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6-04 09:26:35| 人氣87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禪之修為境界】

推薦 1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禪
境界】 

「修「修行」,者的意涵有所不同。修行偏重於方法或作;修為則是修行功力到何程度的一種評價

評斷人修的高低深如何,不能單憑個人的感,基本上,可以面向

一、修行的方法是否正?因方法如果不然修得很好、很真,有可能不是佛教的方向,或者 佛陀教的方法不同。

二、目的動機為何?修行方法正了,那操作此方法的目的,是念人利益是大利益呢?如果其目的止於人利益,究跨不出自我的拘限。

目的方法都必。有些人做事,「只注意用心,不考方法」,用心很良善,但是不方法,很可能大家都不得利。有的人,只方法,不注意自己的念放在哪,待人接物全忽略了,於群己也是益。真做事,方法又正,想到自己也念及人,最能自利利他。

三、實際做了哪些作?一人是否真正佛教、為眾生,必須從實際的表現來瞭解。口說為佛教、為眾生,那麼實際的人生,表的是什呢?有些人心口不相;有些人心口相,但不合拍,有心動沒有行究是空支票。

四、持多久?人人的受用、地位、評價,往往可以偽裝、忍耐,史上不乏這樣的例子,不是欲成大事者的忍辱重,或者是大奸大之徒的忍一,都足偽裝功力。俗話說「路力,日久人心」,時間是最好的檢驗方式。

五、能自己多少?一人有有修,不在於他多打坐、多、多人,而是在於是否能克制自己,調禦自己的思和想法,安於正道。修行很大一部分就在調禦身心。

須瞭解,人在不同情下,就不同的回法因生,在法因生的程之中,慢慢的,我就能明白一人的修是如何了。解一人的修,不是就一件事、一句,即方怎麼樣,而是不同因中的不同表,慢慢得知而

更重要的是,不忘用此五事檢驗自己:我的方法正確嗎?我的目的何在?我實際做了什?人前人後是什持多久?努力於調禦自己些都得自己想想。


指一人的修、素、道德、涵、造等,軟實力。佛教、道教中指通之後所到的境界。

人的力分硬力和軟實力,硬力是有形的,軟實力是形的,有形,融合於十商之中,一人唯有德才兼,才能體現價值,促;若有才則會使社不安定,阻會進步。

 

<>小乘

小乘段是“欲界定”。欲界定分四驟訓練:第一步叫粗定或粗住;第二步叫住;第三步叫欲界定;第四步叫未到地定。

第一步:粗定

也叫粗住,指時專心一意,不分心,不想。坐、站、均可,心一意地把意粗略地定下

第二步:

即要求功的人把思想一步往深層裏定,好象是定在這個地方不能走了一,即定根法。其道理是由於思想高度集中,真地,故就不會動了,住,又叫住,安的意思。其方法是把思想意往下定,把往下沉。

第三步:欲界定

功的意定下之後,下意識會一些美好的想法,比如突然想到一件高的事,或突然出現圖像、音等。所“欲界定”,是指有了某想法和念之後,上就定住了,不能繼續往前展下去。例如,你想著到某地或月亮去,突然了某地或月亮,你就把你的雜亂想法定下,就定在某地,或者定在月球上,或者定到某一棵上,或者某等等都可以,就是,你的想法不能到底,好到那個邊界就定下了,就是欲界定。

這個時候常常是心神爽快,或者心爽神昏,也就是心舒服,全身分不清楚了。欲界定常常是上眼睛這樣像出,可舌頭翹一下,出像就可能走了。或者看到地方個師傅,你跟著傅出去了,可不要走到那地方——欲界定。如好到了海,你不要下海;到了崖,你在意上不要跳崖;到了井,你不能下去,即是只能定在那裏觀看。

由粗住到住,坐到一定候,就可能出欲界定,即是下意的欲望跑出去了,跑到某地方。如前面是大海,你就定在海邊觀海,而不要到海面去,到面去就要出麻功中關鍵的一步。

第四步:未到地定

也叫未來禪,即是在第三步“欲界定”的基上,下意識進一步在那地方望,時間,然後慢慢定下之再把這個往回收、收、收,收,整下意又回到了你功的地方。回後,再把意念放,放到了下意識覺得周的事物不存在了,海有了,什有了,甚至自已的身心也有了,就到了“心身境”的境界,叫做“未到地定”。

“粗定”、“住”、“欲界定”、“未到地定”,是“四八定”的小乘段,如果你經歷這幾個過程就完成了小乘段。

 

<>中乘

中乘段是“根本”。如前所述,得周有了,自已也不存在了,叫“未到地定”。再一步,就入“根本”了。根本又分初、二、三、四4步功夫,其中又包括八十功德以及枝、枝、喜枝、枝、一心枝五枝。

.

