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6-27 21:48:36| 人氣2,04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千古名樓─岳陽樓】

推薦 8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千古名樓─岳陽樓】

岳陽樓是一座位於中國湖南省岳陽市古城西門之上的古城樓,下臨洞庭,前望君山,北倚長江,主要因范仲淹《岳陽樓記》而聞名,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盛譽。岳陽樓始建於西元220年前後,其前身相傳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西晉南北朝時稱巴陵城樓,中唐始稱岳陽樓。岳陽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築。19881月被國務院確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評定國家5A級景區。

岳陽樓前身三國東吳名將魯肅所修閱軍樓。東漢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與劉備爭奪荊州,大將魯肅率軍駐守戰略要地巴丘,運用東吳歷來重視的夾水口立塢的戰術,構築城堡,在洞庭湖操練水軍,作屯軍備戰的營壘。魯肅在瀕臨洞庭湖處,建造了檢閱水軍的閱軍樓,此即今岳陽樓前身。

兩晉、南北朝時期,閱軍樓改稱巴陵城樓,雖仍側重於軍事上的需要,但那壯闊綺麗的風光,已詩人吟詠。南朝詩人延之《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詩,即有氛霽岳陽,曾暉薄瀾澳的佳句。這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吟詠岳陽樓的詩。

唐朝時,巴陵城樓始稱岳陽樓。到這時,岳陽樓已被辟宴席之地。因嶽州是長江流域重要港口城市,交通發達,又有樓臺勝景,遷客騷人,多會於此。唐開元四年(716年),中書令張說貶官嶽州,常會文人登樓賦詩。嗣後,張九齡、孟浩然、賈至、李白、杜甫、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李商隱等風邀雲集,接踵而來,留下許多語工意新的名篇佳作。杜甫的《登岳陽樓》,更是千秋唱。



北宋,岳陽樓在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記之後開始名聞天下。慶曆四年(1044年),環慶路都部署兼知慶州滕子京因被誣告濫用公使錢被貶知嶽州。滕上任後,于慶曆五至六年重修岳陽樓。據司馬光《涑水記聞》記載,滕子京向民間欠錢不還者討債,討來的錢一萬緡,都用於修建岳陽樓。岳陽樓建成後,滕子京並邀請范仲淹作《岳陽樓記》,還請尹洙寫《嶽州學記》,請歐陽修寫《偃虹堤記》。縣誌記載,新修的樓臺規模宏大,極壯麗。《岳陽樓記》通篇僅360餘字,然其內容博大,氣勢磅,借景議人,堪稱響。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即出此中。名樓得名記,名聲益彰。此後,歷宋元明,代有遊人吟詠,不乏佳作。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岳陽樓於大火。康熙四十年(1701年),知府孫道林重修岳陽樓,但未竣工時就被洪水沖塌,直至乾隆初年一直無樓。

乾隆五年(1740年),經湖廣總督班第奏准,撥舵杆洲歲修銀六千多兩修繕嶽州城,並重修岳陽樓,由嶽州知府田爾易、巴陵知縣張世芳承建。湖廣總督謝濟世寫有《重建岳陽樓記》。文中稱購石楠以造之,其高五丈,其制三層,通費白金六斤有奇,明年而告竣。

乾隆七年(1742年),黃凝道新任岳州知府,次年對岳陽樓進行過小規模的修葺,並遣使去京請大書法家、刑部書張照書寫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即《岳陽樓記》雕,成後世珍貴文物,現懸掛于岳陽樓二樓。

六年(1880年),張德容主持重修岳陽樓,這是岳陽樓千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工程建設。這次重修從穩固樓基出發,將樓體後移了六丈多。樓頂的玻璃筒瓦全用桐油石灰調拌,隔瓦則以鐵連結,十分牢固;樓前的石砌泊岸和城牆上的雉堞,都用糯米粉調細瓷灰修砌,刀斧不能入。此次改建,不僅穩固了樓基,而且改善了佈局。

