變得暗淡無光。 

文中還寫道:“對於美國國家利益而言,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即無休止的小規模戰爭減弱了軍隊的作戰能力和在大規模戰爭中取勝的能力——因為戰爭對於我們的安全和生活樣式可能會造成各種現實的後果。”

大量小型無人機組成及機群可以像鳥群一樣,可以來無影,去無蹤,"輕裝快捷的攻擊能夠擊敗更強大,技術更先進的敵人"。

                【無人機改變未來戰爭:中國大力投入新武器 

                       BBC中文 -2017年 9月 19日

自殺無人機正在改變中國,美國和其他大國的軍事技術和戰略。中國大力投入無人機技術,力圖在未來戰爭武器開發方面取得領先。 

有分析說,中國在無人機領域後來居上。目前美國,以色列,土耳其,伊朗等國都在不同地區的戰場成功地使用無人機作戰。 

今年8月在解放軍北京軍博展上上出現了無人機武器。這種正式名稱是CH-901的無人機能以時速144公里巡航、搜索目標。在發現目標後,也可直接當導彈進行攻擊。 

該無人跡滯空時間超過一小時,長於美軍的彈簧刀無人機。最重要的是,他們能夠攜帶偵查相機,以及撞擊目標時能夠爆炸的彈頭。這種無人機能夠用作偵查,但他們的重要用途是攻擊。 

中國研發的被稱為"航母殺手"的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

解放軍在新展覽中展示了能夠作為發射自殺無人機群的移動裝甲車。這種成群的單個自殺無人機每個重9公斤。 

航母殺手?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正在研發的機群技術可以把119個無人機組成機群。無人機彼此聯繫協調,尋找,確認,對目標展開攻擊。他們依靠數量可以淹沒敵人的防禦系統。 

《金融時報》報道引用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的高級工程師蘭德爾·斯蒂博的話說,由中國製造的大量廉價小型無人機組成及機群的戰法可以上溯到古代匈奴的阿提拉,他們可以來無影,去無蹤,"輕裝快捷的攻擊能夠擊敗更強大,技術更先進的敵人"。 

從理論上講,這種造價低廉的小型無人機組成龐大機群能夠對航母和艦載機發動淹沒式攻擊。而目前對這種攻擊並無有效的防禦辦法。 

美軍還擔心美國軍艦在駛近南海有爭議海域的時候會遇到大群無人駕駛船隻騷擾。這種被稱作"灰色威脅"的情況對於美軍防禦來說是個不好處理的難題。 

北京軍博展上上出現的「自殺無人機」

中國聲稱在無人機領域已經取得突破,可同美國並駕齊驅。在莫斯科的經濟學高等學校的瓦西里·卡辛說,無人機機群是世界國防技術發展中最有前途的一個領域,中國對此十分重視。 

殺手無人機

美國特戰司令部採購執行官詹姆士·戈厄茨5月在一個國防安全活動中說,"在高科技和高爆威力相結合的情況下,我們面對的威脅也在改變。" 

"如果考慮到加速度,相互疊加,不久我們就會看到成群的自主控制的無人機,他們能夠在戰場上做臉部識別然後發動攻擊。" 

2012年美國測試了彈簧刀無人機,他們在阿富汗部署這種無人機針對所謂"高價值目標"(例如反叛領導人)發動攻擊。 

解放軍在新展覽中展示了能夠作為發射自殺無人機群的移動裝甲車。

不過在今年早些時候,洩密文件顯示,美國軍方發出緊急要求,他們要使用自殺無人機對伊拉克的伊斯蘭國組織發動攻擊。 

美國著名科技雜誌Popular Mechanics的技術記者漢伯嶺說,美國早在2004年就開始研發自己的被稱作LMAMS的殺手無人機,英文縮寫的意思是"致命袖珍武器系統"。 

以色列製造

有專家將中國的無人機與Hero-400EC無人機相比。後者是以色列公司去年5月推出的新型無人機,那是一種無人機和精確武器的結合體。 

這種無人機比中國的無人機更重(40公斤),航程達150公里,能夠摧毀諸如坦克等裝甲目標。 

以色列公司還推出另外一種更小的自殺無人機,這種飛機的滯空時間達30分鐘。 

戴維·漢伯嶺說,Hero無人機能夠從任何方向發動攻擊,唯一能夠躲避攻擊的地方就是躲在碉堡裏。

 以色列的 "哈洛普"(Harop)無人機被阿塞拜疆用來在有爭議的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發動空襲。據說那算是首次在戰鬥中使用自殺無人機。