包括八十功德。八,即八種練功感有:、重、、滑;十功德,即功的 10 有空、明、定、智、善心、柔喜、、解、境界相

(1)

在初禪階段,或反

功坐到一定程度,就要這沒關係以後不要怕,也不要追求,它自然地。不要有意著去,去加力,它能地方,就地方。

以後就是,常常是心頭發癢,身上發癢這時別難受,再受也不要哭,要忍耐,不要特意管它,慢慢地深呼吸就行了。全身發癢是正常的,不要把它看成毛病。千不要衣服扇子,或者走一走、活,不然可就糟了。因做,等於饅頭沒蒸熟,便把鍋蓋了。這時,不但心仍然受,而且身也很不舒服,再功,老是不下,不少人吃了這個虧,故出現癢的感覺絕不要管它。

一步,全身現輕的感,甚至有人慢慢地空起很不容易做到,需要大高度的入練輕功的就重點訓練這一步,輕這一步就不再往下訓練了,常年不練這一步,,後就真的能。瑜伽功法中不是有瑜伽行式?身了不要害怕,要始保持不緊張,也不興奮

輕過後就入了第四步——重。好象自已的腰弓下了,腰向下就是重。有某功能的人,可能由於自身磁的加和地磁相互作用,使重增加8倍以上。出重的感覺時,千萬別緊張,不要加某意念,比如“越重越好”等,否可能重得起不,就定在那了。你要把重的感覺當功的正常程,出後,仍然要正常地呼吸,慢慢地呼吸。

後就出現涼,好象缺氧、缺血一。在發涼時,血要下降,甚至休克狀態,但也不要害怕,要把自已有意收,一始就要有信念,想著很快會熱的。

涼過後就是暖,由暖到發熱,以至得不得了。發涼這一步,先有思想準備,接下來練很快會發熱,像在太下面,甚至象在火爐邊烤一無論燒得多麼厲害都不要害怕,哪怕得身上沸,也不要害怕,一般,三昧真火在這個時候就出了。這個過程相好,如果到了一步,功夫就容易上升,特功能就可能出

發燒的部位常常是小腹、胸部和部。若能把這個火引到腎臟會陰穴,那就比好了。如果發燒,可往小腹引,想著“丹田火”;如果有高血則應想著心,把火往泉穴引,往外面,不要得太猛。

涼過發燒功中的文火和武火。由文火到武火得太凶也不好,解的方法是用下意稍稍想一下小腹,或泉穴,以及腰後面的兩個腎臟。不得再凶也關係雷之火,只要不害怕,不緊張,依然放鬆練功,就能控制得住,不特殊的反

在第六步發燒慢慢平息下以後,全身發澀的感這時用手去摸皮肉,感到身上像捆著似的,很。全身到巴,眼睛也不舒服,巴巴的,舌也是乾的,很不滑溜。出現這種也是正常的象,持慢慢的功,慢的深呼吸,就到滑,由不能

段,全身就好象在很滑的油,或像滑雪滑冰時處於很滑溜的狀態這時,你得很舒服,得什地方都能摸,什地方都能通。因為這時體內氣血的圈加了。這樣堅持下去,時間,就於童子功的一方面,全身皮很柔,像幼是中乘初第一段的“八”。

(2)十功德

觸過後,就到了中乘初的第二段——“十功德”反

如果接著滑觸繼續練功,就空。突然全身空了,“心身空”。和前面欲界定的最後一步,即“未到地定”的“心身境”是不同的。“未到地定”的是“”,在是“空”。全身經過滑的程,滑、滑、滑,一下子全身都空了,好象自已內臟拋開了一這種,常常是突然出的,不要害怕,要把它定下。突然出現異於常的感,往往容易,但這時一定要持不,一也不能興奮

一步功就“明”。身上、腦內一空,大中就要顯現明亮的像,內臟圖像可以示出,外面的像也會顯示出景明,外景也明外景象都非常清楚,而且常常看得比較遠遙視功能可能在此叫“外景象明美好”。這時要把像定下,不可慌