末,由於年久失修,岳陽樓已是牆穿瓦敗,四壁空存,重門徒。民國初雖有小修小補,但由於屢遭兵禍,破壞愈烈。

民國21年(1932年),湖南省主席何鍵提請湖南省政府委員會常委會議決:撥款1萬元,作岳陽樓的修建經費,缺額由岳陽縣縣長就地設法勸募。重新修葺時,將屋頂大琉璃瓦更換中琉璃瓦,更換了樓身中的部分腐朽木料,並將一週四周未壞的窗門扇集中于正面,其餘三面改砌磚牆。主樓內外陳設,均按舊制未變。竣工時,由何鍵書寫岳陽樓匾額,懸掛于三樓正面簷下。本次大修,共計耗費銀洋3萬元,其中省政府撥款12000元,各界捐贈18000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岳陽樓曾有多次維修。

19504月,在岳陽樓南側地坪建革命烈士紀念亭,同時首次撥款對岳陽樓及其輔亭進行維修。1020日,紀念亭落成,岳陽樓一帶被辟觀覽風景、憑弔革命烈士之地。

19669月,文化大革命爆發不久,岳陽樓管理所機構癱,岳陽樓公園被改稱人民公園,部分文物遭到破壞。至1969年,因管理不善,連年失修,樓內出現多處損壞。1970年初,湖南省革命委員會常委決定撥款維修岳陽樓。至1984年全面維修工程竣工,歷時14年,為清六年(1880年)以來最大的一次岳陽樓修葺工程。大修後的岳陽樓,保存了55%以上構件原物,並加固樓基,防治白蟻,消除隱患。一樓民國時加砌的三面磚牆換式樣的貼金雕花門窗。二樓鑲嵌有書法家張照書《岳陽樓記》雕原物。三樓鑲嵌毛澤東書杜甫《登岳陽樓》詩雕。史學家劉大年大修後的岳陽樓纂聯雲:魯肅兵輕,範公文遠,萬般氣象觀今日;滕王歌歇,黃鶴蹤杳,十面湖山上此樓。

199142,岳陽樓景區建設委員會和資金籌集委員會成立。1992815日,小喬墓遷地重修工程動工,在岳陽樓公園北端修建墓堆、墓廬,同年12月完成小喬墓景點基礎擋土牆工程。199388日,新建的小喬墓向遊客開放,岳陽樓景區增加一個新的景點。

時至今日,岳陽樓有時亦會進行小規模修葺,以修補因自然原因造成的較小損壞。

岳陽樓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占地251平方米,為三層、四柱、飛簷、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結為整體,整棟樓沒有使用一根鐵釘。樓頂承托在如意斗拱上。曲線流暢,陡而複翹,宛如古代武士的頭頂,稱為盔頂。岳陽樓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盔頂建築。

岳陽樓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曾被按照當時的建築特點修改和重建。在今岳陽樓公園中,有按照古畫和資料書籍復原的歷朝歷代岳陽樓模型,稱為五朝樓觀,可作為研究歷代岳陽樓建築樣式的參考。

五朝樓觀模型全部採用黃銅鑄造,各朝代模型尺寸皆不同。


“詩酒神仙”呂洞賓三醉岳陽樓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乃湘楚文化的傑出代表。一座古樓,何以絕冠天下?莫過於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清代名士竇垿的一幅長聯歷數了它千年的風流。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在此建閱兵樓,操練水兵,開創了岳陽樓的歷史。唐開元四年,中書令張說再次擴建,取名南樓,又名岳陽樓。詩仙、詩聖捷足先登,岳陽樓聲名鵲起。宋慶曆五年,滕子京修樓、范仲淹作記,岳陽樓更是譽滿九州。她不僅是儒家文化的殿堂,還飄溢著玄學文化的仙氣。“詩酒神仙”呂洞賓三醉岳陽樓的神話,廣為流傳,呂仙祠前,雲霧嫋嫋升騰,純陽大仙乘風而去,往來於煙波浩渺之端。 