3月底,阿塞拜疆軍隊使用了以色列另外一款 "哈洛普"(Harop)無人機。他們在有爭議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發動空襲,無人機重達23公斤的彈頭爆炸,造成多人傷亡。據說那算是首次在戰鬥中使用自殺無人機。 

操縱者能夠在地面遙控"哈洛普"無人機,通過傳感器從任何角度鎖定目標。無人機滯空時間長達6個小時,如果沒有發現目標,無人機可以返回基地降落。 

雖然對中國無人機技術是否優於美國的說法很難評估,但是中國造的無人機已經在世界許多地方的衝突戰場上出現。伊拉克和沙特的進口商都有中國無人機,不過那些無人機還不能做到智能自主的程度,需要至少3人地面操作。 

在過去20多年裏,中國大力投入進行軍事現代化。解放軍在減少數量的同時,研發出了自己的隱形戰鬥機,導彈驅逐艦和被稱為"航母殺手"的彈道導彈。無人機群和人工智能結合的武器系統顯示了成為未來新型武器的潛力,同時也可能是中國針對更強大的軍事對手實行"超限戰"的突破口。 

美軍在中東北非地區部署無人機打擊所謂的高價值目標(也門)

中國駕駛殲-10的中國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高度自動化,信息化技術改變了傳統上由男性主宰的軍人職業的性別比例。

         【人工智能,精確彈藥,無人機群 -- 未來戰爭(上)】

                         BBC中文 -2018年 11月 15日

 100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戰爭對歐洲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壞,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一戰帶來了深重災難,但也是使用革命性武器的一場戰爭。 

現在軍事技術也取得變革性進展,加上國際地緣政治變化,令人更關注新科技對未來戰爭形式的影響以及將如何改變世界格局。 

中國軍事技術發展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19大上強調把中國建成科技強國。他還呼籲在人工智能和量子科學方面取得突破。戰略技術已經成為中國提高國家經濟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周三(11月14日)美中經濟安全委員會提交國會的報告指出,中國在習近平領導下加速了軍事現代化,「美國的長期軍事優勢已經減弱」。報告說,中國在「第二島鏈」已經在陸海空和信息站領域內有能力同美軍對抗。所謂第二島鏈就是美國沿小笠原群島,日本火山島,馬里亞納群島和帕勞建立的戰略防禦。 

最近加拿大情報機構發佈報告也說,中國正努力研發新一代軍事技術,要超越美國軍事技術,在未來戰爭中佔據有利地位。中國的策略包括吸收西方技術,強調技術創新,在人工智能領域突破,發展無人武器系統以及定向能源武器等。 

後工業化戰爭

19世紀末,英國科幻小說家HG威爾斯在《世界大戰》一書中就描述過技術先進的火星人使用類似激光的武器,以及一種黑色毒氣攻擊地球人。20年後歐洲大戰爆發,交戰方開始使用毒氣。小說中描繪的總體戰概念,即沒有道德限制,不加區分地摧毀各種基礎設施,在一戰中也成為現實。

英國發明了坦克,在一次世界大戰戰場首次使用。當時,戰爭中還是用了彈帶供彈的機關槍,後膛炮。鐵路運輸把工業製造能力同戰場距離不斷拉近。

一戰雖然延續使用過去的騎兵,但戰場上出現了彈帶供彈的機關槍,後膛炮。發達的鐵路運輸把大量軍隊運到前線,並向部隊提供大量作戰物資。《每日電訊報》報道說,在一戰中工業革命的機械能力將工廠生產同殺戮緊密地聯繫起來。 

100年前的大戰湧現出坦克,空軍,毒氣,令戰爭進入革命的門檻。《每日電訊報》報道認為,現在世界同樣面臨新的科技革命,新技術在全球分為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樣人類面對湧現出的革命性新技術,諸如人工智能和基因武器,其中任何一種新科技都可能改變現有的力量平衡。 

100年後,激光武器已經成為現實,飛機和導彈已經從超音速進入超高音速時代。下一個世紀中的戰爭將如何進行,戰場上用什麼武器,由人還是機器人作戰,戰場在哪裏?高科技會讓未來戰爭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更血腥嗎? 

