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6-28 03:04:12| 人氣1,56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岳陽樓之古今歷史一窺(上)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岳陽樓之古今歷史一窺()

張德容:岳陽樓歷史上的功臣

岳陽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代同治、光年間開始進入新的歷史轉折期,期間連續發生修繕岳陽樓,特別是重修岳陽樓創造了現代岳陽樓模式等標誌歷史轉折的重大事情。在歷史轉折中,有一位關鍵人物,他就是張德容。

張德容(1820—1888),名穀,字德容,浙江衢州市人。六年(1856),正式成翰林。此後,他又在朝中任軍機處章京、兵部中等,職掌軍政機要。1871年以後,張德容離京外放,曾兩度出任岳州知府,兩次大修岳陽樓。太傅翁同和在《題張松坪瀟湘夢遊圖》中說:岳陽太守賢大夫,吏才詩筆當今無,是岳陽樓歷史上最大的功臣之一。

修繕岳陽樓供遊人之覽勝

岳陽樓在代,水、火、兵災接連不斷,或修或,不知幾易。同治六年(1867),湖廣總督曾國荃撥嶽卡厘稅,對岳陽樓和姆閣(後改三醉亭)進行了全面維修,也是好景不長。爾後,風雨飄搖,岳陽樓又出現了衰敗景象,亟待修繕。

時間進入同治十一年(1872),張德容第一次任岳州知府。初來乍到,一時忙於政務,還來不及整修岳陽樓。但他看到了岳陽樓的價和要修繕岳陽樓的重要性。次年,他與岳陽君山樓西灣人,兩淮鹽運使鐘雲卿商議,由鐘捐銀三千緡,重修岳陽樓。

同治十二年(1873),張德容決定主持修繕岳陽樓。事成之後,他寫有《重修岳陽樓宸翰亭記》紀其事雲:壬申之歲,餘來守茲土,見其址水所齧,殊有潰之懼,商之于廉訪鐘君雲卿,慨然以三千緡,屬江右符君秉忠,工而修復之,而樓址賴以鞏固。張德容在同治十二年主持修繕岳陽樓,只是對岳陽樓主樓做了維修,加固了樓基,防止岳陽樓的倒塌,使岳陽樓不在自己的任期內,認履行了守土有責的責任。

這次修繕岳陽樓不久,張德容就被調離了岳陽。可是,張德容重修岳陽樓宸翰亭的目的是保護岳陽樓,富岳陽樓的人文景觀,供遊人之覽勝,在岳陽官之功業亦可見一斑。

再次重修創造現代岳陽樓模式

岳陽樓從初到光五年的36年內,沒有作過大的修繕,只有10多次小的維修,已經到了非徹底大修不可的時候了。這歷史重任落到了回岳州再任知府的張德容身上,最終以其重修岳陽樓而受到了萬世敬仰。

五年(1879),張德容第二次出任岳州知府。他對岳陽樓的認識又得到了昇華。於是,他果斷決定撥茶厘稅及勸四邑(巴陵、平江、臨湘、華容)官紳捐款,於次年動工大修岳陽樓。這次重修岳陽樓,從庚辰正月開始,到十二月告成,費金錢二萬緡。這是岳陽樓在封建社會裏有文字記載的最浩繁的,最大膽的,最的工程建設,是歷史上無與倫比的,在岳陽樓建設史上也是空前的。

一是選址重建。了使岳陽樓免遭洞庭波濤沖之災,張德容大膽決定從穩固岳陽樓基出發,將岳陽樓址從洞庭湖畔坡地向後移進了六丈多,建在巴丘山頂高敞處,使其達到登極一時的境界。1957年,國家主席劉少奇路過岳陽談到岳陽樓時說:張德容將樓後移,使岳陽樓避免洪水沖,保護作用很大。

二是優化佈局。中國古代建築在組合中,建築的排列,講究主客層次和虛實對比,追求深藏內心的理想。張德容主持重修岳陽樓時,從建設岳陽樓園林入手,按照古代造園的原理,把仙梅亭、三醉亭一上遷,亦加固築,使岳陽樓正成為名勝之地。從此,岳陽樓與南側的仙梅亭,北側的三醉亭,組成一個字形建築群的佈局,並形成了一組以岳陽樓為中心的園林式的建築群。