十功德的前三是:空、明、定,就是示出以後,就需要“一心安”。不管看到內臟是看到血管,就是看那一地方,看到外面一騎車,就老是看那人。只看一,不要看第二叫“一心安”。要把看到的景象定下,定得越越好。

定在一地方看,就需要把它看清楚,不要迷惑不解,要神清。這個時候切不要困,不能睡,也不能迷迷糊糊,要比你看到的景象,看到底,看清楚,這時要非常清醒,智慧在這時就容易開發。比如,你看到一個騎車的人,但看不清楚,就把他定下慢慢地看,可能把他的眉毛、眼睛看清楚了,把他口袋裏裝也看清楚了。這個時候要動腦筋。你在前面看不清楚,意念可調到後面看。當騎自行的人得很快,你他停下這時是用智慧,要神清而不迷惑,所看到的外景象,要看得越越清楚。

善心

、外景看清楚以後,要注意“善心”。你若看到一美貌的女子走,切不可老追著看。若人有危,你要注意善心,就是,不能欣所看到的外景象,更不能施搬運術,要用悔的方式所看到的景象表示尊敬。比如,在你看到了自已的內臟,就想“唉呀,我怎麼沒學醫呢,人的內臟這個樣子!”。如果你看到遠處人走路很艱難,就想著做好事,自已做事,要痛加悔,這樣,善心就出了。

善心出之後,就入柔軟狀態,叫“心性雅萌”。這個時候,你自然而然地應該文雅,應該講文明。你的想法、行,包括你的“像”出去,總覺得不應該不文雅的事了,出了高雅的心情。到一定段,人的性也。到了“柔一步,說話作都美,因此“雅心自生”。

在“心性雅萌”之後再接著功,喜前悟”的心情。一步,心特,好象以前的事都明白了,這樣喜心,想到今後如何做文雅、高尚的人等等。到了一步,還應該堅功,千不要以明白而就中了。

之後,繼續練功,現歡樂的心情,真正入快狀態。“妙悟”,就是從這個階自生出的。

把很多以前的婪、自、悲傲、不孝敬、粗暴等再一次解,把它全部放出去。入“解段,就心再也不假、的事了。因此,“神往安然”。一旦出了“神往安然”,心情就特好,因而到一個練功的特殊境界。

境界相

即一心住在那很清的境界中。又叫“心身合注”、“念”、“自我易控”,思想和全身都在一種狀態下保持住了。段,一些特功能。比如,“念”是你有一這個會兌現

便是中乘初第二段的“十功德”。

 

.

禪過練過以後,再繼續練功,就會陸續達到二、三、四。其容包括五枝,即“枝”、“枝”、“喜枝”、“枝”、“一心枝”。些都是功中的功的傳統術語。二禪階段是五枝的前二枝——枝、枝。

第一枝:枝指的是自這時練功者的身體會自然感到很多事情,而且判得也比較準確,因這個階段,敏感性增了。

第二枝:枝到“析別觸得”的功能,即不能分析你的感,就好象看到了一

這兩步功能,一定要它表得十分明準確。方法是加強練功。

 

.

它指的是“五枝”段的第三枝“喜枝”。

第三枝:喜枝即“定象而”。入喜枝段,自已外表的景象和自已內臟看得都比清楚,這時自然出“定象而”的喜心情。

 

.

它是指五枝中的後枝,即“枝”和“一心枝”,又叫“不定”段。

第四枝:喜枝段後,你會對的事情都比清楚,心神安,愉這個時功,就不怕人干了。

第五枝:一心枝即把整意念全部定住在一非常清的境界。可以長時間練功,而且的一切又都非常清楚,哪怕飛過,你也知道,不也不是第五枝。

以上是一套完整的傳統功法要。可以根據這個領來練:粗定→定→欲界定→未到地定→初→二→三→四這樣堅就可能出一些功能。的中乘功法。

 

<>大乘

佛法的程中有五眼六神通的出,不人的敏感不同,素不同,出的功能也就有差

五眼是指所的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六神通,通常就是指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通。些神通都各有精,也各有互通之

 