無人機和集群

2016年美國國防部進行了一次空前的演習。3架超級大黃蜂F/A-18戰機在加利福尼亞上空投擲了103個 Perdix微型無人機。這些無人機作為一個集群協作,共同進行決策,改變編隊飛行,甚至能自我修復。 

這種無人機群能夠進行偵查和刺殺任務。能長時間滯空的飛機空投這種無人機,加上隱形技術,這是一種潛力不斷提升的新型武器。無人機單個行動,或組成集群協調攻擊,為20世紀的作戰原則帶來巨大挑戰。 

例如航空母艦和航母艦隊一直是投送力量的主要手段。但是倫敦國王大學安全學院的專家佩恩(Kenneth Payne)說,航母是移動緩慢的大型作戰平台,雖然航母具有自衛能力,但是試想航母面對一萬個快速移動的自殺攻擊無人機能如何應付?這些無人機可以集中力量迅速攻擊,也可以分散單個行動。

在阿富汗赫爾曼德省,英軍炮兵32團的戰士薩頓凖備放飛「沙漠鷹」偵查無人機。

陸地上俄羅斯開發出無人駕駛坦克,最近已經在敘利亞戰場上部署過。 

中國和俄羅斯研發海底艦船,俄羅斯研發了核攻擊無人潛艇(Kanyon)。針對這種新威脅,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 (Darpa)研發「海洋獵人」系統,通過部署廉價的,組成網絡的艦隊跟蹤敵方潛艇。 

這些變化不僅是技術上的進步,而且還具有諸如降低費用以及延長部署時間等尋常意義。《每日電訊報》報道說,一艘驅逐艦部署一天需要美國海軍付出70萬美元,而能夠在海上逗留數月的「海洋獵人」系統部署一天只需兩萬美元。 

無人機為攻擊帶來革命性變化,當然也促進了針對新攻擊如何防禦的研究。 

傳感器,制導武器 

目前發生的軍事變革中可能最重大的不是關於槍炮子彈的變化,而是信息方面的變化。 

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的保羅·沙雷(Paul Scharre)是《自主武器和未來戰爭 》的作者,他曾在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擔任特別行動官。沙雷認為在新世紀裏,指揮官擁有海量信息,他們為信息而戰。 

傳感器帶來了信息革命。過去比較笨重昂貴的傳感器,現在都小巧廉價,可以安裝到幾乎所有東西上面,諸如士兵的皮膚,飛行的無人機等等。傳感器帶來實時數據,指揮官能瞬息更新對敵人狀態的了解。 

傳感器讓軍人隨時掌握各處的裝備和彈藥狀態,以及作戰環境中軍人面臨的危險。最近在加拿大蒙特利爾附近模擬戰場上舉行了一次為期三周的演習,其中就測試了一種英國技術,即「通過一體化電子網絡技術用於保護裝備的傳感器」(Sapient)。 

傳感器甚至可以使用到每個單個的彈藥上面,這種彈藥能給狙擊射擊帶來巨大變化。目前的狙擊手已經能夠在3-4千米外的距離射殺目標。 

中國在國防技術中強調技術創新,努力在人工智能領域突破,發展無人武器系統以及定向能源武器。

傳感器和精確子彈可能在中期未來的戰場上實現人和機器併肩戰鬥的情況。雖然電影《終結者》那種科幻場面不大可能出現,但是那時候的士兵可能會裝備動力外骨骼,頭部顯示裝置。這種士兵將更強有力,速度更快,借助網絡技術能更迅速地分析戰場並作出判斷。 

地面戰場革命

2,500年前的希臘神話中有個青銅製成的機械巨人武士塔羅斯(Talos)在保護克里特島。現在Talos是「戰術攻擊輕型操作者裝具」的英文縮寫 ,這是一種帶動力的外骨骼裝置,美軍希望特種部隊使用這種裝置突襲時能防彈,還能在行動中提高他們的平衡,力量以及經速度。 