三是改進工藝。從現存的岳陽樓來看,其建築精美,基本上保留了張德容重修岳陽樓的建築風格。其建築特點,有的概括為四柱、三層、飛簷、斗拱、盔頂、純木;有的稱為純木結構,盔式樓頂。據考證,張德容在重修岳陽樓時,對岳陽樓建築工藝作了一些改進。比如,岳陽樓蓋上了黃色琉璃瓦。從色彩上看,岳陽樓蓋上黃色琉璃瓦,仙梅亭、三醉亭蓋上綠色琉璃瓦,更加突出了主體建築岳陽樓的核心地位。工藝的改進,對提高岳陽樓建築的品質,保護岳陽樓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張德容把岳陽樓建設推向了極致,成功創造出現代岳陽樓模式,已成為岳陽市的一個突出標誌。

四是作文記事。岳陽樓雖然前人有絕妙詩文遺墨,如今這座歷經風雨滄桑的千古名樓重建落成,還得寄望當代名家撰文敘勝記其盛,以展示其內在的光輝。因此,張德容一方面親自作文,動筆撰《重修岳陽樓記》來詳細記述岳陽樓重建的情況,並刻石留碑,流芳千古。另一方面,請人撰記。張德容認為滕宗諒重修,求範文正公為之記,使岳陽樓名噪天下。這次重修岳陽樓後,他就請督楚使者、合肥李瀚章,於光緒七年二月既望撰並書《重修岳陽樓序》,對張德容重修岳陽樓給予的非常肯定。一《記》一《序》,相得益彰,進一步擴大了岳陽樓的影響。由此可見,張德容秉承岳陽樓文化的優良傳統並發揚發大了。



開岳陽樓治安管理之先河

在清代道光年間,岳陽樓的管理也曾經一度出現了一些亂象,有不少遊人在岳陽樓四壁亂寫亂畫、胡亂題詩,不得不每年粉刷一次。當時,著名的汨羅籍詩人吳雲台登樓見此情景,怒不可遏,遂題打油詩一首雲:岳陽樓上一樓詩,儘是胡題與亂題。我也上前題幾句,他年泥壁一齊泥。這應該是此時的歷史見證和真實寫照。更有甚者,經張德容主持岳陽樓重修竣工後,到岳陽樓遊覽的人數迅速增多,出現了一些不安本份之徒,在岳陽樓名勝區肇事取鬧的現象。俗話說:三分在建,七分在管。為了保護好岳陽樓,加強岳陽樓的管理,岳州知府張德容與巴陵知縣姚詩德聯名出具《為出示嚴禁事》。

這一告示文字雖短,其內容十分具體,言簡意賅,約法三章,從而規定了遊覽者應當遵守的紀律,並表明了岳州知府、巴陵知縣的態度和決心,刻碑豎在岳陽樓旁安民告示,要求士民人等講究文明禮儀,共同自覺遵守。從此,岳陽樓由於紀律嚴明,執行嚴格,到岳陽樓題壁者不再亂去題壁了、肇事者也不再肇事取鬧了,遊覽秩序也得到了規範,對加強岳陽樓的管理和保護起到了難以估量的作用。今天,我們保護管理岳陽樓仍然可以從張德容《為出示嚴禁事》中得到有益的啟示。 

岳陽樓創始以來,它一方面是周而復始地遭災罹難,或逢兵燹,或受水患,或被雷擊,或為火燔,多次頻於倒塌和化為瓦礫場;另一方面又有人不折不撓地進行救護和重修。從守土之吏到愛鄉之民,無不將修葺、保護岳陽樓,視為自己神聖的職責和光榮的使命。繩繩相繼,代代相傳。一旦出現傾圮之態,特別是毀壞之後,人們總認為這是祖國的河山出現了缺憾,是自己的鄉土蒙受了恥辱,心理總會失去平衡,直待修復而後安。因此,千百年來,修舊補缺者有之,砌岸穩基者有之。但因世遠年久,史料散佚,已很難完整而準確地反映其修葺歷史。不過,鉤稽簡殘,也還是可以粗略得知。岳陽樓從創始以來,有史可考的修葺有50多次,其中重修在24次以上;隨著洞庭湖的擴展和水位的變化,樓址在唐宋之際、明隆慶年間、清光緒年間先後三次後移。



第一章  三國時期

岳陽樓的始建時間,自古眾說紛紜,主要有三說:一說是莫詳創始,最早見於宋慶歷年間滕子京的《與範經略求記書》;二說是肇自漢晉,即自三國時始,前身是魯肅閱軍樓,見於明代汪凱、劉戩、潘恩的《岳陽樓詩集序》,以及明末張見其的《雅俗稽言》;三說是創始于唐代,最早見於南宋張舜民的《墁畫集·郴行錄》。三說孰是孰非,已難準確考證。然檢閱歷代文獻,以魯肅閱軍樓之說較為可靠。

