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5-28 20:16:32| 人氣1,5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參修應識之法要(9)─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參修應識之法要(9)

                 參禪的先決條件與認識 () 萬緣放下

「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是參禪的先決條件。我們然知道了,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呢?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無生,頓證菩提,毫無囉唆。其次則以理除事,了知自性,本來淨,煩惱菩提,生死涅盤,皆是假名,原不與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夢幻泡影...。

你我此四大色身,與山河大地,在自性中,如海中的浮漚一樣,隨起隨滅,無礙本體。不應隨一切幻事的“生、住滅”,而起“欣舍”之念。通身放下,視如死人一般,自然根心消落,“貪愛”皆泯滅,所有這身子的痛癢苦樂、饑寒飽暖、榮辱生死、禍福吉兇、譽得喪、安危險夷...,一置之度外,這樣才算是放下!一放下,一切放下,永永放下,這就叫作“萬緣放下”!

萬緣放下了,妄想自消,分別不起,執著遠離,至此“一念不生”,自性光明,全體顯露;至是,參禪的條件具備了,再用功參實究,“明心見性”才有分。

 

避開修行中的錯誤

很多人會犯的另一個毛病是,了尋找快樂而修行。事實上,如果在修行時會感到快樂,那正好反映出的修行不太對勁。

有好幾種差勁的修行方式是應該當心的。通常,我們坐禪時都會很容易流於理想主義,先定出一些理想或是目標,然後全力以赴地想要去達成。但就像我常常說的,這是荒謬之。當太過理想主義,就會生貪念。等達到設定的理想或目標時,的貪念又會創造出下一個理想與目標。

別設定目標!

只要的修行是建立在貪念之上,只要是以一種理想主義的方式來坐禪,就不會的有時間去實現的理想。此外,也會犧牲掉修行的義。因為你的眼睛總是看著前面,就會未來的犧牲掉現在的,最後只落得一無所得。這是荒謬的,不是正確的修行方法。比這種理想主義態度更糟的是,抱著與別人爭勝的心理坐禪。那是一種可憐兮兮的修行方式。

怕昏昏欲睡,還是要修行

我們曹洞宗的禪道調「只管打坐」。事實上,我們的修行方式並沒有特定名稱。坐禪時,我們就只是坐禪,而不管有沒有從中得到快樂。怕我們昏昏欲睡,哪怕我們厭倦了修行,我們還是會繼續修行。不管有沒有人鼓勵我們修行,我們只是去做就對了。

即使你只是一個人修行,沒有師父,一樣有方法可以讓你判斷你的修行是否正確。如果你打坐累了,或者對打坐產生厭煩的感覺,就應該知道這是一個警告。那表示你的修行太理想主義,表示你有貪念,修行不夠淸淨。要是修行時太貪心,你就會容易氣餒。所以,你應該感激有警告的出現,把你修行的弱點指出來。這時候,你要記取錯誤,從頭來過,你就能重拾清淨的修行,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只要你能夠持之以恆地修行,就會相當安全,但要持之以恆地修行是很困難的事情,所以你需要找些方法來為自己加油打氣。另一方面,如果你是單獨修行,而你採取的又是某種差勁的修行方式,那麼想要找到為自己加油打氣的方法就會相當困難。

我們之所以主張修行時應該有個師父,道理就在這裡。你的師父可以糾正你的修行。當然,師父都是很嚴厲的,當弟子絕不會好過,但盡管如此,他卻可以讓你免於誤入歧途。

大部分禪僧在當弟子時都很不好過。當他們談到自己不好過的過往時,你也許會以為,沒吃過這種苦就不足以談禪修,這是不對的想法。不論你在坐禪時有沒有碰到困難,只要你能堅持不懈,你的修行都會是真正的清淨修行。哪怕你感覺不到,你的修行仍然是清淨的。

因此,道元禪師才會說:「不要以為你一定可以意識到自己的開悟。」不管你能否意識得到,在修行中,你都已經得到了真正的開悟。

快樂的修行不太對勁?