《每日電訊報》報道說,上述裝置在研發中遇到許多問題,但是研發方向是清晰的。  這種外骨骼裝置提供動力,還有信息處理能力,通過傳感器檢測軍人主要髒器的狀況。美國洛克希德馬丁製造的Onyx外骨骼裝置是綁在戰士的腿上,使他們能夠負帶更重的裝備,走更遠的路。 

據《每日電訊報》報道,英國國防部數據顯示「2017年12月1日測得,英國部隊19.8%的官兵體能狀況下降。數據中身體受傷最多表現為肌肉骨骼受傷和紊亂」。 

2018年10月英國國防部的「防務和安全加速器(DASA)」呼籲承包商投標,提供「有效防止,治療軍隊中受傷人員的科技手段。我們期望有新方法能夠為身體受傷提供早期預警或預防,特別是使用時用耐久技術實現這個目的」。 

身體防護技術在很多年中一直沒有劇烈變革,但也一直在取得進展。新的研究利用遇到衝擊能夠瞬間便硬的液體,這種技術不僅能吸收子彈的衝擊力,還吸收爆炸的震波。  這些新技術讓未來的步兵戰士更加強壯有力,行動更迅速,能掌握更多信息,得到更多防護。動力外骨骼,裝甲,增強現實技術將帶來新的步兵革命。 

地緣政治變化令許多人擔心下一次世界大戰來臨,技術進步或許能讓將來的戰爭速戰速決。下期我們接著談更高速度的新戰爭技術,以及太空和網絡等新戰場如何影響未來衝突。

美軍的F-22隱身戰機。在制導武器技術進步,特別是"發射後不管"(Fire-and-forget)鎖定目標系統改善後,飛機的機動性和隱身性能就變得至關重要。

【中國俄羅斯軍事科技發展,美國如何保持軍事優勢 -- 未來戰爭(下)

                   BBC中文 -2018年 11月 27日

工業革命後,英軍還在投資鼓勵發明改進騎兵馬鐙,但隨後戰爭技術卻走向機械化,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第一場工業化的戰爭。一戰100年後,信息技術,自動化,太空技術已經進入了軍事領域,但我們能瞥見未來戰爭的端倪嗎? 

美國戰後一直執行所謂"抵消戰略"(Offset Strategy),即憑借技術取得對敵手的壓倒性優勢。第一輪抵消戰略是圍繞擁有核武器進行。第二輪是制導武器和隱形技術。現在五角大樓正在實行第三輪抵消戰略。 

英國皇家聯合研究所的報告說,美國軍方目前的抵消戰略側重發展有關機器人,自主操作系統,先進製造和微型化等技術,以繼續保持美國軍事優勢。 

但是美國國防戰略委員會提交分析報告說,數十年來美國依靠無與倫比的軍事優勢在全球發揮作用,但是這種優勢在許多重要領域已經被削弱。BBC安全防務記者馬庫斯(Jonathan Marcus)報道說,俄羅斯和中國都在傾國力努力抵消美國的軍事技術優勢。

近年來媒體不斷出現關於中國在超高音速武器,電磁武器,反衛星武器和網絡戰等方面的報道。彭博社評論員馬克(Marc Champion)5月報道特別指出,中國航天業技術進步迅猛,特別是機載空對空導彈系統,給西方國家空軍和全球軍火貿易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中國在2007年開始研發第五代隱形戰機殲-20,去年已經開始裝備部隊服役。

倫敦國際戰略問題研究所的太空軍事高級研究員巴里(Douglas Barrie)說,美國空軍在1980年代前在「空中隨心所欲,不用擔心對手的挑戰,但是現在中國取得的成就改變了這一切」。 

隱身飛機

在最近數十年來的在提升戰鬥機飛行速度,諸如改善噴氣發動機方面的進展一直比較遲緩。因此《每日電訊報》的報道指出,戰鬥機技術創新轉向機動性和隱身性能。中國在2007年開始研發第五代隱形戰機殲-20,去年已經開始裝備部隊服役。 