赤壁之戰結束以後,劉備向孫權借得荊州,以此作為跳板進攻益州(今四川成都),奪取益州後賴著不還,而荊州對吳國安危關係甚大,孫權必欲收回。這樣,在赤壁之戰中建立起來的孫劉聯盟基本破裂。建安二十年(215),魯肅代周瑜以萬人屯巴丘,加強戰備,運用東吳歷來重視夾水口立塢的戰術,構築城堡,操練水軍,作為屯軍備戰的營壘。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

 (巴丘山)在湘水右岸,山有巴陵故城,本吳之巴丘邸閣城也。宋範致明《岳陽風土記》引(輿地志)稱:巴丘有大屯戍,魯肅守之。今郡城乃魯公所築也。唐李吉甫《元和郡懸志》、明《(隆慶)嶽州府志》等文獻均有類似記述。

富有謀略的魯肅,為著整齊配套、固城禦敵,在修建巴丘城時,修建了城樓。在樓名未定的南朝宋,著名詩人顏延之與湘州刺使張劭同游此樓後,在其紀遊詩中,第一次寫到它是巴陵城樓。即明末張見其《雅俗稽言》所載的魯肅閱軍樓。滕子京在《與範經略求記書》中雖言(岳陽樓)不知道俶落于何代何人,而他在同一時期寫的《岳陽樓詩集序》中考竟岳陽樓詩的源流時,卻是從三國時期開始的。由此看來,滕子京,滕子京似乎也認為三國時期已有岳陽樓。

樓的始建年代,可據魯肅的行蹤考察。魯肅在東漢建安十五年至建安十九年(210214),繼代周瑜領兵管轄南郡。漢建安二十年(215),以萬人屯巴丘以禦關羽;漢建安二十二年,年僅四十六的魯肅與世長辭了。如果岳陽樓的前身確為魯肅閱軍樓,其樓則當建于漢建安二十年以萬人屯巴丘至二十二年魯肅死去這三年之內。這三年中,又以建于建安二十年的可能性最大。建安二十年,劉備已得益州,孫權欲奪取荊州諸郡,正是雙方劍拔弩張衝突一觸即發之時,大有築城和操練水軍的必要。而到建安二十一年、二十二年,因劉備以曹操攻漢中,求和于孫權,議定以湘水為界,湘水之東屬孫權,湘水之西屬劉備。在緊張局勢已經緩和的情況下,是不會反而去修城、練軍、備戰的。

 “魯肅閱軍樓說既然比較可靠,所謂岳陽樓經始于唐代說自然不足信;且唐代以前已有岳陽樓詩傳世,更說明岳陽樓在唐代以前即已創建。

 

第二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

岳陽古城樓創建以後,在東晉義熙年間以前很長一段時間被毀無樓。迄今能見到的、最早說到岳陽樓的一首題為《夜泊巴陵》的詩有載:

       月夜三江靜,雲霧四邊收。淤泥不通挽,寒浦劣容舟。

       回風折長草,輕冰斷細流。古村空列樹,荒戍久無樓。

這首詩的作者為南朝宋的朱超石。據《宋書·朱超齡傳》記載:東晉末的義熙八年(412),後來代晉稱帝的劉裕曾經西伐劉毅,朱超齡及其弟弟朱超石奉命以步騎出江陵,行未到,劉毅及其黨羽便被劉裕打敗、誅戮。此詩為朱超石行滯巴陵時有感而作。詩題《夜泊巴陵》中的所謂巴陵,在歷史上僅指今岳陽城。荒戍久無樓,從一個側面說明:早在西元412年以前很久一段時期,在現在的岳陽樓處便有樓閣,而當時卻已無樓。

在東晉義熙八年至南朝宋元嘉三年的14年間,岳陽古城樓有過一次重修,並開始由軍事設施向觀賞樓轉變。南朝宋元嘉三年(426),詩人顏延之寫有《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作》:

       江漢分楚望,衡巫奠南服。三湘淪洞庭,七澤藹荊牧。

       經途延舊軌,登湮訪川陸。水國周地險,河山信重複。

       卻倚雲夢澤,前瞻京台囿。清氛霽岳陽,層暉薄瀾澳。

       淒矣自遠風,傷哉千里目。萬古勝往返,百代勞起伏。

       存沒竟何人,炯介在明淑。請從上世人,歸來藝桑竹。

前四句寫岳陽樓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磅礴的氣勢;接著八句,描繪了城樓環境。由詩可以看出,當時的巴陵城樓很逗人遊覽,它建在城牆上,地勢高峻,樓體兀高,能夠虎視三湘、七澤,鳥瞰雲夢、京台;四周山環水複,異樣清幽,引人歸來藝桑竹