五眼

(1)肉眼

是最爭議的一眼睛,因是物的器官,由肌肉、血管、神等所組織而成的器官,即是所的由父精母血所生成的肉眼凡胎啦。

(2)天眼

肉眼在看著看著,可心中有不同的想法、看法,直定所看到的不是一切,有文章,有奚。天眼功能的人,此在它兩個肉眼之(眉心、玄)出幕”,西洋人“心靈螢 [1]  ”(Spiritual Screen),密宗及道家做“台”,出這個事物的真實圖像。管各各派的呼有多不同,可“能看到肉眼所看不到的西”是相同的,故有人來說明“天眼”,能看到前面,也能看到後面;能看到外面,也能看到面。內視、透遙視、微等的功能。

(3)慧眼

天眼害,但是只察到象,對這件事情的來龍不一定清楚。有慧眼的人,能看到事的一真相,不象所迷惑。前因後果,來龍解整事件的始末,也就是種個事件的因果關係

(4)法眼

看到象,能夠瞭解因果關係,甚至有足的能量介入、改、或促成一些事件的生、停止、或者改方向等。有法眼的人,他能看穿一些物世界的表像,穿透表像,撂住其能量的本,再以本身的能量介入,在關鍵處予以適當的更改,整件事物再度呈在物世界的候,可能就完全不一了。

(5)佛眼

個擁有佛眼的人是棄對體執著的人,也是棄對時間、空、及所有人概念著的人,他已融入天、融入地、融入整自然,入了整存在,即成佛。此,物我之間沒有分,人我之有分,人自然有分,他就是自然,自然就是他,他就是宇宙,宇宙就是他。他,自然合一了,天人合一了;他已融入自宇宙始以股能量,他是天地的一股粹的意能量,他是人的集體潛,他是宇宙意,他就是神,他就是佛,他就是梵天,他就是最高的,他也就是最的。 如此的一人,即是無終無來無去,如如去,也是從來去,只由於他全然充滿這個宇宙中,他就是永是一真正的成道者!

 

六通

(1)他心通

其就是他人(人)心中在想什,不必他出口,有此神通的人就能這種神通是六大神通面最容易的,也是修行人最容易得到的。

(2)天眼通

如前所述,有內視、透遙視、微等的功能;如果持能「看去,知未」,解事物真相及因果關係;如果再加,甚至能有足的能力世界的狀況……

(3)天耳通

即是能夠聽到很、很地方的音,包括界。

(4)宿命通

若得此神通的人,可以看清事情、人來龍、因果關係,尤其是人的三世因果(前世、今世、世),功力高的包括累世累劫以的因果關係呢。

(5)神足通

神足通應該指的是靈體的旅吧,就是魂由元神引僅輕逸的靈體,才能作日行千里的旅毫不累。

(6)

它是斷盡一切煩惱之意,漏的境界。這個才是最究竟!修行人到此,才是回到了家,才是終點。不然,是在旅途中的客而已。不再有一切煩惱,也就是不再有一切掛礙,也有任何憂慮,一切都是俱足,一切都是圓滿,一切都是成。如此,才不再在六道中回,才能真正了生死。是最困的一神通,最難達到的,也是最後才到的。


修不是有的,也不是佛教有的。只是佛陀的四八定在他在世的年代可是最出的系,最究竟圓滿。佛陀在具有了四八定的基之後,繼續用功,在菩提得了解且後來為們開示了人生的真

經過佛陀的證實而且得到佛陀展之後的修,就是在佛教各宗各派在使用的修手段。我們現這個禪修手段做功夫,實際上就是在重走佛陀千多年前所走的路。這條路直接通向解,我沿著這條路走下去,自然能得到解

在的中佛教主要以主。因為禪宗在史上運動中,所受的破最小。主要得益於“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宗法承,以及“農禪,坐作重”的宗保持。在佛的候,禪師在林下泉自耕自食,在運動過去之後,需要恢佛教的時候,這些祖師又重新出來恢復寺院,恢復佛教的各個教派。

而在禪宗自身來說,祖師們把佛陀留下來的“如來禪”發揚光大,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禪修方式,叫作“祖師禪”。“祖師禪”經過一千多年歷代祖師們的錘煉,更加適合我們中國人的特性,能夠使我們比較容易地得到解脫。 

                         

 