《每日電訊報》報道說,在制導武器技術進步,特別是"發射後不管"(Fire-and-forget)鎖定目標系統改善後,飛機的機動性和隱身性能就變得至關重要。 

不過設計人員還是沒有忽視靠提高速度取得決定性優勢的考慮。追求能以數倍音速飛行的超高音速飛機和武器成為研發焦點。最有名的此類飛行器就是美國國防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2007年提出的新型戰略隱身飛機SR-72,其前身SR-71是3倍音速的遠程戰略偵察機「黑鳥」。 

高科技國家發生戰爭,通訊衛星肯定會受到攻擊。

有傳聞說已經存在SR-72樣機,據說其速度能夠達到音速的6倍,即每小時7344公里。這種飛機結合使用了傳統的渦輪發動機同衝壓式噴氣發動機相結合,依靠通過發動機的超高速氣流實現超高速飛行。 

超高音速

超高音速武器的應用前景受到各國軍事決策者的重視,最明顯的原因是大幅度提升速度能夠令他們取得對潛在敵手的優勢。 

據《每日電訊報》報道,美國國防部主管研究與工程的副部長格里芬(Michael Griffin) 今年早些時候說,中國特別重視高超音速武器,他們已經進行過的超高音速試驗的次數是美國試驗次數的20倍。這種武器具有顯而易見的優勢,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歐漢龍(Michael O'Hanlon)發表文章說,超高音速技術「能在不到一小時內擊中全球任何目標」。 

中國在2014年首次秘密測試了一種高超音速武器,美國軍方稱之為WU-14高超音速飛行器。後來中國官方證實了這個消息。《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甚至說,分析家認為中國的高超音速武器已經進入了實戰部署階段。 

電磁炮,激光

軍事科技不僅在突破現有的空中速度極限,電磁軌道炮技術也在提高炮彈速度。今年早些時候流傳出的照片顯示,中國一艘軍艦似乎在甲板上安裝了一門電磁炮。俄羅斯媒體在8月曾經報道說,中國正在加緊進行電磁炮測試,試圖在2030年追上美國和俄羅斯。 

電磁炮通過強大電流將彈頭速度提升到7倍於音速的速度,即每小時8575公里的速度。如此高速對材料的要求極高,因此雖然這種技術已經存在了數十年,但一直沒有在常規軍事平台上發揮作用。 

美國波音公司研發的X-51乘波者(WaveRider)無人高超音速樣機。超高音速武器的應用前景受到各國軍事決策者的重視。

美國軍艦已經使用激光。激光不僅能夠很精確地瞄凖,而且能夠調節產生致命效果和不致命效果,因此在執法和巡邏中具有很大使用價值。 

英國國防部也宣佈進行一個研究項目,探索激光系統的潛能。《每日電訊報》報道,英國國防部說,「(用激光)輔助或取代現有的武器系統…包圍我們的海軍和陸軍;例如幫助艦艇防禦導彈威脅,幫助士兵免受迫擊炮攻擊。」 

國防部負責英軍研究工作的首席科學顧問柯勒爾頓(Simon Cholerton)說,激光項目是個能產生「驚奇效果」的研究。其中的問題在於能量。激光需要很多能量。但是好處顯而易見,即精確和可控性。 

洋底,太空

潛艇因為具有第二地打擊能力而能繼續發揮重要的核威懾作用。《每日電訊報》報道說,大洋深處還是隱藏和部署新型武器的場所,即被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稱作「深海浮沉有效載荷」UFP(Upward Falling Payloads)的武器和裝備。這時隱蔽部署在大洋底的武器和通訊系統,可以潛伏多年甚至數十年,在需要的時候激活,浮上水面發射。 

《自主武器和未來戰爭 》的作者沙雷說,「太空已經軍事化,但是還沒有武器化,但這也能成為現實。技術先進國家間發生任何主要戰爭,我們都會看到攻擊和摧毀衛星。他們對於指揮和控制至關重要。」 

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令組成美軍的第六分支,太空部隊,並說「美國進入太空還不夠。我們必須要在太空佔據主宰地位。」美國已經擁有了軍用的太空穿梭飛機X-37B,但其用途從未對外公開過。

網絡攻擊屬於所謂灰色地帶的戰爭,灰色的含義是介於戰爭與和平之間的狀態。網絡攻擊可以不招致常規軍事行動報復。

與此同時中國一直在大力發展反衛星武器。《每日電訊報》報道認為,太空戰的現實已經到來,因為繞地衛星是軍事通訊的重要工具,高科技國家發生戰爭,通訊衛星肯定會受到攻擊。 