在顏延之登巴陵城樓後的第13年,即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分長沙郡北部的巴陵、蒲圻、下雋及江夏郡的沙陽縣置巴陵郡。其時擴建郡城,岳陽古城樓(即巴陵城樓)隨之修葺了一次。明《(隆慶)嶽州府志》載:今嶽州郡城,始于宋元嘉十六年,因肅舊圍增築。

此次修葺後,直至南朝梁中期還保存著。南朝蕭繹,在南朝梁普通七年(526)、南朝梁太清元年(547),曾兩度出任荊州刺史。有次,他去荊州赴任,行經巴陵時,曾作《赴荊州泊三江口》(一作《行經巴陵部伍》)詩:

       涉江望行旅,金鉦間彩旒;水際含天色,虹光入浪浮;

       柳條恒掃岸,花氣盡薰舟;叢林多故社,單戍有危樓;

       疊鼓隨朱鷺,長簫應紫騮;蓮舟夾鶴氅,畫舸覆緹油。

       榜歌殊未息,于此泛安流。

詩中明白點出:三江口附近的危樓(今岳陽樓),是用於眺望敵陣的譙樓。

 

第三章 隋唐時期

隋代岳陽樓,未見記載;唐代岳陽樓記載不詳,從現存的史料看,修過3次,樓極宏麗,是岳陽樓名聲遠播的重要發展時期。這三次修葺是:

貞觀年間(627649)清乾隆《嶽州府志》載:岳陽樓,郡西城門,上枕巴邱,下瞰洞庭。相傳始自唐初。自滕宗諒求范仲淹撰記,樓名益重天下。

由此可見,唐初曾修葺岳陽樓。修樓的具體時間,乾隆時間彭應銓的《岳陽樓賦》稱是貞觀年間:歲在貞觀,創茲巨典。洎乎慶曆,爰繼芳蹤。遠可爭雄于黃鶴,近尤度越乎燕公。此誠文人學士之所景慕,而亦遷客騷人之所會同者也。

清乾隆年間童先及《重修岳陽樓落成,偶登記盛》詩亦稱貞觀:樓經劫度久摧殘,霎爾重新得意看。軒廠不須誇慶曆,規模猶自壯貞觀。

開元年間(713741)南宋張舜民《畫墁集·郴行錄》載:據《圖志》,岳陽樓始于張燕公。終唐之世,屢圮皆完葺。

清道光年間著名學者鄧顯鶴《楚寶》一書岳陽樓條的按語,亦稱:岳陽樓,肇于張燕公,盛于滕宗諒,以範記重也。燕公有《早霽南樓》詩,為斯樓吟覽之始。

清道光岳州候補知府呂恩湛寫的《重修岳陽樓記》,更為肯定:岳陽樓蓋創始唐開元之季年,先未有也。

天寶年間(742755)南宋祝穆《方輿勝覽》嶽州府·事要載:舊經云,(嶽州城)魯肅所立。唐天寶初,裴光贊重加版築。

天寶年間,既然重加版築府城,作為城牆之上的城樓岳陽樓亦應重修或大修了。

約在中、晚唐,岳陽樓的樓址向後移數百步。北宋末季範致明《岳陽風土記》載:岳陽井邑舊皆瀕江。郡城西數百步,屢年湖水漱齧。今去城數十步,即江岸。父老相傳:今江心,舊圜闠(城區)也。瀕江沙磧池,尚有稅娟甚重雲。

郡城後移數百步,其城樓必定相應後移了幾百步。既是父老相傳,表明後移已有一些年月;而從其瀕江砂磧地尚有稅絹來看,後移的時間又不會太遠,很可能是中唐或晚唐後移的。

 

第四章 宋代

現有的史料表明,宋代曾經7次重建岳陽樓,北宋3次,南宋4次,最有影響的是滕子京重修岳陽樓。

慶曆五~六年(10451046)據《宋史·滕子京傳》記載:慶曆二年,滕宗諒(字子京)知涇州時,西夏兵長驅直抵渭州,諸郡震恐,涇州危急。滕子京為安定人心,動用公使錢集農民數千戎服乘城,並對定川戰死者厚撫其孥,使各得其所,邊民稍安。這防禦西夏、鞏固邊陲的戰略之舉,次年卻被人誣告,先貶知鳳翔,後貶知虢州。慶曆四年(1044年),王拱辰提出滕子京盜用公使錢,只貶一官,所坐太輕,滕子京又被貶至嶽州。滕子京來到嶽州後,經過埋頭苦幹,取得了政通人和,百廢俱興的成果。慶曆五年,主持重修岳陽樓。次年樓成,范仲淹應滕子京子請,撰寫了《岳陽樓記》。