岳陽樓之美是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和諧美。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嶽州城東道岩疆。山、水、樓臺相映成景。她與湖北黃鶴樓、江西滕王閣,並稱為我國江南三大名樓,是江南三大名樓原址原貌的唯一。盛載了名聯、名詩、名文,陳設著古今墨寶,建築中庸對稱,純木、飛簷、盔頂,自上而下,祥雲繚繞、龍鳳呈祥、四梁貫頂,體現了天、地、人合而為一。左“仙梅”,右“三醉”,樓亭互襯,雙星捧月,不愧為建築藝術的極品。 

近幾年,在岳陽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強力推動下,岳陽樓景區抖落千年的塵埃,在世人驚訝的目光中大放異彩。占地面積擴大十倍,從一個小景點演變成大景區,重新煥發出“處處有文化、道道是美景”的厚重與活力,成為文人墨客心馳神往的目的地,廣大遊客流連忘返的風景區,被譽為“瀟湘第一美景,中華第一名樓”。細節的雕鑿和大美的融合,打造了岳陽市的城市“會客廳”。

岳陽樓,不僅僅是一座建築,更是儒家文化的豐碑、遷客騷人的情懷。這張湖湘文化的名片,以八百里洞庭為底,用憂樂情懷著墨,點點風帆共長天一色,片片落霞攬瀟湘四景。

              欲賞風月無邊,再遊此地;

              欲求天人合一,請上斯樓。

岳陽樓景區管委會秉承“團結、務實、創新、發展”之精神及“用最優質的服務,展示最優秀的文化”之理念,誠邀天下賓朋彙聚巴陵,登樓攬勝,熱遊洞庭,暢飲長江……

岳陽樓景區屹立於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前瞰洞庭,眺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昌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19881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9月被全國旅遊景區品質等級評定委員會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核心景點岳陽樓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為三層、四柱、飛簷、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結為整體。作為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漢族古建築,其獨特的盔頂結構,更是體現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於世。

 

《登岳陽樓》唐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世稱範文正公。范仲淹文學素養很高,寫有著名的《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宋‧范仲淹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譯文

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囑託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無邊無際,一天裏陰晴多變,氣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麼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裏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嶽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一譯: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游來遊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併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麼呢?(是由於)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就為國君擔憂。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麼他們什麼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唉!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   寫于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

 

中心思想--這篇文章敍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過描繪岳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後產生的不同感情,表達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主題--“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一提起岳陽樓,人們就會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陽樓記》, 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寬闊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還會讚頌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和生活態度。可以說,人們把太多的目光和關注給了范仲淹,而很少會有人想到功不可沒的滕子京。既是自勉,又是與友人共勉。

後世影響--影響力洞穿史冊,成為延綿千年的治國理念之一,政事通達、人心和順成為後代無數治國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後世有居官警語雲:善為治者,貴運軼民之隱,達民之情。”“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於隔閡。”“上下之交而不隔閡,其核心就是個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關鍵所在。

問題研究
1
、作者在此提出了一種什麼樣的更高的理想境界?
答:這是一種超然物外的理想境界。雖然因物悲喜是人之常情,但並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2
、作者的曠達胸襟與政治抱負之間的關係:因果關係。

3
古仁人之心的內涵是什麼?
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
是進亦憂,退亦憂這句話中,是指什麼?退是指什麼?
答:是指居廟堂之高在朝廷做官退是指處江湖之遠不在朝廷做官

5
、這段話中所用的主要表達方式是什麼?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答:議論。作用:點明主旨,抒發了作者寬闊的胸襟和遠大的政治抱負。

6
微斯人,吾誰與歸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答: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遠;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願與古仁人同道的曠達胸襟和遠大抱負以及對滕子京遭貶謫的慰勉。

