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11-23 04:08:43| 人氣1,17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略識--藏傳密宗】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略識--藏密宗】 

密宗(威利:rdo rje theg pa),佛教宗派之一,是流在西藏地的密宗派自印度佛教。它始於花生,藏佛教的四大宗派都有自己的密宗承。它包含了四部密(事、行、瑜伽上瑜伽),但是以上瑜伽續為主,又可分成舊譯派的大圓滿傳承,派的大手印,形成大主流。

佛教中的密宗承,依宗喀巴大《密宗道次第廣論》分四部:事密)、 (胎藏界)、 瑜伽(金界)以及上瑜伽。藏佛教密教,有不的秘密授,及充滿神秘容的特徵,更以上師為最重要的皈依,與漢傳佛教不同,也以金界、胎藏界主的密、唐密不相同。因佛教是先入前三部密,後上瑜伽上瑜伽是藏佛教最高的修行法。因此,西藏傳統前三部老密,而上瑜伽續則稱為新密。

在佛教入西藏之前,西藏原本就有苯教的傳統。苯教近於蒙古的薩滿教,以役使鬼神主。蓮華入西藏之後,入的密宗,其中有多部份苯教似,因此易於被西藏人所接受。苯教的神靈與,也部份被融入藏佛教中,被認為是事的一部份。

蓮華護傳入西藏的密法,在朗達瑪滅佛之後,多承,法了解它的面貌。以時間來說,他元三大士到中時間,因此,他授的密法,很有可能是行續與瑜伽

在朗達瑪滅佛後,西藏再度派人至印度取回佛教典,此印度盛行上瑜伽。因此,新派皆以上瑜伽續為主要的密宗承。新派形成,先有噶派,後有迦派,但它皆源自於那洛巴在那陀寺的大手印承。寧瑪據說承自蓮華生大士,但他的九乘判教,認為無上瑜伽才是最高的密宗,很明的受到了後新起的上瑜伽,最形成了大圓滿傳承。

但部分人士認為密宗是印度佛教晚期衰落後逐被印度神教融合才生,所以有儀軌與印度教相似,因此有認為實這是印度神教復興,而少認為密宗左道密教。

佛教

據說佛教入西藏,大約開始於西元5,吐蕃普佗土度期。據說當時從天而降「百拜」、「舍利塔」、「六字真言」、「法教軌則」等四,但已法考其真。佛教模地是在吐蕃普松干布期。當時贊普松干布唐朝文成公主及尼婆尺尊公主姻,佛教自中國與印度兩個方向入西藏。與漢傳佛教相同,最初入西藏的密教,是被稱為雜密的一些咒語儀軌

到了西元770年左右,普赤松德印度高僧寂花生大入蕃教,建立了吐蕃第一座出家僧寺(桑耶寺),並為七位藏族族青年剃度出家(此即著名的「七士」)。寂是一位嫻曉三藏典籍的大法花生是一位精通密咒的大宗花生大師來到吐蕃之後,示神通、降伏多魔障,並傳下大量珍的密法。此外,赤松德贊為了奠定佛教根基,也泛地翻譯經典。其不僅從印度迎多位譯師入蕃譯經,也派遣藏族才俊前往印度學習教典及翻。但是,到了成、昌年普朗達瑪卻大肆摧佛教。在這個時期,寺、佛被焚、僧人被迫俗或害,使得藏佛教在往後的百年陷入了黑暗期。在這個百年,佛教僧在西藏絕跡,教理散失,但是佛教咒語與密法仍然留在西藏民,因此蓮華生的地位逐提高。寂護與蓮華入西藏的密法,因斷絕今已不可知其原貌。但因他們與開元三大士在同,因此他們傳入的有可能是胎藏界承。

直至西元970年左右,佛教在西藏復興彌補先前的損毀,於是西藏民再次前往印度學習佛典或迎高僧入藏。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以仁桑布譯師、阿底尊者、卓彌譯師瑪爾譯師為主。在仁桑布之前所翻典被稱為舊譯派」密咒」,而於此之後所翻典被稱為「新派」「新密咒」。由於有了新、之分後,故教派也形成了有舊譯派及新派。在此上瑜伽在印度起,成密宗的主流,那陀寺其中心。由那洛巴承的密法,入西藏,形成大手印承,新派皆以此主流。舊譯派在吸收上瑜伽之後,先前有的密法整合,形成了大圓滿傳承。

接著,至中元年(西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封迦派法王八思巴為國師,授玉印,統領吐蕃(西藏)。於是,迦派在當時為隸屬於宣政院的吐蕃政治宗教袖。然往後由於元朝的衰迦的政治力也逐次漸縮,但至今,迦王室在藏人的心目中仍有皇族的象徵。