很多人會犯的另一個毛病是,為了尋找快樂而修行。事實上,如果你在修行時會感到快樂,那正好反映出你的修行不太對勁。那當然不是個糟糕的修行,但與真切的修行相比,這樣的修行並不是那麼好。

在小乘佛教裡,修行分為四類:最好的一種修行,是沒有快樂的感覺的(包括精神上的快樂),修行的人只管修行,忘掉了肉體與心靈的感覺,也忘掉了自身的存在,這是第四個階段的修行,也是最高的層次。次一等的是在修行時,感到一點點肉體的快樂,而你之所以修行,也是為了這種快樂。再等而下之的層次是,在修行時,會同時感到精神與肉體的快樂。最下一個層次則是修行時,既無思想,也沒有好奇心。這四個層次也適用於我們大乘佛教的修行,而最好的層次是只管修行,不求其他。

如果你在修行中碰到困難,你就應該當心,因為那是個警告,反映出你有一些不正確的觀念。但是不要因此放棄,而要記取你的錯誤,持續修行下去。這樣的話,你就能不抱著得失心,也不抱著對開悟的執著,你不會再有「這就是開悟」或「這是不正確的修行」之類的想法。

哪怕是錯誤的修行,只要你知道它是錯誤的並持續修行下去,自然而然就會變成正確的修行。我們的修行是不可能完美的,但不必為此氣餒,應該持續下去,這就是修行的祕訣所在。

如果你想要在氣餒時得到鼓舞,那麼「厭倦修行」本身就是一種鼓舞。當你不想修行時,那就是一個警告。這好比牙疼就表示你的牙齒有問題,當你牙齒疼時,就應該去找牙醫,我們的方法也是這樣。

成見是沖突的根源

沖突的根源是一些成見或一邊倒的看法。如果人人都知道清淨修行的價值,這個世界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沖突,這就是我們的修行祕訣和道元禪師的禪道。在《正法眼藏》一書中,道元禪師反複強調這一點。

明白了沖突的根源是一些成見或一邊倒的看法,你就能出入於各種不同的修行方法而不為其所囿限。要是你不明白這一點,就會被某種特定的方法所纏縛,並說出這類的話:「這就是開悟!這就是完美的修行。其他方式都不完美,我們的才是最佳的修行方式。」這真是大錯特錯!

真切的修行是沒有特定方式的,你應該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並且弄明白其優缺點所在,等到搞清楚之後,當你採用這種方式來修行時,就不會有危險了。但如果抱持的是一邊倒的態度,你就會罔顧那個修行方式的弊端,而只強調它好的部分,到頭來等你發現弊端時,就為時已晚了。這樣是很愚蠢的,我們應該感激古代的禪師為我們指出了這個錯誤。


 

怎樣除掉心裡的雜草(受益終生)

一位著名的禪師即將不久人世,他的弟子們坐在他的周圍,等待著師父告訴他們人生和宇宙的奧祕。

禪師一直默默無語,閉著眼睛。突然他向弟子問道:「怎麼才能除掉野草?」弟子們目瞪口獃,沒想到禪師會問這麼簡單的問題。

一個弟子說:「用鏟子把雜草全部鏟掉!」禪師聽完微微笑地點頭。

另一個弟子說:「可以一把火將草燒掉!」禪師依然微笑。

第三個弟子說:「把石灰撒在草上就除掉雜草!」禪師臉上還是那樣的微笑。

第四個弟子說:「他們的方法都不行,那樣不除根的,斬草就要除根,必須把草根挖出來。」

弟子們講完後,禪師說:「你們講得都很好能從明天起,你們把這塊草地分成幾塊,按照自己的方法除去地上的雜草,明年的這個時候我們再到這個地方相聚!

第二年的這個時候,弟子們早早就來到這裡,他們用盡了各種各樣辦法都不能鏟除雜草,早就已經放棄了這項任務,如今只是為了看看禪師用的甚麼方法。

禪師那塊原來雜草叢生的地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金燦燦的莊稼。弟子們頓時領悟到:只有在雜草地裡種上莊稼,才是除去雜草的最好方法。

他們圍著莊稼地坐下,莊稼已經成熟了,可是禪師卻已經仙逝了。這是禪師為他們上的最後一堂課,弟子無不流下了感激的淚水。

         
 

台長: 幻羽
人氣(1,558) | 回應(0)|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參修應識之法要 |
此分類下一篇:─參修應識之法要(10)─
此分類上一篇:─參修應識之法要(8)─

TOP
詳全文