網絡:灰色戰爭

在最近的衝突中,西方國家往往是用動用技術先進的軍隊對付諸如塔利班這樣的低技術反叛武裝,他們只是在某些時候是否有效,但總體上無法匹敵英美軍隊的優勢火力。 

但是如果西方國家面對這些技術和財富相差不遠的國家,諸如俄羅斯和中國,情況就會大不一樣。相差不多的國家的軍隊的武器裝備相差不多,當他們面對面為生存而戰的時候,才是最具災難性的。因為相差不多的國家間戰爭最具摧毀性,因此也罕有發生。 

網絡攻擊屬於所謂灰色地帶的戰爭,灰色的含義是介於戰爭與和平之間的狀態。網絡攻擊可以不招致常規軍事行動報復。這類攻擊能夠繞過核威懾和北約的集體防衛反應。《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即集體防禦條款的承諾對攻擊做出集體反應。 

這也就是為什麼包括俄羅斯和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有網絡戰爭部隊。美國前間諜斯諾登透露的許多內幕中就有關於英國GCHQ內部有自己的聯合威脅情報組織,他們負責散佈假消息和其他骯髒伎倆,中傷和擾亂對手。 

數十年來,軍事科學一直都側重於發展規模,比如更大的彈頭,威力更大的爆炸當量。但是現在戰爭發展轉向了新方向。納米技術在毫厘規模內發展。 

在工業革命期間英軍仍然投資鼓勵改善馬鐙的發明。這個例子說明,軍事技術變化,往往在軍隊之外發生。

因此現有的武器裝備可能向微型化發展,諸如炸彈和無人機在微型化後,用作刺殺和間諜手段,有更廣闊的前景。《每日電訊報》報道中引用的例子是指控的中國黑客攻擊。10月的報道說,十多家美國的主要公司受到中國的黑客攻擊,他們使用了極小,肉眼幾乎看不到的芯片。 

未來難測

《每日電訊報》報道,世界上只有諸如中國和美國等極少數國家有能力投資「全面」發展高精尖的軍事科技,因此作為結盟的一部分就十分重要。因此大部分國家需要在大國之間做出選擇。 

另外該報道還指出,軍事技術的發展往往會偏離設計者的初衷。例如在200年前發明的加特林機關槍。發明家乍得·加特林的想法是,4個人操作那種機槍能替代數百人的火力,因此會減少作戰人數,戰場傷亡也會大大減少。

但事與願違。後來英國人馬克西姆又發明了更高效的馬克西姆機關槍,接著就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交戰方都有了機關槍,並且進行了傷亡巨大的塹壕戰,加特林的夢想就成了噩夢。那麼人工智能,微型技術進入戰場,人們真能預料未來戰爭嗎? 

軍事作者沙雷說,全球每年信息技術研發投資是所有國家軍費總和的兩倍,「真正的變化發生在軍隊之外。相比之下軍隊所作的都顯得無足輕重,那就像在工業革命中英軍投資鼓勵改善馬鐙的發明」。

美國應該如何對中國強硬,如何在競爭中戰勝中國成為美國輿論關注的話題

        【從「中美國」到新冷戰:美國如何面對中國「舉國體制」 

               -*蒙克*-BBC中文 -2019年 12月 6日06:50

美中貿易協議達成一波三折,雙方正進入曠日持久的經濟對抗。與此同時,美國應該如何對中國強硬,如何在競爭中戰勝中國成為美國輿論關注的話題。 

今年9月在韓國首爾的辯論會上,中國著名經濟學者林毅夫教授與美國歷史學者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討論結束時打賭。林毅夫認為20年後,中國將超過美國,而弗格森則不同意中國經濟會超過美國。 

不過弗格森在討論中承認,中國經歷了史無前例的迅速工業化和經濟增長,按照購買力評估,中國經濟已經超過了美國。但弗格森指出,中國取得經濟和科技成就的手段缺乏正當性,例如國家支持企業進行不公平競爭以及技術盜竊問題。 