到了永五年(西元1407年),明成祖封噶派「噶」第五世法王德行「大法王」。噶力逐,而「大法王」這個,至今也一直被「噶代法王所用。

然而,此派在宗喀巴的領導之下,聲勢展迅速,斷擴展。至治九年(西元1652年),清世祖封格袖五世達賴為「西天大善自在佛統領天下教普通瓦赤喇達賴喇嘛」。

宗派

寧瑪派(舊譯派)

寧瑪派一直以遵循花生大士最初所密咒,即便是朗達瑪滅佛後,寧瑪派的教法承也佛教前弘期的法相承。在禁佛期是取更為隱蔽的方式授。寧瑪派的教法承,主要有三:一承,二近者埋藏承,三甚深承。寧瑪派的教法全部包括在九乘三部,九乘包括三乘〈一聲聞,二獨覺,三菩〉、外密三乘(四事乘,五行乘,六瑜伽)和密三乘(七大瑜伽乘,八比瑜伽,九上瑜伽)

寧瑪派以大圓滿傳主。

派分成噶派、噶派、迦派三主流。後起的格合前人的傳統,成盛的派。新派以大手印主。

「噶」即「口耳相」,此派極為講徒之的口心授,其始者公元十一世西藏瑪爾巴大譯師,又經瑪爾巴大譯師之徒米拉日巴大,米拉日巴大之徒波巴大使得以發揚光大繁盛一瑪爾巴大譯師、米拉日巴大波巴大師並稱為「噶三祖」。噶派支派繁多,有「四大八小」之,又因瑪爾巴大譯師、米拉日巴大師說皆遵循印度、尼泊密教傳統身著白袍,所以又被作「白教」。

迦派

西藏佛教迦派得名自昆族成之一的恭嘉波(1034-1102),於1073年在西藏西南部迦(原義為灰土之地)一地所建的寺院。

昆族父子血脈傳承的授中,珍師蓮花生大和阿底尊者,均曾親見薩文殊利的化身環繞表示所有昆族血中的子都是至高神的。

迦的建寺,迦牟尼佛曾在「文殊利本」中言授迦寺使佛法在西藏盛;而蓮師的授記則寺建寺之前,有四座舍利塔被立在四方以清地基,使其成吉祥之地。

西元1040年,尊的阿底尊者(982-1053)印度至西藏行此地,曾做了多次頂禮及供。他在山感知子字「啥」、七個種子字「迪」及子字「」,因而授記該一位世音菩的化身、七位文殊利菩的化身,以及一位金手菩的化身,使之成一切生幸福的泉源。在這個佛陀與蓮師的地方,昆恭嘉波建了迦寺,而出了今日所傳稱迦巴。

昆族在修學寧瑪傳承之外,也研於十一世西藏新密法的理論與方法,特以卓譯師994-1078其弟子所持的「道果」最重要。

十二、十三世紀時承在西藏的宗教和文化生活中,升至著的地位-大部分要功於迦初祖-波(1092-1158)、迦二祖索南策莫(1142-1182)、迦三祖扎巴蔣稱1147-1216)、迦四祖-迦班智1182-1251)及迦五祖-法王八思巴(1235-1280)在弘二法上的努力。昆恭嘉波之子-波,是世音菩的化,是殊的大菩、三界之尊,及求解者的引。他十二歲時,依止上拔日大譯師1040-1111),一不移地修持了六月,感得文殊利菩薩親身,賜給他「」的教法,於是波於,了悟一切圓滿佛道之要含於此教法中。他精通一切當時所有西藏、印度成就者所授的密教法,特是他持有印度大成就者瓦巴道果承。 他的子索南策莫悟一切成就之相,親見諸多本尊並擁有天眼通,能同在不同地方示色身虹光身消失在一片光明中,即身圓滿究竟佛果。

索南策莫的弟弟扎巴蔣稱,十一歲時法、無礙;每日毫無間斷修七十密法,曾以神通阻止日蝕發生,具足前往不同佛的能力。 扎巴蔣稱子—迦班智達慶喜幢,是迦派和源之始。他是文殊利的化身,能立刻通一切教法,並獲得清晰的理解,其他知亦然。他從無數印度、尼泊、喀什米和西藏上師處受教。透、深思和修,成一位深的智慧藏者,精通一切教法的大並進一步透教授、辯論和著說顯揚正法。

迦班智是第一位在辯論中,大印度外道者的西藏人,聲譽因此遍全印度。他同也是西藏第一位三因明和十明的邏輯探究承之始者。 法王八思巴是劫千佛第五十五佛的化身,他和叔父迦班智一起到地,後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邀,在地弘佛法利益生。有次侶傳,八思巴藉著精湛的辯論擊敗七位精通仙的外道,使之而皈依佛法。元世祖忽必烈在帝之外,另封大法王,使八思巴首法王封先例,並為元明二朝沿用為冊封西藏佛教袖的最高封