修樓的經費來源,宋人司馬光《涑水紀聞》載: 滕宗諒知岳州,修岳陽樓,不用省庫錢,不斂於民,但榜民間有宿債不肯償者,獻以助官,官為督之。民負債者爭獻之,所得近萬緡,置庫於廳側,自掌之,不設主典案籍。樓成,極雄麗,所費甚廣,自入者亦不鮮焉。州人不以為非,皆稱其能。

元豐二年(1079)宋代的第二次修樓是元豐二年。對這次修樓的經過,嶽州代理知州軍、重修岳陽樓的主持者鄭民瞻寫的《重建岳陽樓記》說得十分清楚:元豐元年十月,不幸火起於牙城之西南隅,延及于樓。已而,同賓僚登古址,石刻皆僕地而裂,獨謝仙二字存焉。夫謝仙者,雷部中之神也。神能保其碑而不能及其屋,何其異也!

明年春,議復舊觀。適湘神湧水,浮至巨木百餘,亟命邦人聚以為用。若相助厥役者,又何異耶!樓成,因   諸石,一以彰雷筆之靈,一以湘神之助。他如登臨勝概者,自得之心目,何待予言,亦有範公記在。

他寫的《重建岳陽樓》詩,還明確說到這次修樓是繼承前制,所追尋的是唐張說、宋滕子京之

遍歷江山只此樓,名傳自古又今修。卻觀湘水浮新景,重對君山記舊遊。

風月依然如故友,軒窗今複冠南州。遠追張相滕侯跡,幸躡前規壯盛猷。

時人安宗說寫的《重建岳陽樓》詩,亦具體描寫了樓閣的雄姿:

重構危樓勢若蟠,二公遺跡重相攀。宏規遠壓江湖上,勝勢橫飛煙靄間。

千里風波簷外景,數峰危翠望中山。登監曠適無塵慮,頓覺神明舊觀還。

崇寧三年(1104)宋代第三次修樓是崇寧三年,為嶽州知州軍孫勰所修。宋人孫過所作的《孫志康墓銘》,對孫勰修樓之事有具體記載:岳陽嘗經火災,譙門兩觀,鞠為灰燼。公至數月,登城歎月,登城歎曰:昔岳陽樓觀,以偉麗聞天下。今乃於丘墟草棘間,不能複前人之跡,守臣罪也

父老聞之,欣然有請曰:嶽人懷此之矣,非我賢守,誰當任之?有無維所命。公得朝廷所賜度牒,與虞人所獻山林巨植,鳩工庀徒而鼎百里至者,皆歎曰:孫公不撓吾民,不鞭一人,而所立如斯,召父之甘棠,不在是耶?故去郡之日,人挽求之不得。出郊,又維其舟,使不得去者累日。

樓修何年,無具體記載,不過黃庭堅途經岳陽,寫有《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二首》,其跋云:崇寧之元(1102),正月二十三日夜發荊州,二十六日至巴陵,數日陰雨不可出,二月塑旦,獨上岳陽樓。

由此可知崇甯元年,岳陽樓是存在的。孫勰任岳州軍數月後登城,而岳陽樓已沒有邱墟草棘間。從這可以看出,岳陽樓不是孫勰的任內燒毀的,孫勰任岳州知府及修樓的時間應為崇寧三年左右。這次大火的時間則應為崇甯元年至二年。

紹興八年(1138)宋代第四次修葺是紹興八年,翁忱《岳陽樓新成,呈任使君、鐘別駕》二首詩的題下注云:元豐戊年(1078年)樓災,鄭民瞻再建;建炎間經兵火,紹興戊午(1138)范漴修,今修又慶元戊午(1198)也。

慶元四年(1198)宋代第五次修樓是慶元四年。翁忱寫的那兩首詩,對這次修樓有具體的描寫,其一為:

元豐棟宇屹層樓,甲子於今歲再周。天上月宮新玉斧,人間仙館渺瀛洲。

君山夢澤增奇觀,熊軾屏星得勝流。顏杜燕公題詠後,尚多物色為分留。

其二為:

東南北地為奇觀,湘楚今來得飽看。雨送新流荊渚急,波增舊水洞庭寬。

重懷好句千年在,獨倚危欄六月寒。漁子不知時事換,扁舟終日弄綸竿。

此外,翁忱還寫有《岳陽樓新成》:

                萬頃平波澹不塵,一眉睛綠上橫陳。

                個中爽氣依然在,只欠當年作記人。

由這三首詩看,這次修樓的主持者可能就是翁忱,新樓保存了舊樓的風姿。

寶慶~端平年間(12251236)慶元四年所修之岳陽樓,據明隆慶《嶽洲府志·司天考》載:嘉定十七年(1224)六月丁亥,嶽州火,燔岳陽樓並郡帑庫及民居八十家。但至嘉熙元年(歲丁酉,西元1237),又已有岳陽樓存世。宋人李曾伯寫于淳祐十一年的《重建岳陽樓記》有載:歲嘉熙丁酉,其守是邦。每公餘登眺,令人浮漚溟渤,培塿大塊。