這種密集的修行中,在一支接一支香的修中,我可以體驗到身心的一些狀態狀態現時,一定要有正知見來認識它。

堂就像是一面子,打七就是每人在子前照一照自己。平得照自己,都是在向外求、攀得有機會真正跟自己在一起。

們總是在不地分取外面的六境界中,消耗我的心念。如果我們禪七坐得好,能,收身心,就是跟自己在一起;照一照子,就會發現自己的很多問題

坐中出的身心各境界,初修行的人而言,多的修行和生活有,所以在照子的程中,最重要的是,我自己身心的狀態不要氣餒,不要修行生起疑、失信心。在這個前提下,於身心所生起的各,要善於以起的律去認識,去追,去反省。

也就是,我要把在七中身心出的一些象、障的生活方式和修行建立一因果聯繫。建立這種因果聯繫的重要性在於,它可以告,以後修行要注意什、避免什,哪些法彌補、要修,哪些地方做得不。打應該對的修行有指

比如,通常我打坐覺氣息粗,身體裏有一種渾濁的、甚至是躁的力量,以真正一定是明平時懺悔的法修得不,身體裏有一些盲的、很浮躁的力量,其就是的力量。因的心念不是孤立的,一心念狀態,一定是對應於一體內在能量的狀態

體內在的能量行可以有很多詞來說,我人最喜歡說的是“”或者是“”,能量行的通道叫對這西你都不能著。然不著它,不等於忽略它,因在坐程中,沒辦法忽略。

你的呼吸是很粗,身體總是很燥,胸口發悶,完全不下就是你身體內在的能量很粗,很熱惱熱惱這個詞準確是不清是不寧靜就是在的障。

障是可以化的,我一定要通時懺來淨化它。修悔可以這種的、浮躁的、熱惱的身體氣質化之後再坐,你就感容易,呼吸也容易得深,心念也容易寧靜,身在自我的感受上,好像也容易細膩,而不是浮躁的。

如果你在遇到浮躁、心裏難的情,就打退堂鼓的,你很難進步。如果你能把這個狀態和平的修行做因果接,你就知道自己在哪些地方補課補課的地方,你可以在七中堂之外去然打完七更需要去

,你也能慢慢認識到身和心的一種關聯性,互相的依,以及互相化的這種關係。甚至,如果你的心更細膩,你也能察到,麼這支香這麼昏沉?

你可以仔解自己,也是今天早上吃得太多或者中吃得太多,你會發現一些很細膩關聯性。麼剛剛那支香很好,支香胸了呢?你可以去查,也許這個兩支香中,你喝茶吃西,是不是又犯錯誤了?自己可以不地去反省、去追查。

然最多的情是,我坐中心老是浮一些妄想,。有的候有一些妄想是出,那你要與這些妄想相煩惱心所是什

欲,也是嗔恨,也慢,也疑,也是嫉妒,也感……在你心中是不的妄想、是不的情景,它大多數時不是外面的,而是自於我著。

人的著是不一的。可能你很在意些事,他很在意那些事。也你在坐中能翻出十年、十年前的一情景,然後你的心在那裏盤旋、反體會、玩味,釋懷以放下。

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做深入的察:麼這一段我放不下?麼這的情景老是會縈繞你深入地察,能找到一些因果關係,同也能自己增加一分解,能看到自己在哪些煩惱心所方面偏、偏盛,於哪些事情特容易著。

生的性各有不同,有的人欲偏多,有的人嗔恨偏多,有的人傲慢偏多,有的人疑偏多,有各不同型的性。即使是世法在解人的候,也是人的性格分成好幾類。一的人,應該對這個瞭解得更細膩

你能深入地解自己的候,在生活中人、人就容易了。你就很敏,因都是你的心在解、在察。自我的解其很重要。它能助我在日常生活中、平的修行中去治自己的習氣

如果我欲偏多,我就要回避那些與貪欲相的外境;如果我的嗔恨偏多,我也要回避那些容易引起嗔怒的外境。這個治心

另一方面你也要知道,一個貪習氣偏多的人,在修行上也有他的長處習氣偏多的人,也心比較調柔,性格很和;也修慈悲心更容易契入。

人是不一的。有一人好,但在修行的候很精,能吃苦,有力量,是他修行上的長處這種瞭解不能讓別做,必是我自己來瞭解自己。

堂中得到第一手料,在平就可以用,可以有針對性地自己正。特偏盛的煩惱,要在生活中慢慢地去調伏。在坐中看到的,在生活中要治。


台長: 幻羽
人氣(875) | 回應(0)| 推薦 (1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經律禪傳聞 |
此分類下一篇:【─ 時間 ─】
此分類上一篇:【─ 禪 ─】~續~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