使八思巴成三地的宗教和政治袖,迦王朝由此立。 起,承和它的兩個主要支派-由哦千噶桑波(1382-1457立的哦支派,和茶千桑嘉措(1494-1556)所立的茶支派,便以無數赫赫有名的瑜伽士和者以為嚴飾在的承,在第四十一任迦法王(1945-)的慈悲領導下,正往西藏以外的印度、、北美和洲等地播種紮根。

建於1056年。藏「噶」指佛,「」指教授。「噶」意用佛的教誨來凡人接受佛教道理的意思,故「噶派」。

囊派

因在建立的囊寺,展起念叫囊派。 囊派所持之法是迦牟尼佛授的一切密法,因而囊派也是迦牟尼佛所一切密法精重要的一支。

15初,宗喀巴及其弟子、克主立格派。下傳達賴、班禪兩大系,為現今藏地盛行的一大密宗教派。

藏密三昧耶戒

藏密修,也首依持三昧耶戒,一般在接受灌頂時受持此戒,但其所出與漢傳密教不同。格派三昧耶戒取自德光《律》、慧《律注》宗喀巴《秘密戒》。宗喀巴認為瑜伽部和上瑜伽部的灌都需要遵守十四根本戒,而在他的密宗道次第廣論中,事部、行部道次第悉地和大日所宣的三味耶主。寧瑪則認為下三部密法的灌各有其戒律,十四根本戒僅為無上密三部共同遵守。在此十四戒律的基上,不同的灌又有不同的戒律。如《大幻化》的戒律,包括五根本戒支分戒;大圓滿則有二十七根本戒。無論那一派,也以尊師為根本戒。



界密法是以密《金剛頂經根本典的密宗流派。它胎藏界合二部密,它略晚於胎藏界承,但乎是同時間。《金剛頂經》瑜伽十八有十偈,《大般若·初》(四百卷)模相,不空三藏略翻了第一第一品和第六,即《一切如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三卷,常稱為《金剛頂經》)和《大不空真》(一卷,常稱為《理趣》),這兩是唐密的中心,後至日本,形成台密。

不空三藏選譯了瑜伽十八中第一第二品等的少量容,除第六之外諸會的金剛薩埵關儀軌也多有選譯。北宋繼續對《金剛頂經行翻,施了瑜伽十八中第一即《一切如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三十卷),法了第六即《最上根本大不空三昧大教王》(七卷),一般認為的《大悲空智金大教王儀軌經》(五卷)就是第九《一切佛集會拏吉尼戒瑜伽》,而施的《一切如最上秘密大教王》(七卷)就是第十五《秘密集瑜伽》,而施的《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六卷)很可能是第十六二平等瑜伽》。

佛教界密法瑜伽、瑜伽怛特下三部瑜伽之首,修的人少。宗喀巴認為瑜伽是因視內在的體驗;它與無上瑜伽部最大的不同,是它不可修行身法。

《金剛頂經》(梵Vajraśekhara Tantra)是金乘瑜伽密教的根本典,分瑜伽十八有十偈,《大般若·初》(四百卷)模相,不空三藏略翻了第一第一品和第六,即《金剛頂一切如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三卷)和《大不空真》(一卷)。

《金剛頂經這個稱謂經常特指《金剛頂一切如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梵Sarvatathāgata Tattvasagraha Tantra),亦大乘現證經》、《大教王》、《金剛頂瑜伽真大教王》。

《金剛頂經大瑜伽秘密心地法門義訣》卷上:“此有百千頌廣本,非此土所佛大菩等,甚深秘密境界相,亦非聲聞緣覺及人天小智之所知。此地梵網經兩卷,中出略之行相也,其中相根未有堪。此略瑜伽,西得灌授相付,而其本亦不之。其百千本,是菩大藏中次略也。其大本,阿經夾廣長如床,厚四五尺,有,在南天竺界塔之中。佛度後,百年人能此塔。以鐵鎖,而封之。其中天竺佛法衰,有大德先持大毘盧遮那真言,得毘盧遮那佛而其身及多身,於空中此法及文字章句,次第令寫訖,即今毘盧遮那念法要一卷。是此大德,持成就,願開此塔。于七日中塔念,以白芥子七粒,打此塔,。塔內諸神,一時踴怒,不令得入。唯,光明一丈二丈。名華寶蓋滿列,又聞贊聲贊王。此大德,至心悔,大誓,然後得入此塔中。入已其塔尋閉於多日。本,一遍如食,得佛菩指授所堪,持不忘,便令出塔,塔門還閉如故。爾時書寫持法,有百千。此名金剛頂經者,菩大藏塔內廣本,世所。塔內燈光明等,至今不