7
、如何理解進亦憂,退亦憂一句?
答:進亦憂照應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退亦憂照應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句話表達了古仁人不念自己的處境,而是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

8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句在文中的作用:。請再寫出一句你從課外讀到的與此意思相似的詩句或名句。
答:作用:體現本文主旨。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2、位卑未敢忘憂國。

9
、作者巧妙地用兩個設問句來逐層深入地闡明論點。第一個設問句先從反面說,後從正面說,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內涵,得出是進亦憂,退亦憂的論斷,突出一個字,自然引出第二個設問句,將文章推向高潮,從而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

10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一句的修辭:對偶。

11
遷客騷人登樓覽物之情為什麼不同?
答:他們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產生或喜或悲的感情。


12
、選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
對滕子京的勸勉和規諫。抒發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

13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兩句中的字,分別指什麼內容?
答;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中的,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發出的遷客騷人的不同的感觸,即兩種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是指古代仁人不同於上述遷客騷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壞的影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
、用自己的話概括遷客騷人的兩種覽物之情,並指出作者這樣寫的目的。
答:第一種:遠離京城,懷念家鄉,擔心遭誹謗和諷刺的悲傷。第二種:胸懷開闊,精神愉快,榮辱偕忘的喜悅。目的:為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入議論,突出全文主旨。

15
、本文共五個自然段,其中敍事的是第1段,寫景、抒情的是234第段,議論的是第5段。

16
、出自本文的成語:百廢具興 、政通人和、心曠神怡。
文章第二段用神來之筆再現了岳陽樓的宏偉景象,照應了題目,此外還有什麼作用?
答:把遠山長江與洞庭湖的關係寫得活靈活現,同時領起下文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景

17
、兩種不同的覽物之情,各是怎樣的?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答:一種是去國懷鄉,憂讒畏譏因己而悲的感情; 一種是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因物而喜的感情。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18
、概括各段的大意:
交代作記的緣由。描寫洞庭湖遠景,生髮議論,引出兩種情景。——、描寫陰晴兩種天氣的景色極其感受。、闡述古仁人之心,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

19
、聯繫全文,說說你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看法或理解。
答:范仲淹的這句話體現了憂君思想,帶有時代的局限性,但是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著借鑒和教育意義。

20
、文章略寫巴陵勝狀,詳寫覽物之情,試簡述其原因。
答:寫景不是本文的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圖是借題發揮,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並以此規箴友人。

21
遷客騷人古仁人的區別在哪?
答:遷客騷人: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2
、本文的議論點明了作者的憂樂觀,這種”“與前文遷客騷人”“是否一致?為什麼? 答:不一致。作者的憂樂觀是以天下為基礎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而遷客騷人的悲和喜是以自己的得失和外物的好壞為前提,是以物喜,以己悲。

23
、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達了對友人滕子京地勸勉,結尾作者發出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慨歎。就全文來看,這句話有何言外之意?
答: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遠;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願與古仁人同道的曠達胸襟和遠大抱負。

24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三句話因其文質兼美而膾炙人口,請選擇感受最深的一句,結合《岳陽樓記》和自己的生活談一談體會。
答:任選其一即可。談體會既要聯繫全文,又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如選第一句可圍繞政治理想來談;選第二句可圍繞曠達胸襟來談;選第三句可圍繞遠大政治報負及民族責任感來談,言之成理即可。

25
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中的騷人是什麼意思?根據我們學過的古詩文,舉出曾到過岳陽樓的遷客騷人之作。
答:詩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26
、文中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為現代人的你能否做到?為什麼?請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
答:
能。這說的是一種從容的平常心境。只要發揮心靈力量,砥礪意志,就可以養成平常心境。面對考試的失敗,以平常心待之,便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能。這是一種需要修煉才能達到的境界,作為中學生,心靈尚需砥礪,戰勝外在的力量不易。擔心考試失敗是學生普遍的心態,便是這個道理。