這大致反映出美國的專家和決策者對於中美競爭的討論,其中主要的話題就是中國能否超過美國,以及應該如何對付中國的問題。 

美國學者說,描述中國和美國經濟共生關係的新詞「中美國」(Chimerica)已經不反映現實,新冷戰已經開始。

「中美國」時代終結

弗格森本周在《紐約時報》撰文,描述中國和美國經濟共生關係的新詞「中美共同體」(Chimerica)已經不反映現實,新冷戰已經開始。  目前中國對美國構成的挑戰具有舊冷戰時期美國的主要對手蘇聯不具備的特點,其中主要是經濟挑戰。蘇聯從來沒有像中國這樣顯示出強大的經濟活力和科技競爭力。 

美國前國家安全局局長羅傑斯(Mike Rogers)最近在廣播節目中說,在冷戰中蘇聯的挑戰主要集中在政治,外交和軍事方面,但是今天的中國對美國的挑戰除了表現在上述方面以外,更主要的是經濟能力方面的挑戰。他說,歷史上美國從來沒有遇到過在經濟能力上如此接近的競爭者。 

美國媒體報道說,羅傑斯是美國政策圈最早對諸如華為和中興這類中國技術公司的國家安全威脅發出警告的人。他在2012年就同其他人一起撰寫過50頁的報告,指出這些中國公司與北京共產黨政府存在長期合作的關係,提醒美國情報界和國會關注華為和中興這類中國的科技巨頭。 

「舉國體制」難複製

中國國家調動資源和力量的能力被說成「舉國體制」,佔經濟主導地位的國企被認為是政府干預經濟的主要手段。中國的國企和「舉國體制」一直成為美國的指責目標。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5月在江西考察國家的戰略資源企業。佔經濟主導地位的國企被認為是政府干預經濟的主要手段

羅傑斯在討論如何對付中國競爭的時候也強調了中國公司獲得國家支持的問題,即中央控制的投資,提供緩衝保障,這都是美國公司沒有的,這令中國取得對西方競爭者不平等的競爭優勢。 

11月初中共中央全會通過的決議強調了中國體制在1949年後以及市場經濟改革後歷史上的主要作用。在官方決議中,「集中力量辦大事」被列為中國制度的優勢。官方媒體也提到在科技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方面,依靠舉國體制優勢的重要性。

中國把取得21世紀的技術制高點作為發展目標。羅傑斯認為,美國商界首先明白中國這個目標,然後才能努力同中國競爭。中國正在集中力量推動下一代的技術進步,諸如量子計算機,5G網絡,生物技術,納米技術和其他關鍵技術。 

他認為中國的策略是,先在上述關鍵技術中取得進展,在全球推廣中國的技術標凖,然後大力發展中國公司,對「過時」的西方公司取而代之。 

 「新冷戰更冷,更長」

在美國這位前國家安全局局長看來,中國的許多戰術令美國難以應對,例如盜竊知識產權,政府補貼科技公司,把企業利益同政府研究相結合。他還提出如何對付中國的具體建議,即維護美國商業理念的同時又能戰勝中國競爭。  他認為,美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和中國競爭並非良策,加大美國政府對技術公司干預在美國不會取得良好效果,「美國商業公司在政府支持下取得競爭者的知識產權和商業機密也不可行」。 

不過,他認為美國仍然能大幅度改善公共行業同私營行業的合作關係。他認為,在過去冷戰時期的太空競賽就顯示了這種合作的力量,其中有政府和私營行業的精華。當時美國被認為落後於蘇聯,但是美國能利用政府和工業界的優勢,取得了「一些令人驚異的經濟優勢」。 

儘管如此,羅傑斯認為把中美在貿易,盜版或安全方面的對峙比作「冷戰」沒有益處,對中國複製試圖當初針對蘇聯的「遏制」戰略也不會奏效。  但尼爾·弗格森在《紐約時報》中撰文說,中國的挑戰比冷戰中蘇聯的挑戰更大,因此與中國的新冷戰會更冷,時間更長。他還說,在冷戰中西方有「北約」遏制蘇聯的擴張野心,但在新冷戰中還沒有建立類似組織遏制中國。

中國上海交通大學的量子通訊研究人員。中國正集中力量試圖在諸如量子計算機,5G網絡等新技術研究中取得領先地位。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