 

           ﹝藏密宗和藏佛教﹞ 文:*誠* 秋吉彭措

不少人把藏密宗和藏佛教混實際上,前者是後者的一重要成部分。除了密法,藏地盛行的佛法含有極為龐大、周全的系。因此可以,藏佛教是一個顯融的佛法寶庫。下面就教法的基本常概略介

尊在印度地初中後三,其中初轉謂,二轉謂般若相法,三轉謂善抉,主要宣光明如藏。由於佛以悟入,使後世人能善解佛意,多印度祖遂承如密意,造論釋經

藏人極為推崇的瞻洲“二莊嚴”(“二”指宏律大德迦光和功德光;“六莊嚴”是:精通中觀學龍樹論師,精通著、世親論師,精通因明那、法稱論師),就是當時的代表人物。著佛法入西藏,印度大班智和藏族大譯師將印土流的大量殊勝經論譯成藏文,之後于不斷講聞、善加弘程中,逐形成了以“五部大核心的宗教法系。

的“五部大”,究竟何所指呢?是:戒律、俱舍、因明、中和般若。此為總的分,在每之下含有若干具的教典。下面逐一介

一、戒律。來說,包含小乘戒、大乘菩戒和密乘三昧耶戒。藏地盛行的小乘戒一切有部律,最重要的著是功德光尊者的《戒律根本》(另《律》),共九卷二千七百。尊者自幼善一切明,在根本一切有部出家,曾師從深入研大小乘教法,通修持生起德,尤其餐世尊戒律甘露之精四大心子之一。

密宗的三昧耶戒,在相應續著中有述。其性嚴厲、守持的度、持的功德等多方面,都超宗戒律。

二、俱舍。在藏佛教中,有“上下”俱舍之。“上俱舍”是指著菩的《大乘阿毗磨集》,此中有小乘共通之,也有大乘的不共觀點;“下俱舍”即世親論師的《阿毗磨俱舍》(含頌詞及自)。藏地大德於大乘俱舍多有闡揚,然小乘俱舍盛繁乎每座正寺院,都俱舍定必修

三、因明。此是道和外道共有的科,然而來講,二者之有很大差。其共通處為三相推理的量式(即宗法、同品周遍、品周遍)等,不同主要體現在各自欲成之法上。外道希望通推理成立神我、大自在天等遍法,而以之成:佛陀是量士夫;佛法是解正道;前生後世、因果回真……,同兼破外道邪

四、中。佛陀於第二般若相法輪諸義經部中,宣遠離一切邊執戲論極為不住之大空性,圓滿開顯雙運大法界的勝義空分。在《楞伽》等教典中,世尊金口授車龍樹當來應世,演般若

五、般若。此的“般若”,特指開顯第二輪實際次第的《現觀莊嚴論》,由於此論內空性解的中觀論不同且相相成,故有必要列一科加以闡揚然般若本身就含有現證空性的修道次第,然普通自力以通,所以勒菩就造了著加以開顯

對這部大,藏地佛教界其重,各教派均列必修

上面五部大作了一番介,來談歸屬問題。俱舍戒律,大乘教法授,但就主要容而言,可於小乘法中。我知道,小乘自正解和清的行,而俱舍和戒律,恰好是二者之根本所依。《俱舍》全面抉了小乘正——、根、世眠、賢聖、智、定以及人我空性等,律部則詳戒的意義與方法、受戒持戒遣除的障及需具順緣規範人的行方面合起,即是小乘教法的基

小乘佛法是大乘的基世尊初正法予充分尊重,同也是了循序漸進會貫通,藏地各教派都相戒律和俱舍的修。在格派某些寺院面,僧人甚至被要求用七年時間專門《俱舍》,其重程度可一斑。

另外三大大乘佛法,其中因明世俗諦攝,中和般若在究竟上勝義是因,因明旨在抉名言正理,其致——理唯尚未舍離對內在心實執;而中所抉雙運大法界者入定及佛陀的境界,《現觀莊嚴論》是宣說實證此境的道位次第,故均為勝義之法。

藏地的宗教法,不能全都包在五部大之中,但著的具有很的代表性,也全面地覆宗主要法,所以其列為學修重是十分合理的。

了五部大龍樹勒五(《辨法法性》、《辨中邊論》、《大乘莊嚴經論》、《現觀莊嚴論》、《究竟一乘》)等宗要典,可以深刻悟如的密意和雙運實相,在此基上修(第四)金密乘,就比方便了。 


台長: 幻羽
人氣(1,178) | 回應(0)| 推薦 (7)|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經律禪傳聞 |
此分類下一篇:【密宗修行上的略解】
此分類上一篇:【藏傳佛教密宗─「師君三尊」─蓮花生大士、寂護論師、藏王赤松德贊】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