賞析─《岳陽樓記》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文章開頭即切入正題,敍述事情的本末緣起。以慶曆四年春點明時間起筆,格調莊重雅正;說滕子京為謫守,已暗喻對仕途沉浮的悲慨,為後文抒情設伏。下麵僅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八個字,寫出滕子京的政績,引出重修岳陽樓和作記一事,為全篇文字的導引。

第二段,格調振起,情辭激昂。先總說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設定下文寫景範圍。以下銜遠山,吞長江寥寥數語,寫盡洞庭湖之大觀勝概。一,有氣勢。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極言水波壯闊;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概說陰晴變化,簡練而又生動。前四句從空間角度,後兩句從時間角度,寫盡了洞庭湖的壯觀景象。前人之述備矣一句承前啟後,並回應前文唐賢今人詩賦一語。這句話既是謙虛,也暗含轉機,經然則一轉,引出新的意境,由單純寫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筆法來寫遷客騷人覽物之情,從而構出全文的主體。

三、四兩段是兩個排比段,並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兩股不同的情感之流,傳達出景與情互相感應的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三段寫覽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筆,意味深長。這是一個引發議論的詞,又表明了虛擬的情調,而這種虛擬又是對無數實境的濃縮、提煉和昇華,頗有典型意義。若夫以下描寫了一種悲涼的情境,由天氣的惡劣寫到人心的悽楚。這裏用四字短句,層層渲染,漸次鋪敍。淫雨、陰風、濁浪構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無光,山嶽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嘯猿啼之際,令過往的遷客騷人去國懷鄉之慨、憂讒畏譏之懼、感極而悲之情。

第四段寫覽物而喜者。以至若領起,打開了一個陽光燦爛的畫面。至若儘管也是列舉性的語氣,但從音節上已變得高亢嘹亮,格調上已變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寫,雖然仍為四字短句,色調卻為之一變,繪出春風和暢、景色明麗、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鷗鳥在自由翱翔,魚兒在歡快遊蕩,連無知的水草蘭花也充滿活力。作者以極為簡練的筆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圖,讀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段的句式、節奏與上一段大體相仿,卻也另有變奏。而或一句就進一步擴展了意境,增強了疊加詠歎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氣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樓也的心境也變成了寵辱偕忘的超脫和把酒臨風的揮灑自如。

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開啟,兼有抒情和議論的意味。作者在列舉了悲喜兩種情境後,筆調突然激揚,道出了超乎這兩者之上的一種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動,因物悲喜雖然是人之常情,但並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堅定的意志,不為外界條件的變化動搖。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憂國憂民之心不改,進亦憂,退亦憂。這似乎有悖於常理,有些不可思議。作者也就此擬出一問一答,假託古聖立言,發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誓言,曲終奏雅,點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一句結語,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悲涼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後標明寫作時間,與篇首照應。

本文表現作者雖身居江湖,心憂國事,雖遭迫害,仍不放棄理想的頑強意志,同時,也是對被貶戰友的鼓勵和安慰。《岳陽樓記》的著名,是因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時的另一位文學家歐陽修在為他寫的碑文中說,他從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岳陽樓記》末尾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一生行為的準則。孟子說: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已成為封建時代許多士大夫的信條。范仲淹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貶官在外,處江湖之遠,本來可以採取獨善其身的態度,落得清閒快樂,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應立身行一的準則,認為個人的榮辱升遷應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勉勵自己和朋友,這是難能可貴的。這兩句話所體現的精神,那種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品質,無疑仍有教育意義。



慶曆新政失敗後,范仲淹貶居鄧州。昔日好友滕子京從湖南來信,要他為重新修竣的岳陽樓作記,並附上《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一口答應,但是范仲淹其實沒有去過岳陽樓。慶曆六年六月(即10466月),他揮毫撰寫的著名的《岳陽樓記》一記敍文,都是看圖寫的。