由此可見,宋嘉定十七年以後的13年間,即宋寶慶元年到宋端平年間重建過一次岳陽樓,具體時間無考。

淳祐十一年(1251)寶慶、端平年間所建之岳陽樓,在嘉熙元年後被火焚毀。宋代第七次修樓是淳祐十一年,重修者為嶽州知州軍。

寶慶、端平年間所建之岳陽樓,在嘉熙元年後被火焚毀。宋代第七次修樓是淳祐十一年,重修者為嶽州知州軍趙汝歸。李曾伯《重建岳陽樓記》,有詳盡記載:

(嘉熙元年)後十有四祀,某以牧荊,道過之,亟訪徏倚,殆山川不可複識,乃知昔之棟宇已灰燼,今樓非故樓矣,愴然為之感慨!

越明年九月,郡候浚義趙汝歸書來,以圖示,則危闌傑觀,葺廢址而新之。君山本來面目,欣然如對立,屬為之記。

某府仰疇昔,雖不能忘情於此。率爾援筆,多見其不知量也。顧至越故常;安簡陋者,又憚於改作。此天下之事,不能盡如人意者十八九。非有英偉磊落之土,心眼軒豁,起志意于寂寥,舒世慮之鬱勃,將視此等為傳舍,豈屑置念哉!余於是知侯之心,足以經營四方,不但一樓而止。俟帝室之冑,所至有治,行及是樓,與政俱成,會上命之以提點本路刑獄,仍郡牧。阻重湖,泛巨波,川後山靈,方盡聽彈壓,匪是亦疇克勝?

餘雖未獲從俟,憑高舉酒,挹勝概于幾席。意岳之人士將複見慶曆氣象,已于斯樓占之,庸記歲月雲。樓之楹若干,工暨費計若干,抑末耳,不書。淳祐辛亥良月覃懷李某記。

 

第五章 元代

元初,岳陽樓新修過一次,其主持者當為岳州路達魯花赤總管李應春。他寫有《岳陽樓新成,呈同官》:

九州之間洞庭大,七澤三湘一都會。不于高處著此樓,何所拓開詩境界。

是非莫問君與民,樓新自覺光景新。片雲不隔君山面,天作萬古皆主賓。

秋水長天共一色,滕閣虛辭詫王勃。清風明月無盡藏,坡老□言誇赤壁。

移將兩句來此題,諸公且道宜不宜?東南吳楚乾坤拆,詩以史名猶誤墨。

翰林畢竟善形容。天上行杯雲間榻。

同僚吳灼寫有《和李恕齋》詩:

眼極高明志廣大,遇景即與心俱會。朱甍畫棟倚湖天,霽月風光無限界。

昔賢寄憂君及民,突兀又見輪奐新。前瞻肅容揖帝子,左顧吟嘯邀仙賓。

水天非空亦非色,暮靄朝煙時欝勃。公從何處騎鯨來,賁飾湖山燦奎璧。

樓前萬象供品題,氣壓黃州六皆宜。重陽細菊正燦熳,領客落成留好墨。

登高作賦我未能,心境兩忘頹醉榻。

由詩韻看,這李恕齋即為李應春;昔賢寄憂君及民,突兀又見輪奐新公從何處騎鯨來,賁飾湖山燦奎璧諸句,即盛讚李應春的修樓之舉。

李應春修樓的具體年月無載,細讀張經寫的?《岳陽樓詩並序》,可測知大概。其序云:巴陵形勝甲天下,郡治西南有樓曰岳陽,盡得巴陵之勝。至元丙戍(1286),餘以監察禦史按臨長沙,道出巴陵。凡一往返,不暇一登。甲午(1294)夏,備員湖北憲司分司於辰,始得以酬平昔之志。噫,湖山如此造物者何其勒邪?因留數語,以志歲月雲。

張經,字德常,金壇人。張士誠起義時,選為吳縣丞、縣尹,同知嘉定州、松江府判官等職。他於至元丙戍年,即元二十三年(1286)道出巴陵,凡一往返,不是無樓可登,而是不暇一登。又據明《(隆慶)嶽州府志·秩官表》載:李應春,在元世祖至元年間為岳州路達魯花赤總管。這說明,李應春重修岳陽樓是在元代的至元年間,而且是在至元二十三年以前。

 