記事、寫景、抒情融為一篇文章中,記事簡明,寫景鋪張,抒情真切,議論精闢。這篇記敍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過描繪岳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後產生的不同感情,表達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八百里洞庭湖,南接湘、資、沅、澧,北分松滋、太平等長江支流,煙波浩淼,湖山輝映,自古以 來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勝地;岳陽古稱巴陵,位於洞庭湖與長江匯合之處,枕山帶湖,為巴、蜀、荊、襄之要衝。北宋慶曆六年(1046),一代名臣范仲淹應朋友之約,為重修的岳陽樓作記,千古名文《岳陽樓記》於是誕生。

文章開頭即切入正題,敍述事情的本末緣起。以慶曆四年春點明時間起筆,格調莊重雅正;說滕子京為謫守,已暗喻對仕途沉浮的悲慨,為後文抒情設伏。下麵僅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八個字,寫出滕子京的政績,引出重修岳陽樓和作記一事,為全篇文字的導引。

2段,格調振起,情辭激昂。先總說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設定下文寫景範圍。以下銜遠山,吞長江寥寥數語,寫盡洞庭湖之大觀勝概。一,何等的氣勢!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極言水波壯闊;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概說陰晴變化,簡練而又生動。前四句從空間角度,後兩句從時間角度,寫盡了洞庭湖的壯觀景象。前人之述備矣一句承前啟後,並回應前文唐賢今人詩賦一語。這句話既是謙虛,也暗含轉機,經然則一轉,引出新的意境,由單純寫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筆法來寫遷客騷人覽物之情,從而構出全文的主體。

3-4兩段是兩個排比段,並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兩股奔湧跳躍的情感之流,傳達出景與情互相感應的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3段以若夫起筆,意味深長。這是一個引發議論的詞,又表明了虛擬的情調,而這種虛擬又是對無數實境的濃縮、提煉和昇華,頗有典型意義。若夫以下描寫了一種悲涼的情境,由天氣的惡劣寫到人心的悽楚。這裏用四字短句,層層渲染,漸次鋪敍。淫雨、陰風、濁浪構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無光,山嶽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嘯猿啼之際,怎能不令過往的遷客騷人去國懷鄉之慨、憂讒畏譏之懼、感極而悲之情呢?

4段以至若領起,打開了一個陽光燦爛的畫面。至若儘管也是列舉性的語氣,但從音節上已變得高亢嘹亮,格調上已變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寫,雖然仍為四字短句,色調卻為之一變,繪出春風和暢、景色明麗、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鷗鳥在自由翱翔,魚兒在歡快遊蕩,連無知的水草蘭花也充滿活力。作者以極為簡練的筆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圖,讀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段的句式、節奏與上一段大體相仿,卻也另有變奏。而或一句就進一步擴展了意境,增強了疊加詠歎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氣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樓也的心境也變成了寵辱偕忘的超脫和把酒臨風的揮灑自如。

5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開啟,兼有抒情和議論的意味。作者在列舉了悲喜兩種情境後,筆調突然激揚,道出了超乎這兩者之上的一種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動,因物悲喜雖然是人之常情,但並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堅定的意志,不為外界條件的變化動搖。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憂國憂民之心不改,進亦憂,退亦憂。這似乎有悖於常理,有些不可思議。作者也就此擬出一問一答,假託古聖立言,發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誓言,曲終奏雅,點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一句結語,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悲涼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後標明寫作時間,與篇首照應。

《古文觀止》的作者總評本文說:岳陽樓大觀,已被前人寫盡。先生更不贅述,止將登樓者覽物之情寫出悲喜二意,只是翻出後文憂樂一段正論。這一評語確實道出了本文的精神實質。


台長: 幻羽
人氣(2,045) | 回應(0)| 推薦 (8)|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世界江山采風 |
此分類下一篇:岳陽樓之古今歷史一窺(上)
此分類上一篇:※江南名樓之黃鶴樓※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