第六章 明代

洪武年間(13681398)洪武四年(1371),嶽州城因舊址增築,有五座門:東朝陽,西岳陽,西之右水西,南迎薰、北拱極;洪武二十五年,重加甃砌,為門六:曰迎陽、昌江、岳陽、水西、南門、北門。作為當時進出嶽州的主要城門~岳陽門,即城樓岳陽樓,隨著城池的修葺,必然會相應修護。重修的主持者,洪武二十五年是指揮使音亮;洪武四年的主修者,尚待考索。明洪武年間的岳陽樓,既高峻又華麗。當時的建甯進士、湖廣參議黃仲芳《岳陽樓》詩云:

十二闌干百尺樓,高標南極俯滄州。碧窗風度回鸞鶴,畫棟雲開接鬥牛。

樹色捲簾巫峽曉,浪花飛雪洞庭秋。登臨莫問當年事,不盡長江滾滾流。

宣德至正統三年(14261438)在宣德至正統三年,岳陽樓由明威將軍劉彥真主持修葺。明人汪凱《岳陽樓詩集後序》有載:逮今聖朝,車書一統,文臣武將,舉得其人。邇者,明威將軍劉侯彥真,由薊北來鎮是邦。目斯樓之且頹,乃率僚屬捐金度材,重加修葺,於是規模煥然一新。仍刊范公之文暨今劉秋官子欽之記於堅瑉。

這篇後序未載明寫作時間,但文中提到了修樓之後編輯《岳陽樓詩集》的易善,據明隆慶《嶽州府志·秩官年表》載,明正統三年任岳州知府。由此推知,劉彥真修樓當在宣德至正統年間。

成化七年(1471)正統八年(1443)和天順二年(1458)等,幾次洪水衝擊,岳陽樓樓基受到影響,加之年久失修,呈破爛不堪之狀。至明成代七年(1471)知府吳節重加修葺。明朝大學士商輅應吳節之請寫有《重建岳陽樓記》,對這次修樓的前前後後有詳細記述:

成化丁亥(1467),進士眉山吳節以郎官有聲,出守茲郡。登覽之餘,憮然有感,謂湖山景色,弗減舊聞,而樓之規模大非昔比。詢之,則後來郡人所構,卑陋弗稱,亟欲改作,還於舊觀。適視篆之初,年饑用乏,力未暇及。久之,政務漸舉,歲時漸稔,凜有積粟,庫有積資。乃謀諸僚佐,稍出羨餘,兼助已俸。募工庀材,拆其舊而新之。始事于辛卯(1471)冬十一月,訖事於壬辰(1472)夏五月。傑棟崢嶸,層簷翬飛,高宏壯麗,有加於前。落成之日,眾皆欣悅,以謂盛事不可無述。於是太守具事狀,介太僕寺丞鄧君廷瓚來征予記。

這次修樓很不順利,新樓剛成,即被雷火碎其上,致使樓僅兩層。成化年間著名詩人李東陽於壬辰年(1472)八月寫的《書岳陽樓圖詩後》有載:比北歸,聞樓成而雷火碎其上,太守懼,稍損其高而重複之。今存者僅二疊,然其雄偉固在也。

成化八年(1472)~弘治年間(14881505)樓被雷火碎其上之後,又當有一次小修,即樓繕樓頂。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明弘治剔紅岳陽樓圖盤,仍二層,但有威武雄壯、完整無缺的六邊寶尖及周圍的重簷。這當是小修後的岳陽樓。

正德年間(15061521)明弘治、正德之間,岳陽樓毀於火。湖南慈利人周敘寫有《泊舟岳陽城下,時樓毀於火》:

岳陽不復舊時樓,獨有山川豁遠眸。天接湖光明似鏡,風收暑氣爽如秋。

鈞天帝樂乘龍奏,飛劍仙人跨鶴還。千古洞庭形勝地,登臨何幸一維舟。

正德初,知府劉煥或其前僚可能修過岳陽樓,且可能恢復了高峻的三層之制。據清《(嘉慶)巴陵縣誌》載,在這一時期,劉煥曾重刻宋元豐間被毀的《岳陽樓記》碑。正德十二年(1517)岳州知府黃巽于岳陽樓設宴招待路過岳陽的山西僉事李濂,李濂寫有《岳陽樓賦》說:且夫豫章滕閣,九江庚樓,黃鶴奠諸鄂渚,疊嶂峙于宣州:皆天下之雄構,詎斯樓之可侔?極百仞之孤高,肆萬言而難述。

嘉靖二年(1523)清《(同治)巴陵縣誌》載:(岳陽樓)在嘉靖間,知府韓士英、李臨陽相繼修葺。

韓士英,字廷延,四川南充人,進士,嘉靖二年,以少司徒遷岳州知府。韓士英修樓是嘉靖二年(1523)之事。時人徐文華《岳陽樓詩集序》載:(岳陽樓)豈徒雄于三楚,雖天下莫之與京。今上龍興之二年,果州韓士英,以少司徒出守嶽郡。敬事審令,節材愛人,有古循吏風。概棟楹撓折就敝,且承分守大參、今巡撫四川鄭公命,乃鳩材庀工,拆而新之。民不告勞,而宏麗壯觀,視昔有加。

樓成嘉靖四年,後受到雷擊。據《(隆慶)嶽州府志》載:嘉靖六年(1527),嶽州霪雨,雷擊破岳陽樓柱。邑人謝柩詩:費盡巴陵無限酒,故叫槌碎岳陽樓

嘉靖三十九年至四十三年(15601564)嘉靖年間的第九任岳州知府李臨陽,明、清《巴陵縣誌》、《嶽州府志》皆載,他曾修岳陽樓。他在任時間約為嘉靖三十九至四十三年(15601564)間,對岳陽樓的修葺亦應是在這四年之內進行的。

隆慶年間(1567~1572)明末清初學者顧炎武,在其名著《天下郡國利病書》中論及岳陽堤防時稱:郡治城西岳陽樓一帶,正臨洞庭湖,春夏水漲,波濤撼城,勢甚可慮。宋守滕宗諒築偃虹一堤障之。迨明初,堤漸崩洗,城慚退縮。近年移城於岡阜。至嘉靖三十九年以後,岡阜半推而懸,城獨危,岳陽樓亦將頹塌。知府李時漸雇募夫役,取辦磚石,繕修城垣。自岳陽樓而南,凡百六十餘丈,城下築土堤以障水。

李時漸為明隆慶(1567~1572)間岳州第一任知府。他鑒於自嘉靖以來築堤障水而收斂甚微,這次知難而進,知險而上。《(隆慶)嶽州府志·軍政考》載:

(嶽州郡城)其西濱湖,蓋唐人所詠波撼者。嘉靖間屢崩陷,知府王炳、趙之屏、金蕃、姜繼曾皆修砌,而迄無成功之屏,獨費帑金將萬,惜哉!……隆慶初,分巡副使施篤臣創議,即自江濱起,築壁立直上。仰視山岡,猶數丈有餘,城中直望之無敝也。而所以禦水者,別築土堤。洪濤如山,土堤其若何?今水已抵城下矣!日夕飛激,不陷者無幾。奉而行之,則知府李時漸費更巨萬之上,付之陽候,豈他所能禦哉!監史郜光先登城巡閱,搖目久遠,及批府呈,乃雲百千之金,一旦費之巨浪之中,驗矣,驗矣。今於崗上加砌女城,自南阻北,周數百丈,高六尺許。則同知鐘崇文為之,時署府事,隆慶六年春也。

明人胥焯《嶽州城垣記》亦載:這一工程幾不公帑,役不裏甲,皆系集資,但贏得了樓簷屹然,雉蝶輝映的碩果。至此,其樓又已恢復三層的形制。畫家王圻在成于萬曆十三年(1585)的《三才圖繪》中給岳陽樓繪有圖,並在歷史上第一次寫下了樓的具體形制:岳陽樓,其制三層,四面突軒,狀如十字,面各二溜水。今制,架樓三簷,高四丈五尺。

萬曆四十三年(1615)萬曆二十五年嶽州大火,三十五年大水,燒毀、湮沒房屋無數。萬曆四十三年,岳陽樓修過一次,其樓保持了昔日的雄偉壯麗之狀。這年二月,楊嗣昌寫有《觀岳陽樓記》,濃墨重彩地描繪了岳陽樓之大觀,其中有句云:岳陽樓者,嶽州郡城之西樓也。其面正西,臨視洞庭,莽莽滔滔,初未有際,惟若遠天落於湖外,無複尺寸之地而止耳。

崇禎十二年(1639)明崇禎年間,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多次轉戰嶽州。崇禎十一年六月十三日,李自成在此一戰,明朝守將大敗,嶽州城池大火,岳陽樓毀於大火之中。次年,推官陶宗孔重建岳陽樓,太守戴光裕寫有《岳陽樓記》(已佚);這年,陶宗孔除修岳陽樓外,還在樓左築掌大室,附築了仙梅堂。

台長: 幻羽
人氣(1,561) | 回應(0)|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世界江山采風 |
此分類下一篇:岳陽樓之古今歷史一窺(下)
此分類上一篇:【千古名樓─岳陽樓】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